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理解柬埔寨吴哥时期艺术的三个要素——以“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展为例

时间:2016-12-01 16:08:01 来源:《艺术品》2015年1月刊 作者:高红清   0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这也是柬埔寨文物首次来中国内地。首都博物馆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亲赴柬埔寨,与柬埔寨国家博物馆工作组精心遴选八十件(组)文物,其规模、种类与品质完全可以媲美该国曾在美国、德国、日本所举办过的展览,足以反映吴哥时期历史、文化、宗教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正如柬埔寨王国文化大臣彭葛萨娜女士在展览图录致辞中所表示的,“中国已经成为来柬旅游人数的第一大国,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文物展览送给友好的中国人民,我们热切希望这个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领略柬埔寨辉煌的历史与灿烂文化,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来柬旅游观光的热情”。
  柬埔寨全称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首都金边,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越发以开放的心胸与眼光看待这个多元的世界。由于直接参与了展览项目,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入手,有助于理解柬埔寨最伟大、最辉煌的吴哥艺术与文化。
    
  
一、宗教因素

  由于地理因素,柬埔寨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很深。
    
     
 
  毗湿奴神的配偶:吉祥天女拉克希米
  时代:吴哥时期,巴普昂寺风格,11世纪
  材质:砂岩

    
  吉祥天女拉克希米是毗湿奴神的正妻,是一位强有力的女神,掌管财富和家庭。作为毗湿奴神的妻子,她能变化形象伴随毗湿奴下凡:毗湿奴化身为持斧罗摩时,她是达拉尼;毗湿奴化身罗摩时,她是悉多;毗湿奴化身为黑天时,她是鲁格米尼。这尊雕像轮廓精致,肚脐以下系条纹围裙,底部叠成鱼尾状,腰带上有珍珠和花朵图案装饰。头发梳成一个五瓣圆髻,唇线蜿蜒。
    
  从考古资料看,自公元2世纪起,柬埔寨就和印度、罗马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按照中国史书记载,柬埔寨(当时被称为“扶南”)全面印度化是从公元4世纪末的一位国王开始的。《梁书•海南诸国•扶南传》记录说:
    
  “其后王憍陈如,本天竺婆罗门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憍陈如心悦,南至盘盘,扶南人闻之,举国欣戴,迎而立焉,复改制度,用天竺法。”
         
  可以说,憍陈如为当时的扶南带来一次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大变革。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传入的印度教、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公元4世纪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开始衰落,产生了 “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它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宗教的因素。公元8世纪以后,印度教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与佛教的优点,极大地发展了印度教,此后,它成为古印度宗教主流。印度教分化出许多流派,其中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化而来,婆罗门教的一些基本信仰仍被保留下来,例如坚持种姓制度、吠陀至上、崇拜“三位一体”的梵天、毗湿奴、湿婆及其无数的化身、配偶、子神和守护神,等等。从此,印度教传入扶南,并大为流行。
    
    
    
  带有印度风格的佛立像
  时代:前吴哥时期,达山寺风格,6世纪
  材质:砂岩

    
  公元1世纪时,古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出现了最早的佛像雕塑,该地佛像深目高鼻,发型如波浪,身着通肩大衣,具有浓厚的希腊化雕塑特点,被称为犍陀罗风格造像。受犍陀罗艺术影响,古印度南部的秣菟罗地区(今恒河中游西北部)也出现佛像雕塑,该地佛像头部发型为螺旋状,薄衣透体,被称为秣菟罗风格造像。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统治北印度、中印度以及整个恒河流域地区,是印度佛教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在秣菟罗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犍陀罗造像艺术,创造了垂范后世的笈多造像风格。此造像曲腰送胯、薄衣近无,与印度公元5世纪造像类似。底座是两瓣莲花瓣(边缘浮雕成花瓣状)。佛像身穿僧袍,遮住肩膀。手部损坏,不能判断出作何手印。
    
  不过,扶南在印度教兴盛的同时,也流行佛教。《南齐书》记载称:“(扶南)佛法兴显,众僧殷集,法事日盛。”而且到了梁武帝时期,还从扶南迎回了天竺高僧真谛,仅真谛带入中国的佛经就达两万多卷。
  约公元550年,扶南被其属国真腊取代,柬埔寨进入真腊时期(550—802)。其宗教流布情况记录在《旧唐书•真腊传》中:“国尚佛道及天神,天神为大,佛道次之。”这里的天神,主要指印度教的主神,湿婆、毗湿奴以及其结合体坷里坷罗。佛教也有流传,此外,还有祖先以及自然神灵崇拜。
    
  公元802年,柬埔寨进入最辉煌的吴哥时代(802—1432)。吴哥时期印度教与佛教仍旧是艺术的主题。吴哥时期辉煌的神庙建筑,不是祭祀印度教的神灵,就是供奉佛教的神灵。只是到了公元13世纪,提倡简朴与克己的上座部佛教渗透传入柬埔寨,才逐渐消解了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的盛行。
   
    
  
  湿婆坐骑公牛南迪
  时代:前吴哥时期,7世纪
  材质:砂岩

    
  湿婆神的坐骑是一头公牛,名叫南迪。公牛象征男性生殖能力,也象征着正法,是湿婆神最忠实的信徒。它的雕像常被放在神庙的大厅或门廊里,面对着内部的圣所。南迪一般都被认为是瘤牛,特征是耳朵短而松垂,牛角向后卷曲,颈部下有很大一片垂肉,尤其典型的是瘤牛背部有一大块隆起的肉瘤。
    
    
     
二、国王
    
  尽管印度教和佛教都存在于古代柬埔寨,但是,它们的兴盛程度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例如在真腊早期,《旧唐书》记载“国尚佛道及天神,天神为大,佛道次之”,说明佛法尤盛。但在义静《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录:“扶南……后乃佛法盛流。恶王今并除灭,迥无僧众,外道杂居。”义静法师是唐代伟大的译经僧人,早年游历印度,后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东归。垂拱三年(687),他到达室利佛逝(今天苏门答腊),停留两年有余,期间撰写了该部佛教史传。其书中提到的恶王是拔婆跋摩一世,其统治期间发生了较大的灭佛活动,佛教受到打击。
  吴哥王朝的开创者阇耶跋摩二世,根据在真腊流传已久的湿婆林迦崇拜,创立了提婆阇耶,即与湿婆神合二为一的神王崇拜。宣布自己从湿婆神那里获得神性,以林迦为象征,从而成为神王。林迦是湿婆大神的化身,象征神强大生殖和创造能力,这说明吴哥王朝从一开始就以印度教为王权神授的根源。一般情况下,吴哥王朝的后继者都遵守祖宗制度,推崇印度教。但是,也有例外,如苏利耶跋摩二世、阇耶跋摩七世、阇耶跋摩八世三代国王统治时期即不断发生变化。
  苏利耶跋摩二世崇信印度教,在位期间建造了人们
    
     
 
  湿婆神的配偶雪山女神的化身:杜尔迦
  时代:前吴哥时期, 波利敏式风格, 7世纪中叶
  材质:砂岩
    

  杜尔迦女神是雪山神女(湿婆大神的妻子)的化身之一,是一切正义力量的化身,也是印度教中最受欢迎的女神。杜尔迦的形象常有十只手臂,或八只手臂,手中分擎三叉戟、转轮、利剑等兵刃。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大梵天
  时代:吴哥时期,比粒寺风格,11世纪早期
  材质:砂岩

    
  梵天是印度教中的创造之神。传说梵天是从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出来的,或者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然后他开始创造世界万物。梵天居住在迷卢山,他创造的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是他的神妃。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罗门祭司装束,四面四臂,坐在莲花上或乘骑天鹅。
    
    

  骑金翅鸟的毗湿奴
  时代:吴哥时期, 12世纪早期
  材质:青铜

    
  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通常四臂握有圆轮、法螺贝、棍棒、弓的形象出现。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比较重要的十大化身是:灵鱼马特斯亚、神龟库尔马、野猪瓦拉哈、人狮那罗辛哈、侏儒瓦摩纳、持斧罗摩、罗摩、克里希纳、佛陀、白马卡尔基。大鹏金翅鸟又叫迦楼罗鸟。中文音译苏钵剌尼,意译为羽毛美丽者、食吐悲苦声,在印度教中是毗湿奴神的坐骑。此件文物反映了古代柬埔寨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

(本文作者为首都博物馆馆员)
(期刊责编:唐 昆)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艺术品》2015年1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