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铁铸铮铮真骨力 三苦两石一农—王铸九艺术人生论

时间:2017-10-12 09:48:09 来源:《荣宝斋》2017年05月刊 作者:梁 鸿   0

  王铸九是齐白石弟子中少有的以军人品性勤奋创作且造诣不凡的大家。他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在师承吴昌硕、齐白石并上溯徐渭、八大、石涛诸家遗风的基础上,在刻苦研习与长期创作中,形成了自己气势雄强奔放、笔墨沉实泼辣、色彩浓郁华滋、充满勃勃生机的『两石』风貌。王铸九生于二十世纪伊始的一九○○年,卒于『文革』伊始的一九六六年。因性格耿介刚烈、不堪忍受『文革洗礼』,自缢于画室,弃世而归天。成为生命不长、传世作品不多但人格与作品不朽的艺术家。有关王铸九的资料不多,学界对其关注更是不够,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参照荣宝斋所藏的王铸九作品,梳理其亦文亦武的『三苦』人生、论述其『两石』风格与李苦禅异同、剖析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嶦农』性格,为二十世纪美术史勾勒一位铁铸铮铮、画如其人、骨气夺人的王铸九。

一 亦文亦武的『三苦』人生

  王铸九(一九○○—一九六六)原名王鼎,字嶦农,河南舞阳人。王铸九有『三苦』:出身贫苦、生活艰苦、学习刻苦。早年念过几年私塾,随后在舞阳师范学校求学时,『以粗粮干饼加萝卜咸菜度日,有时粗粮干饼长了绿毛,就经太阳晒晒继续吃』。艰苦的条件使王铸九养成了吃苦、坚毅的性格,他曾起堂号『百忍堂』,正是那时生活艰苦与修炼品性的缩写。王铸九二十二岁毕业于舞阳县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两年。后为摆脱生活贫苦,投笔从戎,『加入直系萧之楚部队,先后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官;一九二五年被萧之楚提升为团部书记官,旅部上校参谋;一九二六年经同学赵子久(军需主任)介绍入冯玉祥部队,任第六军少校政治员;一九二七年,王铸九随冯玉祥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加入西北军序列。萧之楚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韩复榘)暂编第一师中将师长,王铸九被任命为暂编第一师少将总参议。王铸九奉命攻打张宗昌直鲁联军,收复豫东地区』。北伐胜利后,王铸九不愿继续参加内战,回到老家,『一九二八年夏在舞阳县城参加了中共舞阳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的成立,后因策划武装暴动失败,被迫离开家乡,按地下党组织的指示,重返萧之楚部队,任副官处长、联络参谋;中原大战后,王铸九随部队移防山东,负责所在部队与山东省政府(韩复榘任省主席)的联络工作,韩复榘主政山东不久,积极推行乡村建设,指定民政厅长李树春负责培训全省各级干部,王铸九从萧之楚部队被选拔后任山东省堂邑县县长。任职期间,王铸九深入农村,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因工作出色,卓有成效,韩复榘下令奖励该县军用卡车两辆,在当时的山东全省造成了很大轰动』。这是对王铸九工作的充分肯定与褒奖。 『抗战初期,韩复榘、李树春等路经河南时,专门看望了王铸九,特向他赠送一支德造的二十响驳壳枪和一柄刻有「王铸九」名字的宝剑』,这也是对王铸九戎马生涯的永久纪念。但是否因这些历史印记给他在『文革』中招致了麻烦?我们不得而知。


王铸九 对话 1957
 
  一九二九年,二十九岁的王铸九赴京拜齐白石为师,学画八年;卢沟桥事变后,王铸九已无法继续留京学画,只好携家人回到河南老家。临行前,他把家里的用具都寄存在齐白石家,以便日后继续跟随白石师。返回家乡的王铸九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县中学语文教员,也当过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任教期间从未中断过绘画创作。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冬,王铸九携长子重返京都,开始了他钟爱的绘画生涯。
  王铸九在艺术上是以军人的毅力深下苦功的。为学好篆刻,他经常刻至深夜,刻了磨,磨了再刻,直到满意为止,弄得桌上地上都是泥浆。他习字习画都用元书纸,稍微好一点才用夹江纸,用不起宣纸。为了画好一枝一花、一鸟一虫,他在废纸的正反面无数次地练习,直至把纸全部画黑为止。他的勤奋刻苦深得齐白石的赞赏,白石曾言:『王生从我学画不到一年,而胜过多年者矣。』王铸九不仅自己刻苦,而且还严格要求子女同样勤奋,打好扎实的诗书画基本功,其长子说:『我七岁上学,八岁时父亲即教我画画、练字、学诗、读古文。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每日必写一百个毛笔字,画一张画,偷懒完不成就罚跪打手板……父亲返京继续跟随白石老人学画后,我也随父亲常去白石老人家,时常为其研墨抻纸,也得以看白石老人作画。』由此可见,王铸九自己勤奋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后人的刻苦精神和意志品质,并为后人创造学习机会,以便接受前辈大师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这种中国艺术特有的传授方式往往令学习者终生受益。这正是王铸九重视传承的体现。


王铸九 白菜萝卜 1957
 
  一九四八年春,王铸九与李苦禅、王青芳等在中山公园举办联展。徐悲鸿观展后订购了王铸九的一幅丈二《芭蕉》,并赠王铸九《奔马》一幅。之后又在北京前门箭楼举办画展,展出作品几乎全部售出。当时琉璃厂的多家画店也有王铸九的作品挂售,齐白石亲自为其制订了润格。解放后在荣宝斋和王府井的和平画店都有寄售。可以说,王铸九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齐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一九五○年冬,经徐悲鸿、叶浅予介绍,王铸九在北京展览室作石膏人物雕塑工作,由于长期接触凉水石膏,双手经常麻木难忍,但他从未叫苦不迭。为增进雕塑人物的技艺,王铸九还拜『泥人张』为师,以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完成工作,在雕塑艺术上颇有建树。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儿童医院私转公建院时,王铸九为医院做『母婴雕塑』,据其子回忆,『父亲受北京市文化局、卫生局的推荐,为北京儿童医院作巨大慈祥的母子雕塑像,父亲用我妻抱子照片为素材,制成母抱子巨幅雕塑像。现仍存放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受到市政府、艺术界和群众的高度赞扬。』这段记载让我们了解到王铸九作为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王铸九 参我即三友 1957
王铸九 参我即三友 1957
 
  一九五五年前后,王铸九调入北京美术公司(北京画店前身)工作,每天到前门外廊房头条的一间工作室上班,与郭风惠、娄师白、李方白、胡爽庵、刘继瑛同在国画创作组。上班就是画画,他每天上交所画作品。因王铸九的绘画资历和造诣高于同组同事,所以作品标价也略高一筹,约八元一幅四裁小品。现在传世的王铸九作品中,多数是北京美术公司保留下来的。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尽管王铸九的绘画造诣高于同事,但他非常注意书法和诗词并重学习,常常向郭风惠请教诗词问题。他钦佩郭风惠的诗文,当时北京美术公司的同事们都称郭风惠为『活字典』。另外,王铸九还替弟子吴悦石请教郭风惠诗词,据吴悦石回忆:『余少年时即遵师命读书、写诗。每每诗成,先生则请郭风惠先生再为指正。先生说郭先生诗文好,诗文不成难以发展。先生要求每周一诗,余以为苦,然不敢搪塞,日日苦吟,今日始知吾师用心良苦。』这段回忆体现出王铸九诲人不倦、虚心问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长者风范。可以说,这些优秀品质至今依然不为过时,仍然是为人、为艺、为师的核心所在,尤其对浮躁的当下来讲,依然具有尊传统、重师道、讲品性的典范意义。

王铸九 白梅双鸠 1961
王铸九 白梅双鸠 1961
 
  一九六○年前后,王铸九调入北京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前身)任专职画师,这也是花甲之年的王铸九进入了绘画艺术的黄金期。例如,一九六一年新春所作《双鸡南瓜图》,题句『回家风味』,显示出这一时期王铸九的创作热情和大好心情。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对宽松的一段时期,王铸九与众多老画家一样,笔墨饱蘸热情,积极投入创作,艺术服务社会。


王铸九 猫戏 1957
 
  据家父梁志斌回忆,他曾于一九六二年在彭八百家中见过王铸九,他俩有过一面之缘。王铸九身材不高,面容清瘦,蓄留胡须,衣着长衫,干净利落。彭八百介绍说:『梁生会作诗……』王铸九接过梁志斌写给彭八百的诗,像宿儒一般摇着头半眯着眼吟诵起来:『一树亭亭满院凉,虫声隐隐入纱窗。晚风无限殷勤意,缓缓南来送墨香。』王铸九连连说『好,好,年轻人会作诗好啊!』交谈间,他常常拈须聆听,时而闭目含笑,待人十分诚恳谦和。据梁志斌讲,他还听彭八百说过王铸九更有尊师之美德:王铸九曾跟白石老人同住一条胡同,白石偏爱炸糕,王铸九就每天早起手托两块热炸糕给老人送去。寻常小事,可见王铸九的朴实无华。

王铸九 鹰 1958
王铸九 鹰 1958
 
  总之,王铸九亦文亦武的『三苦』经历,在他一九四六年重返京城、专事绘画到一九六六年不堪屈辱、弃世归天的廿年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王铸九的大写意作品中也充分展示出铁铸铮铮、生机勃勃、气宇轩昂、绵里藏针的鲜明特色;同时作为寄情于传统文化的王铸九,他的功力和修养又让他的大写意蕴含着书卷气而毫无野气与俗气。

二 『两石』风格与苦禅异同

  王铸九号两石,关于『两石』的由来,有这样的记载:『(王铸九)曾画一巨幅牡丹,着意吸取吴(吴昌硕)、齐(齐白)两家之笔意,一遗老见之,叹谓:「实在是融两石之长也。」王铸九极为欣赏「两石」二字,遂号「两石」。』六十岁以后号『两石翁』。『两石』既有体现王铸九画风之意,同时也是王铸九坚毅性格的象征。他善画大幅,纵向取势,有大气磅礴之感。

王铸九 荷边 1959
王铸九 荷边 1959
 
  王铸九的学画路径和渊薮可从齐白石为其制订了润格中得以一目了然,齐翁写道:『王鼎字铸九,号嶦农,少喜作画刻印,二十岁后,闻有收藏家,不辞远道,必往求观。得见前清诸名人真迹既多,遂得其法。复从吾游,明几夜灯,从无虚日,不辞酬应,积纸如山。吾谓从来知画刻者,皆高人逸士。能事之精微,出自清闲。分阴无暇,工匠也。为拟润格,减省烦劳。爱嶦农者,不以铜山当作珠海也。』

王铸九 拒霜魄力 1959
王铸九 拒霜魄力 1959
 
  诚如齐白石所言,王铸九对艺术『不辞远道,必往求观』的广采博收和『明几夜灯、从无虚日』的专心致志,师从齐白石学艺的同时牢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白石名言,他的一方『两石煮画』印可谓意味深长,道出了探索之路的甘苦,最终在调入北京画院后的花甲之年,凸显出鲜明的自家风貌。由于王铸九去世早,存世作品不多,但总体风格都是以他酣畅淋漓、锐气弥漫的军人气势示人;他用笔既沉实泼辣,又灵活生动;墨色鲜明,浓淡干湿富于变化;设色既显浑厚华滋,又能高洁肃穆。他的大写意既求大美,亦不失精致,细节处理颇见匠心和意趣。

王铸九 东风吹得牡丹红 1961
王铸九 东风吹得牡丹红 1961
 
  王铸九的创作黄金期正值艺术服务政治的时代,题材有限定,色彩要鲜明。例如,梅花有斗严寒、傲霜雪之誉;紫藤、牡丹有『姹紫嫣红』之象征。因此那一时期此类题材常见于诸多画家的笔下,但是画为心声,因人而异,可以说一画一风景,一人一面貌,而王铸九的『姹紫嫣红』题材颇具个人特色,浓郁繁茂,花团锦簇,但用色讲究,艳而不俗,不杂不乱;除时代所需的『姹紫嫣红』之外,王铸九在设色上更偏爱静穆、沉实、冷艳、雅逸一路,常用花青、赭石与墨色调制,用色以少胜多,和谐统一,反映出『紫丁香室主人』王铸九的高雅追求和不同凡响的艺术造诣。

王铸九 农家秋趣 1961
王铸九 农家秋趣 1961
 
  王铸九擅长画牡丹,无论墨彩,都用笔灵动,用墨变化,曙红色花头,气象雍容,再以浓郁的墨色或墨绿色枝叶相衬,显得沉实凝重,生机盎然;以章草笔意书写『艳丽随朝露,馨香逐晓风』题句,起到点睛之妙,古雅大气,毫无牡丹题材易流于甜俗、艳俗之弊。因此题材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画者的格调高低和修为程度。王铸九兼有高洁、典雅的文人风骨和纯正、凛然的军人气质,这使他笔下的风物花卉卓尔不群,富有欣欣向荣之势,是力与美浑然一体的融合,是王铸九的特色。牡丹题材代表作有《春艳》《竟艳》《管领群芳》《艳丽随朝露》《东风吹得牡丹红》等。

王铸九 猫 1962
王铸九 猫 1962
 
  王铸九还喜画藤萝,例如,两米长、一米五宽的代表作《一唱雄鸡天下白》便是范例。尽管王铸九身材不高,但大尺幅画却能驾驭自如,因成竹在胸,故下笔迅疾,挥洒淋漓,有撑天拔地之气势,这与他的军人气概不无关系。此作藤萝缠绕成帷,笔法融合了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众家之长,笔力雄健、笔势灵动。藤萝层次分明而穿插自然,乱中取势,乱而不乱;缠绕松紧相宜,特别是花穗与枝头处的舞动之势跃然纸上,仿如眼前跳跃的五线谱。这是以真挚的创作热情和高超的笔下功夫诠释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范作品,是王铸九的能力所在和出彩之处。他笃实干练、从不拖泥带水和得过且过,这些品性及习惯使他的作品有着与同侪不同的力量感和精气神。

王铸九 红多白少 1963
王铸九 红多白少 1963
 
  王铸九的《玉兰喜鹊》也极具个人特色,以双勾法写玉兰,繁茂而错落有致;花瓣与众不同,呈长梭型,含苞待放;用花青、紫色与墨色调制设色,妆点花朵;妙处还在于通身墨色的喜鹊颈部,有几笔花青的点染,既鲜明醒目又与玉兰花色和谐呼应,呈现出凝重、深沉、静美和雅致的独特效果,迥异于汪慎生笔下玉兰的儒雅、郭风惠玉兰的老辣、李苦禅的古拙和王雪涛的俏丽。王铸九所作玉兰有着难以言状的高洁和静穆之感,耐人寻味,过目难忘。

王铸九 管领群芳 1963
王铸九 管领群芳 1963
 
  有『君子之风』的荷花同样是王铸九擅长的题材,诸如《荷边》《白鹭青荷》《高荷野鹤》《翻翻荷叶乱秋思》等都是他挥洒自如的佳作。王铸九的墨荷,有八大的韵味而没有八大荷叶的衰败之势及荷花的凋谢之态。他以浓墨写新荷,纵逸泼辣,郁郁生机;以淡墨写枯荷却无萧条之感,这反映出时代不同、画家遭际不同、精神气质迥异所致的笔底不同。王铸九的墨荷有着石涛的气势和自身特有的力量感,更在画中融入了书法特点,多有干枯、飞白和运笔迅疾之迹,给人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之感,笔致虚实与墨色浓淡之间尽显『两石』画风和深厚功力。以《荷边》为例,大写意画叶,墨韵横生;半工勾花,姿态各异;花叶之间夹杂着赭色水草,增添了灵动之趣;两只仙鹤一直立一欹侧,目光犀利,神态高傲,羽毛富于层次而凸显质感。墨彩结合,以墨色为主,配以花青点染花瓣与仙鹤之部分羽毛。格调清新脱俗,高洁冷艳。整个画面章法讲究,繁简得当,妙处还在于画面左边留『白』为『水』,如波中天,颇具匠心,妙不可言,足见一九五九年时,王铸九的大写意造诣之高,已入化境,令人叹服。
  松鹰、家禽、农家风物等更是展示大写意画家水平的必选对象,而王铸九对这类题材可谓驾轻就熟,他笔力沉雄劲爽,风骨端凝,具有高超的艺术创造力,代表作如《松鹰图》《野鹤松风》《草枯鹰眼疾》等。王铸九以书法、篆刻之法入画,笔笔相生;他善于色墨并用,再配以铁画银钩般的题款,有点睛之妙,使作品洋溢着勃勃生机和股股正气,亦如其人。这类题材既展示出他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同时更寄寓他玉树临风的人格理想。王铸九处理《草枯鹰眼疾》中的草叶,非但不枯,反而劲健有力,赭色草叶,再以墨线『强调』疾风劲草之势,这是王铸九对王维名句的全新解读,配以展翅飞翔的老鹰,有威严不可凛犯的壮美之势;而另一类题材如《葫芦》《石榴》《葡萄》《池塘》《竹鸡》《猫戏》《大跃进》《镇心除暑》《松鼠西瓜》《红多白少》《白菜萝卜》《柿子红时》《农家秋趣》《年年有余》《老来颜色似花红》《自迸明珠打雀儿》《名画灿烂冒霜开》《春江水暖鸭先知》等作品又充满着生活气息,一派农家乐的盎然生机和繁荣昌盛之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王铸九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此类喜闻乐见的题材便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王铸九 梅竹玄鸠 1963
王铸九 梅竹玄鸠 1963
 
  王铸九的梅花承袭了吴昌硕、齐白石的的遗风,金石入画,气势贯通,笔力放逸而老道;虚实相间,疏秀相宜,意气相连;墨梅古拙,红梅古艳,古意盎然。存世作品如《白梅双鸠》《梅竹玄鸠》等,仿如恽寿平『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之风范,是他军人风骨的体现、是人格力量的象征。 
  王铸九还偶作山水,如《空山新雨后》,以石涛法作,笔墨厚重,设色纯净、沉实,仅以墨色、花青和赭石调染,意境幽远,清新壮观。画面中树干盘虬,层次分明;松枝劲健,繁而不乱,最后用花青点染,一派王维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静穆气象,充满诗情画意。

王铸九 镇心除暑
王铸九 镇心除暑
 
  如今,像王铸九这样真正意义上,由心写出的且笔墨功夫过硬的大写意画家,已不为多见。在当下要么野俗要么甜俗的良莠不齐的画坛,有标新立异的『丑书』『丑画』充斥其间,算是戏耍层面的『大写意』,而中华民族正大、充沛之气象亦难觅其踪。因此,需要我们回头温故王铸九从精神内涵到笔墨形式都丰富、耐看的经典作品,需要弘扬王铸九真诚、笃实、勤恳与高洁的为人为艺,需要强调画品亦人品、内外须兼修的一统性规律。正如李苦禅所言『国画艺术是纯洁而伟大公正之矗立者,不含一切之垢渍,不服一切之威严权势,反之,即不成美善之国画也。作者先具得品格,亦即高尚的修养,方可作出好作品』。李苦禅所言正是说到了人品与画品之间不可拆分、互为作用的关系,只有至诚、纯真的品格,方可写意出真挚、纯粹的画作,方能打动人心,而摒弃做作、浮躁、功利之气。王铸九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时间走过多远,其作品依然具有呼之欲出的雄健华滋的阳刚之美和热情奔放的股股能量,这是王铸九大写意作品永不过时的关键所在。

王铸九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64
王铸九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64
 
  从技法层面上,需要继续倡导书法在大写意画中的重要性,尽管『书画同源』早已强调了若干年,中国写意画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吴昌硕数十年写石鼓文,以篆籀写法入画,凝重、苍雄;黄宾虹晚年作品也是见笔不见形,把所有的形都转化为书法,笔笔写出,浑然忘物、一片化境。书法对大写意画的取舍、提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铸九丰富的大写意笔墨语言之所以精彩,正源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以书入画、『画至书为极则』的传统,笔笔相生又笔笔送到,堂正且饱满,泼辣而不俗野,他的笔致墨韵是齐白石门人中的佼佼者。王铸九重视且擅长书法,早年学唐碑,对李北海用功至深。一九六○年,六十岁的王铸九书风大变,行草中融入章草特点,沉实古朴中不失劲健与灵动。他远追宋仲温、近学罗复堪之章草笔意,融入自己特有的刚劲、遒丽之笔锋,同时传统文化的积累使他在字里行间中平添了古意风神和书卷气息,其书法造诣也赢得了章草大家郑诵先的称道;尽管他纯粹的书法作品已不多见,但从绘画作品的题句中可窥见其书法之真功夫。王铸九的特色章草,依然是力与美的结合,亦如他的精神世界。

王铸九 草枯鹰眼疾
王铸九 草枯鹰眼疾
 
  王铸九与李苦禅作为同时代的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二人的书法水平都很高,都是倡导『书法为本』并身体力行者,都是一生尚朴重质、钟爱书法的大家,都追求笔墨中所表达的雄厚、浑厚、朴厚之美,甚至都偏爱章草。但二人字如其人、风格不同,李苦禅更古拙,王铸九更遒劲健美,更讲究古法。二人各有千秋,而且都在各自的画作中书画结合,风格和谐,相得益彰。

王铸九 翻翻荷叶乱秋思
王铸九 翻翻荷叶乱秋思
 
  同为人品画品都值得称道的大写意大家,王铸九与李苦禅的画风也不同:李苦禅的特点是以气势雄强开张、笔墨浑厚古拙取胜,大写意中也有西画元素,有装饰性和现代感,章法出奇,匠心独具;而王铸九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与体势都融会贯通于大写意绘画中,形成了富有金石气息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藤萝。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王铸九并不逊避李苦禅,甚至造型更准确、笔致更生动、气息更活跃。大写意往往追求的是落笔纵横,意不在似,追求笔力雄强能扛鼎,而王铸九的特色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恰到好处,因此王铸九的作品别开生面,辨识度高。

王铸九 春艳
王铸九 春艳
 
  与李苦禅的大写意相比,可用『金石入画、力透纸背、灵活飞动、骨气夺人』来概括王铸九的艺术风貌,这就是王铸九博采众长、食而化之的『两石』风格。遗憾的是王铸九的艺术生命过早地结束于『文革』,才华和机会就此陨落,他的历史定位和知名度也无情地被低估,甚而被忽略,因此这更需要研究者在王铸九的遗存中采珠,在钩沉中补写。

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农』性格

  从王铸九的『三苦』经历到『两石』风格,都伴随或影响着王铸九的个性,仿如他的取字『嶦农』一样,有山峰之誉,坚硬挺拔,不可侵犯。尽管他平日待人接物,文雅谦和,常常闭目含笑,但他是外圆内方型的艺术家,他兼有军人风骨和文人情怀,抑或说是文武兼备的独特性格。这一复合气质既成就了他雄伟、浑厚、飞动与华彩的鲜明艺术特色,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与创作止步于铺天盖地的疾风暴雨中。我们不妨以王铸九与同门好友李苦禅作一对比,面对人生劫难时该何去何从?以便从中得到思考和借鉴。

王铸九 高荷野鹤
王铸九 高荷野鹤
 
  二人同样大写意,同样齐门弟子,同样遭受迫害,为什么李苦禅能忍受屈辱,熬过『文革』十年;而王铸九却在『文革』伊始便不堪忍受,不再面对,九月便决然辞世。王铸九的刚烈性格亦如他大写意的浓墨重彩一般,雄强炽热,锐气夺人。二人相比,李苦禅经历的磨难更多,韧性与忍耐度更强,二人性格也不同。

王铸九 葡萄
王铸九 葡萄
 
  李苦禅更多的是艺术家的特性,天性豪爽、胸怀豁达,经历也相对简单。抗战时期,国难当头,李苦禅的画屋也成了各路地下抗日志士往来接头的地方,他也因此受到牵连,遭到日本人的酷刑毒打,死去活来,但他保护学生,绝口不招供,以文天祥的《正气歌》自勉自励,李苦禅讲起当年的情形时,曾对梁志斌说:『当时死就死吧,死也不说,后来居然又活过来了!』在他朴实、率真的表述中,蕴含着最为可贵的民族气节与君子风范。大难不死,对李苦禅来讲是个无坚不摧的人生历练,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他都能熬过来。特别是『文革』期间,李苦禅是被『红卫兵』批斗的第一位著名画家,酷暑烈日,七十高龄,游街示众,饱受屈辱,甚至有『红卫兵』用浆糊扣在他的头上,但他依然没有被击垮,依然达观不绝望,他常说:『老将军、老革命都被整得那么惨,我算什么?没整死,还活着,挺好。』而在李苦禅平反之后,当年批斗他的某些人表示忏悔时,李苦禅豪爽地说:『没什么,你们当时还都是娃。』李苦禅所具有的常人不及的博大胸襟,可见一斑。

王铸九 艳丽随朝露
王铸九 艳丽随朝露
 
  而王铸九与李苦禅不同,他是军人与文人并重的复合气质,外圆内方,犟大于韧。尽管二人同为齐白石的得意门生,且年龄相仿,友情深厚,同有出身贫苦、生活艰苦、学习刻苦的『三苦』经历,但是王铸九戎马倥偬的军人足迹给他留下了『士可杀不可辱』的人格崇高感,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嶙嶙傲骨。特别是无论在部队任少将总参议,还是到地方做县长,他的忠于职守和业绩卓著都让他一路受到尊重、提升和褒奖。另外,从他的一方『家在南阳古定陵』的闲章可体会出他对古都家乡的热爱与自豪。凡此种种,都在他心里积淀着诸多的荣誉与尊严感,他是『三苦』中的『精神贵族』,受不得精神折磨和人格侮辱,也许这一点是王铸九在『文革洗礼』初始,便选择以死相抵的致命要因。

王铸九 名花灿烂冒霜开
王铸九 名花灿烂冒霜开
 
  再有王铸九在生活中也体现出他是一位有军人风范的勤勉上进、不肯苟且的艺术家。尽管他生活条件并不好,有子女六人需要抚养。一九四九年王铸九送长子王甲东入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送次子王耀东参军,也参加了抗美援朝,王铸九的思想进步也带动了后人,同时还能缓解家庭的重负。他家住沙井胡同一大杂院内,三间东厢房,一间家人住,另两间通开是自己的画室、客厅兼卧室,屋内陈设极简,一床一案一坐凳,一立柜存放书画,干净、整洁、有序,可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铸九为自己的『陋室』起名为『紫丁香馆』。丁香花语有着光辉不灭和纯洁无暇之喻,王铸九的内心诉求不言而喻。而且,王铸九平日习惯作画前后都要洗砚、收拾整洁,衣着也同样讲求干净,虽然他只有布衣旧衣,但整洁利落是王铸九给人的印象,完全没有一般认为的艺术家容易不拘小节的『通病』。凡此生活细节都佐证了王铸九的内心世界是干净、高洁、一丝不苟的。最为痛人心魄的是,他在不堪忍受人生劫难之际,依然不忘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换上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在自己的『紫丁香馆』内弃世归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嶦农性格,昭然若揭!

王铸九 老来颜色似花红
王铸九 老来颜色似花红
 
  也许在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疾风暴雨中,生命尊严已被无情践踏,王铸九的决绝离去已不足为奇,甚至可能会司空见惯,因为有太多的『王铸九们』无法面对巨大的风暴来袭,无力承受非人的摧残和打击,无奈选择『一了百了』的极端之举。但是文明进程走到了今天,当我们回望王铸九的人生遭际时,痛定思痛,依然感到唏嘘不已,依然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一批『王铸九们』的生命与创作就此戛然而止而痛心不已!其巨大损失无法估量,更难再弥补。因此作为研究者,为了二十世纪美术史的真实、全面与完整,对王铸九等一批匆匆离去的艺术家们的钩沉,对其艺术遗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王铸九 柿子红时
王铸九 柿子红时
 
  最后,本文借同样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潘天寿的『莫嫌笼狭窄,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之呐喊,告慰『两石』王铸九。

[本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课题《二十世纪北京文人书画家研究》(立项号2016-2-29)中期成果论文。本文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期刊责编:任 晓)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7年05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