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为“帝石”。具有温、润、凝、结、细、腻、嫩、洁、灵等“九德”,历来为帝王将相、权贵富贾所重。
郑洛英在《寿山田黄》中有记:“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秋霜老柿子,红意成饴饧。”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独有的外观特征。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乡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出产。因其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极低,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早已开采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两代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石中之王”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作为顶级印材为文人雅士所宝爱,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翠钻更具文化品位。
田黄入藏清宫大约有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期,清初衙、府、道初建,各地贡献珍稀宝物,其印材多为南方产地旧作,明末清初名工所雕,其中也包括了清初的名家杨玉璇、周尚均等人的精湛雕工。第二个时期,是乾隆朝,大量搜求田黄,肆力开采,甚至禁止民间交易,此时的田黄雕工则多出自内府“匠作”之手。
“和硕怡亲王宝”与“冰玉道人之章”
1979年荣宝斋收购了宝古斋原老板邱震生收藏的一对清代和硕怡亲王的特大田黄石章,这是国宝级的重要文物。
和硕怡亲王宝田黄对章·荣宝斋藏
“和硕怡亲王”是雍正皇帝封其十三弟允祥的爵位,这个爵位可以世袭。雍正八年(1730)允祥传给其七子弘晓。乾隆四十三年(1778)弘晓薨。他拥有爵位达48年之久。上述那对特大田黄石章,就是弘晓的图章,一方刻白文“和硕怡亲王宝”,一方刻朱文“冰玉道人之章”。前者是他的爵位,后者是他的号。这对田黄石章是弘晓地位和文化修养的象征,自然也是他的心爱之物。
弘晓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同时代人,与曹家关系十分密切。今传己卯本《石头记》为弘晓怡府所抄,是现存《石头记》底本中最早之本。此本可能是怡府直接从曹家或脂砚斋等人之手抄来的。
清 陈伯亮《说田石》记载 “尚古斋有怡邸田黄六方,其中二方成对,大如皇帝之玺,上刻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
弘晓的这对田黄石章,形体高大,方正形,上端为天然随形;质地晶莹剔透,黄中泛白,是所谓“金裹银”,温润可人;而且两方的形体、成色和纹理都一样,应该是从同块巨大的田黄石中开出来的,极为稀有。田黄石的形体向来以高、大、方为贵,历史上公认,田黄石一两(旧制一斤十六两,一两为31.25克)成材,半斤就是特大了。而邱氏送来的这对图章为正方形同大,高8.5厘米,边长各7厘米,重各一公斤,不但具备形体“贵”的所有特征,而且每方都是公认特大标准的四倍,是历史上罕见的。更由于是清代王爷的印章,品相完好无损,历史文物价值也十分珍贵。由于其兼具材料,工艺,历史价值,为田黄巨擘,镇店之宝。
田黄王
田黄王·荣宝斋藏
这块被荣宝斋命名为“田黄王”的田黄巨石,1986年由荣宝斋业务科负责人米景阳和印章石材专家袁良从寿山乡五位农民手中收购,发现当时为存世的最大田黄石。它重4275克,随形,质地晶莹,温润,色泽橙黄中泛白,具有萝卜纹、红格、石皮等田黄石独有的典型特征。其最晶莹处,厚约5厘米,可照射透光。它是荣宝斋最重要的收藏品之一,在荣宝斋举办的重要展览上多次展出;如:1994年荣宝斋百年之庆,2001年荣宝斋公私合营五十周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荣宝斋美术藏品展,多次在荣宝斋营业大厅和美术馆举办的藏品展,都将其布置在显眼的位置,成为这些展会中最耀眼的展品。
田黄的市场价值
明末礼部尚书曹学俭成为发现田黄的第一人,并因其赏识,田黄价值逐步受到重视。清初特别是乾隆以来,由于受到帝王将相、权贵富贾的推崇和追捧,田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其地位日高,身价剧增,有“一两田黄一两金”、“易金三倍”、“易金十倍”之说。
2016年香港佳士得一对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208克+205克)拍出8524万港元,顶级田黄的每克单价早已经突破了10万元至20万元。
品鉴田黄
鉴评田黄石章,要从质地、雕刻、篆刻、年代、名气、材形、品相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这里仅略析章料印材:
(一)质地
鉴评田黄等印石名品,首重石质及色泽。田黄为寿山石及诸多石质印材中最佳者,质地高贵优美,内呈橘瓤丝、萝卜丝、网状纹、流水等纹状(一般总称萝卜纹),有的带有黑、黄、白等石皮和红、黄、无色等特有的格纹,具有温、润、凝、结、细、腻、嫩、洁、灵等“九德”。其中,“结”为松之反,即组成分子极为紧密;“凝”为洁、结而润者,乃黯浊之反,呈冻状或半透明;而“灵”德尤为重要,即田黄本身要有神采,宝光内敛,神韵灵动,像人有气质,富内涵气韵,而不是呆枯滞浊,这才是真正上佳之品。田黄石有多种,品质也有高下之分,“九德”皆具,为田黄极品;具“九德”中之七、八德者,为田黄上品和精品。其中,色黄者为田黄,色白者为白田,色红者为红田,色黑者为黑田,黄白相间者为金银田,而有凝灵冻状者,为田黄冻石。
田黄石就石质而言,最为人珍爱者为一级红田、橘皮红田黄、田黄冻等。有石评家尊红田为印石“王中王”。此石并非为红色,而是色调黄中偏红,似有红色宝光内蕴,入手细结润腻,色彩艳而不妖,端雅凝灵。不过橘皮红并无大材,多数不超过一两重。田黄冻为田黄极品,肌理几近透明,润洁凝结,澄澈通灵,为石中瑰宝,不可多得。橘皮黄田黄比橘皮红淡,比枇杷黄浓,黄中微有红气,“亦高品也”。黄金黄田黄因色正,明清以来为权贵阶层所追捧,价甚昂贵。枇杷黄有浓淡二色,质地次于橘皮黄和黄金黄;桂花黄又次之;肥皂黄、桐油地再次之。白田珍罕,但色调不如红、黄为正,价位低于红、黄田石。金包银或银包金田黄,因质优量少,亦珍贵。黑田也有佳者,但色质较黯,价值远不如红、黄田石高。
并非所有的田黄皆为质地、色泽上乘,所以并非是田黄就能保值。等级不同,价值也相差很大,判若云泥。其实,田黄石质结洁凝腻而又通灵的,十不得一。有的田黄格过多,有石病;有的纹紊乱,无美感;有的(如桐油地田黄)黯沉滞浊,无透亮通灵之感;有的皮太粗,质粗硬,色板浊,为田黄中的劣品,称为“硬田”。更有“搁溜田”,纹理中混有杂质,状似黑钉,不够通灵,质也粗劣。如澄澈通灵的田黄冻价值连城,但硬田等劣品,其价格甚至比不上鹿目格。
(二)雕刻工艺
寿山石之雕艺,以清代康熙年间的杨玉璇、周尚均为宗师。至清晚期,形成两大流派:一为东门派,精擅圆雕摆件,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花鸟等观赏性陈设品为主,神态生动,呼之欲出,其鼻祖和代表人物为清道光至同治年间的林谦培;一为西门派,雕品以印章和小品为主,以薄意雕为特色,以画入石,熔雕画于一炉,善用弧刀,不留棱角,风格润厚淳朴,清新俊雅,意境高逸,书卷气很浓,其代表人物为林清卿。此二派俊彦耀目,名家辈出,并影响后世寿山石雕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院校派”崛起,他们把现代美术理念及雕塑、绘画之要素,与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锐意创新,风貌别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中姣姣者有刘爱珠、林飞、林东等。
自清代至现当代,上述三派中的许多名家,以田黄石为材料,雕刻出为数较多的艺术品,技法包括圆雕、浅雕、镂空、薄意、阴线刻及钮雕等。高艺施于佳石,精品纷呈,赏心悦目,弥足珍贵,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在看工艺时,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不要只重工艺师的名气,而不具体地看雕工如何。有些虽是名师,但不一定都名符其实;有些确属大师作品,刀法熟练,却无创意,作品千篇一律,有如“行货”,“批量”生产;或题材、构思上也有创意,但由于环境、心态不太好,或由于其它一些原因,雕刻出来的作品不精致,不美,意境不高,这样的作品就称不上精品。
二是不要仅凭年代早晚来品评工艺价值。有的人以为明比清好,清比民国好,民国比现当代的好。这不一定。明清和民国的雕件留存到今天的固然精品较多,但也有一些从雕工看属中、下品。现当代雕件有不少属于急功近利之作,但也有一些作品为精品,有些大师(如郭功森、石卿等)的力作更是堪称珍品。
看工艺时,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看石质、石色与题材、创意、设计、雕工是否互相配合,浑成一体。若内容与质料背道而驰,过于牵强和刻意,且雕工粗糙,则浪费了佳石田黄。工艺师要擅于掌握和利用田黄的石性,发挥其天然文采(如质、色、纹、格、皮等),设计和创意要独具匠心,要突出主题,生动活泼,布局精妙,还要充分利用巧色,这样才能使佳石真正活起来。
二要看“形”。造型是否准确,比例是否恰当,刀法是否爽利,线条、纹饰等是否精到。如这几个方面均达到一定高度,就是上品和精品;反之,如一二个方面不到位,就是中下品,三四个方面不到位,就是失败之作。
三要看“神”:雕刻人物和动植物,要看其神态是否生动有致,其外形和内在世界是否统一,是否刻画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性格神韵。如刻钟馗,要在其威猛的外形之下,刻画出其嫉恶如仇的性格;刻济公,要在其疯疯癫癫、脱略形骸的外形之下,表现出其济世急难的仁义心肠。
四要看是否有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与前人拉开距离,表现新的感悟、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艺术特点,是为时代风格;与同时代别的工艺师拉开距离,表现自己精擅的题材,刀法和艺术处理上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富有特色的艺术语言,是为个人风格。如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就是好作品;反之,则为中下品或“行货”。
五要看是否自然。即看雕刻出来的艺术形象是否自然谐和,而无生硬做作之病。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诗词、书法、绘画、雕塑、雕刻及其它工艺品,莫不如此。矫糅造作、无病呻吟者为艺术之大忌,言之有物、自然浑朴者才是艺术之上品。
田黄作为名贵印石,无根而璞,产量甚微,采掘极难。在清代的龚纶的《寿山石谱》中对田黄石做了如下的记载:“名品第一。田石:田石所产地,散在寿山乡一带水田底古砂层上。然非凡属寿山乡之田,皆出田石也。其田不经寿山溪灌溉者,即隔丘上下,竟无所产。亦一异者。石有黄、黑、白、红四种。以黄色者为多,曰黄田,亦曰田黄。名最著,价亦最昂。凡知寿山石者,盖无不知有田黄。所值即视其色之深浅明暗纯驳而定。”
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无论历史还是如今,田黄石始终是传统文玩中的至宝珍玩。
文中相关内容部分引自郑茂达先生著《百年荣宝斋记忆》,部分来自网络。带有文房用品部标志图片为在售商品,其余为荣宝斋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