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昆仑堂所藏明王铎二幅立轴真伪考

时间:2016-12-26 16:04:43 来源:《荣宝斋》2015年6月刊 作者:周倩芸   0

  曩随吴门俊彦游昆山,拜读昆仑堂美术馆之珍弆庋藏,见王铎二幅行草立轴,颇多疑处。今掇拾余意,奋扛鼎绝膑之力,撰文以求教方家。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卒于清顺治九年,享年六十一岁。字觉斯,一字觉之,号篙樵,别署松樵、十樵、石樵、痴庵、痴仙道人、二室山人、雪山道人、东皋长、烟潭渔叟、云岩漫士、兰台外史、樵人痴者、洛渔、老颠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

​明 王铎 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 昆仑堂美术馆藏
明 王铎 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 昆仑堂美术馆藏

  王铎的书法以真、行、草名世,从其学书之始,便宗『二王』。他重视古人的笔法,以为『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他亦甚留意于结构,认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一语道破流弊。为了自己不染时风习气,他甚至自定日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他一生最为擅长的是行草。剖析其行草书的风格形成,不难发现在他四十岁以前,大抵深扎于『二王』之中,四十岁以后渐具个人面目。这种面目使人感受最深的是追求险绝而痛快沉着。究其因,乃如清人梁巘所评:『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当时人也注意到他『参用颜真卿、米芾、李邕诸家法,不止入山阴之室也』。因此,可以看到他中年行草的转折,正是以米芾为核心而上参唐人诸家的。以此认识为基础,我们来分析昆仑堂所藏王铎二幅行草立轴。二幅立轴分别为:《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行书崇县诗》。

  一 王铎《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

  王铎《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轴,绫本。宽零点四九米,高一点六九米。款署书于『丙子二月』,即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二月,时王铎四十五岁,刚刚到达南京。凡四行,四十四字。王献之帖见于《淳化阁帖》卷九,原为匀净之行书,王铎出之以草书,因而不是临写。在《昆仑堂藏书画集》命名《临王献之草书》,似为不妥。这幅立轴在一九九三年三月刘正成编《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时,被收录为第二十二号作品,名曰《为芝老先生书献之轴》,曾被多部研究王铎的专著引用。

 东晋 王献之 省前书
东晋 王献之 省前书

 
  此幅作品就通篇看来,虽大小有错落并运用了王铎惯常的『涨墨法』,但是行气不贯,时有失笔。首字『献』有使转无提按;『恋』与『触』的衔接上毫无道理地出现涨墨;第八『至』字承『弥』字而下,原本笔上有墨,却在『至』写完一勾后舔墨再写下一使转。第二行『来』与『月』之间为何字?笔者不识。第三行『发』字钉头起笔;『复』字右下环绕有失笔。该作底本为王献之行书,此轴倘为王铎手笔,应为背临。这种背临《阁帖》写成作品馈赠友朋,在晚明是习以为常的,就董其昌、王铎等传世作品中,有条幅、手卷、斗方、扇面等等。既为『背临』,从运笔上看不至生疏若此。这一点可以通过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两幅临作进行考察。

​东晋 王献之 余杭帖
东晋 王献之 余杭帖

  一为王铎《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宽零点四六米,高一点八九米,署款『乙亥冬』,即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冬,凡三行四十三字。原帖见于《淳化阁帖》第十,为王献之草书,个别字作行书体势。王铎此作半临半创,文字多有脱漏,然以连绵狂草为之,大气磅礴,沉着痛快,末行逼边,仍是从容舒展。是年初秋,王铎改任掌南京翰林院事,经河北涿州南下,顺道回故里孟津,居家三月后方乘舟沿黄河东下南京赴任。『乙亥冬』正是王铎居乡之时,何以时隔数月的『丙子二月』为芝老先生背临《献之帖》,竟寒伧局促之这般田地?

明 王铎 行书崇县诗 昆仑堂美术馆藏
明 王铎 行书崇县诗 昆仑堂美术馆藏

明 王铎 临王献之省前书帖
明 王铎 临王献之省前书帖

  二是王铎《琼蕊庐帖》,此作绢本册页,计四十八页,每页二十七厘米乘以十五点五厘米,署款崇祯八年至崇祯十年(一六三五—一六三七)。今选首四开《临王献之帖》,底本见《淳化阁帖》第十,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王铎对于献之草书笔法、体势是何等谙熟。盖册页、手卷讲究精到,条幅、立轴讲究气势。在明代中后期,由于文房用具及厅堂馆壁的改变,给予书法的影响是字由『寸以内』向『寸以外』展大,如何解决『展大之后而不失精微』,成为明代中后期文人墨客追求的目标。这期间转换最为成功者当属王铎。

明 王铎 琼蕊庐帖•临王献之
明 王铎 琼蕊庐帖•临王献之

  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四十五岁的王铎已具个人面貌,即『追求险绝而痛快沉着』。这幅《为芝老先生书王献之帖》轴,以两三字为一组合,体格却是大草,但是当连不敢连、当断不知断,尤以『月』上衍字最为莫名,此现象纵观王铎一生临作,绝无二例。通篇用笔迟疑,强努为力,且左右四则边跋,均题于『甲申』春夏的同一年间,亦令人费解。此轴系名王铎,甚是勉强,当为后人仿造。

  二 王铎《行书崇县诗》

  王铎《行书崇县诗》轴,纸本,宽零点四八米,高一点六三米。凡四行四十四字,无署年。款识:崇县王铎;钤印:王铎之章(朱),大宗伯印(白)。此幅作品结字甚似王铎写于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的《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姑且系年于崇祯十五年前后。 然而,此作结字怪异、松散,使转、翻折无度。若第一行『约』字末一笔,钩点之间无提按;『新』字乖张唐突。第二行『远』与『磬』之间,笔中墨汁不翼而飞;『落青』之间牵丝无理,『青』下左竖尤为不得法。第四行逼边,局促不安,『颜』字左下三撇呈弹簧状,与末收笔笔势平行。第一行『闲』字左竖与第四行『间』字左竖甚为突兀。整幅作品大部分字均似曾相识,可以在王铎传世作品中找到原型,其中第三行『返照间』三字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脱形而来。整体气息浑浊、格调近俗……



(本文作者供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
(期刊责编:李向阳)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6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