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木版水印

匠心神韵|荣宝斋装裱修复

时间:2018-09-11 09:33:00 来源:装裱修复中心 作者:   0
  

 
  中华老字号荣宝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弘扬,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相继在2006年、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是“装裱修复技艺”申遗十周年,荣宝斋将在9月推出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技艺和裝裱修复技艺展,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微信,梳理非遗,弘扬传统。

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水印技艺和裝裱修复技艺展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14日至9月23日

开幕时间
2018年9月14日14:30

展览地点
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

荣宝斋装裱修复中心

 
  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是在继承传统装裱修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修复国画的技艺在国内外堪称一流。装裱修复技艺承载着传承光大中国传统装裱修复的历史责任,不断地延续、传承着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装裱修复作品满足了中外美术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对中国书画的爱好和精神需求,深受国内外朋友的欢迎和赞赏。


左起:杨若恒 王家瑞 张贵桐


左起:冯鹏生 李振东

  1956年,荣宝斋装裱车间成立了,在装裱技术工人队伍当中,云集了整个琉璃厂地区各装裱店铺的装裱顶尖高手,揭裱古旧书画、碑帖、手卷、册页、刺绣、屏风、中堂等各种人才,组成了书画装裱界的最强阵容,集中体现了京裱与修复的特点。其中包括了老艺人张贵桐、王家瑞、李荫基、李世臣、刘焕章、危之昌、李振东、冯鹏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这些人的带领下,装裱事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培养出了一大批装裱能手,在整个装裱界独树一帜,并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为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发展和装裱修复技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08年,装裱修复技艺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荣宝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技艺精湛,装裱重要作品

  荣宝斋的装裱是北派装裱——京裱最集中的体现,秉承了传统技艺,不仅制作精良,用料选材也极为考究,宣纸、锦、绫、绢等用料都是优选厂家特供,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采用传统制作,益于日后揭裱重装,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
  装裱修复中心先后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京西宾馆等诸多重要单位装裱《江山如此多娇》、《万里江山图》、《金色长城》等作品多幅,圆满完成各项艰巨任务,受到相关单位好评。



为人民大会堂装裱傅抱石先生巨幅大型中国画
《江山如此多娇》


黄永玉先生为荣宝斋大厦
创作的巨幅彩墨《荷》的装裱过程

妙手回春,抢救艺术珍品

  荣宝斋的古旧书画修复技艺在全国独树一帜,曾抢救了无数破损严重、濒临失传的艺术珍品。1974年,在对山西省境内应县木塔的一次维修过程中,文物工作者意外在第四层释迦牟尼的腹部发现了绝迹已久的契丹版大藏经,但因长期受潮,已粘连如棒,无法展观。几经辗转送到荣宝斋后,装裱修复中心老师傅们经过反复研究,凭着多年的修复经验,使用配置的特效药水,终于使经卷展开,经过900多天的日夜奋战,这件被湮没了数百年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契丹版大藏经再一次完整展示在世人面前,荣宝斋的修复技艺也因此轰动了业界。



修复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残经画幅
左起:冯鹏生  孙树梅 张贵桐(张淑刚父) 王家瑞(王辛敬父) 李振东(李淑珍父)

  1978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联邦德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巨幅绢本佛像、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陈老莲《瓶梅》轴等的修复工作,还先后修复了马远、吴镇、董其昌、蓝瑛、文征明、八大山人、袁江、袁耀及近现代名家数以百计的作品。




钟钦礼《雪景山水》 修复前后对比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张贵桐师傅就曾为拯救营业部收购的两件珍贵古画呕心沥血:一件是明代钟钦礼的《雪景山水》,另一件是明代陈老莲的《瓶梅图》。两件原作均已破碎不堪,尤其难办的是,两件古画都残缺大块绢地。张师傅运用高超的补绢技巧,经揭裱修补完成后,两件古画不仅不见破碎的痕迹,而且新旧绢丝对接得天衣无缝,整旧如旧,使成完璧。


修复前后的明代绢本长卷

  几十年来,荣宝斋从事装裱工作的艺人们,系统总结了前人的宝贵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成功地将多幅书画杰作毫无损伤地装裱成幅,并使之色彩稳固,被专家们称之为“艺苑奇迹”。尤其在拯救抢修古代书画方面,有了许多独特的建树,满足了中国博物馆和美术界人士的需要。使装裱这门传统的技艺生发新的光彩。

装裱巨幅《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记实

  展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宏幅巨作《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初创,1990年临摹复制,代表了荣宝斋装裱修复术的高超技艺,成就显著。
  195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荣宝斋等单位受国务院委托,承担了组织画家为这些建筑物画画的任务。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面对着台阶的墙上,需要一幅高650厘米,宽900厘米的巨幅国画,由美协提名让南京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广州著名画家关山月担当此任,荣宝斋负责物质保障和装裱等辅助性工作。



2008年2月荣宝斋技师在人民大会堂装裱
范曾作品《唐人诗意》

  这幅前无古人的巨画,经过充分酝酿,画家集中了多方的意见,最后确定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为主题,画名就叫做《江山如此多娇》。这首纵贯五千年历史,横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气势恢宏、气魄雄伟、旷古无伦的词,其核心,或者说其精髓,就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句。
  抱石先生擅长领会毛主席的诗词,《江山如此多娇》从拟稿到完成,是一个浩繁的艺术创作过程。先由傅抱石先生拟出初稿,同关山月先生协商修改后,再由稿子扩大为高650厘米,宽900厘米的巨幅。他们是将纸铺在地上画的,所以也是一种艰苦的体力劳动。
  为了在物质上保障画家的创作顺利进行,并使画作达到最佳效果,荣宝斋提供了珍藏的古墨和丈二匹宣纸(每张144.9厘米×367.5厘米)以及最好的颜料。光是珍存多年的丈二匹宣纸,就用了近百张。还特制了杆长一米多的如椽巨笔。所用的颜色,是用大号洗脸盆盛的,地上一摆就是五六个,可见用量之大。总之,是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此外,还派专人给画家当助手,比如研墨、调配颜色、备纸、抻纸、涮笔等等。装裱工作也密切配合。由装裱老艺人张贵桐和高级技工王家瑞率领十几个装裱工人在现场工作,画家每画完一部分,就立即托裱挣平,让画家看效果。关于《江山如此多娇》的装裱工作,关山月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做了记述:“装池这么大的画,是没有先例的,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有发明创造的。他们想尽办法,凭着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在画背面裱上多层经纬的绫绢,使拉力平衡,解决了防止巨丈画幅爆裂的问题。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离不开装裱师傅们的协作,从接纸、修补,到画好后(未装裱前)要挂到现场让周总理审查,全靠他们操作……我们怎能忘记他们的一份功劳呢?”



荣宝斋技师与其装裱修复的《江山如此多娇》

  画画完,装裱好,卷起来,连绫边有十多米长,要从宣武区万明路东方饭店送到人民大会堂,汽车没法拉,当时又正下雨,怎么办?最后是把画用防雨材料包好,由20多个装裱工人抬过去,好像在舞龙,一路上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画框是荣宝斋用名贵的明代金丝楠木做的。为了第二天好让周总理做最后审查,工人们把画送到大会堂后,连夜装框,把画挂妥帖。
  事后,关山月感慨地说:“没有荣宝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幅画是很难完成的。”
  不论何时拜观此画,都有一种开阔、自豪、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此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绘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样,荣宝人能为这幅画做装裱等辅助工作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风格独特,用质量赢得口碑



国家级装裱修复传承人王辛敬工作照

  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装裱修复中心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形成了荣宝斋装裱修复“精、严、新、顺”的特点。“精”是指装裱修复材料精,工艺精益求精;“严”是指严格按照多年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操作程序装裱修复字画,对于每一个操作过程,都要严格质量;“新”是指有创新开拓精神,在装裱修复形式、风格和技法诸方面不断探索;“顺”就是要尊重客户的要求、喜好。经荣宝斋装裱修复的作品,表面润滑、平整、光洁,柔韧性高,大气雅致。独特的风格,高超的装裱修复质量为企业赢得了口碑。

抓住机遇,传承传统技艺





国家级装裱修复传承人李淑珍工作照
齐白石《荷花鸳鸯》 修复前后对比

  随着国家对非遗技艺重视程度的逐渐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荣宝斋适时抓住良机,开创非遗保护新模式。2008年,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荣宝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设立了“王辛敬工作室”。王辛敬、李淑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举措,对传承保护装裱修复这项中华传统技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承人王辛敬正在向徒弟展示装裱技巧

 
  荣宝斋重视对优秀青年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优秀手工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人才培养培训班》于2017年10月在荣宝斋济南分店举行开班仪式。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人才培养”以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当代传统装裱修复领域的优秀青年技艺人才为目标;有助于传统优秀的手工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并不断发扬光大。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有专业基础、有才能、有潜力的高素质装裱修复技艺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当代“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继承和发扬装裱修复技艺这项优秀传统技艺,对装裱修复技艺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正如荣宝斋第二代传承人冯鹏生所说“做修复这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稍不谨慎,珍贵的作品顷刻间便被毁掉。”在多年的装裱修复生涯里,荣宝斋的装裱修复技师们妙手“修”丹青,拯救过数以千计的历代法书名画、写经、刻经等珍贵文物。尽管经验丰富,但每一回动手修复,都十分谨慎。像他们这样的修复师,虽然不在修复作品上留名,但他们的努力让观众更准确地了解到作品的真实原样。或许,当观众们流连忘返于眼前的精彩画作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致敬。


视频内容选编自2016年“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资料
编辑:简琼





装裱修复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
琉璃厂西街19-3
车间电话:010-63030911
业务承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
西街19-6礼品店
电话:010-63030615
营业时间: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