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后王』之『王』 —明末王铎的书法世界与当代『王铎热』

时间:2016-12-26 16:25:44 来源:《荣宝斋》2015年6月刊 作者:白林坡   0

  一 王铎生平及交游

  王铎一生身处动荡之世、历遭坎坷之运,正是在明清易鼎那样动荡的代背景下,造就了王铎及其辉煌的书法艺术世界。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河南孟津县双槐里。据《王觉斯先生传》载,王铎先世为太原人,明代时迁徙到孟津县。王铎幼承庭训,并于明万历己酉年(一六○九)负笈山西蒲州(今永洛县)河东书院就学,并开始习画。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在开封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时年三十一岁。后相继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等。

王铎像
王铎像

  晚明黑暗动荡的政局,牵动着仕途上的王铎。四十岁后的王铎,面临着朝中阉宦党争、朝政腐败,加之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内乱与女真人崛起后的虎视眈眈,大明朝廷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王铎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在此期间,因王铎上疏弹劾杨嗣昌,规谏崇祯帝勿于围剿农民起义时加派剿军饷给百姓,两次得罪于崇祯帝,触犯圣怒。同时,关外清兵大举入关侵犯,纵横河北、山东等地,京师戒严,王铎分守京城大明门,之后,幼女、次女相继夭卒,心力交困的王铎两次上疏乞归省里,获允后遂归孟津乡里,他在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涯于此基本告了一段落。然在政局动荡,内扰外患并作之中,朝廷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又重新任命王铎为南京礼部尚书。赴任途中,由于农民起义战火四起,父亲、母亲相继亡故,王铎未到任即漂泊于中原、江南诸地。

明 王铎 临王羲之 1627
明 王铎 临王羲之 1627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此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史称南明政权。次年,王铎因在农民起义军追杀福王时有救护之功,被升任为东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晋少傅。南明小朝廷在颓败大势之下也无力回天,终于一六四五年五月被清兵攻破南京城。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降清。此间,王铎备受当地百姓责骂凌辱,『铎为市民所执,訾其误国,众手交加,须发立尽』。仕清后不久,王铎被召进北京,被授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后又任太宗实录副总裁并加太子太保。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王铎病笃,回到河南孟津老家。是年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一岁。
  王铎生于明朝,成长于明朝,仕于明朝。明朝灭亡清取而代之,这在王铎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都是如同地震般的巨变,他的人生亦随之彻底改变。清入关后,王铎不得已出仕清王朝,好友钱谦益在为他作的《墓志铭》中记载他此时期状态:『既入       北廷,颓然自放,粉黛横陈,二八递代。按旧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欢间作。』可以想见,王铎本已饱受乱离之苦,仕清后又遭世人鄙夷,内心矛盾与纠结难以排遣,醉情于酗酒,『居常垢衣跣足,不浣不饰,病亦不肯服药,久之更得愈,则纵饮,颓堕益甚』。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一 1625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一 1625

 
  仕清后,王铎在政治上很难有所作为,书画诗文成为他排遣内心纠结和压抑的最好手段,特别是风行雨驰的狂草书法最得宣怀,于是他『每与诗友酒徒,招歌僮、设果饵,酒酣歌吴骚,按节迭和,每至鸡鸣不寐,宾客潜散亦不顾……辄醉,取大笔迅扫千尺绫素,不复知世间有是非荣辱事』,一如他所言『字画诗文,吾辈之寄耶、爱耶、憎耶』。王铎寄情于诗文书画,特别是最能抒心写意的行草书体,成就了他粗头乱服、淋漓痛快的个人面貌。在清入仕的最后八年,五十多岁的王铎迎来了书法创作的高峰期。正如他的好友黄道周就曾说:『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
  王铎成熟期的淋漓恣肆书风与他在入清的内心世界互相表里,内心的矛盾和张力,是其心态、情感世界在其书风上的外化。作为明王朝的遗臣,王铎不得以投降清廷,出处有亏,大节不保,备受当时汉人士林舆论苛责,尤其受不仕清廷的遗民圈中士大夫文人的诟病,王铎内心充满了抑郁、纠结,书法成为其寄托和宣泄的载体。从外在来讲,现实生活的压力也时刻让他几近疯狂。清廷取得统治权后,一方面是残杀汉族抵抗者,另一方面则笼络汉族士大夫与前朝旧臣为其所用。在王铎的社交圈子里有奋力抵抗的孤臣孽子,也有屈项仕清的贰臣。明亡后,与王铎莫逆之交的倪元璐自缢殉国,成为汉人仕宦圈的楷模;黄道周极力拥护明王朝之残余力量,兵败被俘,舍生取义。而另一方面,与王铎同仕二朝的孙承泽,在南党首魁陈名夏被处斩后,因『豪附陈名夏,表里为奸』,被处入狱。这些友人的遭遇投射于王铎的内心,由生存环境的高压所形成的艺术上的张力也在其后期的书法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二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二

  形成王铎书法艺术特征的诸因素中,有两条特别突出:一是他一生艰险动荡的阅历,特别是明亡仕清在其情感世界中形成的张力,凸显其拓落不羁、狂放恣肆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他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圈的广泛交游与切磋学习。
  王铎生平交游十分广泛,特别书画交游,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钱谦益、周亮工、孙承泽、郭宗昌等书画、收藏界的精英都是王铎的好友,他与『同年』倪元璐、黄道周,被时人称为『三株树』『三狂人』。他们三人之交友,始于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此年王铎时年三十一岁,殿试名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拟山园选集》卷首有黄道周序:『曩千戌庶常之简,凡六人,惟觉斯、倪鸿宝、与我最乳合,盟肝胆,孚意气,石氏砺廉隅,又栖止同笔,研为文章。爱焉者呼三株树,妒焉者呼三狂人,弗屑也。』王铎与董其昌的交谊也甚笃,在《拟山园选集》中就有与董其昌切磋书画的尺牍多篇。同时,王铎与当时一同仕清的钱谦益、周亮工、孙承泽等书画收藏家、艺术赞助人的交谊深厚,常在一起游宴切磋。
  这种书画圈中广泛交游,不仅扩大了王铎的视野、使其书艺不断提升,同时也扩大了其书法在大江南北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北方。正如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云:『其字以力为主,淋漓满志,所谓能解章法者是也。北京及山东、西、秦、豫五省,凡学书者以为宗主。』这是王铎同时代书论家的客观记录。二 王铎书学理路及书法风格

  身跨明清两朝,被誉为『神笔』的王铎,其实乃一代通才:不仅书法在明清属一流,其在绘画、诗文甚至武术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可谓博学古今,淹通六艺。他一生所作诗歌数量巨大,据统计其一生曾作诗逾一万五千首。明亡后,他于『清初赴燕都,焚于天津舟次』的诗文就有千余卷。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目前存世尚有四千九百余首。从王铎书画学习的脉络来看,他十三岁开始临习王羲之《圣教序》,三年后『字字逼肖』。明万历己酉年(一六○九),即十八岁左右,他负笈山西蒲州(今永洛县)河东书院学画。王铎一生虽宦海浮沉、颠沛流离,然习画不辍。其善画梅兰竹石,尤善山水。在绘画上与董其昌书信往还甚夥,在给董的信中说:『画为山水写真,总之绝去墨蹊,独流真气。所以物有坻伏,石体树泉,浓淡位里,变相如面。如面则不复雷同矣。姜氏之笔繇于造,不繇天造,犹求龙者于求壁间耳。四体妍媸,何关神处。』
  耽心于诗文书画是王铎的终身追求,然于书法艺术最可谓呕心沥血,痴迷不倦,成就也最为卓荦。他曾在《跋琼蕊庐帖》写道:『余于书、于诗、于文,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跤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三
明 王铎 临圣教序之三

  总体观之,王铎的书法以宗晋为旨归。早年以唐楷立其基,以『二王』《阁帖》为主体,辅之以米芾行书神采;泛滥于汉魏至唐宋之行草,参之以篆籀隶法,以拓落不平的意气发抒之。最终,成就了他卓尔不群的大写意书风,在明末清初独标一枝。
  王铎曾自述其书曰:『余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不自察耳。』与王铎交往二十多年的好友彭而述评价其书法:『掩晋人而上之,真行草三百年书法之大成,而篆籀八分则上蔡中朗犹且为难,第世鲜知之者。』王铎自己也说:『书未宗晋,终于野道。怀素、高贤、游酢、高宗一派,必又参之篆籀隶法,正其讹画,乃可议也,慎之、慎之!』王铎一生都在宗法晋人书风上下功夫,平生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依次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无论是少年时期的对《集王圣教序》《淳化阁帖》的学习,还是继而对唐代柳公权等楷书以及对宋代米芾行草的深入学习,他都是要溯魏晋书风之源,以『二王』一系帖学为主线,并且以追求古意为旨归。王铎虽自称『独宗羲、献』,但从他传世作品面目来看,涉猎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确实是博采众长,源宗各家的。同时他学『二王』、米芾,以《阁帖》入手,泛滥各家,最终以连绵大草最能逞其长。考察王铎一生书法演变轨迹,不难发现,四十岁以前他大抵植根于『二王』行草帖书,四十岁以后逐渐凸显个人面目,五十岁后则完全成熟,形成了超越『二王』、米芾书风的元气淋漓、浑厚华滋、笔力惊绝的草书风格。
  毫无疑问,王铎晚年狂草书法最能代表其书法高度,清代以来获得的评价也很高。如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比王铎稍小的大书法家傅山曾评价王铎:『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吴昌硕也曾赞王铎书法:『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三 当代的『王铎热』窥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王铎书法一直备受书法界、学术界关注,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更是被收藏、拍卖界所青睐和追捧。从根本来讲,这是由王铎书法本身的艺术水准和学术高度决定的;从外在环境来看,王铎书法也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展厅时代的书法发展诉求。
  王铎在世时其书法就已经誉满士林了,但由于在明亡后他出仕清王朝,成为其人格污点;加之在乾隆时将王铎列入贰臣,夺谥并禁毁其著述,这些自然影响到了后来对他的评价。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王铎以书法托其心志,寄寓不平,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书法作品墨迹、诗文手稿、铭石刻帖等。这些书法作品存世分散于民间及公私收藏人手中,这也使得可供收藏的资源较为丰富、活跃。他的法帖、尺牍、题词等也多有刻石,如《琅华馆真迹帖》《拟山园帖》《龟龙馆帖》《弘月馆帖》等多种法帖,也为学习研究者提供了入手法门,扩大了其书风的影响力。存世作品数量巨大,也是王铎热在当代展开的基础。
  王铎极富视觉张力的书法风格不仅符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诉求,在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上暗合了当代人的创新趣味;同时,其连绵大草、高堂大轴式的创作方式也适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展厅时代的书法发展形势。王铎的连绵大草将『二王』、米芾一系的帖学书法『高堂大轴化』。从将『二王』尺牍临写成巨轴书作就能清晰看到,王铎这种书风在当下适应了展厅书风的诉求。在中国书法热持续之下,在展厅书法追求视觉效果、视觉冲击、尺幅要大的审美诉求下,王铎书法的视觉效果适应了这种风格和审美需求,特别是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涨墨』,避免了帖学书法大幅化后糜弱的弊端,从而增加了雄强霸悍的视觉效果。其书风中结字的夸张变形、章法的参差离合,既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又增强了展厅视觉效果,同时又避免了碑派书风粗率,乏蕴藉的弊病,所以一时间临习王铎书法者很多。
  目前书坛所谓『中原书风』『王铎书风热』,体现在前几年的中国书协举办的多种『国字号』展览中,这成为很强的导向,学习王铎书风成为热门,国内各个出版社也竞相出版王铎的字帖、专著,研究关注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此外,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书法热的重要区域。王铎作为乡贤,被隆重推出,研究王铎、出版王铎、临习王铎,使得王铎从河南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明清以来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书法人物。王铎书风风行中国书坛这几十年,自然带动了王铎书法的市场收藏热。
  另外,王铎书法在域外流传也不少,如日本及欧美等国。不仅有收藏王铎的藏家,对其书法进行研究、学习也有一定的人群。特别是在日本,推崇王铎者甚至称『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这也使王铎书法收藏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性。


(本文作者供职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
(期刊责编:王青云)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5年6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