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新书推荐——《艺微》(上下册)

时间:2019-05-07 15:31:37 来源:荣宝斋出版社 作者:   0
书名:艺微(上下册)
作者:朱天曙
出版:荣宝斋出版社
责任编辑:席 乐  刘 芳
开本:16开
定价:380.00



推荐语

 
  二十六个核心语汇,百余张高清图版,集书、画、印于一书,以隽永凝练的语言营造文心诗境,深入解读文人艺术内涵,传承古典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

  朱天曙,字亮工,号南楼,江苏兴化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苍文篆会海外荣誉顾问,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和作品集多种。

内容简介
  《艺微》共分四卷,卷一书微,卷二印微,卷三画微,卷四艺微。作者对“字学、源流、笔法、书风、性情、宗法、学用、画道、画法、中西、形神、禅意、笔墨、学养、游艺”等二十六个古代艺术中的核心命题进行了剖析。全书语言凝练隽永,以文言写就,在一个主题下系有若干条论艺文字,每条少则数十字,多则百余字,为作者多年来研究与创作的心得。

书评
溯源求真  阐幽发微
——朱天曙新著《艺微》评介
席 乐

  “微”者,幽深精妙也。《艺微》全书共分四卷,卷一书微,卷二印微,卷三画微,卷四艺微。在长达650页的篇幅中,作者对“字学、源流、笔法、书风、性情、宗法、学用、画道、画法、中西、形神、禅意、笔墨、学养、游艺”等二十六个古代艺术中的核心命题进行了深入而凝练地剖析。其着墨最多的是卷一书微与卷四艺微。本书前三卷分论书、画、印,最后一卷可视为对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总结。
  宏观来看,《艺微》的著述特点可以用一个“简”字来概括。这也是札记著述的特征所在。正如作者在自叙中所说:“余游艺有年,偶有心得,只言片语,不计工拙,随手录出。”可见本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专题著作,而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创作感悟的点滴汇集。全书条分缕析,每个主题之下系有作者的许多条札记,每条少则数十字,多则百余字,以精简的语言对古代艺术中的许多核心观念进行了阐释。札记这一著述形式的兴起,本身就体现着“简”的精神,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很多难以成篇的琐碎问题、零星闪现的思想赖此得以保存。清代有很多著名札记著述,除刘熙载《艺概》外,还有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王念孙《读书杂志》、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等。《艺微》一书所遵循的著述体例,正是此类的延续。古人论艺,宁失之简而不失之于繁,所谓“通道必简”。《艺微•史迹》:“凡艺之成,不外‘自然’与‘造化’。传为右丞《山水诀》语最精‘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妙悟不在多言,自得天然;善学者还从规矩,后得化之。”对古代画论长久以来关注的“自然”与“造化”两个命题进行了阐释,可谓要言不烦。

 
  《艺微》的第二个特点在于通。通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达,二是会通。作者对于古典艺术精神的把握,并不龂龂于细枝末节,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思辨的认识,这一点,正是秉承了《艺概》的论艺精神。如《艺微•溯本》说:“中国艺术乃哲学之物化,统之有余,会之有元。儒家重道德,道家重艺术。概言之,艺乃通天人、合内外所成。天,自然也;内,心性也。以自然为体,以人工为用。以心性为体,以笔墨为用。”作者将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两家思想看作艺术的根本,从这个角度溯源艺术,挖掘艺术与古代哲学元典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帮助读者拨开历史上诸家阐释的烟云雾障,从而对艺术的本质有更清晰的把握。关于会通,《艺微》的核心思想散见于本不连属的各条札记当中,在形式上来说是“散”的,但全书因为有通贯的主旨,读来反而觉得轻松适意。这一主旨即作者在《溯本》中所说的“正见力学,深美闳约,文心诗性,圆融神明。”这十六个字,不仅是本书论艺的主旨,更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艺术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作者在论述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的内涵时,并非仅就一艺而言,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求其会通之旨,并以“人文”“文化”彰显文人艺术的价值。《艺微•人文》:“吾国之艺,不惟自美,多因人而彰,故重‘人文’。”“艺之‘文化’何为?非惟理论,非惟技法,非惟知识,实陶冶涵濡,得心应手,为文载道,为艺而能通学也。”
  具体而言,本书在内容上多有创见。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稿书”意义的发掘。“稿书”一词,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古书三十六种》已有收录,南朝萧子良亦有所及。唐代张怀瓘引王愔语云:“稿书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际。”对其风格进行了界定。唐代以后,“稿书”日渐湮没,至清代刘熙载《艺概》才开始重新提出“稿书”,并以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为例,说明“稿书”可兼诸体而不必拘于一格。《艺微》一书花费了较多笔墨讨论“稿书”,有对“稿书”名实的辨析、有对源流的梳理、有对其美学风格及实质的认识等。作者看重“稿书”的质朴天然,以及随意挥洒带来的鲜活生机,所谓“随兴而成,文雅、天然、鲜活、修养一寓于‘稿’,无意于佳而自得佳意”,这正是“稿书”的独特魅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扬州的人文十分关注,书中用较多篇幅论述了明清时期扬州的艺术文化名人,勾勒出一条扬州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他在《艺微•游艺》中说:“吾扬艺术,唐代北海以来,清时最盛。怀才抱艺者,常寓居于此。清湘重鲜活,顽伯重碑意,芸台重汇通,板桥重奇古,冬心重佛性,让翁重婉韵,融斋重艺理,皆一时之胜。”这其中固然有作者景仰先贤之意,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力图构建区域文化史、艺术史的一种努力。这些人当中,一类是扬州籍或在扬州从事艺术活动的艺术家,如以金农和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家”、石涛、程邃、吴熙载等人;另一类是扬州文化圈的学者,如以焦循、汪中为代表的“扬州学派”诸子、刘师培、阮元等人,书中对他们的艺术思想、风格面貌、审美追求、学术成就及与扬州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彰显。

 

 
  对于绵延千载的古代艺术而言,想要对其内在精神进行全面总结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此尽管《艺微》所撷取的二十六个语汇深入剖析了古代艺术的核心内涵,但这显然还不够,此外,对于文人艺术的集中关注往往容易导致忽略那些“职业艺术家”的伟大创造。
  总的来说,《艺微》对中国古代艺术精神、核心内涵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其核心乃是对古典艺术精神的回归和发掘,并力求溯源求真,揭示文人艺术的本质。这种学术旨趣,对于当下回归传统的实践,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欣赏

 







目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