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
Ctrl+D
进行添加
您好,欢迎来到荣宝斋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书画
文房用品
首页
新闻资讯
本斋动态
业界动态
政策法规
走进荣宝斋
荣宝斋概况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关怀与厚爱
党群动态
人才工作
荣誉奖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家与荣宝斋
党史学习
党史学习
主营业务
书画经营
文房用品
木版水印
装裱修复
书刊出版
美术教育
文创产品
拍卖
分店
文化发展
电子商务
鉴定业务
荣宝精品
书画
文房用品
木版水印
文创产品
书刊
荣宝斋珍藏
美术馆简介
荣宝珍藏展
藏品赏析
收藏故事
联系方式
艺术家
对外交流
荣宝大讲堂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斋动态
> >
北京荣宝拍卖“千万级别”精品回放
北京荣宝拍卖“千万级别”精品回放
时间:2019-01-10 14:21:47
来源:
北京荣宝拍卖
作者:
0
由荣宝斋控股的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内地首批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公司之一。公司地处北京和平门外著名文化街琉璃厂,毗邻百年老字号“荣宝斋”。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荣宝已成功举办了百余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品涉及中国书画、古籍碑帖、名人信札、瓷器杂项、佛教艺术、青铜器物、中式家具、篆刻文玩、油画雕塑、当代艺术、珠宝翡翠、钟表名酒等多个领域。
北京荣宝秉承了荣宝斋的优良传统,以“来源最可靠,自律最严格”为经营理念,开创精品拍卖路线,在业界取得了良好口碑。近年来北京荣宝荣获了“年度增长能力奖”、“年度创税奖”、“年度规模奖”及“年度十佳企业”等多项殊荣,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团体提供了大量精品。
小编梳理近两年部分成交价过千万的书画作品(价格由低到高),以飨读者。
0351
吴冠中 弥勒佛
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吴冠中印、荼、八十年代
81cm×149cm
成交价: 14,950,000
著录:
1.《全国宗教界赞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纪念集.书画功德集》P9,中国佛教协会,1985年。
2.《收藏》总第214期,第35页,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2010年。
展览:“全国宗教界赞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书画展”,中国美术馆,1986年3月11日至3月23日。
大肚能容天下事 宽心可解世间愁
——吴冠中《弥勒佛》
1985年刚刚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吴冠中先生,应全国政协宗教组与中国佛教协会的约请,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作了此幅《弥勒佛》,又名《契此僧像》。
灵隐寺佛光常常出现在吴冠中笔底。本幅“弥勒佛”即是依据灵隐飞来峰的布袋弥勒佛为蓝本所作。据《云林寺志》记载,这弥勒佛造像是(北)宋乾德四年的作品。云林寺就是灵隐寺,这个大弥勒佛像是北宋初期作品,那时,杭州是号称“江南佛国”的吴越国都城。
布袋弥勒佛造像的原型,是五代吴越国明州奉化人“契此”。这位持念珠,荷布袋,笑口常开,随遇而安的和尚,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的深刻印象。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布袋和尚端坐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入灭前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安然坐化。他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十分招人喜爱。后来全国各地寺院为了吸引信徒,也纷纷模仿,并且传入海外。所以,杭州灵隐飞来峰大布袋弥勒佛像,实乃天下笑嘻嘻布袋弥勒佛造像之祖。
吴冠中在造访各地时常会去描绘佛像的造型,尤其对石佛情有独中。在《两个大佛》中,他写道:乐山大佛坐镇江滨,大足宝顶的大佛长卧空谷。这两尊巨大的石佛都因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充分发挥了雕刻的威力。人,想雕凿宇宙,征服宇宙。美国受到人民敬仰的四位总统的头像也被后人铭刻在大山之上,永伴着常青的松柏长存,这一设计思想与我们祖先的雕刻意图是多少相仿啊。...给我感受最强烈的还是那尊卧佛。佛,崇高的佛,身躯巨大的佛,他就这样躺卧在岩石之下,是死?是生?永远那么安详。风吹、雨打,大自然的演变与他无关。岩上灌木杂树婆娑,那些垂挂下来的枝条半掩了佛的头部,是有意为他遮遮风雨吧。细细的清泉从佛的脑背后流出,绕到佛的身前,又涓涓流去,流水象征着生命吧。但愿永不枯竭。涅盘,毕竟就是死,弟子们一字儿排开,奉献着莲花香果,低头哀悼师尊的永逝。屈身在大佛胸怀前,弟子们显然只是些小小的石块,其实比真人大多了,这一造型中强劲的对比手法,该是东方古国的特色吧。
此文中,吴冠中先生自比布袋和尚,为了艺术而行走不怠。“如今却经常惦念布袋和尚,因我确乎也一直背着那偌大的布袋,背了七十余年,……我几乎踏遍青山,但那全非为了游与玩,总是背着那个大布袋跋涉,去狩猎,想捕获看得见而摸不着的“美意”。我的大布袋里是否装满了美意呢,是否够开一个高品位的美食店了,显然将令人失望,被历史嘲笑,于是我仍将背着布袋奋力继续前进。”的,一个个春暑秋寒,吴冠中背着沉重的画具走遍了各处的水乡与山村。
此图中的弥勒佛,袒胸露腹,双目微睁,嘴部张开,呈大笑之态。其身后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莲花,或遥望、或互视,姿态各异,身材几乎与契此的手掌等长,如此更突显出其身宽体胖,得天独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为主色调,零星点缀先生惯用之彩色的点与线,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生动。《弥勒佛》可谓吴冠中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他就像一名苦行僧,不畏艰难,一直坚持探索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是言,先生一生苦行,却真正得大自在;先生一生佳作众多,却独有此幅巨作《弥勒佛》,是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
1052
郑板桥 竹石图
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
水墨纸本 立轴 1760年作
钤印:谷口、郑燮之印、歌吹古扬州、橄榄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36、30、84、94印,1453——1457页)
款识: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乾隆庚辰暮春,板桥郑燮。
鉴藏印:曾在周芗耕家
166cm×94cm
成交价: 16,445,000
著 录:《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上),第9页彩色版、第120页黑白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说明:本作品为耕耘山馆主人周芗耕(1900——1988)旧藏,周氏为海上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生前从事银行业,与吴湖帆、张大千、钱镜塘等人相友善,收藏精且甚丰。
“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此“复堂”即板桥的同乡好友,同为扬州八怪的李鱓(1686——1756)。此幅《兰竹石图》作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此时距李鱓已去世将近五载,年近古稀郑板桥依然吟咏着“还让君家老复堂”的诗句。
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性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而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极为明显一例。是帧即画几竿墨竹,浓淡相映,竹影婆娑。竹后立一块巨石,坚实沉稳,石上的兰花清幽不凡。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比喻君子之德操,以竹子比喻君子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都是郑板桥借兰竹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发生紧密联系,有感而发的创作画,也正是将“文人画”,“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意现实”做出的贡献。使比较单纯的花鸟画,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与读画者的距离,仿佛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凝固的瞬间”不断延续着,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他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画中题诗“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庚辰春”诗中的“复堂”乃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由此可知此画是郑板桥送与李鱓的。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郑板桥68岁,作此画时两位画家已至暮年,作品所透露的不单是画家相当纯熟的技术,更见证了两位画家君子之交如兰竹的友情。
本作品为近年来所出现的郑板桥作品中,尺寸较大,风貌典型,品相上乘之作品,殊为难得。作品所钤印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录之印完全吻合(见图)。且该作品还经耕耘山馆主人周芗耕(1900——1988)收藏,周氏为海上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生前从事银行业,与吴湖帆、张大千、钱镜塘等人相友善,收藏精且甚丰。
1259
8世纪 唐代中期 吐蕃写本 敦煌写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十七》
北京荣宝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水墨纸本 手卷
705cm×25cm
成交价: 22,425,000
著 录:《国学丛刊》第九卷,1912年,日本橘式敦煌将来藏经目录 王国维、罗振玉。
提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十七,本经卷高25cm,长705cm,共16纸。第一纸47.1cm长,26行。第二纸46.9cm长,28行。第三纸46.9cm长,28行。第四纸46.7cm长,28行。第五纸47cm长,28行。第六纸46.8cm长,28行。第七纸46.3cm长,28行。第八纸47cm长,28行。第九纸46.9cm长,28行。第十纸47cm长,28行。第十一纸47.1cm长,28行。第十二纸47.5cm长,28行。第十三纸47.1cm长,28行。第十四纸47.3cm长,28行。第十五纸47.4cm长,28行。最后一纸47.2cm长,21行。本卷写经首缺尾全,有乌丝栏,纸张有帘纹,整卷装裱,从书法来看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吐蕃写经中的精品之作,通卷字体规整流畅,心正笔正,抄写虔诚。从装裱来看此卷和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的来自大谷光瑞的写经如出一辙,都是典型的大谷光瑞二乐庄装裱,如右图所示。
备注:本拍品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谷光瑞(1867——1948,京都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第二十一代宗主大谷光尊的长子)于1902年到1914年间,先后三次派遣“中亚探险队”,深入我国新疆、敦煌一带“探险”寻宝。
1900年大谷光瑞被派往欧洲考察宗教,见到斯文赫定等人中亚探险的成果,决定利用回国途中前往中亚探险。第一次探险(1902——1904)由大谷光瑞率领,自伦敦出发,经撒马尔罕,进入喀什噶尔。光瑞父亲去世临时赶回日本,另外两名队员渡边哲信和堀贤雄则前往和田、吐鲁番等地,经西安回日本。第二次探险(1908——1909)由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前往,主要在吐鲁番、楼兰、库车等地。第三次探险(1910——1912、1911——1914)先由橘瑞超从伦敦前往吐鲁番、楼兰、和田等地,后派吉川小一郎前往,与橘瑞超在敦煌会合,分别从王道士及其他人手里买到一批敦煌写本并相关文物。
敦煌写经卷集中四次大的流散分别是英国的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罗斯奥登堡跟日本的大谷光瑞,欧洲的三批分藏于各国博物馆,大谷光瑞的收藏的敦煌写经长卷基本都经过二乐装的装裱,后来较为集中的收藏于旅顺博物馆后转存国家图书馆,韩国国立博物馆,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流散于世的非常少,据专家统计只有大概四五件左右,罗振玉曾得到一卷大谷藏经,有做长拨,后入藏国图。
此件写经首部仅缺一纸,长7米有余,记录着敦煌写经卷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流散,如今和本场的敦煌绢画一起来源于京都藏家的旧藏,重归故里。藏家应重宝之。
0459
张大千 蕃女礼佛图
荣宝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 • 竞宝书画专场
设色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钤印:张爰、张大、色不异空
款识:果洛蕃女礼佛图。乙酉八月蜀郡张爰写。写成并命六侄仿西魏人花鸟,代壁衣之饰。
鉴藏印:张玉之印、比德
111cm×67cm
成交价: 26,450,000
著录:
1.《张大千展览目次》,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第16号作品,1946年。
2.《南国翰墨缘》,大将出版社(马来西亚),第136页,2007年。
3.《张大千精品集(上)》,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43页,2011年7月。
展览:“张大千近作展”,上海中国画苑,1946年11月21日——24日。
张大千1944年嘉平月所作《蟠桃献寿》有张玉题“张玉补裙花”,其所钤印“张玉之印”、“比德”与此幅恰相吻合。题识中张大千所提到的六侄。结合画作上的钤印“张玉、比德、色不异空”,可推断出此人便为张玉。张玉,即张心德(约1922——1953),一名比德。是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过继给张善孖,曾有很长时间都跟随张大千,大千在敦煌数年,张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据张大千之子张保罗说,张心德是张氏第二代中画艺最高者。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亲自钩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题画时,张大千往往会注明合作者名字,如《八十四窟西魏释迦像》中,大千即题:“张心德同画”。故钤印,既属沿袭敦煌旧制,亦彰显侄儿之才,这在大千画中也是不多见的。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此作描绘的正是这一佛教故事,故四周布满莲花,喻指释迦牟尼不为魔女所惑,深心寂定的状态。图中果洛蕃女虽裸胸,盛装严饰,然面容虔诚,双手欲作礼佛之装,已为佛祖折服。
0408
张大千 五色荷花
荣宝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 • 精品
设色纸本 镜心 1936年作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三十六陂秋色、长鬣张郎三十八
款识:丙子春日写于网师园。蜀人张爰。
185cm×94.7cm
成交价: 27,600,000
著 录:《张大千精品集上卷》P62,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张大千网师园专用师傅裱工。
《五色荷花图》是张大千1936年的作品,此时他借居苏州网师园,他在网师园生子育女、侍奉母亲、广结天下英才,胸襟的扩大使他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大千先生笔下花卉以荷花最为常见,也最见成就。荷花色彩典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是佛教极乐净土的象征,素为历代文人、画家歌咏描绘的对象。大千先生的荷花,有精工细致的工笔,也有放逸挥洒的写意。
此幅画作构图饱满,层次繁复,大气回荡,画面兼工带写。荷梗、荷花在荷叶之间的穿插、映现,具空间感,有大气派,饶足匠心。荷叶舒展变化、俯仰有态,认真而潇洒。叶以墨色没骨技法为主,既有浅绛又有青绿点缀,整饬中富烂漫,或可想见作者今后的发展端倪。叶茎当属胎息于青藤、八大、石涛的写意之笔,荷梗通天彻地,英姿勃发,秀挺的弧度与弹性恰到好处,仔细看来,荷梗中空,又增加了一些精微的处理,妙造自然,一笔之下,既有篆书法,又有草书意,功力深不可测。此画最有特色是荷花,五色祥瑞集于一身,超乎自然,时光掩映,风姿绰约,含香垂露,嫩蕊摇珠,大千以独到的手法,彩荷饰以墨线,浓墨重彩点醒花尖,红荷涂以金彩,光亮夺人眼目,在金碧辉煌中,复见雅致端宁。
此作曾经在1938年底1939年初由张善孖带往法国展览。抗战胜利后,大千先生亲自将此作赠予网师园的睦邻,并告知曾在法国展出,是自己十分珍爱的作品。获赠者视为至宝,望子孙能世代相传。其子秉遵父命,珍护至今。此画题签“大千居士五色荷花”,虽无款识,以笔法论,应为张大千自提。裱工亦陈旧,如此推论,当为张大千1936年苏州原装裱。此作传承有序,并如此富丽堂皇的作品,是多年来拍卖会中难得一见的巨幅之作,当能为知者青睐,得其佳所。
0415
傅抱石 早随烟月上瞿塘
荣宝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 • 精品
设色纸本 镜心 1959年作
钤印:抱石之印、往往醉后、其命唯新
款识:早随烟月上瞿塘。抱石写吕半隐诗,己亥秋后于北京。
107cm×87.5cm
成交价: 27,600,000
说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傅抱石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创意的画家之一,尤以山水画中“雨景画”最具代表性。画面中写道:“早随烟月上瞿塘。抱石写吕半隐诗,己亥秋后于北京”。用大笔运墨渲染,排刷挥扫。整幅画面苍茫恢蒙,飘洒逸宕,雄伟山川巍峨耸立,给人大气磅礴之势。寥廓的湖面上,成排的船队在徜徉在湖面上,若是有心在此闲读,恐也丝毫不被万丈深渊雷鸣般的落水声所打扰,定会神情安详地畅游在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画面中树枝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墨色变化丰富,枝干随风摇曳。
在这件作品里,傅抱石钤有三方印章:“抱石之印”、“其命唯新”及“往往醉后”。这枚“往往醉后”既是作者喜欢纵酒作画的直接体现,也是作者满意之作的间接表现。一种可爱而又率真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0076
王榖祥 乾隆帝 花鸟书法对题十八开册
北京荣宝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
设色(水墨)纸本 册页
钤印:‘酉室’、‘禄之’
款识:榖祥。
鉴藏印:弘历(1711——1799):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乾隆御览之宝、淳化轩图书珍秘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希天子、寿、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宝、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潘锡兰(清):臣潘锡兰恭藏
28cm×32cm×36
成交价: 29,555,000
著录:
1、《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6册,第3278页——3280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2、乾隆御制诗文载《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三。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347——352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王榖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善写生,渲染有法度,意致独到,即一枝一叶,亦有生色,为士林所重。中年绝不肯落笔,凡人间所传者,皆赝本也。书仿晋人,不坠羲之献之之风,篆籀八体及摹印,并臻妙品。卒年六十八。
一、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窑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二、梅红水仙白,斟酌有权衡。岂较肥兮瘦,何妨弟与兄。丰姿各远俗,格调总标清。诠出宋玉赋,非关施着成。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三、燕子银为羽,梨花玉作妆。风前态相似,月下色难详。声气应求合,纪谌兄弟方。画家工度曲,三叠拍霓裳。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四、高下凌风叶,浅深晕露蕤。施朱嫌太赤,不语亦含辞。何处鸟衣女,翩来白日亏。红绡铺帖妥,下剪意还迟。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五、绿绿红红缋,枝枝叶叶敲。佳禽饶乐意,名卉立芳梢。驻得春前景,堪成世外交。如何张子布,却讶与相嘲。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六、春到鼠姑科,春光欲渐过。问谁堪作殿,舍此更扵何。叶衬绿瓐褥,花擎紫玼窠。莫怜惟一朵,增许便嫌多。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七、蔷薇各色有,红者致称佳。金锭丽娟买,锦袍陈浚谐。何妨号野客,颇可伴幽斋。傍出畧多刺,须防莫浪揩。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八、春泥劚春笋,藉用叶青青。一体非彼此,三生认色形。苏翁偈堪悟,沈老画称灵。偶忆韬光寺,携篮我亦曾。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九、花虽四时有,品格独宜春。幽实不论地,芳宁复待人。朵曾闻作佩,叶亦可为绅。比似康成宅,香应竹素匀。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黄花开韡韡,绿叶发萋萋。夜玉层笼砌,秋金满布蹊。含芳风度别,散影月华低。我独怜行役,殷然咏伯兮。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一、不独花宜玩,还饶果供餐。家丞那可忘,庶子未虚看。瓤剖绿冰滑,液流翠露寒。瑶池有仙种,却隔海漫漫。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二、宝相名谁赠,蔷薇别种分。朱葩光借日,绿叶影摇云。曰色固无夺,其香若可闻。持将比邱对,定复有疑黂。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三、淡淡疏疏笔,斜斜整整枝。不衫不履意,绝俗绝尘姿。裛露真堪掇,傲霜岂炫奇。徐黄称妙手,精致觉多为。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四、颗擎火齐赩,实孕水晶圆。笑似开口杜,便如果腹边。摘时争出手,剖处欲流涎。三品大蒙贡,曾因摛藻篇。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五、伏雨初布种,秋成摘满筐。穷檐供卒岁,老圃喜经霜。此味胜他味,南方逊北方。莫轻寒俭物,玉食也应甞。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六、大邑瓷盆妥,植生却老枝。绿琼叶云布,火齐子珠垂。寿可延千岁,名犹殊四时。赋成史子玉,亦复寓深思。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七、陶泓常作伴,人北尔恒南。架合琉璃笔,贮宜水月龛。情田发藻思,墨雨润烟岚。比似江花吐,斯应太华叅。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十八、丞相祠堂种,孙枝亦欝森。犹然依老干,翩尔集佳禽。廿幅写生动,一时寓抱襟。如将拟夏绮,绶带那萦心。辛卯新正,御题钤印:乾隆宸翰、落纸云烟
清高宗乾隆帝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纵观中国的绘画史,帝王对于绘画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从宋徽宗大规模修建画院,开创一代南宋院体画风。到清朝乾隆帝好雅事从而推动文人画盛行,都是帝王影响绘画在内的最好例证。而乾隆帝作为一位狂热的艺术收藏者,他作为封建鼎盛时期的统治者,乾隆帝收藏的绘画几乎囊括了各个时代的精品,而他对绘画的鉴赏和品味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画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碑帖及绘画作品,特建“淳化轩”藏诸其中,从本册铃印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乾隆御览之宝、淳化轩图书珍秘室、乾隆鉴赏、落纸云烟中可看出 。
乾隆帝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作品上题诗非常常见,但对于这个王榖祥的《花卉图册》十八帧册页每一页都和诗一首五律,这是很少见的。在乾隆帝的众多书画藏品中,为何乾隆帝对王榖祥的绘画情有独钟?为何乾隆帝曾屡屡在他的画上题诗,并大加赞赏,表现出对其绘画的宠爱之情呢?
首先,是乾隆帝与王榖祥(1501——1568)的花鸟画“神交”由来已久,王榖祥的花鸟画与乾隆笔下的花鸟画如出一辙,在构图、画法上,不仅神似,而且格调相同。
王榖祥的绘画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格调也不落入俗套,始终透露出文人情趣。但他的文人情趣却不同于诸如倪云林等人绘画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心清净寂寥,不食人间烟火。他的绘画,表现的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一种文人对于生活细微观察之后所引发的热爱之情,不悲却也不躁动,令人看后心里有安宁之感。对于乾隆帝来说,作为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不仅是一位帝王,更怀有浓厚的文人情怀,他所需要的是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富贵却又高雅清标的气息,而王榖祥绘画正是满足了乾隆的这种心理,这也是乾隆对其绘画独爱的原因之一。
其次,王榖祥的绘画所描绘的大多为生活中常见之物,水仙、牡丹、麻雀、都可以成为他的绘画题材,构图简单却意味悠长。乾隆帝就曾在他的《花卉图册》上题诗“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王榖祥绘画所吸引乾隆的不仅是绘画技巧的高超,更是他作为画者的独具匠心,有如余音,绕梁三日。
再次,他的绘画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带有一些文学性和音乐性。王榖祥的画笔是灵动的,他笔下的事物灵动有生命,更是声、色、气韵的结合,所蕴含的已经超出了绘画的领域,这对于博学精通很多艺术的乾隆帝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乾隆帝曾在王榖祥的绘画上题诗中说道“丰姿各远俗,格调总标清。诠出宋玉赋,非关施着成。”、“画家工度曲,三叠拍霓裳。”
最后,王榖祥因在中年后很少作画,因此传世作品极少,或者收藏在皇宫,或者是贵胄手中,世间极不易见到。因他的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深受帝王贵族的喜爱。
另外,乾隆的书法也极大抬升了此画册的艺术价值。乾隆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此册乾隆手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行书中多有楷书的笔意,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遒媚,结体婉转流畅,结字丰满,运笔纯熟圆润中有生稚,规整中见萧散。很是用心之作。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又有移情于画图间的风情。“瑶池有仙种,却隔海漫漫”、“ 何妨号野客,颇可伴幽斋”、“ 莫怜惟一朵,增许便嫌多”,谁言王孙皆无情,此君便是多情种。
分享到:
上一篇:
荣宝斋书法馆 | “美意延年——刘少白贺岁书画印展”将于2019年1月13日开展
下一篇:
荣宝斋(青岛)分店 | 匠心神韵·千载存真——木版水印专场精品展隆重开幕
翰墨家国·启迪未来丨 荣宝斋首届全国...
11-02
郑重声明|维护“荣宝斋”品牌权益的声明
01-22
展讯 | 翰墨缥缃——荣宝斋出版社三十...
09-08
除夕丨荣宝斋给您拜大年啦
01-21
荣宝生活·泉州馆揭牌,与《艺术之下》...
01-09
“南张北齐” 艺术特展亮相荣宝斋 京...
04-03
展讯|荣宝斋美术馆举办“旧王孙——溥...
10-10
“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首展)在...
08-18
本斋动态
业界动态
政策法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严正声明|关于“...
犹记荷花处 红蕊...
现场|“翰墨传薪...
1
荣宝斋面向公众开放鉴定业务
2
展讯 | 范曾迎新画展
3
北京荣宝2017年秋拍总成交额以8....
4
征稿启事 | 荣宝斋首届全国青...
5
荣宝斋(南京)拍卖|2016秋拍中...
6
2020新年文化春礼——五帝福来了
7
范曾迎新画展在荣宝斋隆重开幕
8
以文为宝——荣宝斋职工书画展
9
展讯|闻鸡起舞——荣宝斋名家画...
10
小年到 荣宝斋五帝福春礼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