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在线展厅
  读宗远先生画,忽然而生的念头是:他心中到底有多少山水?多少云雾?
  宗远先生的笔下,几乎都是一脉脉大山,一淙淙泉瀑,一重重云雾;还有蜿蜒的江河、落帆的船舸和丛生的茂林。他显然不屑于一角风景的秀气,也不追求闲适简巧的雅致,要的是立地顶天、大阖大开、雄浑气势、万端变幻。据说宗远先生的艺术修为始自西画。就我所知,在西画里,很少画山,即便画中有山,也多作为背景,不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只有中国山水画,才那么执著地描绘各色各样的山:连绵大山或一枝一枝小山,丰腴的山或瘦削的山,高峻的山或平缓的山……并因地域地形地貌的不同造就了种种独门技法,一千多年来留下数不清的杰作。正像最能代表俄罗斯民族精神的画作是希施金的松林和麦田一样,最能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就是山水画。有人评价,宗远先生将西画重光线和讲色彩的特点,运用到中国笔墨、宣纸和中国题材中,从而成就了“写实山水画”,确为一家之言。比如,传统中国画,因其历史悠远,累累而积,如同京剧艺术那样,已经有了高度凝练的程式规范;可是宗远先生的山水,源于写生、写实,在程式规范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他的《嘉峪关》和《西风》,没有西画底子的画家是很难表现出那样的光感和力度的。
  宗远先生对泉瀑的偏爱,引起画家、美术理论家冯远的关注,并总结出四个“独特”:成系列、方构图、重神韵、破传统。这四个特点主要是针对宗远先生十多幅《瀑系列》而说的,其实在他的其他山水中也常可见各种各样的泉瀑,辗转流淌于峡谷山川,在每个大的落差之处,腾起阵阵水烟。泉瀑亦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对象之一,它给予观画者的,不仅是视觉的美感,更是听觉的联想。一般来说,对泉瀑的刻画,可能是中国画水一类题材如江河湖海之中,最为细微、具象的部分。我想,宗远先生这方面的造诣,也得益于他的西画功底吧。
  云雾在中国山水画中起着神奇的作用。自古至今许多山水作品,都善以云雾造成山势多变,掩拙露巧,虚实相间,气韵生动的效果。我曾在黄山有过深刻的感受:无云无雾的黄山,令摄影家们焦急万分,令旅游者们败兴而归。忽然山下升起一团小雾,这雾经过哪里,人们的眼就跟到哪里,哪里的山色就变得美不胜收。奇怪的是,那雾,似乎是从同一个地方生出来,源源袅起,从容地在密匝的峰峦间表演魔术,并攀援上山,渐渐把整座黄山裹住,只露出点点山顶。在山下的人看,是浓雾锁住了大山;在山上的人看来,这就是云海了。黄山由此才是黄山——云雾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大抵如是。宗远先生当然深解其中奥秘,并倾力为之。打开他的作品集,那彤云白雾可以说从第一页一直飘荡到最后一页,其中既有精细烘染的半山云,也有破墨放宕的水面雾,常常是云和山、雾与树融会在一起,形成水气淋漓的潇洒风度和墨色苍茫的岁月感。宗远先生很少用传统绘画中以线条表现云雾的手法,这也许与他的美学追求有关:他喜欢墨、色、光的交响曲,线的运用隐藏在三者之下。不过,看他最近一两年的作品,线条渐渐从墨色之下凸显出来,似乎预告着,年至七十,他又要变法了。
  宗远先生1978年进入出版界,是我现今供职的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前辈社长。作为一位画家身份的资深出版人,他对中国美术界的现状十分关心。他曾大声疾呼:现在美术界被金钱驱动,各种名目的书画院、研究院,各种头衔,自吹自擂,混淆视听;一些画家见钱眼开,有的依附于企业,有的依附于官,卑躬屈膝,丧失了作为艺术家起码的尊严和骨气。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美术事业就很危险了!他认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应当引领中国美术的正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美术”,不仅局限于绘画、理论和技法,还要把美术深入到平常百姓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从而提高全民的艺术素养。我想,他对于中国美术和美术出版事业的思考和期望,与他的山水胸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文如其人;同样,画亦如其人。

                                     2012年9月23日
于京北嘉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