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苍浑生动 朴古奇逸——清边寿民芦雁绘画题材的艺术特色

时间:2018-07-23 14:07:08 来源:《荣宝斋》2017年11月刊 作者:党明放   0
  边寿民(一六八四——一七五二),初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又字渐僧,号墨仙,又号苇间居士,晚号六如居士、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康熙四十三年(一七〇四)秀才。后七应乡试,皆落第而归。初以教馆谋生,后专攻书画,倾接时贤通儒。边寿民善于谈吐,得体自然。友人云其谈论纵横第一流,“得诗抗声歌之,声如凤凰”。
  雍正年间,边寿民兴发清游:时而西湖泛舟,时而山阳会友,时而江汉之游,时而扬州揽胜,正所谓:“匹马秋风,孤舟夜雨,人在天涯。”归来后安贫乐道,设帐授徒。课徒之余,以笔墨自娱自适。与陆竹民、周白民并称“淮上三民”。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55.7cm×125cm 1725 上海博物馆藏
 
  淮人程嗣立为人敦厚,轻财好客。家有柳衣园,园有曲江楼,日与文士酬唱其中。人称“曲江会课”,颇负时誉。边寿民与沈向民、汪镜湖、周振采、王家贲、刘培元、刘培凤、吴宁谔、邱重慕、戴大纯被称为“曲江十子”。
  边寿民的大半生与芦雁息息相关,慧眼观雁、慧心咏雁、慧手画雁,尤以芦雁为著。泼墨中微带淡赭,浑厚中饶有风骨。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曲尽芦雁鸣姿神态。时人目为“边芦雁”。边寿民“性疏放,不以俗事撄怀”。自称其居所为苇间书屋。工诗能书,人称“淮上高士”。间画山水、花卉,别有逸致。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48.5cm×128.5cm 1732 故宫博物院藏
 
  边寿民游历楚水吴山期间,其画迹遍传南北,声名日隆。他的雁画曾被王府收藏。当时康熙第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在王府府邸曾悬挂边寿民《芦雁图》四条屏。劝其“一游都门,可博进取”。这对布衣出身的边寿民来说,能直接受知于来自皇家的恩眷,确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人劝边寿民入京以图进取,但边寿民只是一笑置之。
  边寿民礼贤士人,善结朋缘。据丁志安藏二图题咏抄本,知其题咏《泼墨图》者凡八十人,题咏《苇间书屋图》者凡五十人,极一时之风流。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29.4cm×23cm 扬州市艺术博物馆藏
 
  以《泼墨图》例,沈德潜题曰:“髯翁示我泼墨图,貌出髯翁气豪宕。胸中隐隐盘郁律,芒角吐余高万丈!儿童汲井磨隐糜,握笔纵横势一放。烟云竹树纷空堂,水鸟山禽欲飞飏。”沈德潜极力赞赏边寿民笔墨的汪洋恣肆,接着又题到:“满堂叹息如有声,每人捧砚动颜色。”程嗣立题曰:“苇间主人何所有?秃笔一枝墨一斗。十指夺得化工心,生气遂令君公走。东涂西抹日不停,怪怪奇奇发性灵。此中有歌亦有哭,谁能于此求其真。”朱星渚题曰:“良朋读画登燕几,姹女添香傍笔床。儒雅风流各咄咄,直教俊煞紫髯郎。”暗指“白头”画师获得“红粉知己”。高凤翰题曰:“平生烟水心,难问芦花曲。画里呼边生,通梦有竹屋。”李葂题曰:“到处名传草木知,墨花错落出江湄。殆由天授真天子,误被人呼老画师。十七年前同客久,一千里外寄书迟。摹神多谢丹青手,风雨披图慰所思。”丁振题曰:“东观日出穷海隅,西游洞庭吊苍梧。归来长物一事无,依然高阳一酒徒。”王敛福题曰:“水应云间鱼有声,呼朋引类任飞鸣。海内知名称同调,长歌短句漫相赓。恨我无端淮上游,公余偶得议清流。墨浪漂泊随处足,烟露梦寐亦勾留。造君庐,披君图,睥睨啸傲一丈夫。”徐葆光题七绝两首曰:“到处逢君泼墨图,吞天胸次有江湖。头衔自署边芦雁,淮北淮南郑鹧鸪。只画芦花不画云,怕他高处易离群。湘江独拥兰桡去,一路纷纷总识君。”郭焌题曰:“我年二十走京师,耳闻其名今见之。一见使我低头拜,再见三见神魂痴。十年足迹半天下,屈指闲游皆丈夫。淮安交得周与程,常叹老边绝代无……如此翁者那可得,于思于思万人特。雕龙有谈信惊座,射虎若骑能杀贼。几曾将相与侯王,空尔东西与南北。外间只说边芦雁,今我披图长太息。”卢见曾题曰:“耳熟淮阴边寿民,果然诗画各清新。更从小照观标格,如此须眉自可人。”王文震题曰:“好古如君更好奇,睭崎历落不时宜。即看诗笔谁为敌,却署头衔老画师……山阳君住我江阴,千里难分此日襟。安得图中兼着我,与君随处短长吟。”任瑗题曰:“边叟从来淡荡人,劝之弹冠动即嗔。闭门煮水何酸辛,陶诗欧帖无点尘。余事水墨妙入神,飕飕腕底风雨声。须臾绢上物态新,捶床大叫掷冠巾。花啼鸟语真宰惊,一足倒屣倾公卿。吁嗟乎!豪气未除头已白,名高恐有人踪迹。”
 

清 边寿民 杂画卷之一 60cm×21.2cm 1726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边寿民身后,程晋芳作《偶过城东感怀边苇间成七绝句》中有“弱妾孤儿夜哭哀”之句,“弱妾”当指“红颜知己”,孤儿则谓其子边溶,自是伊人所出。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五十二岁的边寿民诗兴大发,随笔挥就一阕《凤凰台上忆吹萧·将营苇间书屋作》词云:“城畔荒原,宅边余地,周遭一望蒹葭。似芙蓉江上,浅渚平沙。此地尽堪茅屋,门开处,斜对渔家。垂杨里,几畦菊圃,半截篱笆。嗟嗟,赵阮囊空矣,徒年年虚愿,耽搁烟霞。笑半生鸠拙,技止涂鸦。纵是诛茅插竹,也凭仗数笔芦花。点染过,三春将尽,十丈溪纱。”

 

清 边寿民 杂画卷之二、三
 
  苇间书屋为城畔荒原,宅边隙地,位于水之中央,架一便桥相通。落成后,不经意间又成就了画坛上的一段佳话。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云:“结屋城东北隅,擅水木之胜。程嗣立、华喦为绘图,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先后有大盐商程嗣立、龙溪源,上杭友人华喦,丹徒友人许滨,嘉定友人周笠及丹阳友人蔡嘉等为其绘制苇间书屋六图,边寿民珍之爱之,欣喜之余,遂作《满江红·苇间书屋》及《沁园春·苇间书屋》词,其中《满江红·苇间书屋》云:“万里归来,就宅畔,诛茅结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绿。安稳不愁风浪险,寂寥却喜烟云足。更三城,宛转一舟通,人来熟!泉水冽,手堪掬;瓮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韵无拘无束。壮志已随流水去,旷怀不与浮云逐。笑吾庐,气味似僧寮,享清福!”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36cm×136cm 1732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36cm×136cm 1732 故宫博物院藏
 
  边寿民如此“旷怀”而仍觉犹言未尽,再赋《望江南·苇间好》以表其意:“苇间好,明浦豁西窗。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苇间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清 边寿民 晴沙静集图 108.5cm×78.3cm 镇江市艺术博物馆藏
清 边寿民 晴沙静集图 108.5cm×78.3cm 镇江市艺术博物馆藏
 
  好一段“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和“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一幅浓郁乡情的画面跃入眼帘,使人感奋不已。乾隆六年(一七四一)九月,五十八岁的边寿民依然难以释怀,于苇间书屋作《芦雁》九条屏。题《长亭怨慢》词一阙:“又弹指,初寒时序。结伴随阳,几多辛苦。湘浦烟深,衡阳沙远,且延伫。回汀枉渚,便认作,家乡住。荻尾响秋风,知菰米、稻粱何处?同予,念生平落拓,地北天南羁旅。挥毫状物,也只算,自抒心绪。况苇屋,雁汊迎门,正粉本,当前无数。写不了相思,白石新词填谱。”
 
清 边寿民 晴沙翔集图 117cm×193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 边寿民 晴沙翔集图 117cm×193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之后,应邀为边寿民《苇间书屋图》题咏者甚多,如金农题云:“三分水,一分屋。菰芦声,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独。时高吟,沧浪曲。门常扃,客不速。头上巾,酒可漉。破毛禽,晚争浴。画出来,黛五斛。”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题云:“雁汊门迎绿一弯,衔芦风起塞云还。怪教鸿扑流传遍,泼墨原来在苇间。”曹学诗题云:“荷花结屋蕙为宫,古树欹斜系短蓬。海内风尘闲韵客,客中岁月老英雄。半生活计鱼虾足,四面比邻雁鹜通。何处诗情偏淡远,残阳欲尽笛声终。”“濯缨何必觅沧洲,廉让中间筑室幽。鹤渚凫汀红蓼国,雨花风叶碧云秋。江湖空负澄清志,烟水聊为啸傲游。泼墨自多飞动意,轩窗鱼鸟各沉浮。”
 

清 边寿民 秋滩戢羽图 55.7cm×123.5cm 广州市美术馆藏
 
  这些题咏充分显现了边寿民睭崎历落、睥睨啸傲的性格和风貌,指明绘事乃其余事,以绘事称非其初衷,“边芦雁”盛名未能尽其生平。题咏惋惜“英雄”老去,宏图“空负”,是对边寿民的自伤自叹的印证,也为我们理解他的“壮志”“旷怀”提供了注脚。
  关于边寿民家庭状况,史料记载甚少。元配夫人姓氏不详,一妻一妾,有一阕《望湘人》详述其晚年人生际遇:“笑鲰生老矣,未了情缘,白头红粉相聚。竹院清幽,茅斋冷落,雅称荆钗裙布。最爱焚香,颇知涤砚,解摊缣素。每教侬、技痒神飞,多少墨花生趣。从此家园朝暮,把吴山楚水都忘津渡。便兴发清游,也买画船同去。竹西歌吹,江南烟月,到处应多词赋。还记取、泼墨图中,添写个人眉妩。”

 
清 边寿民 芦雁 52cm×25cm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清 边寿民 芦雁 52cm×25cm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之后由黄岘亭、王道生及罗振玉等人从其传世画本中辑录而出。计诗七十首(其中十七题十七首为题画,另五题十八首非题画之作,乃录附于此者),词三十五阕,跋语三则,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
《苇间书屋词稿》计词二十七阕,其中十五阕为题画,十二阕非为题画。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为晚年某一时期词稿,远非全貌,两集之外散见于画中尚有一批。如《满江红·自题苇间词集》则见边寿民抒写性情及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精神和风貌:“老去填词,只不过、一抒胸臆。叹年来、家园冷落,客途萧瑟。楚水吴山都历遍,春花秋月都虚掷。籍长声、短调作愁吟,苇间集。那敢望,前秦少。那敢并,今朱十。况诗工半百,盛唐高适。红烛乌丝书也愧,燕钗蝉鬓图难得。算阶前、古砌乱莎中,秋蛩唧。”

 
清 边寿民 苇汀息影图 96.5cm×73.4cm 苏州博物馆藏
清 边寿民 苇汀息影图 96.5cm×73.4cm 苏州博物馆藏
 
  词中“只不过一抒胸臆”“借长声短调作愁吟”是边寿民诗歌艺术的主张。从现存诗作来看,所涉内容或回顾天涯羁旅、或记述苇间佳境、或乐道晚年快事,情溢乎辞,真切感人。尚有部分酬应之作,如《满庭芳·寄答王汤又先生寄惠诗集并祝七十双寿》云:“苇斋寂寞,惊喜寄书鸿。”“惭愧草莱陋质,栖水曲,鸣似秋蛩。”读来同样亲切质朴,含蕴一片真诚。又有为人题画之作,如《贺新凉·女史恽冰画菊》云:“鲰生写菊平生喜。每狂来揎袖挥毫,隅糜满纸。颠倒欹斜篱落下,一味傲霜而已。”倒亦率真率性,体现“苇间”本色。
  ……

 
(本文作者系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7年1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