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民国时期古玺创作的主要风格类型及代表人物

时间:2016-12-26 15:58:49 来源:《荣宝斋》2015年6月刊 作者:周善超   0

  古玺的仿刻由来已久,其肇于宋元,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时期已成风气。本文旨在介绍民国时期古玺创作的风格类型及其代表印人,并梳理和概括出这一时期古玺创作主要呈现三种风格类型:即沿袭『晚清四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的风格类型;受书法和古文字学影响的古玺风格类型;突破先秦古玺印式的创新类型。


 
  元、明时期,很多印人对古玺创作尚停留于懵懂的模仿阶段。清代金石学复兴昌盛,人们有了更多机会摩挲鼎彝铭文、考释古印,对古玺的仿刻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晚清时期,赵之谦、吴昌硕等人刻过不少仿古玺作品,特别是黄士陵在『印外求印』思想影响下,着意去探索古玺印创作,他以先秦吉金文字入印,刻出的少字朱文小玺对后世影响很大。到了民国时,古玺创作较之前朝有了较大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创作队伍人数多,二是创作分布范围广,三是作品面目新,风格各异。从这一点讲,民国时期古玺创作的风气已经形成,并凸显出几种主要的风格类型,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赵叔孺、王福庵、唐醉石、沙孟海、朱复戡、易大厂、李尹桑、冯康侯、童大年、杨仲子、简经纶、来楚生等。

  一 沿袭『晚清四家』的古玺的风格类型

  赵之谦、吴昌硕在古玺创作方面的尝试,启迪了后来的赵叔孺、王福庵、唐醉石、沙孟海、朱复戡、来楚生等一批印人,而黄牧甫引领了易大厂、李尹桑、冯康侯等于古玺创作上的实践。赵叔孺、王福庵、沙孟海等人所刻古玺在印式上基本沿用了先秦古玺的特征,如白文有边栏,或有『十』字界格,朱文用战国阔边小玺的范式。古玺创作体现『印外』艺术因素,使古玺作品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李尹桑、冯康侯等笃嗜古玺,专事模仿,终其一生去追求,故所刻古玺较之师辈更为纯粹。


 
  (一)受赵之谦、吴昌硕影响的代表印人

  赵叔孺,(一八七四—一九四五),原名润祥,后名,字献忱;后易名时,号纫苌,字叔孺,以字行。家中藏有东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故名其居二弩精舍,晚年自号二弩老人。赵叔孺精鉴赏,富收藏,对金石文字研究至深。篆刻初取赵之谦法,后不自局囿,上追古玺、汉印,尤于元朱文印风可谓精细绝伦。所刻古玺能与细朱文印相媲美,渊雅合度。陈巨来曾将赵叔孺和吴昌硕喻为『一时瑜、亮』,且将此二人的印风渊源做比较:『迩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当推安吉吴昌硕丈及先师鄞县赵时先生,可谓一时瑜、亮……昌老之印,乃由让之上溯汉将军印,朱文常参匋文,故所作多为雄厚一路;叔孺先生则自叔上窥汉铸印,朱文则参以周秦小玺,旁及币文、镜铭,故其成就开整饬一派。』
  寿祺,后更名禔,字维希,号福庵,以号行。所居曰:糜砚斋、春住楼。王福庵一生研究金石学,所书铁线篆并世无俦。尤精细朱文印,享誉后世,曾与吴昌硕、赵叔孺一同被誉为印坛之鼎足三立者。此外,王福庵还以商周钟鼎文字入古玺印式进行创作。他曾刻有一批纪年小古玺,引人注目。
  唐醉石(一八八六—一九六九),原名源邺,字李候,小字蒲佣,号醉龙、醉农、韭园,别署醉石小农。中年后,以醉石行。唐醉石善书汉隶,其篆刻上追古玺汉印,继浙派印艺之绝学;既得陈曼生浑厚苍莽之妙,又得赵之谦『印外求印』之创新精神。他与王福庵重振浙派,被誉为『清代以后第一人』。
  沙孟海(一九○○—一九九二),小名文翰,易名文弱,以字行;别署石荒、沙邨、兰沙、决明、劳劳亭长、僧孚、孟澥、孟公。其篆刻初师赵叔孺,追摹元朱古玺,后趋缶翁印之遒劲古朴。对于二位先师既有所继承,又有所突破。沙孟海变朱文阔边少字小玺为多字数巨型玺,并参入浙派的切刀法,使三代吉金文字的光洁线条变得些许生涩而又有活力,增强了点画的表现性,如『金石刻画臣能为』等。沙孟海在白文古玺参入石鼓文、古陶文、古封泥等因素,并以写意手法丰富印面的气势,使印文既具有远古意蕴,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朱复戡(一九○二—一九八九),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庵。四十岁后更名起,号复戡,别署伏堪。为明宗室桂王嫡裔。其书印早年受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年未二十,驰誉海上』,有『诏版专家』之誉;于中年后师法秦汉,上溯两周,引石鼓、秦诏文字入古玺创作,『古厚浑穆,气势雄劲,非一般名家能望其项背』。

  (二)受黄牧甫影响的代表印人

  李尹桑(一八八二—一九四五),原名茗柯,以字行,别署榠柯、壶父、秦斋。后因得一银玺,更好玺斋。所居曰:长生安乐之室、宣灵馆、宣灵残瓦之室、双清阁。李尹桑幼随黄士陵学印,得其神韵,牧甫极为称许。其章法承袭古玺印式,印文取于玺印、鼎彝、泉布、镜铭之中,工致精整,凝练清隽。如『新会陈坤培』的印款中所写:『古玺之至精者,秦斋仿之』。


  冯康侯(一九○一—一九八三),原名彊(强之古字),字康侯,晚号康翁,广东番禹人。冯康侯十三岁习治印,私淑黄牧甫,也是岭南黄牧甫流派的重要传人之一。罗复堪先生评其印曰:『康侯世兄治印险劲挺拔,结构天成,绝似牧甫而兼有让之、叔之胜,妙年风雅,近复上窥秦汉,所诣宁有限量耶。』冯康侯同李尹桑尽管在古玺印创作上开一代风气,对前辈有所超越,但就大的方面而言仍在黄牧甫流派之中。除了李尹桑、冯康侯外,作为黄牧甫的重要传人邓尔雅、乔大壮的古玺印创作也是尤为出色的。还有黄牧甫哲嗣黄少牧,篆刻直接承传父辈衣钵,其所刻古玺可圈可点之处多矣。

二 受书法及古文字学影响的古玺风格类型

  晚清至民国期间,出土文物日夥,以殷墟甲骨、商周彝器、战国简牍和先秦古玺印影响最著。甲骨文、金文、古玺文遂成为文物考古学者和古文字学家研究的热门,同时先秦书法(大篆)艺术也被高度关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被引入书法篆刻创作。有的古玺创作以书入印,书印合一,端庄、古朴;有的以摹古为主,十分讲究印文的『纯度』,印风严谨、规范,而于古玺章法、刀法并不屑去探索、变革。代表人物有黄宾虹、罗振玉、童大年、马衡、李健、杨仲子、简经纶、马公愚、容庚、罗福颐等。
  罗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字叔言,号雪堂,晚年别署贞松老人。国学大师,甲骨学奠基人之一。是民国时期以甲骨文入书、入印的开先河者。其印扁方,笔法圆厚,同他平素以金文、小篆笔法书写的甲骨文如出一辙。如印作『罄室』,字形结构取自甲骨文原形,『罄』『室』字均见《甲骨文合集》。


  童大年(一八七三—一九五四),原名暠,字幼来,号心龛,别署印童、醒盦、心安、惺甚、性涵、恂谙等。室名为安居、依古庐、雷峰片石草庐。七岁即习篆摹印,并研读《说文》,钩摹古器及玺印文字,毫厘毕肖。弱冠之年即能书印并修,曾集辑《依古庐篆痕》等,印艺多得益于此。中岁以后,锐意购藏古物,举凡鼎彝泉镜、陶石砖瓦,靡不罗致,对先秦陶玺文字用功特多,所刻古玺浑厚朴茂,金石之气浓重。
  马衡(一八八一—一九五五),字叔平,号无咎。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斋名凡将斋、觯庐。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虽以治印为余事,然精于金石六书,长于篆籀书法,故所刻古玺以书入印,书印合一,整饬渊雅,直逼周秦真印。曾撰《谈刻印》一文,所论皆篆刻精辟之语,诚为刻印家研讨借鉴之渊薮。
  简经纶(一八八八—一九五○),字琴斋,艺事皆以字行。号琴石,别署千石、千石楼主、万石楼主。曾与康有为学书,研习书法数十年,四体皆精,尤善隶书,是民国期间古玺创作受书法影响至深的篆刻家之一。简经纶在《甲骨集古诗联》自序中云:『比岁爱读殷商贞卜契文,喜其刀笔出自天然,风趣特与众异,学既数月,尚昧用笔之步趋……因审尚未有以甲骨文字入印者,每欲一试刀笔,辄患文字捍格,乃搜求各家诗文,择其字句完具者,因而操觚。』简经纶以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将甲骨学成果引入篆刻领域,被后人称为『民国时期甲骨文印创作第一人』。


  罗福颐(一九○五—一九八一),字子期,别署梓溪,七十岁时因背微伛,自号偻翁。罗振玉第五子。文物鉴定家、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自幼随父谙习古器文字之学,早年精摹古玺汉印辑成《待时轩仿古印稿》。王国维先生为之作序,并盛冯康侯汉民五十岁以后书赞罗福颐:『子期年甚幼,志甚锐……日摩挲耽玩于其中,其于世之所谓高名厚利,未尝知也……故其所作,于古人之准绳规矩,无毫发遗憾,乃至并其精神意味之不可传者而传之。』罗福颐治古玺印用字考究,章法平和规范,作品端方秀雅,精致可爱。因其刻印一般不刻边款,故尝自称为『半个印人』。

三 突破先秦古玺印式的创新类型

  古玺印式即古玺印面的款式,『款式者,印文之排列行款及其格式也』。民国印学家王献堂先生曾将先秦白文古玺归纳为四种款式,朱文古玺一般只有一种款式:『初期之白文古玺无栏,但如彝器款识,以字文镌刻于上……底面朴素,了无边格……继则于文之四周加阑矣……继则行于行间,各求整饬……于行之中间,又加界如矣……继而益求整饬,其为四字玺文者,行占二行,于每行之中,又加界如田矣。凡此四式,周代白文古玺皆有之,通常所见,以第二第三两式为多,一四两式极鲜……以上类指白文而言,至阳文古玺,皆为第二式,只具四边,不加中界、间有第四式……而绝未见第三式也。』……



(本文作者供职于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期刊责编:王青云)
(网站责编:简 琼)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6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