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明代彩绘铜俑形象探析

时间:2017-01-04 10:26:00 来源:《荣宝斋》2015年11月刊 作者:周曼   0

  一九八六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大王乡老城村东南里,发现明代许氏三座墓葬,共出土彩绘铜俑五十八尊,分别为仪仗俑二十六尊,侍奉俑十七尊,女乐俑十尊,武士俑五尊。另还有两尊流失外地。明朝灵宝县有焦、彭、许、何四大家,各家皆有人在朝为官。唯有许家最为显赫,因许家有父子四人曾官至尚书,为世人所称道。据清代光绪二年《灵宝县志•陵墓》载,此处从西向东分别为许诰、许赞与许论之墓。据传,自石马院始,向东延伸的南岭根一带是风水宝地,均属许家陵园范围。

 明 女乐俑 高24.3cm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明 女乐俑 高24.3cm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这些铜俑最高三十九厘米,最低二十五厘米,均为铜模所制。制作精细,姿态各异,表情逼真,生动传神,线条流畅。铜俑中毡帽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普遍的服饰文化现象,曾经广泛存在于亚洲大陆地区。距今最早的毡帽考古出土于新疆楼兰罗布泊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三千八百年,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大西北已经有戴毡帽的事实。《周礼•注疏》卷七载:『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说明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代已有用细毛制毡的生产活动。
  中原地区出土最早的圆锥形毡帽,是在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一件黄釉皮囊壶,壶腹的两面模印着同样的胡腾舞图,画面中央的舞蹈者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翻领长衫,腰系宽带,衣襟掖在腰间,足登长筒靴。正在回首摇臂、扭胯提膝,作扭动踢踏舞蹈状。隋唐时期尖顶形毡帽广泛流行,后经历宋元,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对典章礼仪制度重新制定,但尖顶帽的变化不大。如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记述:『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均认为毡帽源自『羌人』和『燕地』。
  瓜皮帽又称六合巾、六合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天下归一之吉祥寓意,世人皆戴之。后来通俗的称谓为瓜皮帽,也称『小帽子』、六块瓦帽,属于便帽的一种,因其造型呈多瓣状,和西瓜皮有点相似,在民间则被称为『西瓜皮帽』,这大概就是『瓜皮帽』名称的来源。明陆深《豫章漫钞》记载说:『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

明 品箫女乐俑 高25cm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明 品箫女乐俑 高25cm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明朝初期妇女的发式基本继承了宋元的形式。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由朴素转向华丽,服饰颜色由浅淡单调转向鲜艳纷繁,式样由规整刻板转向新奇复杂。并且变换周期短促,极力追求时髦,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明代范濂在《云间据目钞》记载:『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自后翻出挑尖顶髻、鹅胆心髻,渐见长圆,并去前饰,皆尚雅装。梳头如男人直罗,不用分发,蝶鬓髻皆后垂,又名堕马髻,旁插金玉梅花一二支……包头不问老幼皆用,万历十年内,暑天犹尚马宗头箍,今皆易纱包头,春秋用熟湖罗,初尚阔,今又渐窄……以包头不能束发,内加细黑马宗网巾,此又梳装一幻,而闻风效尤者皆称便矣。』
  女乐俑通高二十四点三厘米,面目清秀,圆眼大耳,双目微睁,眼角微微向上,似乎喜上眉梢。耳朵上扎饼状耳环,头上挽竖型双发髻,髻上有一桃形装饰物。上身着右衽齐膝带花长衣,下着长裙,双足微露,裙纹自然下垂。两臂屈肘,握拳于胸前。右拳间有孔,左拳握物(已残),似演奏状。足蹬尖履,口涂硃红,眉目清秀,二目平视,身姿挺拔站于桥足平座之上。
  品箫女乐俑通高二十五厘米。女乐鹅蛋型圆脸,额头平整,脸庞丰满,俏鼻微耸,双眼皮,眼角上翘,眉目含乐,似乎陶醉在音乐之中。头发挽成双髻,髻上有桃形束发带,耳戴耳环。上着右衽齐膝带花衣,下着长裙,裙纹自然下垂,足蹬尖头履。口涂硃红,双手握萧放于口唇之上,口唇微启,似乎慢慢吹起箫乐。面带微笑,站于方形平座上。
  持琵琶女乐俑通高二十五点八厘米。女乐方脸,面部丰满,口唇涂朱,两颊微凸,双眼低垂注视琵琶,口唇微张,似乎配合着所弹奏的琵琶乐曲浅浅地唱。头顶挽发髻,髻鬟细长,自左至右,簪横贯髻中。上着右衽齐膝带花长衣,下着长裙,足蹬尖头履。履头上翘,足微露,裙纹自然下垂。双手持琵琶于胸前,右手作弹奏状,神采飞扬站于几形平座之上。
  捧盒女俑通高二十五点三厘米。女俑二目平视,眉清目秀,面部丰满,口唇涂朱。头戴圆形花边帽,后束一长型发髻。上穿交领广袖曳地襦衫,长裙高束胸部,裙带下垂膝前,足蹬尖头履。两手捧宝盒于胸前,盒下垫一帛色被,毕恭毕敬站于桥形平座之上。
    仪仗男俑通高二十五点八厘米。男俑方正大脸,双目圆睁,双眉上挑,嘴唇紧闭,颌下有一缕胡须。头戴折沿尖顶毡帽,身着交领窄袖长衣,衣过双膝,腰束宽带,足蹬深筒云靴。右手插腰,左手执钺,靠于左肩。身前倾,威风凛凛站于棱形桥足平座之上。
  捧碗女俑通高二十八点五厘米。女俑鹅蛋型脸,鼻梁平直挺拔,两眼平视,下巴微凸,一双大耳,头结圆髻,上插梅花簪。身着广袖圆领长衫,内穿长裙,肩披卷云纹披帛,腰系花衣带打蝴蝶结于胸前,两端垂于地。口紧闭,双手捧碗,落落大方立于四足拱形平座上。托洗女俑通高三十四厘米。女俑方脸庞,面部圆浑,眼睑低垂,双目斜视,口唇微启,昂首束发扎巾。身穿圆领窄袖长服,腰束带,足蹬筒靴。双手拢于胸前,托一圆洗,身体前倾,肃立于四足方形平座之上……


(本文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
(期刊责编:张 颖)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1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