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无锡博物院藏古代法书绘画概述

时间:2017-02-04 10:44:17 来源:《艺术品》2015年10月刊 作者:王照宇   0

  历史文化名城无锡,自古经济发达,人文阜盛,研习并收藏书画亦为锡人风尚,孕育出了元人倪瓒、明人华夏、安国,近人廉泉、薛处、陶心华、周培源、周怀民等收藏大家。原属私人活动的鉴藏行为为锡邑古代法书绘画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卓荦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局变化,私人藏品陆续进入到无锡博物院(原无锡市博物馆),奠定了该院古书画收藏的重要基础。由是,无锡博物院的古书画藏品主要以私人藏家捐赠为主。
  无锡博物院的古代书法藏品,在时间上主要以明、清二季为主,地域上则不分南北,囊括了明清时期所有主要书法流派及代表书家的作品,颇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如“吴门书派”中的文徵明、祝允明、王宠、陈淳、徐有贞、陆师道、周天球;明后期有“书中散圣”之称的徐渭、“明末四大家”的董其昌、米万锺、张瑞图与邢侗;以及颇负盛名的宋珏、邵宝、黄道周、倪元璐、陈继儒、杨嘉祚、文震亨等,他们直承元代书坛的余绪,兼取法“宋四家”,有的临摹“阁帖”,但仍归于赵孟、鲜于枢和康里子山一路。入清则有傅山、王铎、朱耷、石涛等遗民书家;崇尚“帖学”的诸名家汪士、朱彝尊、王时敏、何焯、张照、査士标、姜宸英、汪由敦,以及乾隆时期号称“四大家”的翁方纲、刘墉、永瑆、铁保,“淡墨探花”王文治,主宗“碑学”的邓石如、阮元、伊秉绶、康有为、包世臣、吴熙载、黄易、赵之谦、何绍基、杨沂孙、吴昌硕、罗振玉、郑孝胥等。上述书家的作品大多 处于书法史上的“主流”位置,而那些影响相对较小却风格独特、极具文史价值的书家作品,无锡博物院亦有不少收藏,如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手谕、华察、钱沣、王世祯、袁枚、钱大昕、刘统勋、嵇承豫、顾皋、林则徐、翁同龢、曾国藩、左宗棠、吴云、王震、李鸿章、薛福成、张謇、陆润痒、冯桂芬、黎元洪、徐世昌、谭延闿、汪精卫、许修直、陶行知等,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大家于右任、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盱衡无锡博物院法书收藏,时间上自宋洎今,流派囊括主次,以连贯的抽象图式展示了无锡博物院庋藏法书的整体面貌。

宋 宋迪(款) 华严经六十六卷 局部 无锡博物院藏
宋 宋迪(款) 华严经六十六卷 局部 无锡博物院藏

  清宫散佚书画珍若拱璧,一般收藏单位能拥有一两件就足以傲视群伦,作为江南地区一家普通的地市级博物馆,无锡博物院就拥有四件清宫散佚法书:五代杨凝式行书《韭花帖》、宋人“宋迪”款楷书《华严经第六十六卷》、明代朱元璋《行书手谕卷》以及董其昌的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卷》,它们均著录于《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构成无锡博物院古代书法庋藏中的精彩篇章。

北宋 惠崇(款)华溪会禽 94cm×43cm 无锡博物院藏
北宋 惠崇(款)华溪会禽 94cm×43cm 无锡博物院藏

  杨凝式《韭花帖》,行书,麻纸本,纵26厘米,宽28厘米,共七行,六十三字。书卷引首处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法书正文如下:“昼寝乍兴,  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其中“七月十一日”后漫漶不清的“凝式”款识,具有明显的擦刮痕迹。书法的画心与隔水部分有南宋高宗赵构、元代书画家赵孟、元代大德至延祐年间藏家张宴、明代藏家项元汴、明代天启崇祯年间藏家吴桢、清初“四王”王时敏、王掞父子、乾隆帝、嘉庆帝、宣统帝等人的钤印,卷后纸依次有张宴、乾隆、贾希朱、陈继儒、徐守如、陆世韶、张照和项元汴等人的题跋。杨凝式尤工行草书,出入颜、柳、欧阳询,开启了宋人尚意书风之先河。杨氏《韭花帖》传世有三个本子,一为罗振玉旧藏,有珂罗版,近真;一为台湾林氏藏本;第三本现藏于无锡博物院。1986年5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来锡鉴定,傅熹年认为“这幅法书的纸质是宋纸,但系双钩旧摹本,真的作品,印章不会这么多,有点做作。引首乾隆的字是真迹”。《宣和书谱》《平生壮观》《清河书画舫》等书均曾著录该帖,但多和“锡博本”《韭花帖》现状不合。比对《石渠宝笈初编》卷五的著录,锡博本《韭花帖》确是清内府藏本。而南宋御府的收藏印章、元人赵孟和张晏的几枚印玺,则多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中的印鉴有出入,比较可靠的印章当属明人项元汴的诸多收藏印章。如果认可该帖是明人钩摹本的说法,那么其创作上限当在入藏项氏之前,即公元1540至1590年的50年。

明 祝允明 唐宋词卷 37.2cm×675.5cm 无锡博物院藏
明 祝允明 唐宋词卷 37.2cm×675.5cm 无锡博物院藏

  北宋画家宋迪没有作品存世,关于其人,《宣和画谱》卷十二有载:“文臣宋迪字复古,洛阳人,道之弟。以进士擢第为郎,性嗜画好作山水”,不曾载其善书,无锡博物院收藏的“宋迪”款《楷书华严经六十六卷》,纸本,界乌丝栏,纵29.5厘米,横992.7厘米。包首处有佚名楷书:“宋迪书华严经”,本幅和隔水处有乾隆收藏印章多枚,卷后纸有明初宋濂的题跋。1986年3月至7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来锡博鉴定,一致认为:“宋迪”款后加。刘九庵则认为宋濂的跋文是伪作。该卷内容涉及摩尼教,具有重要的宗教研究价值。今人多认为该书法有北宋蔡京的楷书味道,应为南宋人作。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朱元璋手谕卷,纸本,纵35.9厘米,横58.7厘米。关于该卷书法,杨仁恺和徐邦达两人均有记载,但却彼此存有抵牾。该手谕写道:

  吴王亲笔差人赍至军前,教左相国徐达知会:今后就阵获到寇军及首目人等,不须解来,就于军中典刑。近自十月二十五日二更二点,都督府断事牢内所禁张寇首目二十四名将牢子打死,逃出城外。至龙湾,二更时分将一只解军需的船拿去。随时狠捕,至龙湾发快船狠赶,必是可获。今后不必解来。

  该书法不甚入章法,点画稍欠法度,笔法也略显稚拙,但笔力坚挺,稚拙中不乏健拔,又因书写时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别具风神。1986年5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来锡鉴定,杨仁恺认为该墨迹是真迹,谢稚柳则表示存疑。此卷上钤清宫印章多枚,说明曾被清宫内府珍藏。
  1982年5月28日,无锡市文化局移交薛处藏品时,董其昌的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卷》和《岩居图》同装一皮箱内。该书法用纸为高丽贡笺,纵37厘米,横488.5厘米,题为“题武夷山图赠林纳之次史少傅原韵”,正文内容如下:“两丸熠煜跳天门,风居气马无停辕。欲界仙都瓯海里,幔高自昔曾孙里。神霄高外更无高,神瀵水穷重得水。凌住景兮升玄云,抅取清微大赤文,叩洞天兮搜福地。婆娑鸟迹鱼虫字,九曲棹影丹九转。千年尘土肠为遣,云教竹杖画千寻。黄石阴符遗一卷,回思九陌走尘黄,埃浮名于我何有哉?渔父桃源岂再来,天公叙本深徘徊。不贪大药化黄金,只爱清音叶素闻。取人持赠好东绢,仙山属我开生面。布袜青鞋不用将,云鬟雾髻长相见。有美林夫子偏憐,顾虎痴披图选其胜,卜药且因之西岭烟升焚宝鸭,东峰日上苍龙夹,依依蝴蝶梦中归。所欠鹅鸾插翅飞,直是舜耕田已熟。直缘商战儿初肥,解道仙凡途岂隔。朝凡暮圣忽复易,武夷洞口憩灵踪。紫阳祠畔荒行迹,省雨须从好雨星。积风但养摩天翮,宦路无最素作缁。学人漫看朱成碧,我袖长怀一瓣香。更期下拜岩岩石。其昌书”。诗后又有董氏临米芾帖,并云“圣棐左相国得高丽镜光纸,请书新诗,适有持宋拓米元章帖,见视者为临数行,前后皆余诗也。壬申八月廿九日奉诏祀历代帝王庙归邸识。其昌”。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该法书有朱文朱砂方印:“朝鲜国王之印”,并有发丝粗细的暗款:“朝鲜国王臣李倧言天启六年六月十三日……,”对于研究明朝和高丽两国的交流史有重要文献价值。该书法作于1632年,时年董氏78岁,属于他晚年的作品。
  不属清宫旧藏的此件祝允明的草书《唐宋词卷》,纸本,纵37.2厘米,横675.5厘米,原属周培源旧藏。书卷内容为四首唐宋词,其文如下:

  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有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正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怜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簾栊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乳燕双来归画栋。簾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海棠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欧阳修《蝶恋花》)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卷后纸有祝允明款署:“卅年前偶为韦富太史书宋词,今夕白阳拈出相示,且欲更草书,遂从之。纸剩,补以李调。允明。”卷后纸有清人汪恭的题跋。该卷书法未署年款,字体气势开张,豪放沉雄,落笔情酣意畅,深得黄庭坚笔意。有学者认为该书卷的行笔风格近于祝氏庚辰年(1520)的草书《自书诗卷》、癸未年(1523)的草书《前后洛神赋卷》和乙酉年(1525)的草书《洛神赋卷》,当属祝氏晚年之作。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吴门书派”先驱徐有贞草书《自作词翰卷》,纸本,纵45.5厘米,横1025厘米,手卷包首处有佚名行书题签“明徐武功词翰,南皮张氏可园珍藏”,“武功”乃是徐有贞的封号——“武功伯”,“词翰”是因为该手卷所书内容大部分属于徐有贞抄录自作的诗词,且每一首词后都有他本人的简短题记,意在解释词牌和词的大意。“南皮张氏”指的是清末重臣张之洞长子张权(1862—1930),因其出生于直隶南皮(今属河北),晚号可园,故称其为“南皮张氏可园”,说明该法书为张权旧藏之物。张权并不算当时一流的大藏家,因其家世显赫,故亦有不菲的书画收藏,迄今我们尚能见到拍卖市场上诸多钤盖有“可园清供”“可园宝藏”“可园珍秘”等鉴藏印。书卷引首米黄色宣纸上有佚名篆书“武功词翰”四字,字形敦厚大方,线条流畅圆润,遒劲有力,最右边有“东隐”朱文长方印、“丹田紫芝”白文方印二方。最左边自上至下依次有“江东乔木”朱文方印、“珊瑚玉树”白文方印、“沈洪雄仲图书”朱文方印三枚。沈洪,字雄仲,先世为苏州富室沈万三,曾游学京师从陈登、程云南学书,篆、隶、八分,真、行、章草,皆能书,但拘于绳墨,殊乏风韵。据此可以推断此处的引首当为明人沈洪所书。引首后的隔水皆用米色云纹绫,正文部分依次为徐氏手书自作诗词,其文释读如下:
  登高胜事,此会比高年,倍多佳趣。举子初回,且喜见儿和婿。况是清秋好天气,十分晴,十分景致。奇峰千叠,淡云一抹,恰似素绡笼翠。黄花也自知时序,故问霜前,半开半闭,又是一番新意。向来豪杰今存几?休管它,陶醒孟醉,不如与个风流,谢傅东山游戏。右辛卯重阳天平登高书示儿子世良及婿蕴章,词寓桂枝香。
  桃李蹊空如扫,何处去寻芳草。蕙也化为茅,谁与岁寒相保?休恼、休恼,尚有梅花伴老。右岁寒意,词寓《如梦令》。
  东君将去也,有谁知得,一些消息。挽不回来,恨杀柳绿无力。红紫纷飞但连天,芳草断人行迹。堪叹唶,归燕迷巢,遗雏未翼。想曾华萼楼空,比南内,更加愁寂。春锁重门,不管落花狼藉。高树半遮西日,云破处,远山微碧。天之见,多少相思相忆。右暮春寓感,词寄《玉漏迟》。
  风搅柳绵,雨柔花缬,早过了清明时节。新来燕子语何多老去莺儿费未歇。鞦韆院,蹴鞠场,人踪绝。踏青拾翠都休说。是谁走马章台雪,是谁箫弄秦楼月。从前已自无情绪,可奈而今更离别。一回头,人千里,肠百结。右词意同前,调寓《千秋岁引》。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真草隶篆册》选 无锡博物院藏

  岁岁看花看不厌,与花似有因缘。一尊相对且留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情最是花闲月,阴晴圆缺堪怜。时光有限意无边,安得人长老,花长好,月长圆。右对景写怀,词寄《临江仙》。
  春意欲透未透,闷把野梅频嗅。正自不禁寒,更那堪风僝雨僽。将就,将就,还有晴明时候。右词寄《如梦令》。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顾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右八月望夕赏月之作,调寓唐人《忆秦娥》,谱为连环格,因首尾句易名中秋月云。
  水长新波,山横爽气。朝来宿雨初晴,动力清兴,紫翠眼中明。天也教吾快活,要游处,便与完成。最好是,一峰送过,又见一峰迎。有舟中弦管,车前鼓吹,随饮随行,路旁人觑了,还笑还惊。道是神仙来也,不道是个老儒生。知谁解浮沉?绿野裴度晚年情。右词寓《满庭芳》,明古酒过余,饮间偶及词话,因书此数阙与之,天全翁有贞。

  根据第一首结尾款识“右辛卯重阳天平登高书示儿子世良及婿蕴章,词寓桂枝香”,可知第一首词是徐有贞去世前一年所作,即1471年的重阳节。是年重阳节,徐有贞携子、婿一起登山,心情甚悦,也许年纪的因由,他对人生有一种看透看空之感,于是写出了“向来豪杰今存几?休管它,陶醒孟醉,不如与个风流,谢傅东山游戏”这样的词句。至于其他几首是否亦创作于这一年,根据诗文倒也难以下此结论。徐有贞的这些词作多学宋人,且多是抒情之作。明代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的一百余年中(1465—1572),文坛上出现了由“前后七子”倡导并实际参加的复古运动,他们认为秦汉文、唐诗是绝对的完美,诗文创作要以拟古的形式来指导创作,要求一字一句模拟,不可逾越半步,以为非如此不可得其神髓,徐有贞的诗词创作就是这种“复古运动”下的产物。
  就无锡博物院收藏的古代绘画而言,其整体特点与书法类似。从时间上看,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乃至现当代的名家作品均有收藏,且名头较大,并多关涉主流绘画史;画家籍贯的分布上来看,其藏品打破了区域的限制,中国美术史上所涉及的古代画家和绘画流派,几乎全有涉猎。根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五册、徐邦达《重订清宫旧藏书画录》和杨仁恺《国宝沉浮录》三本书的记录,无锡博物院现收藏有明董其昌《岩居图卷》、明蓝瑛《仿一峰山水图卷》和明丁云鹏《应真渡海图卷》三件清宫旧藏作品。国内诸多博物馆中,作为地市级的无锡博物馆能收藏清宫散佚书画,一个名叫薛满生的无锡书画鉴藏家至为关键。

清 汪由敦 义田记 136cm×60cm 无锡博物院藏
清 汪由敦 义田记 136cm×60cm 无锡博物院藏

  薛满生,名处,字满生,号文卿、约斋主人、锡山阿瞒等,其斋号曰“约斋”。在当时的北京城,薛氏俗被人们称为“薛满子”。他早岁留学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任伪满国务秘书一职。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外逃期间,这批文物不断被随侍人员和守卫盗卖哄抢,流落民间。当时身在长春的薛满生就顺势购买了一批清宫旧藏书画。解放后,薛满生回到无锡老家,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政治运动中,薛氏被判刑入狱17年,其丰赡书画藏品亦被政府一并没收。1982年5月28日,无锡市文化局将薛氏收藏的138幅古代书画一并移交给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奠定了该馆古书画收藏的重要基础。由于薛氏政治失节,关于他本人的相关文献几为空白,提及者亦是讳莫如深。20世纪40年代,伪满政权覆亡后,薛氏曾滞留在京,活跃于京城的书画界,与靳伯生、齐白石(1864—1957)、吴作人(1908—1997)、徐悲鸿(1895—1953)、杨仁恺、启功(1912—2005)等名家多有来往,薛氏的许多藏品都有他们的题跋,可为佐证。

清 李方膺 秋菊图 139cm×47cm 无锡博物院藏
清 李方膺 秋菊图 139cm×47cm 无锡博物院藏

  董其昌的作品存世较多,无锡博物院收藏的这卷《岩居图》历来被视为董氏精品。《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四著录该卷如下:“素笺本,墨画与识云:癸丑春二月,为汪履康写《岩居图》,董元宰。卷前有陈继儒识语一”。该图纸本墨笔,纵32.8l厘米,横135.7厘米。此图以水墨作平远之景。近处山坡一隅,树木杈枒。中部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山脚下散布四五茅庐,有小桥临水,向前是一片空蒙的水面。此图先用淡墨勾稿,再以渐深的墨色反复勾摹,山石、树木无一处不精心为之。墨色富于变化,层次丰富,是董其昌的精心之作。此图卷末董其昌自署“癸丑春二月,为汪履康写《岩居图》,董玄宰”。左侧钤有朱文“董其昌”、白文“太史氏”二印。癸丑即公元1613年,董其昌时年五十九岁。卷首右上有陈继儒题记,钤白文印“继儒”。此图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清内府印记,另有收藏印“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孟履珍赏”。在此图本幅及隔水、拖尾等处钤有无锡藏家薛处的收藏印:“约斋”“满生心赏”“曾藏薛处”“满生之印”“锡山薛处过目”……




(本文作者为无锡博物院古书画鉴定研究馆员)
(期刊责编:唐 昆)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艺术品》2015年10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