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宝斋团委“荣宝斋与艺术巨匠”系列活动第二期
“向大千致敬——何海霞《华岳生辉图》的传统颜料制作与使用” 艺术论坛
主讲人:仇庆年
仇庆年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江苏省颜料高级工艺师、“庆年堂”仇氏颜料印泥研究工作室创办人。
2018年10月18日,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心和荣宝斋团委联合举办了“荣宝斋与艺术巨匠”系列活动第二期:“向大千致敬——何海霞《华岳生辉图》的传统颜料制作与使用”艺术论坛。本次论坛由荣宝斋党委和集团团委指导,木版水印中心主办,荣宝斋团委组织和协办,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仇庆年讲授传统中国画颜料的制作和使用技艺。参与此次活动的有荣宝斋副总经理张大卫、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崔伟、椿树街道团委书记张旭、集团团委副书记顾梓榆。
活动共分为两场:第一场以“传统中国画颜料制作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开设艺术讲座;第二场围绕即将使用木版水印技术复制,以《华山云海图》(张大千)为蓝本创作的《华岳生辉图》(何海霞)中的颜料使用技艺开展面对面交流和指导的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讲座:
原料是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生命
<span style="color: rgb(160, 160, 160);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center;"="">荣宝斋副总经理张大卫作开场词
讲座现场
10月18日上午9:30第一场艺术讲座:传统中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荣宝斋大厦二层展厅举办,由荣宝斋副总经理张大卫作开场词发言,荣宝斋团委书记侯文佳主持。讲座开始前已座无虚席,不但听众席早已坐满,听众席两侧及后方也挤满了旁听的人群,主要有荣宝斋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文房销售等各个部门的青年团员和骨干力量,还有来自其他院校和艺术机构的听众。
颜料原料展示
讲座开始,仇先生谈到自己年轻时便熟识荣宝斋,苏州姜思序堂与北京荣宝斋有着深厚而密切的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姜思序堂定期为荣宝斋供应传统颜料和手工印泥。明清时期,苏州画坛的繁荣,与其经济和物质基础有密切的关联。在苏州的手工艺中,颜料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例如“吴门画派”中的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他们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颜料制作者。仇先生满怀深情地说,原料是我的生命。如今,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珍贵很大程度是原料的稀缺。仇先生列举了传统颜料根据来源主要分为植物颜料、矿物颜料和动物原料,还有西洋产的西洋红、真金真银等,同时将他带来的实物如蓼蓝草(花青颜料来源)、各类矿石(朱砂、石青、石绿等颜料来源)、紫草虫的巢(胭脂颜料来源)一一展示并讲解。现在很多颜料来源越来越紧缺,是制作颜料最大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使用填充剂或化工成分的颜料。仇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听众解说中国画传统颜料与水彩、水粉、丙烯及其他化工颜料的区别和鉴定方法。讲座中,仇先生还特别提到手工制作颜料的“三心”:良心、细心、耐心,其中良心是首要的,其次是细心和耐心。制作颜料的程序复杂,要精选原料的同时,还要严格操作,取精去粗,耐得住枯燥和寂寞,甚至是因此带来的病痛的困扰。仇先生强调,中国画的特质是文静,只有使用传统手工颜料,才能经久不变、多裱不脱,承上千年之久,他列举了《千里江山图》、长沙马王堆帛画和棺椁、 敦煌壁画等天然颜料的使用和修复。此外,仇先生还简要叙述了印泥、宣纸的原料成分和制作技艺。讲座最后听众与仇先生积极问答互动,两个小时的讲座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听众提问
艺术实践:《华岳生辉图》的颜料使用
仇先生了解《华岳生辉图》的勾描技艺

仇先生与木版水印中心赵惠萍师傅交流和探讨

仇先生为大家讲解分析《华岳生辉图》的颜料使用
10月19日下午2:30第二场艺术实践:演示《华岳生辉图》中的传统颜料使用技法在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心开展。仇先生首先欣赏了《华岳生辉图》的原作,并且聆听了木版水印中心主管李扬讲述张大千创作的《华山云海图》和其徒弟何海霞的《华岳生辉图》背后的故事,深感荣宝斋与这些艺术巨匠所建立的深厚情谊。《华山云海图》由张大千绘于1936年,全卷长达6米,为重彩金碧山水长卷,全图使用金粉、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等珍贵矿物颜料绘成。画卷展现了华山雄奇秀拔、云海微茫的万千瑰丽景象。画面笔墨精妙,富丽堂皇,显示了张大千全面、深厚的传统功力。这幅作品现为荣宝斋的镇店之宝,一经问世便成为张大千与荣宝斋关系见证的艺林佳话。半个世纪后,由张大千徒弟何海霞创作的《华岳生辉图》也被荣宝斋收藏,视为师徒传承之作,何海霞随恩师张大千饱览江河山川,曾八上华山,画的最多的就是华山,《华岳生辉图》就是其中一幅,此幅金碧多以石绿、草绿为基调,再揉以石青、墨绿、金色,使千山万壑金光闪闪又墨气升腾。之后,仇先生对比看了用于木版水印复制参照的机打印刷品,分析了画面中使用到的传统颜料如金粉、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等特性和使用方法,还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版水印中心技师赵惠萍师傅交流和探讨了天然矿植物颜料、人工合成颜料和化工替代颜料的优劣、制作方法以及使用不同种类颜料进行木版水印复制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另外,仇先生还特别说明了除颜料以外的纸张品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画面的呈现效果。
接着,仇先生逐一参观了木版水印中心勾描、刻板、印刷、装裱各个工作车间,与工作人员热情交流了工作中遇到的关于颜料原料和使用方法中的疑问和困惑。
仇先生和荣宝斋党委书记朱涛

仇先生与集团团委副书记顾梓榆、荣宝斋团员和中青年骨干
当天下午4:00整个活动进入尾声。此时的北京已临近初冬,但是持续两天的艺术论坛氛围春意盎然。此次活动参与者大部分是荣宝斋团员和中青年员工,大家齐聚一堂汲取专业养分,提升岗位素养,更好地代表荣宝斋向大众提供优质服务,这也是“荣宝斋与艺术巨匠”系列团委活动举办的初衷。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我们去守护,更需要后继有人,如何传承、如何创新是摆在我们荣宝斋新青年面前的责任。
相关阅读:
“荣宝斋与艺术巨匠”系列活动背景:该活动以主题团委活动的形式,带领青年团员深入荣宝斋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祭奠下的“文化隧道”,聆听在这座艺术神殿工作了近半辈子的艺术瑰宝守护人的肺腑箴言,接触来自书画鉴定、木版水印、图书出版、艺术市场等行业的精彩酌句,感受从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到当代的吴冠中、黄永玉等艺术巨匠一路风雨兼程的漫漫艺路。活动将特别邀请荣宝斋的鉴定专家、非遗传承人、高校青年美术史学者和活跃于艺术市场的青年策展人等以他们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学术立场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