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名为宝”是北京荣宝以近现代名家书画为主体的品牌。本期“荣名为宝”专场共有作品80余件,作品来源可靠,涵盖各时期、各流派的名家精品,阵容齐整,估格合理,期望能获得众藏家的认可。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12月3日 A厅 15:00
精品赏析
12月3日 A厅 15:00
精品赏析
502
齐白石 (1864-1957)
山茶花
设色纸本 镜心
钤 印:齐大
款 识:家山之茶花多丹砂色,北地所罕见。白石老人。
100×33.5 cm. 约3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著 录:
1.《中国木版水印画》,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1965年。
2.《齐白石画集》,台湾国立出版社,1967年10月。
3.《齐白石的艺术》邮政明信片MXP2004—279,中国邮政,2004年。
4.《散珍集成•齐白石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画苑集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说 明:
1.此作品为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2.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行出口木版水印画原作。
齐白石画山茶,只作单瓣,多为红花。山茶花期长,花姿丰盈,端庄高雅,叶长窄耐寒,稍厚而硬,经冬天也不凋谢,白石对其评价颇高,称“松竹梅皆君友,能耐寒,品色俱高。”早年游两广时,他反复对花写生,并曾在借山馆后亲种半山,故后来画山茶,颇寄故园之思。此作以淡洋红和墨色写数枝茶花,是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派技法的实践。茶花呈放射状分布,枝叶交错,多用湿笔,亦间用渴笔,于花红与叶墨的浓淡变化中突出茶花的独特品质。
齐白石笔下茶花,兼有两种意义。一是为茶花“扶正”,使之与松竹梅并列于一般人审美世界中;一则是他怀乡心绪的具象折射。正如他在《忆家山看茶花》诗中说到的:“茶花碗大不论钱,青雾红云屋角边,扶杖出门从缓看,已消春雪不寒天。”正统一和整合了这两种精神维度和价值,而此幅也因此成为白石佳作之选。此件与Lot503同为京城资深藏家友情释出,藏者当珍之。
503
齐白石 (1864-1957)
鸡冠花
设色纸本 镜心
钤 印:齐大
款 识:借山吟馆主者制于京华,时家山亲友来函知白石衰颓。
103×33 cm. 约3.1平尺
RMB: 1,500,000~1,800,000
著 录:
1.《1995-2002书画拍卖集成•齐白石》,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
2.《齐白石的艺术》邮政明信片MXP2004—279,中国邮政,2004年。
3.《散珍集成•齐白石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4.《画苑集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说 明:此作品为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齐白石写鸡冠花,早岁与晚年有别。晚年多红花绿叶,色彩丰富多变,特别是殷红花朵上再加重洋红,令色泽烂若朝霞,鲜艳绚丽。本幅以没骨法写花,配合浓墨钩叶脉,花冠上方绘一蜻蜓,极富生趣。从视觉效果来说,给人一种厚实稳重之感。整幅画作,物象的表现取其生气,用笔用墨娴熟自如,为一幅难得佳作。此件与Lot502同为京城资深藏家友情释出,藏者当珍之。
510
齐白石 (1864-1957)
红梅
设色纸本 立轴
款 识:
1.画梅秀劲独杨补之,奇特独尹和伯,苍老独吴缶庐,此三君皆绝伦,吾别无道路可行矣,齐璜白石山翁画并题记。钤印:木人、白石翁。
2.今古公论几绝伦,梅花神外写来真。补之和伯缶庐死,有识梅花应断魂。尹金阳,字和伯,湘潭人,自谓画梅学补之,余以为过之。璜又题记。
钤印:阿芝、老白
135×34 cm. 约4.1平尺
RMB: 800,000~1,000,000
著 录:《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239,荣宝斋出版社,2017年。
512
齐白石 (1864-1957)
青蕉雏鸡
水墨纸本 镜框
钤 印:白石翁
款 识:智权女弟之属。欲画青蕉,青蕉不易粗也。齐璜。
鉴藏印:犁春居主人寓目
133×33 cm. 约4平尺
RMB: 500,000~700,000
514
齐白石 (1864-1957)
老鼠偷油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钤 印:白石、吾少清平
款 识:戊子,八十八岁白石。
鉴藏印:安思远藏
题 签:齐白石《老鼠偷油图》。松瀑庐藏。
钤印:松瀑庐藏
101×33 cm. 约3平尺
RMB: 1,800,000~2,200,000
展 览:“自得园书画珍藏展”,2010年。
说 明:安思远(1929-2014),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松瀑庐为其斋号,佳品名常盖有松瀑庐及安思远收藏之印。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8年,斯年齐白石已88岁,属于他成熟期风格的作品。画面中描绘了三只小老鼠和一烛台。其中一小老鼠抬头仰望,另外两只一远一近,围绕灯台。整个画面颇富趣味性,令观者产生由物见景的遐想。白石老人把老鼠、灯台引入画中,流露出了他的质朴如孩子般的天真,远远打破了传统文人画梅兰竹菊的陈套,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画面中老鼠的造型概括质朴,寥寥数笔便把其形态、质感展现得活灵活现;烛台和蜡烛的不同组成部分,通过墨色的深浅表现出来。白石老人把文人艺术讲究的捕捉神韵、追求意境和民间艺术讲究的如实再现物象、引发趣味,巧妙的融合为一体,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入文人画中,这一艺术特点在此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画构图简练,主题突出,形神兼备,俗中见雅。
519
李可染 (1907-1989)
杏花春雨江南
设色纸本 立轴
钤 印:可染、寄情
款 识:杏花春雨江南。可染画。
67×44.5 cm. 约2.7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说 明:此作品为1995年中国嘉德广州春季拍卖会228号。
520
李可染 (1907-1989)
人在梅花万点中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钤 印:可染、象形印
款 识:人在梅花万点中。一九六二年夏月,可染作于北戴河宾舍。
69.8×47 cm. 约3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山水画处于变革时期新的转折点。是幅构图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所谓“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众所周知,传统山水画横构图多表现高远的山势,至清初“四王”,已经发展为标准三段式构图,有程序化之嫌。李可染先生此幅式虽是取山势高远之景,却构图新奇,近乎满幅布局,显得磅礴雄浑。从1960年开始,可染先生在自然风景写生的基础上,进入了再创作的阶段,他称之为“采一炼十”。意思是说,直接到大自然去写生,就像是开采铁矿石,只不过是创作的第一步而已;要把矿石炼成钢,更需要比开采矿石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李可染的再创作,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能才华,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佳作相继问世,这些佳作以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标志。
观此作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雄浑的山石,也不是万点梅花,而是画面正中央的茅屋和人,正切题字“人在梅花万点中”。梅花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于其刚性之外赋梅以弹性、韧劲。惟有极强的弹性和韧劲,梅花才能更好地傲雪斗艳而不是立时折节于外力。这可谓李可染梅花独到之处、独秉之性。构图上亦是完全的李家特色,弹簧般屈曲回旋的构图,是表现对象韧性品质的最佳方式。可染先生主动引入逆光,以勾皴用笔为大面积的墨象提供骨架,皴笔的点线虽然几乎被浓重的光影所遮掩,但仍隐隐有着笔线形态。他加重中锋用笔,依据山石的自然特征,运用短、细的笔线对山石的结构、质地、纹理深入刻画,来表达山的体量感。正如画家所言:“要表达意境,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进行意匠加工,只有有了高强的意匠,才能充分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别人。
524
张大千 (1899-1983)
秋江泛舟、行书七言联
设色纸本 立轴
款 识:
1.昔年一日成三幅,三日新来一幅难。秃管败煤堪一笑,真同老杜雾中看。震斋仁兄嘱画,迟报为宠。总觉衰惫,目翳为苦。希谅,希谅。辛亥元月二日,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独具只眼、大千世界。
2.丁亥十一月既望,书于大风堂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居士。
释 文:树看出屋青三面,水为当门绿一湾。
画心:136×65.7cm. 约8.0平尺
书法:136×33 cm.×2 约4.0平尺(每幅)
RMB: 3,500,000~4,500,000
著 录:《中国画观察》中华收藏报P20,长城出版社。
张大千游历名山大川,游踪所至,莫不涉足于穷山荒谷、断崖绝壁、古刹长松之地,领略风雨晴晦真趣,采大自然之景为画材。如石涛所云“搜尽奇峰打草稿”。故大千之画,一切布局设色,无不匠心独运,直以造化为师,来自写其心中宇宙境界。他曾言:“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哪儿就算完事,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
此画作于1971年,其时的张大千为治疗眼疾已经迁居美国两年,在落款中也叹曰:“总觉衰惫,目翳为苦。” 张大千在患眼疾期间的作品并不多见,纵观此图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古意盎然,不失为一幅其晚年浅绛山水的代表之作。笔墨雄浑恣肆,山色青翠葱茏,极尽变化之妙。画家以杂而缤纷的线条、皴法塑造出山体的雄浑效果和坚硬的质感。在一片清冷之中,山岩的断层以赭石染色,再加之半山腰的数间屋舍,以暖色与青山深谷形成对照。大千旅居海外,但时刻不忘家园的山水,其笔下的山水实际上是他魂牵梦绕的家园,他将一片思乡之情凝注在笔下,故其山水栩栩如有神在。
画作之外配一对联,大千先生的书法,看上去笔笔有力,但这种力并不是一味求其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藏于笔墨之中的锥画沙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骨力”与“内美”的和谐统一。
上款人“震斋”先生即文震斋,号星翁。山东人,1949年赴台湾。自幼喜爱书画、金石、京剧艺术。并从书法篆刻大家王壮为先生游,而与当代艺坛硕彦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郑曼青、高逸鸿、张榖年、马寿华、李石、郎静山、陶寿伯等交往请益。星翁精于鉴赏,书法。篆刻不专宗一家,偶而为之别饶奇趣。平日蒐集艺文资料声像为数可观,撰写戏剧艺文评论、兼涉摄影、文玩鉴定诸领域。曾在台湾创办《艺海》杂志,有声于时。昔年曾多次往返于京、津、台,为两岸文化之交流不遗余力。
531
黄胄 (1925-1997)
青青河畔草
设色纸本 镜心 1988年作
钤印:黄胄之印
款识:一九八八年,黄胄。
44×97 cm. 约3.8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著录:《中国画大师黄胄画集》P98—P99,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
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著名画家、教育家刘国辉曾经这样评价黄胄:“中国水墨人物画跨过二大步,第一步是宋代梁恺的《泼墨仙人》,他首创了水墨人物画,是人物画从工笔转向水墨的开山之作。第二步是清代的任伯年,他的画面受到西画的影响己经不再像古人那样平面的塑造一张脸,而最主要的是他那张驰有度、疏密搭配、长短结合的线条运用,给线造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步就是黄胄人物形象受西方索描的影响,但不完全是用明暗和光影来表现,速写入画绘画风格让他的人物更加鲜活”。黄胄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思想开辟了中国古人前所未有的新纪元,很好地结合中国传统笔墨和西方素描,使二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但黄胄的画也小失中国传统绘画的而貌,画面中大量的花鸟技法的运用,在线造像的构架上明显地能看出任伯年的影子。然而这一切都被黄胄本人内化,它既不是别人的复制品也不是中西交融的“混血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新人物画。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邓拓在1963年的《人民画报》这样评论:“黄胄的画有三新,人物新、意境新、手法新。这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以生动活泼的新姿态呈现在观众而前”。现代美术评论家薛永年也曾这样评论到:“黄胄粗中见精的绘画风格,明显不同于近代比较拘谨的水墨写实人物,他的实中见写的作品,也有别于古人失于形似的大笔写意画,而是把准确紧致的造型与放笔挥洒的写意结合起来,做到形似神足而气韵生动。”
黄胄 (1925-1997)
上学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73年作
钤 印:黄胄画、摸索
款 识:黄胄一九七三年作于北京,题于病中,秉玉同志保存。
67.5×136 cm. 约8.3平尺
RMB: 4,500,000~6,000,000
著 录:《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作品集》P12—P13,黄胄美术基金会,2014年5月。
展 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炎黄艺术馆,2014年5月3日——5月7日。
说 明:此作品附80年代新加坡斯民艺苑画廊展签。
黄胄曾多次去新疆写生,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必然有个深挚的“新疆情结”。黄胄说他的艺术是闹出来的,“远离生活,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作品肯定失去光彩”。新疆无疑是黄胄最主要的生活根据地,是他梦魂牵绕的艺术故乡;新疆人是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新疆在黄胄的艺术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没有新疆就没有黄胄,或者说只能有一位别样的黄胄。
535
黄胄 (1925-1997)
库尔班大叔
设色纸本 立轴 1973年作
钤 印:梁、黄胄之印、黄胄作稿
款 识:一九七三年七月,黄胄作于北京西郊。
75×43 cm. 约2.9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著 录:
1.《黄胄画集》,北京炎黄艺术馆,1994年5月。
2.《黄胄作品集》邮政明信片MXP2002—176,中国邮政,2002年。
3.《画苑集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说 明:此作品藏家直接得自作者本人。
黄胄在文革时期,受到了诸多冲击和批判。文革初期,黄胄将其收藏的元代张师夔、雪界翁合作的《黄鹰古桧图》和明代边文进《双鹤图》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后来军报以《彻底揭露“三家村”黑画家黄胄的反革命嘴脸》为题,对黄胄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并诬蔑他是“反革命黑驴贩子”、“黑画家”;又焚毁黄胄速写两大筐,上万幅……诸如此类的迫害使得黄胄被迫搁笔,有约七年完全不能动笔画画,一直到1972年。经过多年的沉淀,黄胄的创作激情空前的高涨,他的才华就如黑夜的星星,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华。在这个时期,画了《庆丰收》、《日夜想念毛主席》等名作。此件作品创作于1973年,是黄胄重拾画笔的第二年。读黄胄的作品,迎面扑来一阵奔腾的气势,满幅生风,呼呼有声,人的欢笑声,豪爽、质朴,生动自由,灵动大气。画面上一位老者牵着一头驴,在草原花丛中,仰首望向远方的天空,一片美好的景像,反映了黄胄当时对未来的希望。全幅画设色浓丽又清新,线条律动又流畅,很好的衬托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黄胄创作了崭新的人物形象,开拓了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先河。纵观历史,表现少数民族生活和人物形象的作品可谓是凤毛麟角,且在广度、深度上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540
吴昌硕 (1844-1927)
天竹
设色纸本 立轴 1900年作
钤 印:吴昌石、吴俊卿、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款 识:岁寒松柏未全凋, 天竹如花慰寂寥。老石一卷天位置, 昆仑奴子侍红绡。庚子仲冬写意,吴俊卿昌硕。
鉴藏印:萧平审定
165.5×40 cm. 约6平尺
RMB: 600,000~800,000
541
吴昌硕 (1844-1927)
傲霜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16年作
钤 印:吴俊之印、昌硕、归仁里民
款 识:秋容不一,其英可湌。我方对酒,霜螯堆盘。丙辰九秋,吴昌硕。
151×81 cm. 约11平尺
RMB: 1,500,000~1,800,000
说 明:此作品来源于1991年香港佳士得春季中国书画第379号。
秋容不一,其英可湌。我方对酒霜螯堆盘。
此幅为海派巨擘吴昌硕1916年所作,无论从构图、笔触、敷色以及用墨,皆可居于缶翁晚年代表之作。是作所用构图正是其特有之自书印之章法布白,取对角斜势,虚实相生却又主体突出。湿笔写岩石斜出,墨色相杂,石之质感巧然而出。用石鼓之意写菊之枝干以及菊边杂英,古籀气写出秋日万物苍茫之感,正是应了苏轼那句“石如飞白木如籀”!菊叶大笔泼洒,菊瓣敷色浓淡相宜,正似霜螯。缶翁时已暮年,其笔下的秋英与岩石全然不同他家,竟有一番疏旷豁达、纵情恣意之气象。抑或这正是此时吴昌硕内心之独白,荒岩寂寞,老菊清秋!
547
王雪涛 (1903-1982)
牡丹
设色纸本 立轴
钤 印:王雪涛印、瓦壶斋
款 识:雪涛。
135×79 cm. 约9.6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549
何海霞 (1908-1998)
天山南北
设色纸本 镜心 1987年作
钤 印:何氏、海霞
款 识:天山南北。一九八七年冬月,何海霞作于首都。
143×367 cm. 约47.2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著 录:
1.《荣宝斋藏品展•荣宝斋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纪念》P53,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1996年。
2.《长安画派源流展作品选》P140—P141,2013年。
3.《诗书画名家作品赏鉴• 何海霞卷》P40,诗书画杂志社,2012年10月。
4.《何海霞全集》第五册P103,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展 览:“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纪念暨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开业志庆——荣宝斋藏品展”,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1996年8月。
550
吴冠中 (1919-2010)
休闲居
设色纸本 镜框 2005年作
钤 印:荼
款 识:休闲居,有人继居,休闲心态无寻处。吴冠中2005。
66×48 cm. 约2.9平尺
RMB: 2,600,000~3,200,000
著 录:
1.《吴冠中2005作品年鉴》P120—P121,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
2.《吴冠中全集8》P281,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展 览:
1.“吴冠中画展”,深港画廊,2006年5月1日——6月31日。
2.“情系2008中国名家书画展”,中国现代文学馆,2007年4月。
人生难得是休闲——吴冠中先生追问生命状态之作
有一首歌唱到:“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2005年的一个傍晚,吴冠中先生遥思着故乡,在一幅画面上绘下苍松、四合院、圆桌与藤椅,并写下:“休闲居,有人继居,休闲心态无寻处。”吴冠中先生为艺术献身了一辈子,从少年时期偶遇朱德群人生转向开始,在长达七十多年的艺术人生中矢志不渝的追问艺术真谛,在艺术的道路上勇猛精进。而今,年已耄耋的先生做了一个思考:休闲心态无寻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老了,各种诱惑和顾虑都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常常蠢蠢欲动,能够把真诚的心声表达出来,就是莫大的慰藉了。”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于真情实感。吴冠中先生每一张作品都是真性情之作。他写道:“真要搞艺术,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只有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才能搞出有感情的东西来”“真”与“情”是他作品中形而上之外的体现出来的。他酷爱老树,每到一地,总要打听附近有什么古老的大树,说有,不见到是不甘心的。他曾想下工夫调查,编一本老树集,为老树建立档案 。他爱老树,不仅为了珍视它的年轮,更是爱其形象苍劲之美,生命之美,尤其以松树为最。这幅画面中就有四株苍松,参天而起,挺拔向上。他在《风筝不断线》中有一段关于松的描述:“ 松却突然愤然向我扑来,我惊异地发觉,它们不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么,我感到悚然了……二千年不散的松魂是什么呢?如何从形象上体现出来呢?风里成长风里老,是倔强和斗争铸造了屈曲虬龙的身段。我想捕捉松魂,试着用粗犷的墨线表现斗争和虬曲,运动不停的线紧追着奋飞猛撞的魂。……墨线的曲折奔腾,它们相撞、相咬、搏斗中激起了满山彩点斑斑,那是洪荒时代所遗留的彩点。”也为这张作品中松的形象做了诠释。不同的是,这棵参天巨松墨色上两浓两淡,三直一曲,在生命的色彩和节奏上都有变化,仿佛在告诉世人,生命有勇往直前的状态,也要有曲折婉转,停下来歇一歇的休闲心态。
画面右下角,一处红墙四合院,一张圆桌三个藤椅,正是先生描绘的生命寄居所在。可以想象,在漫天流霞的傍晚时光中,坐在院外的藤椅上,品一口桌上的清茶,举头参天的四株苍松,观想生 命的过往,何其惬意。此作为吴冠中先生追问生命状态之作,并多次出版,藏家珍之。
552
石鲁 (1919-1982)
白玉荷风
设色纸本 立轴 1975年作
钤 印:乙卯之夏石鲁写
款 识:白玉荷风更淡青。玉龙雅赏。石鲁写。
143×76 cm. 约9.8平尺
RMB: 6,800,000~8,000,000
著 录:
1.《石鲁作品选集》P34,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3年编,1984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
2.《石鲁-绘画•书法》P36,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6年6月第一版第一印。
3.《石鲁的时代与艺术》P41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一印。
说 明:
1.香港佳士得,“中国十九二十世纪绘画拍卖专场”第137号拍品,1986年1月13日。
2.安徽美术出版社与石鲁先生家属即将于2019年初合作出版《石鲁全集》,全书共十册,为石鲁先生全部的艺术文献做一次全面的汇集和梳理。
554
黄宾虹 (1865-1955)
疏林逸趣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黄宾虹、虹庐
款识:萧疏淡远之致,元人画中为多,要皆从北宋苍郁沉着脱出,自然超逸,志先先生有道属。宾虹。
98.5×30 cm. 约2.7平尺
RMB: 700,000~1,000,000
著录:
1.《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P18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2.《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P9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说明: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拍,LOT0579。
黄宾虹精于用水用墨,笔下山水真力弥漫,墨彩生动,意境深远。笔墨是一位成功的画家外在形态和内在价值的集中体现,画面中用笔的变化多端,枯湿顿挫,笔锋触纸,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勾”,不可移易。这是中国山水画中理想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厚重、灵动同时臻于极致,而又能如此密合无间地融合在一起。凭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以书法为基础的笔墨功力和数十年游历山川而积存在胸中的万千丘壑,使他达到了不用眼睁也能凭感觉而顺手作画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绘出的作品近于天籁又老辣无比。许多中国画家终生追求而又不可得的境界,笔墨的“浓密实重”和“淡疏虚轻”来分别向世人们描绘湖光山色的“浑厚”和“华滋”,这样自然是“虚静致远”和“内美”充盈的。
555
黄宾虹 (1865-1955)
浮峦暖翠
设色纸本 立轴 1954年作
钤 印:黄宾虹、黄山山中人
款 识:浮峦暖翠近居湖上,时有会心兹试写之。九十一叟宾虹,甲午。
96×38 cm. 约3.3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此画虽尺幅不大,却体现了黄宾虹晚年山水画创新再度变法的艺术风格。画中山水浑厚华滋,与黑密的水墨相辉映,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画面的朦胧雅致更融入了江南山水的秀丽韵味,笔与墨,情与景的交融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1954年,黄宾虹由于眼疾的原因,视力已经很不好了,据此年夏天到杭州写生的李可染回忆,黄宾虹当时画画的线条,几乎变成了双线。作画时仍是“积墨”的习惯,不用笔洗,笔往往是干的,用笔似乎很随便。一些已经完好之作,又入水湿透,用宿墨点石成金,反复递加,出现神奇的效果。这幅作品在笔墨技法上已经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它反映了黄宾虹在创作中营造“内美静中参”的境界。
559
傅抱石 (1904-1965)
观瀑高仕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钤 印:傅抱石印、壬寅
款 识:维桢同志属画即乞教正。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杪,傅抱石写于杭州。
95×38 cm. 约3.2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著 录:
1.《傅抱石画集》图171,大业文物出版社,1988年。
2.《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大观》P121,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年8月。
3.ART CHINA 新潮艺术 DECEHBER,P136,1999年12月。
展 览:“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大观”,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年9月2日-1988年9月26日。
说 明:
1.此作品附《中国书画鉴定证书》,翰墨轩有限公司,傅益瑶签名。
2.上款人“维桢”即为宫维桢,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职。
作为傅抱石最爱的题材之一,傅抱石早在金刚坡时期即开始描绘观瀑图。居蜀八年,巴蜀的山山水水给予了傅抱石极大的灵感启发。他用破笔散锋画山石飞瀑,或提或按,或湿或干,顺来逆往,自由挥洒;观瀑高仕,形象高古,超凡脱俗,仰观飞流之下,尽显天下之大,山川秀美,一派天人合一境界。
作为一位具有北方气质的南方画家,他嗜酒行为中的豪爽,助长了他用笔的奔放不羁,而此次东北之行,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山水地貌更是吻合了他的才情,极大的的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他直呼此行“兹游奇绝冠平生”,天池瀑布和镜泊瀑布所带给他的震撼,更是将他的观瀑图带到一个全新境界。
古人多以线描勾出水口,他弃之不用,而用散锋皴擦水口的山石,透过布局衬托流水质感和动势,水的万千姿态瞬间凝固在画面中,令人浮想联翩。傅抱石每每提及,一个画家要有自己的绝招,也就是与众不同的笔墨技巧。祇有对笔墨进行创新,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对瀑布水口的创新是他体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深入观察自然山川,经过理性的思考、归纳而得来的,影响被及后世。
此幅《观瀑高仕》为傅抱石1962年作于杭州,从中不难看出,此前的东北之行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整幅画作,取法北宋范宽“中轴巨碑式构图”,画中瀑布由高山之上奔崖注壑一般倾泻而下,大小石块阻于瀑间,山泉飞速奔流跃动,水击坚岩的雷霆之声仿佛响彻于观者耳畔,轰鸣之声回荡于山谷之间。
画家以简洁的构图,以暗衬明的手法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观瀑图”的核心主题-“水”。更将勾勒和渲染巧妙结合,用墨酣畅淋漓,使人们在观画时能感受到“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的空间感、云雾感以及光照感。两位高仕立于巨崖之上,设色清丽淡雅,衣衫飘逸于风中,潇洒俊朗,尽显豪迈气概。
560
钱松岩 (1899-1985)
万里长城
设色纸本 镜心
钤 印:钱、松岩
款 识:钱松嵒作于藻鉴堂上。
82×134 cm. 约9.9平尺
RMB: 5,000,000~7,000,000
著 录:
1.《钱松嵒画集》封面、P16,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
2.《荣宝斋画谱》封面,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
3.《中国名画家全集钱松嵒》P14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64
程十发 (1921-2007)
傣村之晨
设色纸本 镜心 1960年作
钤 印:程、十发
款 识:傣村之晨。一九六零年一月十二日,程十发写于上海。
鉴藏印:长石斋藏
152×83 cm. 约11.4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著 录:
1.《画坛拾微》P115,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3月。
2.《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P146,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12月。
3.《长石斋珍藏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
570
魏紫熙 (1915-2002)
渡桥春色
设色纸本 立轴 1981年作
钤 印:老魏、紫熙书画、吾师造化
款 识:渡桥春色。一九八一年画于南京,魏紫熙。
135×68 cm. 约8.3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573
金城 (1878-1926)
春江水暖鸭先知
设色纸本 立轴 1925年作
钤 印:北楼、金城
款 识:春江水暖鸭先知。乙丑春二月,吴兴金城。
107×52 cm. 约5平尺
RMB: 250,000~350,000
578
弘一 (1880-1942)
手批《四分律册及藏本华严经卷》五十二册
尺寸不一
RMB: 2,600,000~3,500,000
580
于右任 (1879-1964)
行书五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钤 印:关中于氏
款 识:陶然老弟正。于右任。
释 文:诗吟天地广,妙觉古今齐。
鉴藏印:颖川乔孙贤知珍藏
183×40 cm.×2 约6.6平尺(每幅)
RMB: 1,000,000~1,500,000
著 录:
1.《于右任先生书法》P82,三秦出版,1990年。
2.《于右任楹联集锦》(上册)P192,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
3.《于右任书法全集•卷二》P97,文物出版社,2014年。
4.《一代书圣于右任》P18,文物出版社,2010年。
5.《翰墨聚珍》P325,河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