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
Ctrl+D
进行添加
荣宝斋首页
新闻资讯
走进荣宝斋
主营业务
书画经营
/
文房用品
/
木版水印
/
装裱修复
/
书刊出版
/
美术教育
/
文化金融
/
文创产品
/
拍卖
/
分店
/
文化发展
/
电子商务
/
鉴定业务
荣宝精品
荣宝斋珍藏
艺术家
对外交流
荣宝大讲堂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荣宝斋出版社
新闻
书画
文房用品
首页
出版社简介
部门资讯
图书
综合美术
书法篆刻
新书推荐
重点图书
历年书目
期刊
《荣宝斋》期刊
《艺术品》期刊
出版社声明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荣宝斋出版社
>
期刊
>
未落年款的齐白石写意画(下) —鉴定与断代
未落年款的齐白石写意画(下) —鉴定与断代
时间:2017-03-29 09:08:31
来源:《荣宝斋》2016年05月刊
作者:杜 锋
0
在前文中,笔者采用对比法,以有记年款的齐白石作品款书的笔性为主要标准,对不同时期白石记年款的题写特征鉴定归类。本文将运用以上方法,并结合绘画特征等其他因素,从大量未落具体年款的齐白石写意画中筛选几十张经典作品,对其进行较为科学的断代。例举分析白石画的年代特征,对研究白石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及实际鉴定与收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对部分落齐体楷书未写年款写意画的断代
齐白石使用齐体楷书题款的写意画不算太多,其中也有无年款的,白石的齐体楷书从他四十多岁到七十岁,书写变化不太大,所以对白石没有年款用齐体楷书题款写意画的断代,就不能完全以题款的书法为主要依据,必须结合白石写意画风格的演变来断代。
图1 齐白石 罗汉北京画院藏
图2 齐白石 罗汉 北京画院藏
图3 齐白石 罗汉 北京画院藏
北京画院收藏有三张白石源于相同底稿的《罗汉图》(图一—图三),图一(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一二年』)用齐体楷书落款为:『齐璜用我家本恭绘第一回。』图二(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二五年』)用齐体楷书落款为:『齐璜恭绘。』图三(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三○年』)落常见的行书款:『齐璜造像存我家本。』笔者以此行书款比对白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书款,发现与齐白石一九二七—一九三九年行书款(见上文)中一九三三年行书款的笔性最接近,罗汉衣纹的勾勒用笔也是刚中见柔、轻重对比强烈、带有木雕味,故图三大约画于一九三三年;那么图一和图二画于何时呢?有一张白石《菩提罗汉图》(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二十年代中期』),其中的罗汉与以上三幅罗汉造型相似,落行书款:『无我如来座,休问弥勒龛,解寻寂寥境,到眼即云昙。心出家僧齐璜制此供奉。』白石在这里自命『心出家僧』,表达了对金农的崇敬和对佛教的向往。根据白石题款的书风判断此画应画于二十年代,仔细比对发现与齐白石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行书款中一九二○年的行书款的笔性最为接近,故此《菩提罗汉图》大约画于一九二○年。此图比对图一,发现两画在笔性上更接近,故笔者推断图一应该画于一九一九—一九二○年间,早于《菩提罗汉图》。而比对图二与图三,发现二者衣纹勾勒的笔法最接近,用笔的柔和度要高于图一,故笔者推断图二应画于三十年代早中期。
二 对部分齐白石落行书款但未写年代写意画真迹的断代
图4 齐白石 山水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图5 齐白石 四季山水之秋景 1919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⒈《山水》(图四),某出版物将此定为『约一九二二年』。此画构图别致巧妙,平远中带有雄伟险绝,近山的画法用小披麻皴、细笔勾勒的水波纹,用笔都如细刀雕木,具有强烈的木雕质感。水波纹画得自然生动,疏密与留白都恰到好处,使观者感到了粼粼波光和大江大湖的宽广浩淼,一片笔直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构成了近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有白石一九一九年记年款《四季山水》,图五为其中之《秋景》,此画中左右两边矗立的山峰画法,用的虽然是折带皴,但用笔的力度与笔性和图四中的披麻皴最为接近。再比对白石一九一九年的题款(齐白石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行书款),发现二者题款的笔性书风最为接近。从图四题款内容看,当时白石又回到北京,他的画『陈师曾外不识其中之三昧』,也符合白石一九一九年在京的境遇。综上所述,图四定于一九一九年画最为合适。另外,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一幅白石早年无记年用齐体楷书落款的《清风明月图》①,构图、画法、笔性都与图五相近,此画也应画于一九一九年。
图6 齐白石 竹鸟 1920北京画院藏
图7 齐白石 墨竹图 1920中国美术馆藏
⒉《竹鸟》(图六),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二二年』,比对中国美术馆藏白石一九二○年记年款的《墨竹图》(图七),就会发现两画中弯竹节的画法一致,《墨竹图》中的齐体楷书款应写于一九二○年,其他行书款应书写于楷书款之后、一九二○年稍晚之时。《竹鸟》款的写法也与二十年代初白石用笔的笔性相符。故图六约画于一九二○年。
图8 齐白石 墨梅北京画院藏
⒊《墨梅》(图八)在某出版物中被标注为『约一九一七年』,此画落款的书法写得细劲、光滑、峻拔,无一笔柔弱与犹豫,与白石一九二一年的款书(齐白石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行书款)用笔力度最为接近,故笔者推断此画大约画于一九二一年。
图9 齐白石 茨菰北京画院藏
《茨菰》(图九),此画也被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一七年』,比对落款的书法,更接近于上幅《墨梅》,也大约画于一九二一年。
图10 齐白石 白菜北京画院藏
图11 齐白石 白菜蘑菇竹笋 1921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白菜》(图十),此画在某出版物中标注为『约一九二○年』,但比对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白石一九二一年记年款的《白菜蘑菇竹笋》(图十一),发现这两张画无论从落款的书法还是画的造型、笔墨,都极其相似,只不过一个是设色,另一个是水墨,故图十应画于一九二一年。
图12 齐白石 红梅 北京画院藏
图13 齐白石 寿桃 北京画院藏
图14 齐白石 瓜果 北京画院藏
图15 齐白石 牡丹双蝶图 1922 湖南省博物馆藏
⒋北京画院藏有三幅齐白石仿赵之谦画的扇面,分别为:《红梅》《寿桃》和《瓜果》(图十二—图十四)。图十二被某出版物标为『二十年代』,图十三、十四被某出版物标为『约一九二九年』,三幅扇面都是白石仿海派大家赵之谦,画于二十年代。很多研究者认为齐白石受海派另一大家吴昌硕影响很大,却忽视了赵之谦的影响。其实,白石在画法上受赵之谦的影响要多于吴昌硕,白石用色的清纯就是源于赵之谦,而有别于吴昌硕的浑浊。图十二—图十四这三幅扇面,无论画面的笔墨设色还是题款的笔性,都非常一致,应画于同一时期。笔者的第一感觉是二十年代初,经比对发现其画法和落款的书法,与白石一九二二年画的《牡丹双蝶图》(图十五)最接近,和齐白石一九一九—一九二六年行书款中一九二二年落款的笔性也很接近,且图十五的画法、设色也是受到了赵之谦的影响很深。故此三幅扇面大约画于一九二二年。
图16 齐白石 豇豆丝瓜图 北京画院藏
⒌带有赵之谦画法风格的还有私人收藏的《鸡冠花》,某出版物标注为『三十年代』,落款:『白石山翁制』;《豇豆丝瓜图》(图十六),某出版物标注为『约一九二九年』,落款的内容和笔性都相同。经比对,两图落款的书风最接近白石一九二三年款(齐白石一九一九年—一九二六年行书款),故此两幅图大约画于一九二三年左右……
(本文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
(期刊责编:李 腾)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05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
分享到:
上一篇:
广东印谱知见补略(下)
下一篇:
明代画家之地理分布研究
期刊
《荣宝斋》 2016年第12期
《荣宝斋》 2016年第11期
《荣宝斋》 2016年第10期
《荣宝斋》 2016年第9期
《荣宝斋》 2016年第8期
《荣宝斋》 2016年第7期
《荣宝斋》 2016年第6期
《荣宝斋》 2016年第5期
《荣宝斋》 2016年第4期
《荣宝斋》2016年第3期
《荣宝斋》2016年第2期
《荣宝斋》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