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南宋宫廷画家陈居中研究

时间:2016-12-26 14:19:50 来源:《荣宝斋》2015年4月刊 作者:王照宇   0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南宋后期宫廷画家陈居中的学术地位及画史影响都不甚大,近乎一位被边缘化的画家。史籍中关于陈居中的记载,最早见于元人夏文彦(十四世纪)的《图绘宝鉴》:『陈居中,嘉泰年(一二○一—一二○四)画院待诏,专工人物蕃马,布景著色可亚黄宗道。』黄宗道(十二世纪)是北宋徽宗时期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是『宣和画院待诏,工画人物蕃马,师胡瓌(十世纪)、东丹王(八九九—九三六年,即李赞华)。世论:胡画马得肉,东丹得骨,宗道二法具备。画上写京师黄宗道』。胡瓌父子的有关问题尚待研究,其存世作品亦数量极少,今人多认为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卓歇图》(绢本设色,横二五六厘米,纵三十三厘米)为可信真迹,和陈居中的某些作品相比,它们在时代气息上保持了大抵的一致性,而《蕃马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尺寸不详)则被后人认为是元代绘画。李赞华的传世作品亦是数目极少,唯有《射鹿图卷》(现藏美国,尺寸不详)争议较少。这类绘画在题材选取上都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为主,某种程度上具有历史风俗画的性质。技法上严格来说大同小异,皆属于宋人常见的工笔重彩一路,所以在后世的古书画鉴定家眼中,胡瓌、李赞华、陈居中等人的作品大多和时代画风吻合,是否属于画家本人所作则存疑较多,而这也正是中国古书画鉴定研究中常见的问题。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人多认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姬归汉图轴》和故宫博物院的《四羊图》两幅是陈氏真迹,其他作品则多不能肯定,至于诸多佛教题材的作品,则全属伪迹。从图像和文献记录的作品来看,陈居中是『一位善长描绘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和鞍马的画家』,其绘画师承并不甚清晰,画风和常见的宋人画作并无二致,和北宋时期的胡瓌父子、耶律倍等称誉于鞍马画坛。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陈居中其人其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并不处于主流位置,所以直至今日,他的生卒年、籍贯以及相关事迹均鲜为人知。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余辉、美国斯坦福大学彭慧萍等学者均认为陈居中是南宋时出使金国的使团人员中,潜藏有擅长山水画、人马画的画院画家,他们奉命记录金国的山川地形和军事活动,其真实身份乃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间谍』或者『特务』,于是他的作品就被称之为『谍画』。如现藏故宫博物院传为陈居中的《柳塘牧马图》,该图有清人耿昭忠(一六四○—一六八六)的题签『陈居中柳塘牧马图』,实际上是否为陈氏之作实则大有争议。余辉认为:『该图绝非画牧人在柳塘牧马,亦决非寻常的集山水、人马为一图的普通团扇,细察之,玄机重重。画家画两群马匹在圉夫的驱赶下从两岸下水,游向各自的彼岸,形成一定的阵势,而不是一般的浴马戏水。圉夫所藏的白毡笠子和髡顶、耳后垂双辫的装束是典型的女真人形象……画中的女真人苦练水战,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高宗建炎年间(一一二七—一一三○),南侵的女真人马屡败于江淮的河港湖汊,暴露出女真人不擅水战的弊病,此后,金军痛定思痛,水上演练不辍。这位出使金国的画家无疑是形象地记录了金军为与宋军决战于水网地区而进行战争准备的实况。』基于此,研究者们认为陈居中极可能就是带有某种政治任务的间谍画家。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十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十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史中关于陈居中的文献记载数量甚少,且多沿袭元人夏文彦的说法。元人陶宗仪(一三二九—?)的笔记《辍耕录》中有一段关于陈居中的文字,鲜有人关注,其文如下:『并燕莺为字,聊徽氏姓崔。非烟宜采画,秀玉胜江梅。薄命千年恨,芳心一寸灰。西厢旧红树,曾与月徘徊。余丁卯春三月,衔命陕右。道出于蒲东普救之僧舍,所谓《西厢记》者,有唐丽人崔氏女遗照在焉。因命画师陈居中绘模真像。意非登徒子之用心,迨将勉情钟始终之戒。仍拾四十言,使好事者知百劳之歌以记云。泰和丁卯林钟吉日,十洲种玉大志宜之题。』此段文字记载了泰和丁卯年(一二○七)的春天三月,南宋画师陈居中曾跟随一位去『陕右』的金朝官员途经『蒲东普救之僧舍』,在这个地方他受命绘制了《唐崔丽人图》。而那位去『陕右』的金朝官员同时在这幅画作上题了诗,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泰和丁卯林钟吉日,十洲种玉大志,宜之题。』此处的『宜之』乃金代赵元(十三世纪)的字,此人自号愚轩,今山西定襄人,『经童出身,举进士不中,以年及调巩西薄,未几失明』。赵元约在泰和七年(一二○七)由忻州赴官陕西,取道蒲州,同时陈居中跟随,于是赵元就被认为是陈居中的监视者,『间谍』的身影也就随之降临到陈居中的身上,自然而然,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某些作品就被贴上了『谍画』的标签。然而,文献中有关赵元为数不多的事迹和诗词材料却令笔者质疑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陈居中的另一面。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十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陈居中 胡笳十八拍之十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人元好问(一一九○—一二五七)的《中州集•谷音•河汾诸老诗集》卷五收集了赵元三十五首诗词,其中《修城去》一诗后《金文雅》:『自注:甲戍岁(一二一四),忻城陷,官复完治。途中闻哀叹声,感而有作。』当时,『死者十余万人』,赵元不得不南渡避乱,『往来洛西山中,闲闲公、雷御史、王子文、许至忠、崔怀祖皆爱之,所至必虚左以待』。他流传至今的诗词中尚有一首题为《思归》的作品,其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一句,寥寥数语其思归故土之情可见一斑。而陈居中与之则有同病相怜之感,他作为聘使出使异国犹如『如虎探口』,要么客死异乡,要么拘留受苦。此时此地,二人难免就有许多同病相怜之处,偏偏天公作美,赵元也颇爱书画,在《中州集》所收的三十五首诗词里,就有不少与绘画有关的诗作,如《题裕之家山图》《黄华画古柏》《自题写真》《题潘阆夜归图》《东坡海南烹茶图》《明皇击梧桐图》《河山形胜图》《习池醉归图》等。由此可以窥知赵元与陈居中二人的关系应当很好,不像某些学者所认为的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陈、赵二人应当是在社会离乱期间具有相同遭遇的诗文之友。

南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依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推断,笔者以为陈居中的使金乃是一种正常的政府行为,『间谍』的身份近乎于一种猜测甚或附会。他与宋金时期的宇文虚中、魏行可、朱弁、洪皓、崔纵、张邵、王伦、陈过庭、司马朴、藤茂实等人一样,属于宋金两国之间的一种正常出使,或赴北境庆贺生辰,或者解决两国争端,并不带有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而恰恰在这不断的聘使往来中,这些使者们为宋金双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六)于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国,后来『金人重其才艺,官以翰林学士,掌词命』,宇文虚中被迫接受官职,并参与金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将汉人制度及其文化直接传入金朝。当时的金人李聿兴对宋使说:『丞相得宇文相公,直是喜欢,尝说道:「得汴京时欢喜,犹不如得相公时欢喜。」』可见宇文虚中对金人文化建设的贡献颇受金人赞誉。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洪皓使金,到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归国,其间陷金达十五年之久。金朝皇室显贵完颜希尹知道洪皓学识渊博,便『使其教八子』,他『无纸则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时谓「桦叶四书」』。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使金的朱弁,被扣在金国十七年后南返,在这期间,他『授徒以自给』,『金国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就学』,将汉文化传播到金国。笔者据此推断,陈居中扮演类似的角色也不无可能,现存赵元的不少题画诗词,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赵、陈二人之间的真实关系。《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一书记载陈居中在南宋理宗时期(一二二四—一二六四)的绍定壬辰年(一二三二)中武举,与他同时中举的尚有『陈文翁,居新洋,忠靖郎;陈文虎,居新洋,吉阳令;陈崧高,居新洋,含山令』。宋时的新洋,大致在今天的浙江温州市一带。在以后的淳祐甲辰年(一二四四),新洋陈唐佐曾任礼部祠祭祀郎中,咸淳辛未年(一二七一)陈郁亦中举获得官职。新洋陈氏不断有考中科举者,该陈氏极可能是当时的一个望族,而陈居中又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在绍定壬辰年中武举,而且兼擅丹青。陈居中中武举距离他在丁卯(一二○七)春出使『陕右』已相去二十五年,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故土江南。这一点又使笔者在陈居中的年龄上顿生疑窦,相隔二十五年才中举,陈居中此刻几岁?根据彭慧萍女士的博士论文《『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可知,宫廷画师在当时一旦奉使出疆,便会依官阶奉授假官,以此彰显皇恩,想必陈居中就是这种状况下中的武举。由是,陈居中应是南宋宁宗、理宗时期(一一九四—一二六四)活跃在画坛和政坛上的一位浙江温州籍画家,其绘画以鞍马人物为主,由于外交聘使的身份,陈氏也经常绘制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历史风俗画作。

(本文作者系无锡博物院古书画鉴定研究员)
(期刊责编:王青云)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4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