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清影 —— 潘一见山水画展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30日 15时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7日
展览地址:荣宝斋当代艺术馆(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1号)
当今,正处在文化大发展时代,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响应文化大发展的战略方针,荣宝斋秉承文化传播的初衷,加大力度关注、扶持有学术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坚持以学术带动市场的经营方针,与中国当代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共同搭建学术平台,建立了荣宝斋青年艺术家资料库。本着扶植和培养中青年艺术家的文化责任心,通过市场和学术两条线索助力艺术家的成长,努力打造青年艺术家持续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
潘一见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她的山水画立足于中国传统笔墨,以书入画,意境清幽,格调高古。经荣宝斋学术委员会认定,潘一见为当代艺术馆推介画家。
荣宝斋当代艺术馆
自述
这些年,我已经试着将自己对山水的体验写下来,现在则试着去分享它。
分享,同时邀请。因为我们都曾经跟随别人进入过画面,化作一片树叶,一块溪石,一抹流云,或一阵风。所有那些在山水之间被大自然的双手绘下的形状和生机,越过风景,都曾在我的内心停伫,并投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子。当我拿起一管柔毫一遍遍地去捕捉它,其中有多少的迷茫和欣喜,就这样经过了许多时日。
我是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种属于山水的、也属于我自己的语言来向人表述我所感受到的一切?我花费了许多时光去研究和练习这种语言,尽可能地让它简洁,清晰,让它最好带着些水份,最好如空气般不知不觉地到达每一个观看它的人。
偶尔,我会想这种传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或失败了呢?但这并非我能够去想象和决定的事情。
现在,我所能够做的,只是将画幅如此呈现而已,当然也包括那些我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种种——或许,我的山水就在此处了。
潘一见
丁酉冬月于归琴楼
丁酉冬月于归琴楼
评论节选
近些年来,年轻女性艺术家日增,但书画兼长者不多,造诣深厚又品味纯正者尤少,然而在我的视野中,潘一见却是凤毛麟角之一。
她的山水画,立足于寻回失落的文心,从临摹四王入手,上追沈周、文征明、元四家,也临过五代北宋大家之作,但不是一味模仿,更非纯任主观,向壁虚造,而是致力于两种功夫。一理论与实践互证,认真研究某些文人画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比如研究倪云林的逸笔草草论与其实际造诣的矛盾,从而摆脱浅学者阐释的迷惑与遮蔽,培养了对山水的敏锐感受与精微表现的能力。二写生与临摹互证,以师造化与师古人互动。像许多20世纪的画家一样,她养成了写生的习惯,善于在写生的概括中,参证古人的创作理念与观察方法,理解画理,删拨大要,经营情境,提炼笔墨。对细部关系的悟入微际,是她的一大优点。
——选自薛永年《寻回失落的文心——读潘一见的山水画》
一位画家对自然感悟的深浅,是不容易加以判断的,因为它们已经与他的作品融为一体,但从潘一见对自然的感受的叙述中,特别是她创作时对所描述的感受的取舍、想象中,我发现她对自然的敏感丝毫不下于对绘画的敏感。从她的写生与习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南方女子的灵性与北地山水互相渗化时的情景。
潘一见是今天的青年中国画家中少数接受过专业书法训练的一位。她对书法的要义有很好的领悟和把握。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书法与绘画的笔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分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曾经是使中国绘画获得伟大成就与丰厚内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在举世分离的潮流中,重新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或许正通向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潘一见的灵异,她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观察、想象化成一种富有个人特征的图景。
——选自邱振中《潘一见的山水画》
作品欣赏
太和幽涧 37.7cm×46.2cm 纸本墨笔 2017
王翚题画诗意 180cm×45.5cm 纸本墨笔 2017
张籍诗意 23.8cm×128cm 纸本墨笔 2017
京城园林写生 静心斋 33cm×49cm 纸本墨笔 2010
荣宝斋当代艺术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1号
电话:010-63037082
邮编:100052
营业时间:9:00-17: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1号
电话:010-63037082
邮编:100052
营业时间: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