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您好,欢迎来到荣宝斋官网!

荣宝斋大讲堂|鉴赏我见——韩天衡谈艺术品收藏暨《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新书发布签售会

时间:2019-10-24 15:56:22 来源:荣宝斋 作者:   0


荣宝斋大讲堂|鉴赏我见—韩天衡谈艺术品收藏


主讲人
韩天衡

时 间
10月29日
下午15:00—17:00

地 点
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
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19号

与谈嘉宾
张公者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韩回之
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西泠印社社员
王登科
荣宝斋书法院院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


讲座介绍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将于10月31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开幕前两天,10月29日下午三点,韩天衡先生受邀将在荣宝斋大讲堂做“鉴赏我见—韩天衡谈艺术品收藏”讲座,与大家聊艺术、谈鉴赏,为我们讲述他收藏中的轶事与趣闻。现场还将举行荣宝斋出版社出版,韩天衡先生著作《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新书发布及签售活动。


螭钮田黄冻石


嵌螺钿广寒宫图捧盒


石涛 兰花扇面




韩天衡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善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2015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2016年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先后在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印系列展览。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出版有《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韩天衡画集》《韩天衡书画印选》《韩天衡篆刻精选》《天衡印话》《天衡艺谭》《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韩天衡》(英文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等专著逾一百三十种。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教授。


《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前言

王登科

  韩天衡的名字,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艺坛上一直是响亮的。可以说,他的艺术视野遍及篆刻、书法、绘画、鉴赏、收藏、教育、公益等诸多领域。起步之早、范围之广、影响之远,在当代艺坛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

  而且,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赞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是公认的当代印坛一面高举的旗帜。其书法、绘画皆能深入传统、相互融通、变化气质,又极见个性创新。他理性思考、精于思辨,对篆刻史、书法史、绘画史皆有自己的见地与发想,并将这些经验与心得转化为“传道授业”的教化能量,春风桃李,泽被四方。


叶恭绰自用印一盒


铜鎏金如来大佛

  韩先生从年轻时就致力于书画、杂件艺术品的收藏。非以“增值”想,只是出于热爱、学习的初衷。而这些当年用工资、津贴、稿费一点一点购得的“旧物”,在今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难能可贵的是在2011 年,他又将1136 件书画和古董内含自己的200 余件力作无私地捐献给了国家。丹心一片,义薄云天,体现了一位艺术家自觉的历史担当和崇高的责任感。


八仙祝寿沉香大如意


琥珀雕佛手

  韩先生学养深厚、平易近人,多年来,其奖掖后学之功更是响彻艺林,并以自己的广泛影响力在世界各地弘扬、流布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极见赤诚。而今坐落在嘉定、以他名字命名的“韩天衡美术馆”也正在发挥它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并渐至成为海上文化与人文上海的“新坐标”。


双凤穿莲剔彩盒

  2018年伊始,承蒙韩先生不弃,我们将他近年在微信朋友圈上的日常断片文字与图片一并整理,并于本刊专辟栏目分期连载。在这些篇什里,记录了他与老一代文人艺术家的因缘和人生际会。谈艺术、说收藏、道人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段20世纪中叶艺坛耆旧间的轶事与趣闻。丹青翰墨,烟云供养,尽显人间高谊。


百花犀角杯

  迄今为止,《艺术品》期刊已连载此文近二十期,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和愿望,我们征得韩先生同意,荣宝斋出版社拟结集出版,以飨四方同好。并应韩先生之嘱,将第一期编者按略加润色,不敢为序,谨作弁言,但述缘起尔耳!               








董其昌临《兰亭集序》、陆俨少绘《兰亭修禊图》








黄道周诗卷


徐悲鸿 双雀鸣春图


《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后记

韩天衡

  我少小时即好翰墨,刀笔挥运之余,喜欢收集书画杂件,这堪称是与生俱来的的习性。在当时,社会上无“收藏”一说,收藏本也不是我的目的。对心仪之品,只要力所能及,省吃俭用,一一购入,纯粹作摩挲观习,视之为良师,宠之如伴侣。平生集辑之物,或得之南北东西,尤多觅之于域外者。中虽乏惊艳之品,然敝帚自珍,积累远过千百,自忖对己之攻艺悟道,收益良多。岁逾七旬,时存念想,“良师”“伴侣”毕竟不能共度千秋万岁。理当为它们寻找理想之归宿。故与妻儿商议,于二〇一一年,择就中尚佳者千余,捐献国家。并获政府支持,设馆陈列,永受嘉福,化独乐为众乐。物得其所,心有所安。


天成赤壁砚


天成赤壁砚题拓

  几年来,友朋、观众遍览展品之际,每言及藏物故事,多生欢喜,每敦促撰写些小品,以飨同好。时丁酉冬,至戊戌春,百日间,在创作之暇,栖椅榻,在手机上先后点写《藏杂·杂说》小品三百余则。忆述往事,随兴点字,不斤斤于引经据典,也不着意于推敲词句,诚平白实录。时每点出一文,则附以相应物图,传发于“朋友圈”,竟获友好鼓励。《艺术品》等刊物率先设专栏刊发,知音多多,喜出望外。初拟点写八百,然杂事纷扰,且老衰不克眼目之累,遂止。自嘲此步晋人王子猷后尘—雪夜访戴,兴尽辄止。








祝枝山临钟繇《荐季直表》册

  这些学术含量不高的篇什,今由荣宝斋出版社厚爱,得以结集出版,自知识见浅陋,不足以传,然这本人发蒙于解放初,一路收集过来的漫漫历程,或踏破铁鞋无觅处,或得来全不费工夫,其中不乏酸甜苦辣的至味。且就中似乎也还留存着这一时段的特殊到离奇的一丝信息,这也许可聊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关中侯金印

  一书之成,感念来自荣宝斋领导和编辑朋友们的艰辛付出和相助,还当感谢老友登科兄的热情赐序。在此一并致以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