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荣宝旧事 | 因木版水印而获重生的荣宝斋(二)

时间:2020-03-02 18:25:31 来源:荣宝斋出版社 作者:   0
二、两位国画大家助力荣宝斋木版水印的诞生和传扬

  荣宝斋木版水印发展之初,就有幸结缘两位中国画大家,他们是张大千先生和徐悲鸿先生[6]。正是与这两位国画大家之间看似偶然的结缘,却进一步强化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高雅基因。



徐悲鸿像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术的肇始,可以追溯到1945年底为张大千先生复制《敦煌供养人》。此时的荣宝斋,经过刻印《十竹斋笺谱》,不仅重拾了传统的饾版印刷术,还对一些技法作了改良,从而掌握了按原作尺寸复制的关键技术,因此,王仁山先生才敢提议为张大千先生按原作尺寸复制《敦煌供养人》。从木版印刷技术角度看,《敦煌供养人》的复制成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可视为荣宝斋木版水印诞生的标志。


木版水印 张大千《敦煌供养人》

 
  1945年抗战结束后,张大千先生来北平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其间,张大千先生与王仁山经理多有往来。一次闲谈中,大千先生说,有许多人都想要他临摹的《敦煌供养人》,而他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临摹。王仁山先生听后,说,那好办,荣宝斋可以为您复制。张大千先生非常高兴,立即将画送来。王仁山先生立刻安排我负责这幅画的分版、勾描。当时,我来荣宝斋刚两年多,绘画技艺尚不成熟,我虽然加倍努力,但是,王仁山先生看完我勾描的图样后却说,线条太软,不能用。于是让王宗光先生重新勾了一套图样。此时的荣宝斋已无刻版技工,只保留了几个印刷技工,就按常例交给了与荣宝斋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刻版工匠,绰号“板冯”的人,而这套版的实际制作人是其徒弟张延洲,印刷则由荣宝斋自己的印刷技工田永庆完成。印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画中所用的金粉如何处理。当时作为颜料的金粉早以难觅踪迹,而其他代用品又很容易氧化变黑,经过多种尝试,最后决定使用蛤粉加黄色。作品印出来后,效果非常好,不仅有金属光泽,还有金粉的质感,初看时,张大千先生都难辨真伪。由于此画属张大千先生定制,印好后张大千先生就都取走了,荣宝斋只留下几张样画。


木版水印修马腿的《奔马图》

 
  如果说,张大千先生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的诞生提供了助力,而徐悲鸿先生则给了荣宝斋重拾木版水印技艺的信心。1952年,正当我们为荣宝斋木版水印平民化尝试失败一筹莫展时,为徐悲鸿先生复制的《奔马图》,使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意外地获得了公众的认知和喜爱,同时,也使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人得以重拾对这项古老技艺的信心。
  1952年初夏的一天,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来荣宝斋,在与侯恺经理聊天时说,有人想要他画的一幅奔马,但他不想送,因为送出后他自己就没有了。侯恺经理说,这好办,我们用木版水印为您复制。徐先生听后非常高兴,并说,你们印完后,如有人想买,我亲自签名,卖一张我签一张[7]。出乎徐先生意料的是,这幅《奔马图》的木版水印复制品一经推出,就引来了空前热卖,而他因忙于工作,根本无暇履行亲笔签名的承诺。在我印象中,有徐先生亲笔签名的木版水印《奔马图》只出售过十几张。后来,为了不影响销售,徐先生送来了签名,直接印在复制品上。虽然推出奔马图的同时,还推出了另外一些复制品,但是,其受关注和欢迎程度远不及徐先生的奔马。在将荣宝斋木版水印画推向市场的初期,徐先生及其《奔马图》功不可没。



木版水印 1952年徐悲鸿《奔马图》

 
  在与荣宝斋交往过程中,徐悲鸿先生还与荣宝斋技工共同开创了画、印双方合作完善画作的先例,这就是被许多人知晓的“修改马腿”的故事。复制《奔马图》的巨大成功,给荣宝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当年,我们就决定出版《现代国画》,并开始向画家征集画作,徐悲鸿先生当然也在其中。当时,徐先生给了我们几张画,其中就有那幅需要修改马腿的画作照片。他说,这张画的原作已不在了,但是这张画我觉得很好,只是马的后腿画得有些长,在复制时能否修改一下[8]。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就用铅笔在照片上圈出了要修改的地方,并在勾描时亲临指导。因此,这幅木版水印画是画家与荣宝斋木版水印技师们共同创作的,是没有与之完全一致的原作的复制品。从收藏角度讲,这件复制品非常珍贵。十几年后,荣宝斋在复制关山月先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时,再次使用了这一方法。当时,关先生对其所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的房子和题字不十分满意,但又担心重画时,其他部分未必能够达到这张画的效果。这时,我们想起了为徐先生修改马腿的方法,就让关先生只重画了房子、重写了题字。因此,这幅《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也是只有木版水印复制品,而没有与之相应的原作。


木版水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木版水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换字

 
  除了无偿将自己的画作提供给荣宝斋复制、销售外,徐先生还尽其所能关心和支持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事业。徐先生知道,木版水印画要获得成功,除了印刷技术精良之外,还需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画作。而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大部分名家的画作都散落在个人收藏者手中,一时难以找到符合需求的画作,于是,他就将个人收藏无偿地供给我们挑选。齐白石先生曾赠送他24幅册页,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得知我们想复制后,徐先生立即请我们到家里去选画。我们从中挑选了12幅,至今,这些复制品仍在印刷、销售。
(连载)

摘自《荣宝旧事》孙树梅回忆录

标注:
[6]人们常说,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是靠“齐、徐”起家的,我当然不否认此说,但是,我认为张大千先生对木版水印的贡献也不能不提,毕竟,张大千先生才是使用荣宝斋木版水印复制画的第一人,与荣宝斋一起成为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始作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没有重点讲张大千先生,只提齐、徐。我想个中原因可能是后者选择了新中国,并因此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7]这也开创了荣宝斋以木版水印复制方式与画家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后来,范曾、吴冠中先生都使用过这种方式。
[8]中国画与油画不同,每笔画就,几乎是不可修改的,因此,很多中国画画家对于自己的画作经常会有某些遗憾,即使如徐先生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




 
  孙树梅,1928年生于河北省容城县。自幼喜爱绘画,7岁时开始通过临摹学习中国画,后师从王雪涛先生学习小写意花鸟,并自习山水。获美术副编审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历年任荣宝斋编辑室主任,负责木版水印全面工作;荣宝斋编辑出版部(荣宝斋出版社前身)主任;荣宝斋经理助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获奖作品有:1989年装帧设计的木版水印《八大山人涉事册》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银奖;1991年策划、设计的《荣宝斋画谱》被列为1991—1995年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并获中国图书奖和新闻出版署直属单位优秀图书一等奖;1994年编辑、装帧设计的木版水印《虢国夫人游春图》获中国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出版有《孙树梅画集》、《简笔松鹤自习丛书》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