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
Ctrl+D
进行添加
您好,欢迎来到荣宝斋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书画
文房用品
首页
新闻资讯
本斋动态
业界动态
政策法规
走进荣宝斋
荣宝斋概况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关怀与厚爱
党群动态
人才工作
荣誉奖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家与荣宝斋
主营业务
书画经营
文房用品
木版水印
装裱修复
书刊出版
美术教育
文化金融
文创产品
拍卖
分店
文化发展
电子商务
鉴定业务
荣宝精品
书画
文房用品
木版水印
文创产品
书刊
荣宝斋珍藏
美术馆简介
荣宝珍藏展
藏品赏析
收藏故事
联系方式
艺术家
对外交流
荣宝大讲堂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营业务
>
装裱修复
>
装裱修复传承人
>
装裱修复非遗传承人
装裱修复非遗传承人
时间:2016-11-26 09:47:23
来源:
作者:荣宝斋
0
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年老店荣宝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获得了新生。1956年,荣宝斋装裱车间成立了,在装裱技术工人队伍当中,云集了整个琉璃厂地区各装裱店铺的装裱顶尖高手,揭裱古旧书画、碑帖、手卷、册页、刺绣、屏风、中堂等各种人才,组成了书画装裱界的最强阵容,集中体现了京裱的特点。其中包括了老艺人张贵桐、王家瑞、李荫基、李世臣、刘焕章、危之昌、李振东、冯鹏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这些人的带领下,装裱事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培养出了一大批装裱能手,在整个装裱界独树一帜,并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第一代传人:
张贵桐:张贵桐先生生于1915年,河北衡水人,13岁时来到北京琉璃厂学徒,从事装裱工作,师从赵翰章先生学艺,学成后先后在琉璃厂玉池山房、深古斋、修本堂等店工作。1956年,任荣宝斋装裱车间主任,1959年被荣获“装裱老艺人”称号,修复古今书画,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在全国装裱界享有盛誉。多年来为国家修复过大量的古旧书画作品,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桃李满天下。生前为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委员、中国装裱协会会员、荣宝斋咨询委员会会员,1959年参与装裱了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的装裱工作,并先后多次出国进行装裱技术交流工作,为装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家瑞:家瑞先生生于1916年,河北深州人,13岁时来到琉璃厂学习装裱,学成后在老字号“尚古斋”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学习,四十年代就已在琉璃厂一带被推崇,尤其在古旧书画的修复工作中,功力深厚,技艺精湛,曾经主持“尚古斋”的工作,在整个装裱修复界享有盛誉,深得同行们的敬重。经其装裱修复的古旧书画珍品不计其数。1956年,被荣宝斋重点吸纳。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装裱技术人才,生前为中国文物保护协会会员、中国装裱协会会员、 荣宝斋咨询委员会委员,挽救过无数濒临灭绝的书画珍品,1978年至1981年间,主持参加了抢救修复山西应县塔内发现的辽代经卷工作。1984年到新加坡进行装裱学术交流工作,为装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代传承人 李振东
李振东先生生于1935年,河北三河人,1950年到北京琉璃厂学徒,从事装裱工作,师从老艺人张凤山先生,在工作中勤于摸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老艺人的手艺,而且虚心向张贵桐、王家瑞先生学习,从而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装裱手法。素有“妙手回春”之称,被誉为“一代宗师”。
作为“北派”的代表人物,以精湛的技艺,挽救了大量的残损古代书画,功效卓越。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的装裱工作。1972年,任荣宝斋装裱车间主任。并先后多次与外国友人进行装裱技术交流工作,为装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应文物部门委托,荣宝斋接受了抢救、装裱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残经画幅的重任,据考证这批文物入藏达八百余年,加之在塑像腹中饱受鼠鼬糟害,完整者几乎无一。被粪尿腐蚀着,已糜烂成团(如图),间有潮湿严重者,犹如糟朽的木棒。最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经卷与木刻画,已被黄鼠毁坏成片,大者不过方寸,筛除尘土后宛如一堆糜烂的枫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国家文物局科技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山西省文物部门及有关专家的关怀、支持下,群策群力,精心修复,已从近千块残经画幅的碎片中拯救出了辽代碟装书籍六册,刻经五十多卷,写经七种,木板刻印后经着色《炽盛光九曜图》一幅,《药师玻璃光佛说法图》两幅。经有关部门鉴定,已经装裱好的经卷、条幅,整旧复原。
李振东先生利用精湛的技艺,使许多书画得以重生,能流芳百世。在工作之中耐心传授技艺,为培养装裱艺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国家级传承人王辛敬、李淑珍都曾经深得他的指点。李振东先生作为一代宗师,为国家的装裱技艺得以传承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代传承人 冯鹏生
冯鹏生,1942年生,河北枣强县人,1959年到荣宝斋学习装裱。曾任荣宝斋装裱车间主任和生产部主任、副经理,1986年进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五年后回荣宝斋任编辑。曾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学会会员,两次受聘为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评审委员。为国内外博物馆修复过大量历代绘画、写经、刻经等珍贵文物,受到国家嘉奖。
俗话说,三分字画,七分装裱。据文物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目前有1000多万件老化残破的书画文物亟待修复,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却只有近400人,在这些人员当中,既懂专业美术知识,又掌握较高技术,能够修复国宝级文物的专家,更为少见。如果没有他们,一切的书画国宝都可能成为废纸。
当时应县木塔经卷的修复工作,集中了荣宝斋装裱修复技术的最强力量,他们从1979年冬至1981年夏,用了900多天的时间,将〈契丹藏〉从一堆枯朽酥脆的纸片,一点点地还原,使它重新具有了文物的本来价值。到今天,整整20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抢救工作的四位师傅,如今只剩下了冯鹏生。
1988年,山东即墨发现了一件明代绢本画,虽然很珍贵,但画中人物的脸在文革中被涂上了墨汁。他们向历史博物馆的史树青先生求助,史先生带着这幅画找了故宫和上海的有关部门,都没有办法修复。最后,史先生找到了冯鹏生,请他试试看,但要求一定要做好。冯鹏生经过三四天的时间清洗修复,最终清理掉了墨渍,但多少也留下了一些痕迹,所以冯鹏生自己对这件复原的作品,始终不是很满意。
在他闲赋在家期间,还有许多博物馆慕名找上门来,请他修复书画文物。 这些年来,他为山西、内蒙、辽宁等地修复文物字画500多件,其中特级、一级文物近30件。
1986年9月,冯鹏生接到新闻出版总署的通知,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作为荣宝斋副经理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到荣宝斋。
第三代传承人 王辛敬
王辛敬从1978年开始进入这一行业,钻研装裱和修复技艺已有30年。经过装裱先辈们的精心培养教育与其自身加班加点的勤学苦练,王师傅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研究,多年以来修复过数以百计的珍贵书画作品,受到行家、客户的称赞与肯定。王辛敬刚进入荣宝斋装裱车间工作时,正赶上几位文物修复专家张贵桐、王家瑞、李振东、冯鹏生等从事抢救修复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的辽代残破经卷,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由于长期存放在佛像腹内,早已糜烂成团。王辛敬跟随这几位专家,勤奋学习,利用一切时间细心观察装裱前辈们的操作方法,学习他们高超的技艺,历经几年时间,这批珍贵的文物获得了新生,王辛敬在装裱修复技术上也慢慢成长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装裱修复技术。
在1995年和2004年,王辛敬分别被评为装裱技师和高级技师。每当遇到难以修复的书画时,都是他带领大家想办法,攻克技术难题。能够使一件支离破碎、濒临灭绝的书画珍品,经过自己的精心修复起死回生,继续流传千秋万代,王辛敬认为这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书画装裱修复事业,保护了大批的文物,为民族传统技艺的继承发扬做出了贡献。
2009年王辛敬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装裱修复高级技师蒋福顺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字画装裱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1年装裱修复高级技师李淑珍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分享到:
上一篇:
装裱修复非遗传承人王辛敬
下一篇:
王辛敬:古迹重裱 如病延医
部门介绍
部门资讯
装裱修复技艺
装裱修复传承人
联系方式
热度
排行
1
荣宝斋面向公众开放鉴定业务
2
荣宝斋领导班子成员莅临画院指导...
3
展讯 | 范曾迎新画展
4
北京荣宝2017年秋拍总成交额以8....
5
镇店重宝——田黄王
6
荣宝斋·文房 | 石章篇·田黄
7
征稿启事 | 荣宝斋首届全国青...
8
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流程
9
荣宝斋(南京)拍卖|2016秋拍中...
10
范曾迎新画展在荣宝斋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