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遗落』浙北的海派诸子(下)

时间:2017-10-10 15:38:48 来源:《荣宝斋》2017年05月刊 作者:徐惠林   0

  『大写芦雁』叶小舫

  长兴,东濒太湖,西倚天目,地处苏浙皖要冲,系浙江北部的古邑望县,是南朝陈武帝故里,大唐紫笋贡茶产地,而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造就了长兴的包容与大气。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不仅孕育出以百叶龙为代表的争奇斗艳的民间艺术,也滋养出以箬溪书画为代表群星闪烁的高雅艺术。


叶小舫在创作

  叶小舫(一九一九—二○○三),字振藩,现名为黄宾虹所改。长兴县林城镇人。自幼家境殷实,七岁能画芦雁,早年曾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师范科,师从顾坤伯习水墨丹青。一九四八年,在同乡师长潘韵的推举与担保下,叶小舫考入西子湖畔的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科,师从黄宾虹、潘天寿等一代中国画大师。一九四九年,回乡任中学美术教师。一九五九年因故回乡务农。一九七九年,再次拣起画笔,从此勤奋创作直至去世。
  安徽歙县的黄宾虹先生是叶小舫最为崇敬和得到真传的恩师。在诸乐三老师的举荐下,求学艺专的叶小舫常常课余闲暇时前往栖霞岭黄宾虹先生的寓所求教,先生深邃透彻的讲解使他茅塞顿开,受益良多。
  历史的变革重新安排着芸芸众生的命运,家道中落的叶小舫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于一九五○年休学回长兴教书谋生。之后,虽曾长期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旧心系艺术,躬耕田园,饲鸡放鸭之余,在草纸或沙地上苦练书法。一九七八年,欣逢拨乱反正,叶小舫重回教育岗位。退休后,叶小舫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闲云野鹤,寄情山水,重启水墨丹青生涯。他每日天色微明便起来跑步练拳,随后在晨光中作画,即拟宾虹师的山水笔法,又写缶庐翁的花草笔意。叶小舫心清性笃,深究笔墨意趣,勇于探求,锲而不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画格高寒,终成大家。
  黄宾虹画论云:『作画用笔第一,用墨第二。因笔力高下,关系到画家成就大小,要有沉雄遒劲的笔力,非一朝一夕之功,故学习画线条必须终身无一日之间断。』叶小舫秉承师尊遗训,数十年如一日勤于笔墨,不敢懈怠,远师古人,近参造化,练就秃颖如铁,力透纸背的飒飒笔风,其山水师化天地,法度森然,浑厚华滋,气象万千,皇皇君子之风;花卉妍丽清雅,傅彩古艳,唐风宋韵;芦雁率性写心,放达迅疾,返璞归真;人物天真烂漫,古厚简约,魏晋风度,笔下丹青激荡着天地之气,生命之气。

叶小舫 梅妻鹤子 33cm×97cm 2001
叶小舫 梅妻鹤子 33cm×97cm 2001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孔六庆是最早『发现』叶小舫艺术的学者之一。二○○五年初,他因两位湖州艺术收藏爱好者之邀前往湖城看他们古陶瓷的收藏时,偶然看到已故的叶小舫先生的一批画作,沉厚的笔力与清秀的灵气和着乡间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脱口说道:『此人笔头能得黄宾虹山水的浑厚华滋而转出于芦雁的自由抒写,好!』 为了全面了解叶小舫,当年春天他应邀到湖州,并专门到叶小舫家乡林城镇进行了寻访。
  此次访问,他看到了更多叶小舫的作品,非常感慨。在《叶小舫画集》的序言中他写到:『因为我刚完成一部横跨「九五至十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专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画卷》。十年的埋头研究,使我对中国花鸟画史的题材及其画法的各形态历历在目。其中的画芦雁,有唐代韦銮,北宋崔白的工笔表现,明代林良的粗笔表现,清代边寿民的文人意笔表现。细究之,唐宋人画芦雁,结构严谨、作风工整,好比写楷书;明人画芦雁,作风虽趋随意,但不失严谨的本质,可比写行楷;清人画芦雁,笔法上把前人的刚硬演变为幽柔,能类比于写隶书。而今湖州叶小舫画芦雁,笔法恣狂不羁,造型出神入化,如写草书矣。这是前人的未尽之意,也是芦雁画法形态的一次转换。这一点,应是叶小舫的独到价值。叶小舫画芦雁,第一,画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画芦雁,亦为自幼以来自然生活环境所蒙养。第二,笔墨语言情真意切……叶小舫的芦雁用笔之本真,亦体现于或欹侧或中锋或横扫或勾写之中,其有时风趋电疾有时凝重如铁的笔道,以及笔下展现的翻转正侧的飞鸣饮啄种种姿态,还有从乳雁到老雁不同形态的完备,都是内心艺术语言自然而然的流露。叶小舫画芦雁的笔墨功力,得力于他的山水画。……他一生作品的总量约有五千幅之多,其中的山水画远在半数以上。他的山水画用笔以黄宾虹为主,间以石涛,风格清新。许多人学黄宾虹都得其墨黑黑的表面视觉,叶小舫却能在浑厚华滋之中开清秀清新一格,这在追求黄宾虹画法路数的当下山水画家中是不多见的。对于叶小舫这样的山水画成绩,应充分肯定。他把这样的山水画笔墨基础转移到了花鸟画的画芦雁上,是一种成功。因为这一转移,为他几十年来所熟悉的芦雁生活奠定了恰当的笔墨表现基础……其「丘壑」在胸的挥洒自如,不但生动之致,还出人意料地踏上了画史上画芦雁形态的转换之途。他画芦雁的创造性,应该为当代所认识。』

叶小舫 桃花流水 44cm×96cm 1999
叶小舫 桃花流水 44cm×96cm 1999
 
  网络时代,世界更加『扁平化』,无数艺术爱好者通过网络论坛,表达对『遗珠』叶小舫被发现的惊喜,也传递对其作品的不同看法:『中国的花鸟画到了近代,才在梅兰竹菊的基础上,延伸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这也反证了中国国民个性自由的启蒙开始。如悲鸿的奔马、白石的虾虫、黄胄的驴,等等。就叶小舫画而论,其艺术的个性基础土壤是在芦雁上,这个人格化的动物也就是叶小舫性格的写真。芦雁的卑微和乐观,自由与放达,等等,都是叶小舫人生和性格的写证。』『叶小舫艺术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在道学上的,道学上的阴阳两仪和动态变化,是叶小舫晚年山水画能进一步大成滋养的水分,这也可说是其减笔动态山水画的原因。』『叶小舫的目的是让气韵生动的最高境界体现在他所能刻画的动感山水中去!……叶师走的是一个灵动活跃的路线,其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上,都做了大量的探索,气韵生动也是自然产生了。』
  事实上,早在一九九六年,叶小舫的水墨『梅兰竹菊』册页就受到过当代著名书法家,曾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泠印社社长的启功先生的题赞。自二○○六年以来,叶小舫的画艺经《大公报》《今日早报》《钱江晚报》《美术报》以及《山东卫视》等传媒的报道之后,受到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书画鉴赏大家、美术史论家杨仁恺以『气韵生动』四字作评点;古陶瓷研究专家、书法家叶喆民更是道出『可惜生前彼此无缘相识』的感佩。
  二○一一年冬,西泠印社副社长,篆刻家韩天衡为叶小舫山水长卷写下『山高水长』的题赞。二○一二年夏,上海博物馆古书画鉴定家单国霖,又于后作长跋:『此叶小舫先生古木苍山图,布景造势得宾虹老之深邃雄阔,又有灵动跌宕之自得气韵,笔墨表现之苍茫浑厚,取之于黄宾虹师又融入潘天寿师之刚健拗倔。笔致参以书法之纵逸,自成一家气格,墨色运用浓淡点染、积染、刷染诸法,又体现出他晚年取习石涛酣肆墨法之新意。此图将笔墨表现与造化神韵合成一体,达到理趣气韵俱胜之化境,为他晚年之佳作,诚可宝之。』二○一三年春,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单国强续跋:『此卷叶小舫山高水长图卷主宗黄宾虹,兼容黄宾虹之山水气势和石涛纵横排戛之笔势,颇具宇宙山水之气魄,诚可珍也。』

叶小舫 香露 34cm×95cm 1998
叶小舫 香露 34cm×95cm 1998
 
  二○一三年秋,中国美院老校长肖峰为叶小舫山水长卷题句:『笔墨清秀—题我院老校友叶小舫之作。』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抱病用毛笔在《叶小舫画集》的扉页上写下『画无尽也,小舫俨若米家船』之题赞。美院的书画篆刻家刘江等也对叶小舫的笔墨艺术加以肯定。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在《叶小舫画册》中写到:『他钦佩古贤作画讲求诗境,以徐渭法写葡萄,笔势狂放,墨气淋漓,宣泄怀才不遇,颇有解忧畅神之态;又以石涛法作山水,落墨恣肆,纵横不羁,抒发轩昂自信,极具历经沧桑之感。再以瘿瓢法写人物,浑穆灵动,夸张得趣,寄托热爱生活,表达简逸传神之旨;更以缶翁法作荷花,线迹酣畅,柔中见刚,吐露质朴古意,饱含金石劲健之趣。』
  著名绘画史论家陈履生先生,近年来一直倡导『找寻地方名家,关注留守画家』的活动。他认为:『地方画家甘于寂寞,自得其乐,应该说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境界。后世推崇的「竹林七贤」和陶渊明,就是将价值观建立在独特的个性之上。』近悉,中国美术学院启动以『艺程返乡』命名的校友回校系列展,叶小舫先生遗作也有幸被列入这一『回归的荣耀』,这无疑对弘扬浙北地方文化来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派余绪:馥郁繁露之本土艺者

  湖州文化从地域特征看,是吴越文化和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兼融并蓄特征。以文化特质而观,重情感,求娱乐,崇优雅,尚伦理。如果细划,湖州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还是有些不一样:吴兴风雅柔丽;安吉金石朴茂;长兴雄浑劲健;德清厚德涵清。具体来说,吴兴集中了丝绸桑麻,鱼米茶镜,其下辖的善琏乃湖笔产地,加之自古苕霅两溪穿城而过,人文会聚,因而文风鼎盛。安吉西依天目山,乃驰名天下之竹乡,是吴昌硕的故里,其质地『坚硬』与金石之性天然相契,山珍野木,触目皆是;长兴西接天目余脉,东毗太湖,有据苏浙皖『三省通衢』之地要。『帝乡佛国』(陈霸先故乡,境内东西南北四端皆有寺庙)的长兴,历来战事频仍,移民规模,地理、历史之交集使其民风剽悍,多种文化交融。良渚文化大量遗存的德清,毗连杭州,东望上海,境内有『避暑胜地』莫干山,运河与大面积的水塘河流舟楫纵横,其文化个性与其『人若德行,如水至清』的得名操行合一。

叶小舫 山水
叶小舫 山水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及二十世纪里,生活在湖州的翰墨丹青迷恋者,意气风发的书画家,深受海派影响,又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因着地域文化、个人禀赋、教育经历、生活际遇、时代风尚、性别健康等多重因素的不同作用,使他们的艺术探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孙默岑在创作
孙默岑在创作
 
  杨清盘(一八九四—一九五七),一九一九年夏,发起成立天马书画社,曾和徐志摩一起主编美术刊物,并和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等二十多个同龄人结甲午同庚会。曾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上海美专等校。许孙穆(一九○二—一九七一),曾执教于上海美专。娶名画家吴待秋女吴红脂为妻,画艺精进,篆隶真行无不精妙。沈维钧(一九○二—?),擅金石考古。早年在金陵女子大学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执教。一九三五年,加入考古学社。黄西爽(一九○六—一九六七),不但是名医,对琴棋书画也十分精通,与沪上吴湖帆、吴青霞等交谊深厚。大藏家庞莱臣侄女庞左玉(一九一五—一九六九),毕业于上海艺专,生前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丈夫为画家樊伯炎。蔡振华(一九一二—二○○六),一九三四年,杭州国立艺专毕业,曾任教于上海戏专、上海美专。一九九四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设计大型贴金木雕《锦绣河山》。沈觉初(一九一四—二○○八),师从吴待秋。一九六四年,入上海朵云轩工作。后与刘海粟、王个簃、唐云、谢稚柳、来楚生、单晓天、方去疾等齐名,合称上海书画篆刻八大家。吴寿谷(一九一二—二○○八),上海文史馆馆员,以画虎知名。邱星(一九一四—二○一○),祖籍吴兴,陕西书坛『五老』之一。王秋野(一九一四—一九九一),早年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西画,同济大学教授。沈彬如(一九一五—二○○八),早年拜师虞山陈摩之门,以画马见长。俞子才(一九一五—一九九二),幼承家学,受叔父俞语霜及族兄俞涤烦影响。抗战时肄业于苏州美专。新中国建立后,应聘于上海美专、浙江美院等多所院校。俞锡瑛(一九二九—一九九二),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俞同奎(德清人)最小女儿,十六岁因医误诊致残。毕业于中央美院,师从李苦禅、蒋兆和。丈夫为油画家王文彬。程良(一九二七—二○○六),长期从事舞美工作,也工书法。

老箬溪书画社成员(前排左起:郑翼飞、叶小舫、孙默岑;后排左起:王竹先、姚公协、严济勋、周雪荣)
老箬溪书画社成员(前排左起:郑翼飞、叶小舫、孙默岑;后排左起:王竹先、姚公协、严济勋、周雪荣)

孙默岑与诸乐三、陆抑非、潘韵等在杭州
孙默岑与诸乐三、陆抑非、潘韵等在杭州
 
  以艺术生成的角度,笔者将近现代湖州本土书画家大致分为『三派』。
  师承派。这些书画家或承继家学,或为地方名家门生,或曾为近代海派画家的同道、学生,或者为地方历史大家的『私淑弟子』。他们有钱庚、李寿、柯怡、吴藻雪、谭建丞、杨植之、王孙乐、李英等为代表。篆刻家钱庚(一八五九—一九一○),为徐三庚弟子,工铁笔,存有《近抚印谱》。李寿(?—一九二八后),师从钱慧安,工人物、花鸟,亦能写真。道场山刻石《关公图》为其所作。柯怡(一八九一—一九一七),楷书学颜真卿,篆书以石鼓文、甲骨文为主。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和葛岭路亭留有其书法。其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吴昌硕曾刻多方印章相赠。吴藻雪(一八八○—一九五一),清贡生。课徒、卖画一生。为人正直、勤奋,重气节。吴昌硕到菱湖施氏岳父家时,吴藻雪得以晋谒定交,以师事之。抗战爆发后,吴藻雪侨居上海,参加清远艺社,作画义卖,支援抗战。谭建丞(一八九八—一九九五),早年从乡中名家习字画。一九二九年,入上海政法大学,为清远艺社会员。曾由叔父带领在上海见过吴昌硕一面,晚年拜张宗祥为师。山水、花鸟、人物画皆擅,尤精佛像、葡萄。安吉人杨植之(一九○○—一九六二),幼好习画,拜吴昌硕为师。工花卉,尤檀长梅花,时人称『植之梅花刚劲有,园中苍梅让三分』,曾在上海、苏州举办过画展。居南浔的王孙乐(一九○六—一九九六),擅书法、篆刻兼绘画,曾拜师俞剑华、朱其石,作画至八十岁方辍笔。他曾于一九四六年和一九四八年两次在沪与名辈联展。洲女史汪德祖(一九一三—二○○三),一九三六年,参加由潘天寿、林风眠主考的浙江省首届中教会试,获得中等学校图画讲师任职资格,并先后执教于南洋女中、上海道中女校。一九四七年《美术年鉴》有对她作品评价。吴迪庵(一九二五—二○○八),曾拜吴藻雪、姚薇春等地方名家为师,擅花鸟、山水,尤长牡丹,曾数度去山东菏泽写生,有『吴牡丹』之称。李英(一九三○—二○○六),为沈尹默入室弟子,与丰子恺、费新我、沙孟海等过从甚密,书法各体皆备,以行、草见长,擅牌匾大字,他还是湖州市书协的创始人。
  学院派。近代以来,现代美术教育兴起,上海涌现出新华艺专等名校,杭州则建起艺专。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一些对艺术痴迷的湖州学子,通过各种方式前往这些学校求学。此后,由于命运的颠沛,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返回了本埠,但艺术探索创作依然不停,他们是地方『学院派』的代表,成员有叶小舫、孙默岑、吴个钝、张振维、姜兆瑞等为代表。长兴人孙默岑(一九○九—一九九○),一九二八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受业于陈澄波、汪日章等习西洋画。一九三三年秋赴杭州报考艺专,成为中国画选科生,师从潘天寿学中国画。抗战爆发,长兴沦陷,孙默岑回长兴创办《抗建日报》。晚年自办的『呐翁画室』免费收取学生。孙默岑书画皆大写意。吴个钝(一九一六—二○○八),早年肄业于上海美专,后转学并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中国画系。吴在浙江、广西教书育人四十年。一九七六年,退休后仍在湖州各校传授艺事。安吉人张振维(一九二四—一九九二),一九四六年,入学杭州国立艺专,师承黄宾虹、潘天寿。曾任嘉兴图书馆副馆长,工诗书画。

孙默岑 彭泽遗风
孙默岑 彭泽遗风
 
  在野派。湖州是一块艺术沃土,每朝每代,一拨拨艺术灵慧种子落地、萌芽、成长,又总会有一批文艺基因天成者开出不同色香之花,结出汁味不同之果。近现代,由于文化教育的普及,商品物产的交流,人员往来的频繁,使诸多艺术灵慧者抽枝发芽,潜滋暗长。无法命名的他们,笔者将其归曰『在野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能山法师、张苕生、沈遂真等。能山法师(一九○四—一九九七),原名潘镜秋,早年师从李寿。一九二八年,在上海滩以售山水、人物、仕女画为生,与王一亭、潘天寿、张大千有过交往。一九三六年春,因故在江苏吴江县天禅寺出家。一九五二年,来到武康云岫寺落脚。能山以水墨山水及苍遒书法抒发心境,笔下多罗汉、观音大士像。南浔人张苕生(一九○六—一九八六),曾任教于湖州师范学院,能书擅画。新中国成立前后,常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曾有多件被选送国外展出。一九五一年五月,他在湖州举办抗日画展,出版有《张苕生国画集》。沈遂真(一八九九—一九四五),孝丰塘铺人。抗日战争前任教员,曾出任孝丰县教育局长、民众教育馆馆长。沈遂真通金石,擅吟咏,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能,并能双手齐书。

前排左起:沈士远、刘半农、马幼渔、徐祖正、钱玄同;后排左起: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苏民生
前排左起:沈士远、刘半农、马幼渔、徐祖正、钱玄同;后排左起: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苏民生
 
  当然,以上『三派』不是绝然分开的。我们说,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其营养的汲取来自多重渠道,多个方面。他们与本土大师名家『对话』,也受同代的大家影响。也不时走出本埠,外出优游,拜访名师,参加雅集,得见姻眷、乡谊、师徒等,而与湖州的本籍贤达互动切磋、酬唱、采风写生、示范指导或面谈指授,不一而足。同时,本地艺术家之间,也借助各种公开或私人化的场合彼此交流,相互影响。
  江沪浙是清道咸金石画派的发源地,以『海派』为代表,艺术家们在三代金石古意中求美感,以篆法入画,求古厚朴野,斑驳苍茫,再结合文人画的脉络,通过诗文,通过草书作画,构筑一个新的审美世界。无疑,与『海派』有文化相连的湖州,在近现代的广阔时空里,『金石味』一直或隐或显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在绝大部分艺术探索者的书法、绘画、篆刻及诗文作品中。

  『书画世家』频出的地方

  中国古代,由于地域、家族、血缘、礼教等诸个因素,出现世家情形并不鲜见。湖州古来一直是富庶之地,耕读传家、崇文入世『香烟不断』,使一些艺术世家、书画家能得以出现。近代以来,『海』风劲吹,一些书画社、艺术社团纷纷成立,也使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嗜艺者得以唱和切磋交流,增多了『书画之家』『丹青世家』的出现。

王书瑞 菊
王书瑞 菊
 
  长兴的王家,是一个明以来就延续的书画世家。民国王季欢的七世祖王继贤,乃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清中晚期,王家艺者纷现。王毓辰,一八六七年举人,工书画、金石。弟王毓奎,工书画。王书瑞(一八○六—一八七七),因参与『晚清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平反工作而声名尤显。工书画。王世芬(一八三一—一八八九),王书瑞长子,梅花极精。王承堪,王毓奎子,工山水。王承吉(一八八二—一九四四),王毓辰子,擅行楷,曾藏林则徐长函一通,叙焚毁鸦片经过。承吉弟王砚农,擅笔墨。承吉子王羽仪,曾藏先祖留下的《长兴熊侯祠碑记》。王季欢在北平期间,与陈师曾、黄宾虹等多有交谊;温匋师从胡佩衡。
  归安的费家,费丹旭父费珏(芝原)为清湖州籍画家,沈宗骞弟子。费丹旭,工写照,亦作花卉山水,他的侍女画与改琦的侍女画统称『费改』。费丹旭弟费丹成,擅山水、人物,同治十二年作有《林间题诗图》。丹旭长子费以耕,画承家学,仕女幽静,兼工花鸟。费以群,丹旭次子,工画仕女,亦得父传。
  近代安吉的吴家自不待言。吴昌硕长子吴育(一八七三—一八八八),能书善诗;次子吴涵(一八七六—一九二七),善诗古文辞,能绘事;三子吴东迈(一八八五—一九六三),又名吴迈,曾任上海昌明艺专校长。擅花卉兼书法篆刻。吴昌硕孙吴长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吴昌硕姻亲诸氏一家,除诸闻韵、诸乐三之外,还有诸文艺、诸文华等兄弟。诸文艺曾于上海新华艺专任国文教授。
  德清的俞家,俞樾乃朴学大师、书法家。俞樾之孙俞陛云(一八六八—一九五○),近代知名学者、诗人,精通书法。俞陛云之子俞平伯(一九○○—一九九○),现代诗人、红学家。俞平伯夫人许宝驯,工书法、擅昆曲。
  归安的包家,清中期的包虎臣篆隶宗邓石如,擅治印,兼擅山水。包虎臣孙包承善(一八六七—一九○二),擅篆、隶、铁笔。包句香,名中医,书法家。包公超,虎臣孙,擅作侍女人物、山水及花卉画。
  菱湖竹墩的沈家,沈秉成(一八二三—一八九五),为咸丰六年进士,曾为上海豫园『点春堂』书写堂匾(今尚存)。工诗文书法,精鉴赏,收藏金石鼎彝、法书名画美富一时。夫人严咏华,工诗画。秉成长孙沈迈士,书画家。沈兼士,沈尹默弟,书法有瘦劲之趣,鲁迅编《北平笺谱》请其题签。沈士远(一八八一—一九五五),沈尹默之兄,曾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主任。

王书瑞 兰
王书瑞 兰
 
  南浔的金家,金绍堂(一八九○—?),金城弟。刻竹精细有法,刻诸家墨迹均极工妙。金绍坊(一八九○—一九七九),号西崖,著名竹刻家。金章(一八八四—一九三九),金城妹,亦称陶陶女史,花卉翎毛皆工,尤精于鱼藻。其子王世襄,乃中国『古家具之父』。金城之子金开藩(一八九五—一九四六),工书画,一九二九年组织湖社画社,刊行湖社月刊。金城三弟金绍基长子金勤伯(一九一○—一九九八),湖社画会成员。后渡海赴台湾,任台湾师大美术系教授,精擅工笔花卉。
  除了上述有『学院背景』,出生世家的艺术家以外,近现代湖州还有诸多海派『遗珠』散落。他们以书画篆刻为精神依归,在对艺术的阐发,乡邦文化的呵护、传承、丰富,美术教育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薪火相传的历史功绩。有些人艺术创作取得了较为可人的成就,这些地方书画名家有:沈祖桐(一八五八—?),工书法,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进士。 朱士林(?—一九一三),书法篆刻家,铁书不规矩于古人。李菊人(约一八七○—?),工画,精装裱。李馥泉(一八七三—一九三五),书画家、诗人。民国初期当选德清县议员,后任议长。俞玉书(一八七三—一九五八),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擅楷书,曾任浙江文史馆馆员。张公盛(一八七八—一九六七),画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沈藩(一八七九—一九四四),书法篆刻家。曾参与创办菱湖书画社。吴剑飞(一八八四—一九五四),书画家,擅画兰竹,亦工诗词。姚薇春(一八九○—一九六九),祖父姚谱梅为花鸟画家,父亲姚乐园曾任嘉兴张子祥门下,卖画终身。伊贤(一八九○—一九六二),一九五九年受聘菱湖刺绣厂艺术指导,凡被绣、戏服上的龙凤花鸟虫鱼等蓝图皆为其设计。丁黎乙(一八九三—一九六一),书画家。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八年,县城机关和商店招牌大多为其所书。张兆端(一八九四—一九五七),书画家。一九四六年,曾参与筹建吴兴图书馆,后任馆长。朱景庐(一八九六—一九六一),长兴雉城人,与金涛、王季欢并誉为『浙西三名士』。吴仲熊(一八九九—?),弱冠即蜚声艺苑,于诗书画均有心得。徐安(?—约一九六二),画家、收藏家。所藏二百多部印谱。一九六三年,捐献上海博物馆。徐克芳(一九○六—一九五六),篆刻家。一九四六年,参加西泠印社,有《芷青印存》三十三册,现藏于德清县博物馆。陈景烈(一九○七—?),擅工艺美术、织物图案。蜚声商业美术界。陈彭寿(一九○九—一九六○),擅音乐、书画、摄影,亦能诗;朱古亭(一九一三—一九九五),学医兼文学、书法。郑德涵(一九一六—一九九九),应邀安吉任教至退休。学识淹贯,精于乾嘉考据之学。程克刚(一九一六—一九八六),对真草篆隶行五体皆有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小篆横匾出其手笔。王碧梧(一九一六—二○○二),一九三六年,毕业于苏州美专。一九四九年,与友人共办美术研究所上海画室。一九五六年,参与筹建安徽省艺术学校,后为该校教授。陆维善(一九一七—?),工花鸟,名载《民国书画家人名字典》。殷鹤舫(一九二—二○○五),幼从外祖父李菊人字画装裱与古画修复。精鉴赏,能绘事,擅篆刻;陈吾三(一九二一—一九八七),居湖州,于山水、花卉、禽鸟均有涉略。沈光溥(一九二一—二○一二),幼爱丹青,晚年博采众长,擅山水、花卉画。朱宣(一九二五—一九九四),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过个人画展。谭其蔚(一九二六—二○一○),探源篆隶,诸体兼修,尤以行草见长。李明(一九二七—二○○六),居湖州,书体瘦硬劲挺,擅甲骨文。姚公协(一九二八—二○○四),少随父学书。以行、草书见长,擅书牌匾大字。课余兼做国画,擅花卉。汪雨人(一九三六—二○一二),居湖州。少时受伯父汪日章教导,跟随至杭州向名家请益。新时期以来,参与经营见证了杭嘉湖书画市场。雷群艺(一九四三—一九九八),擅书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长兴和平中学任美术教师期间,带出大批美术学生。

沈迈士 山水
沈迈士 山水
 
  海派『湖州艺术』的存在价值在何处?如果我们一定要将湖州艺术家的创作凝成一个名字概念『湖州艺术』,那么,抽去感性、表象而梳理后的特质特性,至少有以下一些特性:
  经典性。现在来看,很多『海派』艺者当时几乎抛弃了对艺术经典性的追求,受缚于市场商业,或西方现代后现代审美观和个人价值观等的影响。但湖州当年这些艺术家们,依然一直梦追经典,寻求书画的意境神韵,体现笔墨情趣。
  继承性。湖州有诸多的艺术之家、书画世家,一些前辈导师,学生门徒,都讲求师承、薪火相传,而非一定要拎着自己头发离开地域特性『自立门户』。这种根植于民族大传统和地域小传统的特性,至今在湖州还有较强的生命力。
  开放性。自南宋『湖学』兴起,『明体达用』的世风在『耕读传家』的湖州一直盘踞。由于湖州紧依近代商业勃发的上海,且自我水性文化中也存有『流动』和『变』的特点,加之一些受现代美术教育者的『归乡』激发,其不断的开放性也导出了探索的多样丰富性。
  严谨性。湖州书画篆刻家的创作,一直遵循传统,『雕虫小技』『戏笔』等谦辞恰是其内心『经国大业』之念的反射。因之发自真心喜爱,以艺术为个人精神之依归,即便笔力不逮,但真诚、严谨之追求不懈。湖州艺术家是沉潜的,含蓄的,虽或有这样那样的时代应景之作,但静心创作、勇于探索而非过分迎合世俗,是一直嵌在他们心底的一种自觉追求。
  此外,这些已故的艺术家的鉴赏水平,也影响着湖州当代一些从艺者、鉴赏家的眼力、喜好、情趣。        
  近现代,无论是在域外还是在境内,无论是上海等地的大舞台还是本埠的小道场,也无论是『专业』还是『寄兴』『余事』,是仕途顺遂还是艰难求生,国运的激荡与个人命运的颠簸,海派『照拂』下的湖州艺术家一旦手持颖毫,都不改对所衷的艺术事业的初心和汲汲以求的精神。
  太湖水远,天目山长,秉承山水风物的清丽丰饶,诸多的先贤大师们以手中的湖笔挥写了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气度。近现代『海派』的湖州艺术家,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还是从湖州走向他乡,他们都能从故乡的传统里得到滋养,于山水草木中汲取灵感,结合更广阔的地理视域,感受最鲜活的时代律动,并以理论和创作实绩,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写下精彩灿烂的一笔。

(本文作者供职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日报》文化副刊部)
(期刊责编:杨公拓)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7年05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