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吴钩重辉 ——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剑集萃

时间:2016-12-26 15:36:16 来源:《荣宝斋》2015年5月刊 作者:姚晨辰 王振   0

  苏州古称吴,起源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吴国的所在地。吴国在春秋诸国中素以青铜兵器铸造精良而著称。吴国制造兵器技术高超,所铸兵器自然杀伤力强,且造型精美。在《国语•卷第六•齐语》中载:『(桓公)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齐桓公于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故『即位数年』当在公元前六七五年以前。因此在公元前六七五年左右,吴国就开始强大起来,随即遭到了齐国的讨伐。在当时,由于交通信息不便和严格的技术控制,吴国很难得到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就想方设法与各国进行频繁接触。《春秋左传•宣公•八年》中载:『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这段记载说明,公元前六○一年,吴国曾与楚国结盟,其实就是依附于强大的楚国。而在此之前的吴国青铜剑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为中原铜器所不常见。

  一:
  窄格空首剑苏州虎丘茶花三队出土。通长三十点二厘米、茎长七点四厘米、身宽三点四厘米、厚零点八五厘米。平脊,两锷微翘,边斜收缓,在五分之四处开始折成锋;身面微凸,略呈龟背形;剖面如小舟状。剑身中部满饰凸几何形牛首纹饰,上下套叠共二十七组;和锷分界为二凸线。格宽四点二厘米、厚零点七厘米,略呈人字形,中有『△』形突起;剖面呈菱形,剑身处格剖面的下半部。茎长七点三厘米,扁形内空;上阔下窄,中有收腰,边呈弧线,宜于握手,茎体上饰满刻划对称的细线条纹,茎中有柱脊,由上向下不及格,长四点八厘米。脊柱两边为涡形云纹,脊柱下为对称的图案;从茎的整体看纹饰如变形的兽面纹,下反相同。茎剖面为椭圆形。
  
左:春秋 有格扁茎剑 苏州苏浒公路出土通长:34.5cm、身长:25.6cm、最宽处:3.3cm苏州博物馆藏 右:春秋 窄格空首剑 苏州虎丘茶花三队出土 通长:30.2cm、茎长:7.4cm、身宽:3.4cm、厚:0.8  苏州博物馆藏
左:春秋 有格扁茎剑 苏州苏浒公路出土通长:34.5cm、身长:25.6cm、最宽处:3.3cm苏州博物馆藏 右:春秋 窄格空首剑 苏州虎丘茶花三队出土 通长:30.2cm、茎长:7.4cm、身宽:3.4cm、厚:0.8  苏州博物馆藏

  二:
  春秋中期,吴王寿梦在位时,楚国的申公巫臣向当时晋景公献联吴制楚之计。在晋景公的同意下,申公巫臣亲自到吴国教吴人车战,并唆使吴国叛楚。吴国最先得到的应该是中原地区先进的车站技术及兵器的铸造技术。在这时期,有铭文的吴王剑开始陆续被发现。

  左:春秋 薄格扁茎剑 苏州丝绸印花厂出土 通长:44.1cm、格宽:4.3cm 苏州博物馆藏  右:春秋 有格扁茎剑 苏州娄葑砖瓦厂出土 通长:36.8cm、身宽:3.7 苏州博物馆藏
左:春秋 薄格扁茎剑 苏州丝绸印花厂出土 通长:44.1cm、格宽:4.3cm 苏州博物馆藏  右:春秋 有格扁茎剑 苏州娄葑砖瓦厂出土 通长:36.8cm、身宽:3.7 苏州博物馆藏

  1.有格扁茎剑
  苏州苏浒公路出土。通长三十四点五厘米、身长二十五点六厘米、最宽处三点三厘米。隆脊,从内凹深,成两浅槽状。锷不锋利,起弧不明显。身、茎铸为一整体,格和茎上罩连为一个整体饰件配上。其格窄,厚零点五厘米,素面,格宽度小于身宽。扁实茎有脊。剖面呈菱形,茎长七点五厘米,上部有一穿。茎罩残,整体看,格如束腰。
  2.有格扁茎剑
  苏州娄葑砖瓦厂出土。通长三十六点八厘米、身宽三点七厘米。此类短剑严格来说被称作『铍』,『铍』是古代著名的长兵器之一,铍前端的铍头,过去很多出土的铍兵曾被误作短剑。铍最早被称为『夷矛』,可见铜铍为改良的中原长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名称又演变为『镁』『铍』『钛』等,盛行于东周时代的宋、吴、秦、赵、燕等国,多用于车战和步兵持握。这也从侧面证明,此时的吴国在学习中原的车阵,并有所改良和发展。此类铍形短剑最大的特点就是带夹,即扁茎上设一穿,以便于用木片夹住来固定铜铍头。这种形制为以后剑的固定和缠缑奠定了方向。


 
  3.薄格扁茎剑
  苏州丝绸印花厂出土。通长四十四点一厘米、格宽四点三厘米。该剑呈窄格,扁茎,圆首式样。剑身中部出脊至锋,空茎,空首。

  三:
  春秋晚期,吴国全力发展军事,特别是吴王阖闾得到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以后,吴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步兵战为主导的奇袭策略,并最终创制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这种战术使得吴国全力发展短兵,铸造最主要的就是剑,这时的剑长度加长,从窄格发展成了宽格并配以剑首,以便携带与配饰,剑茎则从扁茎发展成缠缑之圆茎,以便持握。青铜剑工艺上的发展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错金、镏金和暗格纹饰的出现。随着范铸技术的发展和青铜冶炼工艺的提高,双色剑的出现,让吴国青铜剑无论在技术和实战效用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春秋 错金夔纹无箍式剑通长:41.5cm、格宽:5.5cm、茎长:8.5cm 重量:670克 苏州博物馆藏

  1.错金夔纹无箍式剑
  通长四十一点五厘米、格宽五点五厘米、茎长八点五厘米,重量六百七十克。
  剑身较宽阔,近锋处略收狭,中脊呈直线隆起,两从斜弧,剑身铸有龟裂状纹样,学界亦称之为『糙面天然花纹』。该剑圆茎无箍,一字形平格,饰错金变体兽形纹,剑茎近首处尚可见木箍遗痕。圆盘形首,里外皆镶错金饰纹样,剑首里面饰错金花纹,因部分锈遮只见金丝线圈;外首盘面饰大小两道错金圆环形弦纹,间镶错变体兽形纹为点缀,剑首中心饰圆涡纹。格、首纹样皆以凹槽镶嵌错金,部分虽铜锈覆盖,但仍可见当代工艺技巧的细致。
  2.错金夔纹有箍式剑
  通长四十四厘米、格宽五点三厘米、茎长九点二厘米,重量七百四十克。剑身宽长,近锋处略收狭,双刃呈弧形,锋尖,中脊隆起,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饰错金变体兽形纹。圆茎实心,有两道凸箍,箍上均饰错金弦纹,茎上有缠缑遗痕。圆盘形首,里外皆饰华丽错金,剑首里面错以两圈金丝,中间夹抽象曲线纹。外首盘面以较粗金线镶错斜角云纹,内外环绕两圈弦纹作界限,首面中心装饰凸起圆弧形琉璃为点缀。
  3.宽格圆茎复合剑
  苏州洞庭公社正东大队五小队出土。通长四十五点九厘米、身宽三点八厘米。
  4.宽格圆茎复合剑
  苏州吴江东太湖出土。通长五十二厘米、身宽四点三厘米。
  5.双色剑
  通长六十三厘米、身宽四点八厘米、格宽五厘米、首径三点九厘米、茎长八点八厘米。复合剑多呈宽格,圆茎,圆首式样,茎部多设两道凸箍,宽格,格部两面饰以不同的花纹或素面。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其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断折;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硬度高,特别锋利。因而刚柔相济,是古代铜剑的精品。
  上海博物馆专家们曾推测出其制作工艺:首先铸出带剑茎内芯的剑脊;将剑脊置于铸造剑从(即剑刃)的陶范中,放入窑内高温烘焙;其次取出烘焙好的陶范后,往陶范中浇铸剑从成分的青铜铜液,当剑从凝固收缩时,就能紧紧包住剑脊两侧的榫头,使之结合成整体;待冷却后,从陶范中取出剑脊与剑从的结合体,沿纵向磨削剑从,开刃口;再将结合体靠茎部的一端,置于铸造剑格、剑茎、剑箍、剑首的陶范内,铸出格、茎、箍、首等剑的各部位,最后打磨成形。
  复合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由于剑脊与剑从成分的差异导致了剑身出现了两种色泽,因此又将这种剑称为『双色剑』。
  四: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为吴国青铜剑发展的顶峰时期,现代科技考古揭示了最复杂的铸剑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剑不是一次铸成;特别是规格级别较高的王侯用剑,均是铸造两次、三次,有的甚至分剑身及内茎、剑格、双箍、剑首四次铸接并打磨而成。特别突出的是剑格上之纹饰,有的镶嵌了绿松石,有的两面镶嵌不同的宝石。

春秋 错金夔纹无箍式剑 剑首 局部
 
  吴王夫差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苏州立储并称吴王的,它流传下来最为人称道的物件就是『吴王夫差剑』了。

​春秋 错金夔纹有箍式剑 剑首 局部
春秋 错金夔纹有箍式剑 剑首 局部

吴王夫差剑
  通长五十八点三厘米、身宽五厘米、格宽五点五厘米、茎长九点四厘米,重量九百八十克。
  该剑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其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狭,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一面已佚)。圆茎实心,有缠缑痕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许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八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现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吴王夫差剑共有九件,即国家博物馆二件,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一件,天津博物馆一件,山东省博物馆一件为出土,湖北省博物馆一件为出土,河南省洛阳博物馆一件为出土,山东省邹县文保所一件为出土。但现在能够展出的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把,而且品相如此之完美的也就是苏州博物馆这把吴王夫差剑了。
  此时的吴王青铜剑已经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们集吴国祭祀之礼器和征战之兵器于一身。其关键就在于剑格的变化。剑格,是指连接剑身与剑茎的部位,又被称作『剑珥』『剑鼻』『剑镡』,是一把剑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又被称作『剑喉』。我们知道剑是侧握持于手中的,从剑格的侧面可以看到其纹饰有着吴国所特有的王者之气势,究其源头,可以在良渚文化玉琮侧面看出吴国先民图腾崇拜之纹样,而商周青铜器饕餮纹正是从玉琮纹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吴国青铜剑剑格上所特有的纹饰体现了吴国青铜器对中原青铜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作者姚晨辰、王振均为苏州博物馆馆员)
(期刊责编:陈 辉)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5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