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赤子之心 ——司徒乔的现实主义艺术

时间:2019-12-20 10:08:58 来源:《艺术品》2018年04月刊 作者:   0
  司徒乔是我国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疾苦,怀着“赤子之心”,用画笔记录了人民的苦难, 创作的作品激荡着人民的心灵,唤醒了人民的良知,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

一、司徒乔的现实主义之路

  司徒乔的绘画之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努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现实生活的广大场景, 为司徒乔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只是司徒乔选择了社会最底层的广大人民作为描绘和刻画的对象,因为那里蕴含着最真实的现实和最真挚的感情。鲁迅先生曾如此评价司徒乔的画作,“在黄埃漫天的人间,一切都成土色...... 肥厚的棉袄, 紫糖色脸,深而多的脸上的皱纹......”。司徒乔的艺术之路异常坎坷,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造型艺术的训练,但现实生活的热情无法阻止他的创作之路。油画家艾中信曾提到“他在断断续续地学习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感情的作用, 性情必求其真,把作画的技巧和造型的法则,放在次要的位置”。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他的艺术之路伊始便是创作了大量的速写稿。通过速写稿的方式,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百态。他的艺术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用饱含着真挚情感的画笔进行创作,完成的作品既还原了历史的现实,又启迪了后人的心灵,对日后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观点是对司徒乔绘画作品最好的诠释。
  徐悲鸿于二十世纪20 年代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 其中提到“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于是,他积极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技法,扛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界的现实主义之路。但“现实主义” 是一个外延混乱的概念。徐悲鸿的作品体现出现实主义的风格,司徒乔的作品也具有现实主义的意味。但两者的“现实主义”并不是同一个指称。徐悲鸿与司徒乔都曾留学法国, 但徐悲鸿是幸运的,1919 年他以公派生的身份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得到系统的学院派训练,学习的是西方油画中的古典主义写实,更确切的说是学习造型艺术中的写实技巧。司徒乔是1929 年自费去法国,师从法国写实派大师比鲁。本想与徐悲鸿一样学习扎实的造型艺术训练,但由于经费原因, 半年之后便辍学了。也正是如此,司徒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徐悲鸿式的“现实主义”之路。



徐悲鸿 放下你的鞭子 144cm×90cm 布面油画 1939 年 私人收藏

  通过二人创作的同名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194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中国救亡剧团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改名新中国剧团,到东南亚一带巡回演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演出的剧目多达十几个,但令观众影响最深刻的是《放下你的鞭子》。该剧目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入关的东北老人在国破家亡之后,携带香姐在关内街头卖艺。由于饥饿,香姐在表演时不慎摔倒,老人在看到这一幕后, 心想晚上的饭钱要没着落后,举起鞭子不断抽打香姐,这引起台下工人群众的不满,于是引出了一段对白。老人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也控诉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经过控诉,老人幡然醒悟,不应鞭打自己的女儿,赶紧上前抚慰香姐。老人向香姐忏悔,脸上表现出欲哭无泪的表情。香姐此时想起了去世的母亲和弟弟,眼角泛起了眼泪,泪光中闪动的却是愤恨与仇雠。最后,在观众的鼓励下,父女共同加入抗日游击队的情景。徐悲鸿与司徒乔的作品均取名于此剧。剧中扮演香姐的演员名叫王莹,徐悲鸿于1939 年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描绘的正是这一演员。此幅作品属于个人写实肖像画的范畴。司徒乔于1940 年创作的同名作品描绘的是剧中最高潮的部分。此幅作品是作者经历了素材提炼、构思创作之后,描绘的具有典型化特征的“艺术真实”。这就决定了两幅画的性质有本质区别。陈志云在《徐悲鸿的“自然写实主义”和司徒乔的“现实主义”——从两人同名油画〈放下你的鞭子〉说起》一文中指出“徐画是徐悲鸿为了歌颂王莹而画的一幅剧相……徐画乃是徐悲鸿为名流画的一幅肖像画。”简单讲,徐悲鸿的作品是一幅应酬画,而司徒乔的作品属于真正的艺术创作。
  徐悲鸿的作品是采用写实的手法,对剧中香姐扮演者王莹的描绘,从某种角度讲属于古典主义写实绘画的范畴。司徒乔的作品也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但融合了作者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后,对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艺术创作,从某种角度讲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二者在共用“现实主义”这一外延概念时,内涵却有着重大的区别。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一直占据着画坛的主流位置,司徒乔的批判现实主义一直游离于画坛主流之外,但这丝毫没有降低司徒乔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司徒乔的人文关怀之路

  1945 年8 月15 日,抗日战争以日本的投降宣告结束。战争结束了,但留给中国人民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园。正在此时,司徒乔接到了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聘书:“八年抗日之战,是中华民族一件大事,除了把我们战场上的英勇史迹记载以流芳百世之外,我们应把抗战以来民众所受的痛苦,和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录下来…… 作画的地点是目前旱灾威胁,战时受到惨重破坏的粤、桂、 湘、鄂、豫五省……”,对广大人民群众充满人文关怀的司徒乔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这份聘书,正如他的回信中所言“画老百姓是我最喜爱的工作。你们要我做的正是我日夜梦想着要做的事情。”司徒乔心怀千万国人,决定以己之力描绘受灾的中国社会现实和受难的中国劳苦大众。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聘书的用意却是利用这位稍微有点国际名望的画家在国外多募集一点“救济款”,以供国民党各层腐化人士私用。带着这份责任与义务,司徒乔携带妻儿开始漫长的灾情五省纪行。1946 年4 月,司徒乔达到受灾严重的武汉。柱梁倾斜的工厂、颓垣歪倒的天棚、斑驳破碎的墙面充斥着武汉的街头,与之对应的是街头上苦难的群众,空气中飘浮的是难民的血与泪,面对这满目疮痍的情景,奔涌的感情驱使司徒乔拿起竹笔描绘出这人间地狱的场景。笔在飞,墨在泼,司徒乔用饱含真挚情感的画笔描绘出三十多个苦难的民众形象,完成了巨幅作品《义民图》,画作折射出司徒乔内心的人文关怀之情。正如冯伊湄在书中所讲“三天之内他一气呵成地创造了三十多个典型,画成了二丈六尺的长卷,没有一个不称心的形象破坏全卷,没有一条不会说话的线条,线的语言是那么丰富,其中有悲哀的语言,有愤怒的语言,有反抗、控诉的语言”。司徒乔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完成的这幅作品,记录的是战后的废墟和人民的苦难, 传递出的却是愤怒、控诉、抗争之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深深刺痛了国人麻痹的心灵,唤醒起大众的良知。



司徒乔 空屋鬼影(竹笔画) 39.4cm×54.6cm 纸本水墨 1946 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司徒乔 义民图 22.5cm×536.5cm 1946 年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灾情五省纪行之中,除《义民图》之外,司徒乔还创了《家徒柱立》《空屋鬼影》《日暮穷途》《树皮充饥》等一系列发人深思的作品,画面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着人民的心灵。在批判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指引下,司徒乔用写意手法描绘的流民题材作品,与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相比,丝毫不逊色。正如油画家艾中信在看过司徒乔展览后所写文章标题那样“笔尖上的正义和激情”,司徒乔作品描绘的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但他宣扬却是正义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学会控诉,学会抗争,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


司徒乔 放下你的鞭子 124cm×177cm 布面油画 1940 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精神的关键词是爱国和救亡, 司徒乔正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开启了自己的现实主义之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担当感的艺术家,他始终以“人民的名义”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奔向美好的未来。正如郭沫若所言“我们应该欢迎一切向现实主义接近的倾向,向人民艺术接近的倾向。我们在这种倾向中应该听取这样强烈的一个呼声:坚强地,更坚强地,像巨人一样从灾难中崛起,组织自己的能力,克服一切的困难!”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中,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司徒乔“流民题材”的作品更应该引起学界的反思和社会的关注。司徒乔的艺术一直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不忘“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初衷, 更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追求。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期刊责编:侯文佳)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艺术品》2018年04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

期刊
    MySQL Query : SELECT * FROM `rongbaozhai_db`.`jfsd_` WHERE status=99 AND catid='394' ORDER BY listorder desc,inputtime desc LIMIT 250
    MySQL Error : Table 'rongbaozhai_db.jfsd_' doesn't exist
    MySQL Errno : 1146
    Message : Table 'rongbaozhai_db.jfsd_' doesn't exist
    Ne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