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水人物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9年5月1日—5月7日
展览地点
荣宝斋书画一部
南宋吴文英这首《声声慢》词,几乎是为于水的古代仕女画作的。“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度墙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式的古代仕女生活正是于水绘画的主要题材。可惜吴文英们画不出,只好以诗为画,让人千百年后,惹动幽思与芳梦。我未读到过于水写的诗,但我从他的画中品到了诗味,感受到了晚唐两宋时代的冷艳清幽的有闲生活气息,以至于明清文人略带病态的平平淡淡、奢靡无聊、风花雪月的种种情趣。于水是用画作诗的诗人,他的画骨子里尽是诗,准确点说更象词,也像小品文,不以气象气势胜,而以温婉清丽缠绵淡逸出,因而我断定,于水所好之词必近于“花间派”而远于苏、辛之属了。
中国人物绘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传统。作为一位日渐成熟的艺术家,于水清醒的很,他自然十分重视向历代的优秀绘画学习和领悟,在不断研究揣摩中取其可用者为我所用,不过他的取法并不驳杂,他只选择了唐宋绢帛人物画和明清人物画的表现传统与造型特点化出自己的仕女面貌,形成了雍容清丽娴静淡雅的古代女性的艺术形象,让她们“活”在亭园花木池榭茶书之间,怡然自乐。尽管于水绘画曾非常受益于一些汉代陶俑与唐三彩等古代造型艺术,但他都能将其巧妙地化裁成自家范式,在陈老莲、任伯年、佟熏等古代大师绘画风格间艰难地去取出他的自家样。
于水的人物画在美学追求上是尚和谐崇自然的。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异常妥恰,绝不冲突,“大家”相安无事,仿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能是这个样子,只有这个样子才是最理想的样子,——由此,不妨解读到其绘画观念中的理想主义倾向。以画鉴人,熟悉于水的人不难发现,其画其人如出一辙,可谓本色风光!
于水想制造一个园林“桃花源”,让淑女们优游其中,然后再让我们被这种“奢侈”的“颓废”所吸引,暂时忘却尘嚣,向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春”的世界走去。
从于水的女性世界中蹒跚而出,或许我们的感触与沉重并不比吟咏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少多少。说不定你会更觉低昂、更觉意气回荡、更觉有无尽的浪漫情怀与人生遐思萌生、弥漫……。这便是“颓废”的魅力呦。
—梅墨生
作品赏析
美人图 33cm×67cm
煮茶图 33cm×67cm
送子读书图 69cm×18cm×2
游春仕女图 33cm×135cm
煮茶图 33cm×135cm
东坡先生煮茶图 33cm×135cm
禅茶一味 34cm×133cm
蝶恋花 34cm×70cm
春绣图 34cm×70cm
落子图 34cm×70cm
晚妆图 70cm×34cm
贵妃醉酒图 70cm×34cm
夜游宫 70cm×34cm
煮茶雅集图 35cm×138cm
听琴煮茶图 35cm×138cm
回眸图 35cm×138cm
汲泉煮茶图 35cm×138cm
教子读书图 34cm×67cm
不染尘凡图 33cm×135cm
约架图 33cm×66cm
正逢杏花春雨时 34cm×67cm
金陵十二钗 册页
赴约图 成扇
麻姑献寿图 团扇
西厢记人物图之月照中庭 68cm×178cm
西厢记人物图之设宴酬谢 68cm×18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