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古代书法墨迹赏析

时间:2017-02-10 09:52:57 来源:《荣宝斋》2016年01月刊 作者:王 湛   0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之一、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之一、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展,由甲骨开始,直至明清墨迹,一百二十余件文物精品展示出中国古代书法魅力。本文选取其中从唐至清有代表性的法书墨迹十四件,其内容包括写经、私函、题跋、诗词,形式包括手卷、立轴、楹联、尺牍。虽数量有限,仍可一窥此阶段书法的演变和书者的风格。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大都流传有绪,历经千百年而始终散发出它不可替代的光芒。

  道家著作《太玄真一本际经》卷
  唐《太玄真一本际经》为道家重玄论的重要著作之一,纸本,纵二十五点六厘米,横三百九十二厘米。流行于隋唐之际,共十卷,此为第二卷付嘱品和第五卷证实品部分内容。卷包首有罗振玉题签『唐太玄真一本际经卷二及第五残卷,有后题』。经卷分为两段,前段起于『太玄真一本际经付嘱品卷第二、元始天尊……』,至『而起执滞』为卷二内容,共一百九十三行。后段始于『罪未除何能解他之罪』至『应如万人之声同称曰善』,后题『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五、冲虚观主宋妙仙入京写一切经、未还身故、今为写此经』,共三十一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卷《本际经》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经洞,著录于罗振玉《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全卷用楷书写成,字迹端整,法度谨严,结体宽博,笔意流畅,点按有力,虽为唐人写本,却又保留有南北朝时期的流美洒脱之感,具有很高的书法水平。唐代写经流传至今实属不易,此卷长约四米,保存基本完好,为早期写经中不可多得之珍品。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之三、四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之三、四

  冯预楷书《历代三宝纪》卷第八
  宋治平元年(一○六四)冯预《历代三宝纪》又名《开皇三宝录》,纸本,纵三十一点六厘米,横七点八厘米。隋费长房撰,共十五卷,此为其八,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的弘法记录,也是译经与著作之目录。卷包首题签『宋冯预书历代三宝记•甲四』,卷首题『历代三宝纪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卷尾题『开皇三宝录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后署书者冯预等人姓名。冯预,浙江四明人,其事迹待考。
卷前后钤印乾隆八玺全,又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吴良御印』『良御』『吴晋臣印』『晋臣』,及墨印『徐惠』『翁秀』等。《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册《唐宋人书经•十一卷》总题目之下录著。
  黄庭坚行书《青衣江题名》卷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创始人。书法独具一格,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青衣江题名》卷为元符三年庚辰五十六岁的黄庭坚从戎州乘船前往青州探望姑母张氏所作。纸本,纵二十四点六厘米,横九百九十九点五厘米。大字行书,四十九字,每字一行,字径二十厘米,曰:『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置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弈棋,烧烛夜归。』后有小字『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疑为当时已刻摩崖,但不见刻石,亦无著录。此卷包首有『黄文节公梵志诗题真迹、定海方氏旧雨楼藏、上虞罗振玉题』,卷尾有罗振玉一九三一年题记『平生所见黄文节公真迹,此为第一。辛未四月上虞罗振玉观于方氏旧雨楼』,并钤有『张弧』印一方。此卷经明汪珂玉《珊瑚网》、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张丑《真迹日录》著录。南宋贾似道、元赵孟、明项元汴、清和顺式、民国张弧、方若等人庋藏。鉴藏印有『秋壑图书』『赵孟印』『赵氏子昂』『宫保世家』『杨氏家藏』『项叔子』『项子京家珍藏』等。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乃师法《瘗鹤铭》,用力甚勤,《青衣江题名》卷是现存黄书中最大字者,体现了黄山谷行书『长枪大戟』的自由风格。
  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 局部
唐 佚名 太玄真一本际经 局部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宝祐四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后兵败被俘,宁死不屈,写有《正气歌》等。《谢昌元座右辞》卷为咸淳九年( 一二七三) 文天祥三十八岁时所作,纸本,纵三十六点七厘米,横三百三十五点七厘米。草书四十四行,后有文氏跋语二十七行,字体稍小,卷末钤印『文氏天祥』。此卷书法一气呵成,正如安岐所言,有『清劲纵任,不苟其辞』之感。此卷包首题签为清乾隆帝行书『文天祥书谢昌元座右辞• 内府鉴藏』,下钤『神品』『乾隆宸翰』二印。卷后有宋人王应麟、元代蒋岩题跋,宣德二年(一四二七)万韫辉、邾智,宣德四年(一四二九)廖驹,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程启充题跋。另有谢氏后人谢源书谢昌元行实一则。此卷经谢源、谢梦辉收藏,后归司马松,明末清初归梁清标、安岐收藏,清乾隆间入内廷。所钤鉴藏印有:安岐『安仪周书画之章』『古香书屋』、梁清标『棠村审定』『冶溪渔隐』以及乾隆八玺、『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传世文天祥墨迹,今存《木鸡集序》《宏斋帖》各一卷。此卷最早著录见于明都穆《寓意编》,清吴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均有著录。
  赵宧光篆书《登鹳雀楼五绝诗》轴
  赵宧光(一五五九—一六二五),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寒山梁鸿等,江苏太仓人,宋太宗赵炅之后,晚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其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开『草篆』先河,堪称一绝。
  赵宧光一生不仕,携妻子卜居寒山,并撰有《寒山志》一篇以示后人。其心性高洁,隐居生活更令他能潜心研习书法,名重当世。他摆脱了传统篆法的桎梏,勇于创新。清黄子高云:『古无草篆,有之,赵寒山始。』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宧光笃意仓史之学,创作草篆,盖原《天玺碑》而小变焉,繇其人品已超,书亦不蹑遗迹。』这件篆书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纸本,纵一百二十三点五厘米,横五十八点一厘米,具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浓淡得宜,虚实呼应,一改中规中矩之感而增添了艺术趣味。右下方有民国时期上海收藏家吴璧城朱文篆书『吴璧城鉴定印』。
  赵孟《致景亮》书札
  赵孟《致景亮》书札,纸本,纵二十九厘米,横十一厘米。这件书札是赵孟写给其外甥张景亮,内述代人向张景亮之女求婚之事。赵孟(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朝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宋亡,出仕元朝,官至翰林院承旨。其艺术造诣很高,擅长多种书体,且丰富了书画理论。提出『书画同源』之说,以书法用笔入画,对明清两代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札裱为册页,前有阮元题写的『水晶宫道人墨妙,癸卯嘉平月伯元题』,钤朱文篆书『怡志林泉』方印。此札经项元汴、阮元等历代著名收藏家收藏,鉴藏印有朱文『平生真赏』印、朱文『项芝房审定』印、朱白文『象玄之印』、朱文『项墨林甫秘笈之印』、朱文『东星』印、白文『项墨林鉴赏章』印、白文『宝鉴』印、白文『沛国朱氏』印、朱文『子京父印』等。赵孟书法上追『二王』,兼有皇家贵气,此书札为私人信件,写时信手拈来,更显自然流畅。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一、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一、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徵明《真赏斋铭•有叙》
  文徵明( 一四七○—一五五九),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以小楷造诣最高。此卷为文氏为其好友华夏所画『真赏斋图』后题的跋文,纸本,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七十九厘米,共四十行,是标准的文氏小楷,作于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文氏八十岁时。华夏,字中甫,号东沙,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文氏时常造访其藏书室『真赏斋』,并作两幅『真赏斋』图,可见其交谊深厚。《真赏斋铭•有叙》之内容一为华夏立传,亦表达了文徵明对书画鉴赏的看法。卷尾钤朱文『徵明』连珠印及白文『徵仲父印』,后有高士奇跋。
  此卷曾经项元汴、孙毓汶等人收藏,鉴藏印有白文『子京所藏』、朱文『项元汴印』、朱文『墨林』连珠印、朱文『檇李』、白文『项墨林鉴赏章』、朱文『项子京家珍藏』、朱文『莱山真赏』等。文徵明书法师李应桢,其小楷格调清新,温雅自若。
张瑞图行书《碧云寺诗》轴
  张瑞图(一五七○—一六四一),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七)进士,后以礼部尚书入阁,官至建极殿大学士。以擅书名世,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大书家。因依附魏忠贤,后获罪罢归,隐于青阳里白毫庵。著有《白毫庵集》等。此轴为张瑞图作《碧云寺七律诗》一首,纸本,纵一百八十七点五厘米,横六十四厘米 ,约成于明天启三年(一六二三)魏忠贤重修碧云寺之后。诗曰:『翠阁丹楼不计重,石林萝径水淙淙。诸天但说游三日,双屐宁知遍一峰。花外鸟啼千嶂雨,帘前僧老数株松。黄昏移榻东轩坐,山北山南寺寺钟。碧云寺,果亭山人瑞图。』钤白文『张瑞图印』及朱文『大学士章』。张瑞图书法奇逸,于锺繇、『二王』之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此书用笔结构方整,又屡出奇险之姿,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及布局的疏密来呈现跳跃跌宕之态,密而不窒,疏而不空。一反赵孟承袭『二王』以来的圆转流美的书风,而代以恣意放纵、硬倔奇谲,体现了晚明时期审美风气的转变与多样。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三、四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三、四

 
  王铎草书《临阁帖》轴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等,孟津(今河南)人。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弘光元年(一六四四)为东阁大学士。王铎之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风格多样,隶草真行四体皆精,造诣极高。其草书劲健洒脱,酣畅淋漓,张弛有度,力有千钧。启功先生曾赞王铎行草书曰:『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件《临阁帖》轴作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王铎四十九岁时,为王铎临王献之《阿姨帖》和王羲之《豹奴帖》部分,绫本,纵一百九十四厘米,横二十七厘米,曰:『东阳诸妹当復平安、不审顷者情事渐差耶。彼郡今载甚不能佳,不知早晚至。当遂至郡,深想望。豹奴此月唯省一书,亦不足慰怀,深悉足下情素耳。辛巳菊月,王铎。』此件作品用笔雄浑,遒健多姿,纵笔开阖,狂放不失法度,风貌天成,有米芾之意,却更沉着痛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钤有白文『王铎之印』、白文『宗伯学士』印,明潞王朱常淓朱文篆书『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父世传宝』印,白文篆书『啬道人观男孝同孝肃孝宽女孝英侍』印。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五、六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五、六

  王时敏隶书《七言律诗》轴
  王时敏(一五九二—一六八○),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代大学士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少时受董其昌指导,以摹古为最高原则,山水画追黄公望。其隶书称清初第一。此诗作于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绫本,纵二百二十厘米,横五十五厘米。乃为徽州汪氏老人贺寿而作。清初的书坛开始冲破帖学的束缚,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而随着金石学的发展,碑学抬头,渐渐与帖学平分秋色。王时敏的隶书,上追汉隶,亦有唐风,笔法古拙,方整有度。用笔较为平直,含蓄儒雅。恽寿平《王时敏书画册》云:『观奉常先生遗墨,真行古隶悉备,隶宗汉法,真书规模十三行,表册行书临《枯树赋》兼米南宫,此学书要诀,可略见奉常公一生学力矣。』钤印白文『王时敏印』,朱文『西庐老人』。
  傅山草篆《塞上诗》轴
  傅山(一六○七—一六八四),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于学无所不通,又长于书画,并多次组织反清斗争,为著名的反清志士,其高尚品格和气节为世所重。傅山书出颜真卿,正气凛然,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创作主张也是其个人品性的反映。
  明亡之后,傅山子傅眉曾『遍历九边,观风塞上』,当与反清斗争有密切关系。此诗作于傅眉自塞上来之后,纸本,纵二百零八点五厘米,横八十四点三厘米。其以草书入篆,用笔拙而沉,结构怪逸,枯润相宜。诗文与书法体现出作者父子两代作为明遗民的辛酸和悲凉,却又卓然于世、满怀抱负的品格和气节。此幅右侧有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于一九六○年跋语,认为该诗有反清之意。诗作内容录于傅山《霜红龛集》卷七。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七、八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之七、八

  髡残行书《题画记》
  髡残(一六一二—一六九二)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白秃、石道人、残道人、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与程正揆(一六○四—一六七六,明末清初书画家,字端伯,号鞠陵,别号青道人,今湖北孝昌人)交善,时称『金陵二』。这则题记,纸本,纵四十二点八厘米,横三十二点三厘米,即是康熙五年(一六六六)程正揆探访石,石作四幅山水画相赠的其中一题记:『青大居士枉驾山中,留榻经旬,静谈禅旨及六法之术。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穷源,方能造意。然大居士为当代名儒,至残衲不过天地间一个懒汉,晓得甚么画来。余向常宿黄山,见朝夕云烟幻景,林木翳然,非人世也。居士遂出端本堂纸数幅,随意属图,聊记风味云耳。居士当喝棒教我。丙午深秋石残道人合爪。』左下角钤清中期收藏家吴云『平斋鉴赏金石书画印』。此幅作品充满了友人间的情谊,以及与志同道合者论画论艺的生活乐趣。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 局部
宋 冯预 历代三宝纪第八 局部

  邓石如隶书《六言联》轴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初名邓琰,字石如,后避嘉庆帝琰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擅篆、草、行、楷四体书,时人赞邓氏『四体书皆国朝第一』。尤以篆书成就最大,并在治印用字上独树一帜,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与当时皖、浙派鼎足而立,对后世影响巨大。
  邓石如的隶书功力尤深,是清代碑学的重要推动者,包世臣(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对其十分推崇,在《艺舟双楫》中列邓氏隶书及篆书入『神品』。此联纸本,纵一百三十三厘米,横二十七点八厘米,当为邓氏早年作品。『座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春山』,源自《庄子•秋水》,一扫帖学及馆阁体所带来的纤媚书风而代之以凝重古拙,又内蕴跌宕之张力,体现了其『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艺术审美。钤印白文『邓石如字顽伯』,朱文『完白山人』。伊秉绶行书《小园梅花诗》轴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光禄寺卿。其书法师从刘墉,擅四体书,尤长隶书、篆书,与邓石如并称为清代碑学的两位开山鼻祖。此幅伊秉绶的行书《小园梅花诗》轴,纸本,纵一百七十九点三厘米,横四十五点三厘米。取刘墉圆融敦厚的书风,加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虽为行书,其用笔与气质仍留有古隶的意味。何绍基称其:『行草亦无唐后法,悬崖溜雨驰荒藓。不将俗书薄文清,觑破天真关道眼。』此诗载于伊氏《留春草堂诗钞•卷六》,释文:『梅信微茫动远情,道人能共景凄清。水边竹屋霜天月,琴鹤一时都有声。小园梅华十五株,既赋五律四章,又作八绝,此其一耳。秉绶。』

宋 黄庭坚 青衣江题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 黄庭坚 青衣江题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未完)
(本文作者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期刊责编:张 颖)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0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