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您好,欢迎来到荣宝斋官网!

展讯 |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水印技艺和裝裱修复技艺展

时间:2018-09-12 10:26:41 来源:木版水印工艺坊 作者:   0

  今年是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也是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二年,我们系统梳理了两项技艺在荣宝斋的发展足迹和阶段性成果于此呈现,希望引发观者对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其当代价值的思考。
  1896年荣宝斋设立“荣宝斋帖套作”自制适销信笺,为木版水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几十年间,荣宝斋印刷了《明代拱花博古笺》、《荣宝斋制诗笺谱》等,特别是受鲁迅和郑振铎先生委托印制了《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两部巨著的印刷成功,使得雕版印刷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20世纪50年代,荣宝斋开始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古今名人书画原作。成功地复制了齐白石、徐悲鸿等许多书画名家名作,木版水印制品曾获“莱比锡国际金奖”。荣宝斋以木版水印技艺表现了中国工笔、写意画的神采,使传统雕版印刷术在印制尺幅、材料、工艺等多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韩熙载夜宴图》的复制成功,矗立雕版印刷技艺的里程碑。近年来,吴冠中《所见所思入画图》册、范曾《十二生肖册》等巨制工程,使得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人才、产品和市场逐渐形成了良性发展机制。
  2006年,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将从制作过程、近百幅代表作品、出版物等多角度呈现木版水印的发展过程,很多珍贵资料第一次面向公众,观者不仅可以看到木版水印不同形式和不同时期的高峰作品,也可以系统了解现当代中国木版水印发展的进程。
  荣宝斋装裱车间1956年成立,包括老艺人张贵桐、王家瑞、李荫基、李世臣、刘焕章、危之昌、李振东、冯鹏生等,是当时书画装裱界最强阵容,集中体现了京裱的特点。装裱车间成立后,不仅承担不计其数的新古书画日常装裱工作,用创新性的方法装池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等巨幅画作,还努力拯救抢修损毁十分严重的古代艺术珍品例如唐代绢本《女娲图》,辽代刻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序卷第一上》和《通赞疏十》等,为经典的传承和传播做出贡献。
  通过持续聚集顶尖人才和大量实际案例积累,荣宝斋装裱修复中心形成自己独特、完备的工艺流程。2008年,装裱修复技艺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宝斋也成为装裱修复传承示范基地,2017年承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人才培养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书画装裱人才。
  本次展览既可以看到书画作品既传统又丰富多样的装裱形式,也可以通过修复后的《雪景山水》和《瓶梅》两幅作品深入了解修复技艺。
  自2016年开始至今,完成木版水印国家级传承人高文英、王丽菊、崇德福、肖刚和装裱修复国家级传承人王辛敬的非遗技艺的抢救性记录。部分视频资料将在本次展览中首次呈现,以期全面、真实、系统地展示传承人丰富知识、宝贵经验和精湛技艺。
  荣宝斋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和总结,是为了向那些为荣宝斋两项非遗事业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更是为了激励今天的人们挑起重担,保护发展这些世人关注的文化遗产。


                                                                                     2018年9月

重点作品欣赏
 


张大千《敦煌供养人》

  1943年,荣宝斋首次与画家张大千合作,复制了工笔重彩的人物画。这是荣宝斋由印刷小幅信笺纸向复制大幅中国画的过渡,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由此,使木版水印艺术达到酷似原作的水准,成为木版水印作品中最早的成功之作。


唐代 • 韩滉《文苑图》1959年印制 绢本

  此木版水印是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韩滉《文苑图》复制。刻画描绘盛唐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李白、高适等人运诗觅句,吟诗唱和的生动情景。图中人物姿态各异,神情惟妙惟肖。构图错落有致、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画家把握人物性格和营造情境气氛的功力。


《百花齐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文化巨匠郭沫若撰作并亲书咏花诗一百零一首,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依诗作画,是一部图文并茂的诗画合璧。一九六二年荣宝斋以木版水印技艺印制出版,即刻产生巨大反响,体现了新中国木版水印技艺最高水平。二零一六年荣宝斋再版精印,两册线装,函以锦套,独具一格,隽永耐赏。


《敦煌壁画选》

  西北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壁画,规模极为宏伟,现存有壁画的石窟469个,若将其壁画连接起来,共长达25公里。选集所选从北魏到宋代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敦化文物研究所曾以10多年时间,共得摹本1000多幅,我们从中选印出飞天、藻井、生活壁画等24幅而成。


《中国版画选》

  选刻由唐代至清代,代表作品176幅,包括宗教经典、文学、科技和美术画藉插画。从现存最早的一幅中国版画━唐代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扉页来看,技法相当成熟,可推知中国木版版画历史比此画要早得多。及至明代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达到彩色木版画高峰,尤为光芒熠熠。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正是在此一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版画选》选择了唐宋至清代嘉庆、道光间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版画167幅,分为上、下两册。这部著作于1958年出版,所复印的大多数画面与原版几无区别,可作为研究版画史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五代 •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全画共分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五部分,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唯一传世之作。荣宝斋复制此画,从1959年开始筹划,到1979年完成,历时长达20年之久,勾描、刻版共1667套,使用与原件完全相同的材料和珍贵颜色,印制成品35件。被故宫博物院定为“次真品”。此手卷的印成,标志着中国传统技艺—木版水印的新发展,开辟了使世人看到中国古典绘画的新途径。


唐代 • 周昉 《簪花仕女图》 1956年印制

  《簪花仕女图》为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簪花仕女”的意思,即“戴花的贵妇人”。作品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情景。他们体态丰盈、华丽奢艳,悠闲地在幽静的庭院中游玩、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画卷采用工笔重彩技法,线条工细,色彩浓丽,情节生动。对每个仕女的不同性格均作了细腻入微的刻画。荣宝斋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复制了此件作品,雕刻印版350余块,套印矿石颜色千余次,并照原件形式,装裱成画卷,以供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展藏之用。
  巨幅的、内容更加复杂的、艺术品位更高、难度更大的绢本历史名画《簪花仕女图》的复制成功,标志着绢本国画的复制艺术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这件历史名画的精美复制品,曾被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当做国礼,分别赠送给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宋代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原作创作于北宋晚期,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节风俗世情的长卷,原作高25.8厘米,长534.6厘米。
  荣宝斋自1987年开始,至1994年用了将近8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的复制,刻版2500余套。生动地再现了原作中所描绘的繁华街市,巍峨的城门楼,精致的拱桥以及街上车水马龙,百业兴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齐白石《九秋图》

  九秋,是指秋季(7-9月)的九十天。花草茂盛,色彩丰富,白石老人此图以“九秋”为题,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景物。九只工细的昆虫在花丛中追逐飞翔,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使人有秋色怡人之感。小中见大,花鸟草虫在齐白石的画里面,总是能有鉅力万钧的撼人气魄。此幅作品共刻版90余套。
  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暗寓作画在写生的基础上,要寻求自我生长的空间,再现真实与忽略真实都会走到艺术的岔路之上。此画中的菊花,红叶,草虫,无不为“似与不似之间”理论提供了完美的注解。



《中国古代漆器图案选(战国)》

  《中国古代漆器图案选(战国)》册分八幅,幅幅着色浓重,而且花纹缜密。因为图案颜色浓重,较印制色彩浅淡的诗笺来说,在技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些图案都是选自2300年前楚国地域的一些民间器物上,各色各样的纹案,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工艺的特有形式和风格。由于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进行印制,能将图案的花纹凸出纸面,从而真实的反映了漆器图案的特点。


《江间行旅》 1955年印制

  明代仇英的《江间行旅》,画用青绿渲染,色彩绚丽,表现出了河山的雄伟面貌。画面突出了人骑马背疾驰在松荫水傍,似乎能听到马蹄声,非常生动。


《月夜楼阁》

  清初著名画家王云所作《月夜楼阁》,通过复杂的印制过程,把作者描写的月光下耸立的楼阁以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表现得非常逼真。


《驴背吟诗》 1983年印制

  《驴背吟诗》是明中期大画家徐渭的名作,其画用笔简练潇洒,细微处突出人物风姿和驴子走动的神态。画中线条流畅,具有清逸的情趣。有些线条往往是急驰而下,待至线尾,其墨似有似无。诸如此类,勾描者必须把握住线条的变化节奏,雕者也须了知用笔的韵味,印刷者也须能够准确地掌握画家用笔施墨的轻重缓急规律,才能将其复制成功。


《双燕》

  吴冠中《双燕》是他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白亮亮的水乡。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吴冠中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艺术道路的起步。《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烈对照。《双燕》明确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


《宋元画册》
元代·夏永 岳阳楼 26cm×26cm


《宋元画册》宋代·佚名 出水芙蓉 24cm×25cm

《宋元画册》宋代·王诜 玉楼春思图 画心直径24cm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选辑复制了宋代郭熙、马远、李唐,元代赵孟頫、赵雍等画家30多幅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南北两宋及元代的绘画风格。装裱成册页,分装成三册,云头锦套装,深受广大读者垂爱。


齐白石《白茶花》

  50年代初,在齐白石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其第一件大幅水墨画《白茶花》的木版水印作品。


徐悲鸿《奔马图》

  1950年,荣宝斋复制了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共计30幅并由先生亲笔签名。这次复制的成功,开创了以追求中国画艺术效果为目的的先例,为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开创了广阔的前景。这是荣宝斋第一件大型的水墨写意画。


袁江《秋涉图》

  此幅《秋涉图》作于清康熙57年农历八月(壮月——出自诗经 尔雅 释天),绘崇山峻岭,峰回路转,行人舟车,骡辆运送,是袁江难得的经典佳作。


齐白石《发扬民族文化》

  1954年,白石老人九十四岁高龄,应荣宝斋之邀,特意书写而成,作品长238公分、宽38公分,“篆隶楷圆熟兼通”笔力老辣雄健,风骨独步,代表了齐白石老人书法的至臻境界,是其书法造诣完美的总结以及对荣宝斋三百年老字号的殷切希冀。(这幅字,由陈毅同志剪彩、为白石老人举办的大型展览曾借去展出过,可见此幅书法作品在老人心中的位置甚为重要)


马远《踏歌图》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荣宝斋在《月夜楼阁图》初尝绢本印制成功之后,接连圆满印制了多幅绢本作品,但绢本画中单幅尺幅最大的要数印制马远的《踏歌图》,印刷工作由田永庆先生完成,无论绢质感和墨色层次几与原作无异,另外由于南宋“北宗山水”的独特风貌,使得这幅木版水印绢本作品在所有作品中拥有独一无二的磅礴气势。



《北京笺谱》

  1933年荣宝斋印刷出版的《北平笺谱》(《北京笺谱》母本)为鲁迅先生与郑振铎先生合资,由郑先生在北平尽量收集坊间笺样,再全部寄沪,由鲁迅先生选定付印,由荣宝斋汇刻印刷,每一笺式,套色印刷多次始成。其中笺样的复杂,用色的调匀,在中国历来笺谱中,“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 、以期览古者之偶涉”,未见有如此书之充足具备者,实证荣宝斋乃诸笺肆之白眉。
  1958年《北京笺谱》初版中,许广平在鲁迅、郑振铎两位的序言前新增说明,笺谱也正名为《北京笺谱》,木版水印饾版拱花套色印本一函六册,共收彩笺三百三十帧,只制了300部。收录了林琴南的山水笺,陈师曾的诗笺,戴伯和的鹤笺,李柏霖的花卉笺,王振声的动物笺,姚芒父的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齐白石的人物笺,吴待秋的梅花笺,陈半丁的花卉笺,王梦白的罗汉笺,清末为慈禧代笔的女画家缪素筠的花鸟笺等。刻工则有李振怀、张朝正、张东山等近代巧匠。此套2003年版《北京笺谱》乃原版精印,纸基为上佳泾县宣纸,用色妍雅,笺款丰富多变,荣宝斋制笺技艺得以传承延续。


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水印技艺和裝裱修复技艺展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14日至9月23日

开幕时间
2018年9月14日14:30

展览地点
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





木版水印工艺坊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3号、19-4号
电话:010-63039098
邮编:100052
营业时间:9:00-17:30

木版水印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电话:010-63032943、010-63033631
邮编:100052
电子邮箱:rbz_pawn@163.com
办公时间:8:30-17:00(工作日)


装裱修复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
琉璃厂西街19-3
  车间电话:010-63030911
  业务承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6礼品店
  电话:010-63030615
  营业时间: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