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翼盦像
民国时期,朱翼盦是活跃于旧京的金石收藏家,他精于碑帖收藏,著有《欧斋石墨题跋》《欧斋藏碑帖目录》等。其学术成就,用学者谢国桢的话讲:“考订精详,博而不芜,时有新解,足以发前人未发之覆,盖集荛圃、秋盦鉴别之长,与竹汀、授堂考辩之精者也。”朱氏藏两汉碑刻近七十种,囊括了当时能见的诸多名帖;而其所藏唐代碑版,则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欧阳通、王知敬、李邕、史维则、苏灵芝、李阳冰、张从申、颜真卿、徐浩、柳公权等名家之作,其中宋拓本达二十种之多,另有元拓本四种,明拓本四十余种。在诸多藏品中,朱翼盦对唐代书家欧阳询书法推崇备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朱氏购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激动地在《景贤大师身塔记》中题下了“壬申(1932)秋七月得北宋拓本原石未经重开醴泉铭,因字欧斋,翼盦附识,九月初一日”,道出了他以“欧斋”为号的缘由。朱氏晚年更“雅好欧书,而多聚群碑,兼赏众妙,更非覃溪之墨守宋翻化度寺者所得同日而语”。除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外,朱翼盦藏品较精者,尚有宋拓本《吴天发神谶碑》、宋拓本《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多种。
朱翼盦 行楷题跋之一、之二、之三
朱翼盦 行楷七言联
总体来看,朱翼盦擅书小字,如他为《兰陵公主碑》所作题跋为行楷书,风貌与老北京“四大书家”之一的宝熙书法颇为近似。朱氏藏碑中的许多题签即请宝氏所题,可见二人之交谊。宝熙为清末民初著名馆阁体书家,其楷书以颜真卿为宗,融锺繇、赵孟、刘墉笔意,行书似清人钱沣,晚年加入些许魏碑笔法,书风敦厚自然,体势稳健,上宽下窄,将颜体之雄浑,赵体之风韵,以碑法写出,极具个人特色。二人书法面貌近似,可能源于他们长期交往和在书法上的相互交流、切磋,故气格相类,加之二人均标榜颜书,然朱氏书法大字弗及宝氏。朱翼盦为自藏《谷朗碑》题签风格则类北碑,和当时京城书坛盛行北碑体题签颇为近似。这一时期旧京喜以此体题签的书家很多,像郑孝胥、于右任、梁启超、张伯英、张祖翼、张效彬、姚茫父等。朱氏此题签带有很强的北碑意味,虽他中岁之后曾极力摒弃碑派风格,但无疑碑派书法对他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朱翼盦为自藏《晋唐小楷十三种》作的题跋,册右题有“博古堂帖,晋唐小楷”中楷八字,风格明显为唐碑和魏碑融合之作。朱氏在学习魏碑时,没有选取《郑文公碑》《张黑女墓志》《龙门石刻》等个性鲜明的碑版,而是取法秀美、遒逸一路的北碑,如曾为他所藏的《司马景和妻墓志》《阳平王妃李氏墓志》《于纂墓志》《刘懿墓志》《崔頠墓志》《乞伏保达墓志》《敬史君碑》等,这些北碑可以和唐碑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北魏至唐过渡时期的楷书形态,和清末民初张祖翼、梁启超、张伯英、张效彬等人唯美的北碑书法有些神似。这一时期碑派书法人物,取法此种墓志成为一种风尚。朱翼盦为《集王圣教序》所作的题跋,用笔精到细腻,体现出其深厚的帖学功力,与《太仆卿元公夫人姬氏合志》所作题跋相比,似在风格上更为随意自然,无一丝做作之态,是朱氏所作题跋中的绝佳者。此题跋融汇了颜、欧、北碑之精华,是碑帖融合贯通的上乘之作。朱翼盦藏有诸多珍稀的名碑善拓,如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吴天发神谶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由于异常钟爱,故题写时反而常呈拘谨、局促之态。朱氏为《颜勤礼碑》所作的题跋,注重用笔的节奏变化,是其极力追摹董其昌行草书风的明证,异常精彩,题跋中虽有多处涂改,却增添了书写的随意性,于行笔之中体现出朱氏的不凡功力和学者胸襟,非浅薄之士所能作。
朱翼盦 行楷题跋
纵观朱翼盦书法,给人感触最深的是其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在碑派勃兴的清末民国时期北京书坛,朱氏虽然未以擅书名世,却遵循传统士人对书法的理解。他的书法清新秀逸,颇具古姿,这源于其常年购藏历代名碑佳帖,练就了不凡的眼力。他专注于帖学书法的临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朱翼盦书法代表了民国时期北京书坛中金石鉴藏家书法的一种独特风格。如今研究朱翼盦书法,应从金石学、考古学、考据学、艺术学等多方面审视,加以品评。在诸家评价中,以启功先生讲的最为精当,让我们用他的一段评语结束本文:“萧山朱翼盦先生,以相国世家,书画之余,酷爱金石,博学精鉴,有力收罗,于是一时石墨善本,咸归插架。曾以重金获今所能见之最先拓本之醴泉铭,因自号欧斋……先生致力处,与覃溪为近。而详论书势,比较纸墨,衷怀朗澈,无覃溪专固之习。雅好欧书,而多聚群碑,兼赏众妙,更非覃溪之墨守宋翻化度寺者所得同日而语。至考史证碑,淹通博贯,则又兼竹汀、兰泉之学。读之如入宝山,诚有虚往实归之乐。再读所藏碑帖目录,益见众珍之全貌。昔人每病项子京、梁蕉林未留目录,今先生之藏碑帖,不减项氏、梁氏之藏书画。合观题跋目录,则近代石墨之藏,无或逾此完且美也。”
(本文作者任职于首都博物馆)
(期刊责编:王可苡)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艺术品》2017年03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 (期刊责编:王可苡)
(网站责编:简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