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新书推荐《丁立人印钮 石开篆刻》

时间:2020-05-14 10:27:33 来源:荣宝斋出版社 作者:   0
《丁立人印钮 石开篆刻》

ISBN:978-7-5003-2250-4
定价:118元
开本:大16开


图书简介

  此书为丁立人先生与石开先生合作的作品。书中收录了丁立人先生创作的印纽和石开先生的篆刻作品共72 方,创作年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019年跨越近三十年,均为两位先生的倾力作品。此书一页印钮一页印面及石开先生的书法跋语,作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此书大16开,精装,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很好的欣赏、学术和收藏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丁立人

一九三〇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海门镇。
南京大学生物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山东水产系肄业。
上海理工大学美术设计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一九八九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丁立人美术作品展”。
二〇〇二年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彩墨江山”画展(吴冠中、刘国松、袁运生、田黎明等十二人)。
二〇〇四年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丁立人新写意彩墨画展”。
二〇〇七年于德国柏林故事博物馆举办“丁立人艺术展”。
二〇〇九年于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丁立人艺术展”。
二〇一三年于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分流 归一——两种油画美术教育个案文献展”。
二〇一七年于上海油雕院举办“传·奇——丁立人、夏阳作品展”。
二〇一八年于浙江美术馆举办“回归之心——丁立人美术作品展”。
二〇一九年于浙江省台州市博物馆举办“奔九·回家——祝贺丁立人九十岁回家乡美术展”。
二〇一九年于北京798举办“站台中国”“手无止境——108件'手'剪纸作品展”。

出版:
《名画家精品集——丁立人》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丁立人》河北教育出版社。




石开

一九五一年生于福州。职业书画篆刻家。曾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社长。一九九八年迁居北京,曾在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荣宝斋画院等举办讲座。获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艺术家称号。

出版:
《石开印存》上海书店出版。
《石开书法集》荣宝斋出版社。
《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石开》河北教育出版社。
《石开题古》大象出版社。
《石开品读白石印草》荣宝斋出版社。
《石开书画印》荣宝斋出版社。
《石开半尺》荣宝斋出版社。
《澹然居藏石开刻印》四川美术出版社。

内容欣赏

精彩导读


要说两点
文 / 丁立人

  一、关于印钮
  一块打磨平整的小石头,不计长短方圆,总有两头,一头刻上字,一头空着,即成印章。有好事者动起手来,将空的一头也刻了玩意儿,于是印钮这个名堂出世了。
  印用途甚广。而钮,有亦可,无亦可。有钮的印是印,无钮的印同样是印。印钮对印章不起什么作用,对印的存在没有影响。至于使用印时,有钮的印,倒是有些碍事。
  人都爱做有用的事,印钮无用,自然少有人做,因为无用,没甚要求,做好做坏没有压力,干这样的事轻松、有趣、好玩儿,又释放潜力,真是一种痛快!这样说,刻印钮可以自乐自赏,也可以愉悦他人,让人精神、心理高兴,促进健康。
  我是画画的,画于纸上的形象是平的,画多了,颇感不满足,想搞立体的。曾刻木雕,但木雕一上手,斧子凿子全武行,房子像工场,敲击声震天响,那时,上海住房紧张,像鸽子笼,上下左右都是邻居。现在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真宽容,我这么震天动地的,他们都没来阻止,也没说我扰民,而我反觉内疚,不好意思了。不好意思是不好意思,但雕刻让人上瘾,不刻难受,于是生出计来,换了材料,搞石雕试试。
  说起石雕,总会想到霍去病墓前的石兽,还有汉墓里的画像石。它们的材料是花岗石,坚硬之极。搞这种石雕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比木雕大多了,还有工地要求,对我来说简直是梦想。但世上有一种软性石头——图章石,可以做袖珍的雕刻,这是我最好的雕刻材料。
  我的浙江老家附近县里出青田石,从小见过,很亲切。也很容易买到。这种石头一上手,雕刻感觉真好,制作时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对场地更没有什么要求,比画画条件还低,一张小桌子就够了。这么一来,我便无声无息地工作起来,不仅不扰民,而且只处一隅,虽居鸽笼,却有天地归我之感。
  我制作印钮,没有功利目的,纯粹为了刻石的好玩儿、有趣,那些石头上的小人、小兽、小鱼之类,都是我儿童时的记忆。刻了还想刻,停不下来。

  二、关于合集
  合集好,两人合集,肯定是比一人丰富,多一份艺,多一个创意,多一份精彩。合集还有一个作用,二个元素处于一起,还会产生碰撞,不知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两人合集,也是常有的事,有两人合编、两人合著、两人合译。而一个刻印,一个制钮,合在一起,出本集子,好像没有,似乎也是新生事物,有些创意,艺术贵在创新。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印和钮全是旧的,钮雕的是老虎、狮子、大龙、牡丹。印刻的是老生模样、全是照搬照抄。两个老旧,两张老面孔,合在一起,出得来新意吗?新意不会是旧旧得新,新意也不会旧新得新,两人合集的新意只能是新新得新,肯定是这样。
  旧,总是相同的,唯有新,才有各的新法。两人合集,还要两人的新意相合。这就生出一个缘分来了。其实缘分,也没什么玄虚,只不过是性情、脾气、爱好、修养相同或相近而已。总之是,定好的先天加巧合的后天的总和罢了。
  我们两人的年龄相差是大的,二十又一年,这个忘年交是超龄了。超龄了还会彼此相知,可见艺术的一致性是存在的,能起作用的,不受时间限制的。而我们的相知,还不是在今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十年前,石开还青春年少,而我,已年过半百了。这不是,一个少、一个老。一个少年老成,一个童心未灭。一个提前,一个错后。就这么一错二错,错在一块儿,我们就这么碰上了,不是缘分是什么?更没想到,我们两人偏偏都在一块石头上做工,这块石头把我们合起来了。合出一本集子来,你说说,这个集子不是太有意思了吗?


也说几句
文 / 石 开

  我的老家是寿山石的产地,从小就接触石刻印章和印章上刻的各式钮头,其中以狮子居多。后来有一位长者,让我欣赏他收藏的优质石章及精美异常的钮头,都是相传名工匠的杰作。因此知道印钮一技有精粗之分,优劣如天壤。
  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拜识了长我二十一岁的上海画家丁立人先生。先生画艺杰出,为人幽默厚重。一九八〇年与朱屺瞻等五人联办画展引起轰动。我们先是信件来往,尔后会面往还,成了忘年的交情。有一回我在他家小住,见到他刻的印钮,大开我的眼界,其造型朴实新奇、生动简洁不说,重要是颠覆了我以前对印钮的所有认识。相比之下,传统印钮都成了套路,所谓精工之巧几成委琐的形容。丁先生看我真心喜欢,答允给我刻两个。两个不够,我想要一批!我对他说,日后我的篆刻如果值得与之匹配,我想做成一本书。先生理会我的意思,只要了很少的劳务费用。
  丁先生刻钮只用一条锯片,两三把刻刀,不用电钻什么的。我说不妨试一试电工具,他说,电工具粉尘不卫生,而且会打乱思路,等等,而好东西是慢慢思考琢磨出来的。他双手粗壮有力,在我家的几天里,一天起早忙到黄昏,一天只有一个产量,先生辛苦了。
  今日回头看丁氏印钮,其最大特点,也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是小小印钮却充满着大型雕塑的感觉,不论是张力或是想象力都有出人意表的展现。这种感觉我曾在亨利·摩尔的微型雕塑中体会到,其简洁处粗犷而丰满,精细处率意而精确。此二人都有胸襟涵蕴万物的气概,与不屑小巧而精细自信的洞见。亨利·摩尔是现代西式雕塑。丁立人是中国民间造型与西式现代雕塑相结合。二人之间虽然没有交集传承,但在夸张变形的路上却意外重合,实在是很令人惊奇的。此外,丁氏印钮处处充满感性的呼吸,感性的构思带动着感性的细节,一切都很有趣,一切也都很自然。有时,艺术与工艺之间的差别,就在感性的表达上,看其缺失与否。
  我十六岁学篆刻,同时有两位老师,一位老师主张学秦汉,一位老师主张学流派。我艰难地逢迎于两种主张之间,也因此暗自做着自己的选择。当我主张坚定朝向秦汉之际,已经四十岁了。但我不甘为奴,既使为古人奴也一样。于是我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在秦汉时代从事文字刻画的工匠,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向有本领的同事学习,同时也不无任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皮一下也是有的。这个想象我至今乐在其中不想走出来。
  篆刻虽小众,但门派不少,家家都有自己的陈述。我以为篆刻是以雕刻和钤拓为手段,表现篆书形变异和篆书线变异,来组织方寸图形的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创造原创的高辨识度图形,并使之容纳人文关怀。篆刻之所以小众,原因在篆书的与众隔阂,但篆书又恰恰是篆刻的命门。这门艺术有三要素,篆法、刀法和章法,虽然都很重要,但篆法也就是篆书形变异更为重要,不在此处用功的,都与塔尖无缘,看看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就可以明白的。有人说齐白石重在用刀,不假,但他是双管齐下,如果失其字形,刀将焉附?篆刻形成自家风格固然很难,但更难的是如何纳人文关怀于其中。因为只有人文关怀的光顾,图形才有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专门的课题。
  丁立人先生这批印钮刻在一九九四年前后,先生说做就做,小半年时间就刻了七十几个。而我的篆刻虽也同步进行,但进展很慢,主要顾虑自己不够到位。一拖便耽搁了。后来又眼病,再次拖延。直到今年年初还有三十方印没刻,我想再等待则有误雅约了。应该让丁老爷子看看他昔日的辛劳出落成今日的矍铄,也同时承载着无尽的畅想与荣光,于是有了这本书。

书摘与插图



























图书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