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不将粉本为规矩 造化随他笔底来

时间:2017-01-04 14:39:16 来源:《荣宝斋》2015年11月刊 作者:万笑石   0

  吴历,原名启历,字渔山,号桃溪居士。明崇祯五年(一六三二)出生于江苏常熟,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青年时期接触大量前代诸贤名迹,学画于王鉴、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一起被后人尊为『清初六家』。
  吴历中早期的绘画在风格上呈现出一派清丽淡雅之姿,用笔细秀疏拙,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吴历作《人物故事图册》,各开题材皆取自《史记》名篇,所绘车马仪仗、庭院建筑皆工整细致,画风近于院体工笔,设色明丽,应属早年卖画之作。吴历虽出身世家,但父亲吴士杰在其幼年不幸早卒,他与兄弟全靠寡母王氏抚养,家境艰难,因而不得不『以画之可取润以奉母』而卖画谋生。《人物故事图册》虽为卖画之作,但已显现出吴历的构思独运。
在『荆轲刺秦』一开的对幅文字中,既记载了燕太子丹及众宾客送荆轲的情景,又描述了荆轲刺秦的激烈场面,吴历在画面中没有选择常见的戏剧性的刺杀场面来表现,而是营造了『送别』这一别具诗意的情境。但见阴风萧萧、易水生寒、乌云翻腾、百草披靡,身着白衣的燕太子丹和众宾客在易水河畔与荆轲垂泪相别,荆轲就车而去,凛然决然。这样的艺术表达凸显了吴历对历史题材的独到理解。
  吴历不仅善画,还饱学诗书琴乐,曾学琴于陈岷,学诗于钱谦益,学道于陈珊。同样是在『荆轲刺秦』一开中,吴历对『高渐离击筑』这一细节的描绘,透露出他丰富的学养和精湛的技巧。画面中紧挨河畔的白衣人士应为高渐离,一身短衣赤腿的打扮,暗示出他的下层身份,与《史记》所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的内容相呼应。高渐离脚下的棕色器物为『筑』,根据史料记录,有明一代筑已不存,画家只能靠前人描述和自己的想象来描绘这一乐器。首刊于南宋庆元六年(一二○○)的《乐书》详细记载了宋代以前的乐器,明代又多次刊刻,其书云『筑之为器,大抵类筝』,对比『荆轲刺秦』一开中筑的形制,与筝类似,且有一弯折处,与书中记录几乎无差。由此可以看出,吴历丰富的学识使其绘画在表达时有着更为别致和精到的意蕴。吴历的绘画风格可以五十岁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中早期画面清丽淡雅,用笔细秀疏拙;晚期风格一变为沉郁苍浑、凝炼老辣,融合诸贤笔意而形成独特趣味。本文在梳理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基础上,沿创作脉络试探讨吴历个人经历与其『拟古』『脱古』风格转变之间的关系。

一 早年漫师五代宋元

  吴历幼年即学画于王时敏,后时常拜谒恩师于江苏太仓的拙修堂,『饱观』诸贤画作。据王时敏《题自画为吴渔山》载,吴历『索观余所藏宋元诸迹。僦寓临摹,缩成小本,不两旬而卒业』,并盛赞其『非但形模克肖,而简淡超逸处,深得古人用笔之意,信是当今独步』。他还在王时敏处见到过董源的《谿山行旅图》,在毘陵(今江苏常州)庄氏处观得董源《龙宿郊民图》,其山水册页中也不乏仿董源之作。吴历中早期的作品常自题仿五代、宋代诸贤笔意,对『元四家』亦多有拟写。此时的作品在风格上以拟古为主,形式上多为册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历、顾殷等山水图册》,前六开为吴历所绘,虽未署年款,但从画面风格以及后面顾殷、金道安的款识来看,应为其四十岁以前的作品。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一 21.3cm×32.3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一 21.3cm×32.3cm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开『仿李营丘,岁晏江空』,第二开『师大年江乡清夏』,第三开『写黄鹤山樵松荫书屋』,第四开『学倪高士林塘诗思』,第五开『拟子久溪山雨意』,第六开『仿巨然』。这六开册页用笔简明,全法宋元,分别取李成、赵令穰、王蒙、倪瓒、黄公望、巨然之特性所在。其中第二开『师大年江乡清夏』,是吴历喜爱模仿的赵令穰(字大年)式小景图。第四开『学倪高士林塘诗思』,应为吴历缩摹王时敏家藏倪瓒原作的作品。又如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图册》,从创作时间上来看,该套册页为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吴历四十八岁时所作,晚于《吴历、顾殷等山水图册》的创作时间,画面构图较为饱满。《仿古山水图册》有一开『写黄子久浮岚暖翠』,与《吴历、顾殷等山水图册》中的『学倪高士林塘诗思』一样,应有临本可依。
  据《墨井画跋》载,吴历曾在苏郡(今江苏苏州)宋琬处见黄公望《浮岚暖翠图》并手临之。吴历对黄公望下的功夫很深。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图屏》中,有一条屏亦仿黄公望,题曰『仿黄子久富春大岭』,构图严整雄奇,画笔秀畅,墨色苍润,当为吴历中年仿古之作,深得黄公望之法。吴历曾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对临过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两卷,并将其中一卷摹本赠与王时敏,与王所收沈周《摹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进行比较研究。他还在王时敏处见到过黄公望的《陡壑密林图》等作品。王时敏逝后,吴历撰《挽王烟客夫子》诗八首,之二云:『负笈悠悠岁月长,墨池影在绿微茫。忆初共拟痴黄笔,川色峦容细较量。』慨叹自己背笈游学,与王时敏共同琢磨、拟写黄公望笔意的珍贵时光。诗之四云:『清閟岧峣倚晚天,桐花开后月空圆。光摇四壁古图在,依旧华亭画对悬。』以倪瓒的清閟阁比喻王师的拙修堂,描绘了其壁间宋元真迹每,以及师祖董其昌的画作对悬之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拟古作品并非埋没了画家的个性,而是成为有明一代山水画家表达个性的一种有力手段。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识得并观临过古人的作品,意味着掌握了普通人无缘享受的宝贵资源,是文化资本的体现。因此,画家会在自己的拟古作品中夸大所仿名家的典型特色,如『米氏云山』中的『米点皴』、赵令穰的『湖乡小景』等,以此彰显自己卓然脱群的才能与品味。吴历亦是如此。吴历现存画作中,有不少仿『米氏云山』之作。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山水画技法被后人称作『米点皴』,创造出的朦胧变幻的『云山』之景,被称为『米家山』或『米氏云山』。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米山水图》轴乃吴历四十岁(一六七二年)时所作,笔法纵逸,墨色厚润,彰显断云含雨之趣味,乃雨舍萧闲之作,极具文人画韵致。此作在技法上直接宗米家父子笔意,远山矮树皆用米氏画法点簇而成,但较于米氏墨点更为夸张,十分醒目,具有典型的明人气息。画幅左上自题曰:『辛亥(一六七一)六月,兰雪先生自南来,相晤于许青翁寓斋,索观近今墨戏。此幅久藏行簏,颇自怡悦,未忍示人,兰雪知我,因割以赠。延陵吴历。』可见吴历对该幅作品十分满意,珍爱之情跃然纸上。
  吴历还将『米氏山水』巧妙地运用在人物画的背景中,凸显出创作的巧思和意蕴的精准。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绘王丹麓听松图》卷,据卷后汪懋麟的题记,应为吴历四十七岁前后(一六七九年)的作品。画面采用传统的人物肖像画法,用线条勾勒五官,以淡墨渲染凹凸;又以松石、流泉喻其品德高尚、心怀林泉之志,画面左上方大片留白,布局独具匠心。从山石和白云的画法来看,当是『米氏云山』的画法,表现烟岚掩松的场景,营造出虚无缥缈的绝尘之境,薄雾淡岚衬托出王丹麓的超逸不凡之处。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二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二

 
  吴历早年对赵令穰也颇有专研,现存的仿其小景山水的作品有上海博物馆藏《春雁江南图》《湖天春色图》,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图屏》之『拟赵大年荷净纳凉』、《吴历、顾殷等山水图册》之『师大年江乡清夏』、《仿古山水图》册之『赵大年湖乡清夏图』等。这些作品往往布局舒张,尖细勾皴,严谨工整,青绿着色,明快清雅,代表了明人对赵氏小景的理解。其中《湖天春色图》是作者早年得意之作,自题『图赵大年湖天春色』,运用了赵大年的平远构图,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有较强的景深感。垂柳依依,远山融融,一片江南湖山清新灵秀之气。《仿古山水图屏》之『拟赵大年荷净纳凉』则赋色秀丽,笔致细密,似赵大年又不全似,并将小景画法运用到高幅条屏中。吴历曾云『画不以宋元为基,则如弈棋无子』,如非早年谒师访友积淀而来的摹写经历,是万万没有底气说出此语的。

二 晚年吴历『脱古』之说

  一六八二年,吴历时年五十岁,在澳门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后在江浙一带传教。他一方面修道、学习拉丁文,一方面管理教堂、投入到教会的工作中,二十年内鲜有书画创作。在此之后的绘画属于吴历晚期的作品,期间有很多他与教友之间的一些书画交往,如赠予金造士的《仿叔明静深秋晓图》(七十一岁作,一七○三年,南京博物院藏)。叔明即是王蒙。中年之后的吴历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曾在刘尚书家观赏王蒙的《静深秋晓图》。虽然王蒙此图现已不存,但据吴历称该图与王蒙另一幅《秋山图》并美,或可依《秋山图》与吴历的《仿叔明静深秋晓图》遥想此图风采。在《仿叔明静深秋晓图》中,山势绵延,曲径通幽,点缀着乔松古柏,表现出变幻多姿的深秋山景。全幅既有王蒙的郁茂饱满,又融入吴历晚期风格的苍辣凝重,达到浑厚沉郁、高旷幽远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吴历自家笔法与自家面目。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三
清 吴历 人物故事图册之三

  吴历七十三岁所作《泉声松色图》(一七○五年作,故宫博物院藏),则是赠与教友张觐光的作品,仿黄公望笔意,自题『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据《墨井画跋》,该图拟『子久山,直皴带染,林麓多转折』,说明吴历对黄公望的绘画特点有明确的总结。从作品来看,此时的吴历喜水墨渲染与干笔枯墨并用,反复皴擦,皴法细密,积墨厚重,风格一变为沉郁苍浑,凝炼老辣,融合黄公望、吴镇、王蒙等诸家笔意,不主一家而致于一体,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与情怀。如《农村喜雨图》,画境高旷有痴翁之意,用笔细密神似王蒙,画树则取吴镇之法,绘新雨过后,山泉喧急,渔夫披蓑,撑舟而归,阁堂中人,欣然观望。全画笔力老健,气韵沉雄深秀。后幅自跋云:『农村望雨,几及两旬,山无出云,田禾焦卷,虽有桔槔之具,无能远引江波广济旱土,第恐岁荒,未免预忧之也。薄晚树头双鸠一呼,乌云四合,彻夜潇潇不绝,东阡南陌,花稻浡然而兴,盖忧虑者转为欢歌相庆也。予耄年物外,道修素守,乐闻天下雨顺,已见造物者不遗斯民矣。喜不自禁,题吟以纪好雨应时之化。闰七月三日书。墨井道人。』传统文人画中,对凡间俗事的关注极少,至多是陶渊明式的田园情怀,而《农村喜雨图》进入了有关农村田产的实际语境。一方面,吴历学道于陈珊。虽未考取功名,一生布衣,不能同陈师躬行经世致用之学以济民,然其自幼孤贫,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充满同情体恤之意,时时形诸吟咏;他曾有画跋『日高五丈,睡起把笔,写山下一片耕桑之地,但少农人较雨量晴也』。另一方面,这或许与他晚年管理教堂田产有关。画跋中所谓『造物者』,即造物主、天主。吴历道修素守,既喜悦赞叹『好雨知时节』,又将此归诸于『造物者不遗斯民』,表达了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期刊责编:范雨萌)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1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