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唐醉石早期印作及二三事略考

时间:2016-12-27 10:10:02 来源:《荣宝斋》2015年7月刊 作者:汪贻洵   0


  唐醉石(一八八六—一九六九)原名唐源邺,湖南长沙(古称善化)人,字李侯,小字蒲佣,号醉石、醉农、醉龙、韭园,别号醉石山农,中年以后以号行,六十岁以后偶称醉翁。一九○四年,唐醉石参与创建西泠印社,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北洋政府印铸局技正、印信科科长、南京国民政府印铸局技正。故宫博物院初创时,应马衡之邀任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省政协委员。一九六一年在武汉创立东湖印社,被公推为首任社长。
  唐醉石先生是近现代一位艺术成就卓著的金石篆刻、书法家,这位历经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人民共和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对唐醉石艺术经历的了解还不够准确,对唐醉石艺术成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的文章基于对唐醉石作品的误读,甚至基于误读后的解读发挥,使唐醉石先生的形象受到扭曲。有的出版物和文章对唐醉石印作的结集和引用,由于失之草率,使唐醉石作品失真变形而面目全非,影响了读者对唐醉石篆刻作品的准确认知。笔者依据能够见到的历史资料,试图对唐醉石先生早期作品和相关轨迹点进行简析与考证。

  『归雁洛阳边』印

  『归雁洛阳边』印,唐醉石于一九一二年九月(旧历,下同)作于长沙,时年二十六岁。边款:『予以庚戌之夏箧仕汴州,欲以磨练其身心,借知世味之艰苦。倏丁戎事,遂返故园嵩洛之间,悠然而有遐想矣。壬子九月,自磨道人嘱醉石刻印志之。何诒凯、胡少兰同观。』
  『归雁洛阳边』印,从款文可以一目了然,系『自磨道人』嘱唐醉石刻印,边款中记录了『自磨道人』从庚戌(一九一○)到壬子(一九一二)三年间『箧仕汴州』自我历练的经历和离开汴省(河南)后的心绪。
  『自磨道人』何许人也?他是唐醉石的二舅舅李庸。李庸是李辅耀的第二个儿子,排行第八,李辅耀日记中称其为『八儿』。李庸生于一八八八年,年龄与唐醉石相仿。李庸,又名李元庸,字子扉、相纶,号豫庐、自磨道人、无庸,斋号意华馆、自磨山馆等。


  李庸出生于官宦世家。李庸的曾祖父李星沅(一七九七—一八五一),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历任广东学政、江苏布政使、陕西巡抚、江苏巡抚,一八四五年升任云贵总督,赐衔太子太保,随后调任两江总督。李星沅是道光朝著名的廉臣、重臣,与林则徐、邓延桢、曾国藩是好友。李庸的祖父李桓(一八二七—一八九一),字叔虎,号黼堂。咸丰年间历官江西九南兵备道、江西粮道兼江西厘局总办。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升任江西布政使,署江西巡抚,与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友谊深厚。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因中风病退而笔耕后半生,成为一位大学者,著有《国朝耆献类徵初编》七百二十卷、《宝韦斋类稿》一百卷。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后,多次出游浙江,与浙江名士方鼎锐、俞樾、江小云、丁丙、王同伯、吴兆麟等友好。李庸的父亲李辅耀(一八四八—一九一六),字补孝,号幼梅、怀庐主人,晚年号和定、九子山人等,出生于长沙芋园。一八七七年被清朝廷吏部选中委派,由内阁中书调任浙江钱塘江海塘工程驻工督办。后因母丧,一八八三年回湖南守制尽孝,于一八九六年再次到浙江任职,直到辛亥革命后的一九一一年十月交卸温州盐厘局督办职务。李辅耀宦游浙杭二十多年间,先后还担任通省牙厘总局会办,两次担任宁绍台道道台,三次担任杭嘉湖道台,两次担任省防军支应局总办,三次担任温州盐厘局督办,李辅耀属晚清中上阶层官员。
  一九一○年,已有家室的李庸年二十二岁,开始进入立业的年龄段。八月,李庸终于赴汴州(开封)西门厘任一查税小官差,月薪二十五金。这样的薪金对于家庭殷实的李家后代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正合了李庸『磨练其身心,借知世味之艰苦』的创业本意,李庸也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因为税管,李庸又兼办汴州辖区内的周口、漯河运煤局,收入也有增加。一九一一年夏,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倏丁戎事』四处频起。李辅耀在日记中有『武昌之变』『关西之乱』『长沙失陷』等记载,可以想见时局之动荡,无怪乎李辅耀在日记中形容之为『真乱世景象矣』。


  辛亥鼎革后,虽然温州军政府官员一再挽留李辅耀仍办盐局,李辅耀却再四婉辞之,而于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交卸温州盐厘局督办职,挈眷『侨寓』上海。动荡波及汴省稍晚,此时的李庸正拟计划离开汴省携全家回湘,无奈当时火车不通利,进退维谷,未能成行。是年十二月,李庸夫妇挈眷绕道秦皇岛抵沪,与已在上海的父亲李辅耀会合。一九一二年三月底,李庸终于挈眷离开上海经汉口返湘。四月,李庸又自湘起程到汴州,五月,李庸将汴州局事交由同僚胡少兰留办处理后,返湘回到故乡长沙。一九一二年五月,一直伴随在李辅耀身边的唐醉石,奉母命离开了李辅耀,先期从上海返回长沙。一九一二年九月,李庸和唐醉石同寓于长沙芋园故居。『归雁洛阳边』印正是此时李庸嘱唐醉石为其所刻,边款记录的正是李庸从庚戌到壬子三年间『箧仕汴州』自我历练的经历和离开汴省后的心境。
  此外,唐醉石还为李庸刻有另外一方印『乱世京兆苦干三年矣』,也印证了李庸的这段经历。
  

李辅耀日记(1899年10月13日)

  『京兆』乃京都之谓,京都乃京师之意,旧时京师即国都。汴州又称汴梁,即今之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北宋及金等朝皆建都于斯,以为京都。『乱世京兆苦干三年矣』正是李庸从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二年『箧仕汴州』三年间,在古都开封『磨练身心,借知世味之艰苦』历练闯荡的写照。印文中『京兆』指的就是李庸任查税官差的开封,这『乱世』二字正合李辅耀日记中描述的『真乱世景象矣』。
  有文据『归雁洛阳边』印边款,将李庸的这段经历,解读成治印人唐醉石的经历,显然释读有违印人署款中所用『嘱』之字义常识(『属』同『嘱』),进而据己意,发掘出唐醉石『或许正是李辅耀的推荐』,『曾经到开封供职』的『鲜为人知的』一段所谓『经历』。唐醉石从一八九九年十月十三日到达杭州起,到一九一二年五月离开李辅耀从上海返回长沙止,一直在李辅耀身边。李庸自一九一○年『箧仕汴州』的三年间,唐醉石当然也在李辅耀身边。李辅耀在一九一○年八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记录了收到李庸八月十八日来信,告知自己『已受委汴州西门厘任查税官差事』。李辅耀在次日的日记中,还记录了约朋友晚酌、书扇,唐醉石在座之事。可见,所谓『一九一○年的夏天,唐醉石先生曾经到开封供职』的推断,纯系子虚乌有的杜撰。李辅耀时任温州盐厘局督办。
  至于有文将印文『乱世京兆苦干三年矣』释为『乱世惊心苦干三年矣』,已非差之毫厘了。

  『硕尔』印

  唐醉石与王福庵两家的关系,从唐醉石祖辈李桓、李辅耀起,与王福庵父辈王同伯就是世交。王福庵长子名王士彦,小儿子名王士珍。王士彦年长唐醉石长子唐达聪、次子唐达明十多岁,但他们之间却如同兄弟。据唐达明先生讲述,一九三○年,王福庵从南京政府印铸局辞职回上海后,王士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工作,并在唐醉石家里住过一段时间,唐达聪备考金陵中学时,王士彦还辅导过唐达聪的英文学习。唐达聪兄弟们称呼王士彦为『王大哥』,而唐醉石夫妇则昵称王士彦小名『硕尔』(『硕』音取shí,读『石耳』),唐醉石并为王士彦刻有『硕尔』印。

  
李辅耀日记(1905年7月26日)

  有文曰『福庵先生膝下无子,醉石先生曾将自己的大儿过继给福庵先生,可见二人的交谊深厚』,实乃无中生有。赴浙江投依外祖父李辅耀的准确时间
  唐醉石年七岁时父亲去世。有书辞条曰唐醉石『自幼父母双亡,随外祖父谋生杭州』。『父母双亡』系多种辞书的误传。
  据唐醉石外祖父李辅耀日记中记载,一八九九年十月十三日,李辅耀的六女儿携唐醉石兄妹在外甥惠生的陪同下,经汉口到达浙江。这里的『六女儿』指的就是唐醉石的母亲。唐醉石年七岁失怙,李辅耀因丧夫而『苦命若斯』的六女儿的到来伤心悲感之极。次日,李辅耀和九姑为女儿及诸外孙接风。唐醉石时年十三岁。

  唐醉石斋号

  『休景斋』是唐醉石先生斋号。『休景斋』究竟何时起用,通常辗转传抄的文章解读为唐醉石(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迁居上海,以治印、鬻书维生……曾派人邀唐醉石重进印铸局任职,唐坚决拒……取「休景斋」,以明志』。但是,只要稍细心,至少可以看到在一九一四年以前,唐醉石先生就已使用『休景斋』斋号。例如,一九一四年为李锜先生治印『鼎彝』印之边款署『橅钟鼎文字,醉石制于休景斋雨窗』,『休景斋』的定名时间只会更早。

  小盘谷与西泠印社

  『小盘谷』是李辅耀父亲李桓在西湖孤山的置地私产,李辅耀在『小盘谷』所筑之墅名『西泠寓斋』。一九一○年,唐醉石在刻印署款中尚有『制于西泠寓斋』者(例如『豫豫庐』印),其时,『小盘谷』尚未属于西泠印社。一九一二年七月底,在上海的李辅耀,命其子李庸在处理完汴州局事和任职事务之后,自湘抵沪代李辅耀回浙江处理李家房产。九月七日李辅耀给李庸一信:『令将小盘谷户管清出,如以此处并入西泠印社,即可将户管交吴石潜料理。』其时,李辅耀与吴石潜在上海过从甚密,还曾面商、探询为当时设在西湖边蒋果敏祠堂的西泠印社做蒋左合祠事宜。李辅耀在返湘前变卖其在浙江的房产时,有意将『小盘谷』留下捐赠与西泠印社,可见李辅耀对西泠印社之深情。虽然将『小盘谷』并入西泠印社或俞楼时,遇有操作异议,但最终实现了李辅耀将『小盘谷』捐赠与西泠印社的愿望。绝非如有文所言:『在辛亥鼎革之际,李庸捐产小盘谷,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九一二年,西泠印社开始了在孤山的第一次社址规模建设,李辅耀将『小盘谷』捐赠与西泠印社适逢其时。李辅耀作为西泠印社早期『赞助社友』,在西泠印社成立前的几年里,就已经与西泠印人过从甚密,在李辅耀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与丁仁、胡䦆、王福庵、吴石潜、叶铭、唐醉石等人刻印、赏石、刻砚、读谱、题咏等记载。

  『唐醉龙铁笔』招子


 
  唐醉石自幼聪颖过人,深得学识渊博且工书法篆刻的外祖父李辅耀钟爱,受其面授耳提,经年累月朝夕浸淫于经学典籍与金石碑版,且多有会心,尤工篆刻。无疑,李辅耀不仅是唐醉石学养的导师,也是唐醉石书法篆刻的先师,『经学世家』的家学渊源为唐醉石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功底。一九○四年,李辅耀对唐醉石的印作已多有褒奖评价,如『唐李侯外孙所作甚有刀法』『甚见魄力』等。一九○六年元旦,李辅耀还和唐醉石合作摹刻了陈曼生印『浓花淡柳钱唐』。而李辅耀发现唐醉石真正成熟是在一九○五年,李辅耀在一九○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日记中写到:『……蒲外孙(唐醉石小字蒲佣)忽来,相见愕喜,述及家事,有出人意表者。其气宇尚沉静,心地亦笃,实可为一慰。』第二天,李辅耀又夜蒸一鸭,温酒与唐醉石继续叙谈。从这两天外公与外孙之间的互动,以及李辅耀在日记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到,李辅耀认定唐醉石已经成熟了,李辅耀为之兴奋,为之惊喜。此后,在李辅耀的日记中则常常可以见到唐醉石的行踪,不仅有唐醉石为浙杭士人治印的记载,还有唐醉石为李辅耀打理文案、帐务、帮办等工作的记载,这无疑又增强了唐醉石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应李辅耀之嘱,一九○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唐醉石为清廷一品大员工部尚书陆润庠刻印二方,一九一○年三月也为陆润庠刻印一方,本文所附唐醉石为陆润庠所刻四印作于一九○六年。一九○五年五月,李辅耀还缄致雪渔先生,恳为唐醉石题书『唐醉龙铁笔』招子,雪渔先生次日即将所书醉龙招帖送达。这是所见到的有关唐醉石先生独自挂牌刻印的最早记录。唐醉石时年十九岁。


 
  唐醉石与西泠印社诸君子

  李辅耀宦游浙江的近三十年间,不仅与浙江的正派官员及各界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因其学识渊博,精于诗书画印,而与杭州诸多名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乃至终身友情,其中不乏西泠印人。李辅耀书善汉隶、行草,印法『西泠八家』,作品古朴精雅,与胡䦆、许增、吴待秋等书画篆刻家也结有深厚的友情。西泠文人雅士多是饱学之士,也成为李辅耀『西泠寓斋』的常客,这创造了作为西泠中人的唐醉石与西泠诸君子切磋印艺和交流学术的良好条件。这一优越环境,使唐醉石十八岁便熟识了书法篆刻界名流丁仁(丁辅之)、王福庵(王维季)、叶铭(叶品三)、吴隐(吴石潜)等。李辅耀日记中不时可以看到唐醉石为浙杭士人刻印并甚受赞赏的记录……

 


(本文作者系原东湖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期刊责编:李向阳)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7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