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昆山桀灵——多首人面兽

时间:2020-06-15 15:08:32 来源:《艺术品》2018年8月刊 作者:辛 磊   0
  

图1 敦煌莫高窟三清宫正殿中的开明兽

图2 敦煌莫高窟第285 窟中的开明兽图案
图2 敦煌莫高窟第285 窟中的开明兽图案
 
  在敦煌壁画中,除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佛教人物和动物图案外,还有一种怪诞的多首人面兽纹(图1、图2)。人首的数量不尽相同,形态也有所差异,关于此兽纹的说法也多有不同。
 
一、“相柳氏”说与“开明兽”论
 
图3 相柳 明代胡文焕图本
图3 相柳 明代胡文焕图本

图4 开明兽 清代汪绂图本
图4 开明兽 清代汪绂图本
 
  多首人面兽的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有出现,楚歌屈原的《天问》中出现:“雄虺九首,倏忽焉在?”王逸在注解《楚辞·招魂》中的“雄虺”时道:“言复有雄虺,一身九头,往来奄忽,常喜吞人魂魄,以益其贼害之心也。” 可知雄虺为九首一身食人魂魄的怪兽。《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同时《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写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由此可知相柳也为九首蛇身的邪恶怪兽(图3)。而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则出现:“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出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守护神开明兽也为九头人面虎身的神兽(图4)。
  
敦煌壁画中的神怪图案不断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在已有对敦煌莫高窟中多首人面兽纹身份的研究中,较早出现的为“相柳氏”说,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敦煌莫高窟第285 窟与第249 窟中的多首人面兽为“雄虺”,即虺龙,而从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及氏族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得出虺龙与相柳二者皆一物,因此在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多首人面兽为“相柳氏”。
  
佛教文化深深融入在敦煌壁画中,随着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的发展,昆仑神话体系的内容在敦煌壁画中也有体现,如敦煌莫高窟第249 中西王母形象的出现,在昆仑神话的民间信仰体系中,“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的开明兽作为守护神出现在西王母周围,因此,认为敦煌壁画中多首人面兽是开明兽的论说成为另一部分研究者的观点,除此之外还存在人皇、地皇和天皇的争议。
 
图5 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 局部
图5 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 局部

图6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南坡西王母凤车
图6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南坡西王母凤车

图7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北坡东王公

图7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北坡东王公

  针对“相柳氏”说与“开明兽”论的两种论述,《山海经》记载的早期昆仑神话,承载着原始宗教灵物崇拜的信仰观念,其中昆仑神话中出现的原始的威猛神秘的动物神和神奇各异的植物神更是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逻辑与想象兼具的原始宗教王国的形态。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宝库,中外文化相互交织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于多种佛教东传的艺术杰作中,与此同时,在核心的佛教内容之外也包含了一些道教文化中的意象,反映了文化融合的民族心理。例如,在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壁画中(图5),东西中线轴线之外南北对称有西王母(图6)和东王公(图7)等道教主题的形象出现。《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在描述昆仑神境之时,选择昆仑守护神开明兽作为一个坐标点来进行叙述,开明兽以北是各类仙草;开明兽以西是一些凤鸟的形象;开明兽的南边是昆虫和走兽;开明兽以东是以宗教中的人物形象为主。因此,结合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壁画中出现的西王母与鸾鸟等形象,绘凤辇,西王母坐于其中,车前有乌获、羽人等,同时周围有文鳐、白虎相随保护,紧随其后的多首人面兽为出自昆仑神话的开明兽更加合理。《足本山海经图赞》中说道:“开明神兽,禀兹舍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神昆仑,威摄百灵。” 因此敦煌壁画中多绘于东王公、西王母的随从之中的多首人面兽应为守护神开明神兽。
 
图8 西魏大统六年吉苌造像中 的虎兽纹拓片
图8 西魏大统六年吉苌造像中的虎兽纹拓片


图9 莫高窟第249 窟壁画中的开明兽图案

  据前引史料可知,九首蛇身的相柳食人魂魄,而佛教是戒杀生的宗教,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佛教文化中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因此相柳出现在莫高窟壁画中与佛教文化相悖,而开明兽则是守卫在昆仑山之上,履行守护昆仑神境的职责,面朝太阳升起的东方,怪异且威严,与佛教文化中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开不了轮回循环及佛法普渡众生的教义相契合。
  
从敦煌壁画中多首人面兽图案本身分析,也更加偏向“开明兽”论。1983 年陕西省临潼县栋阳镇出土西魏大统六年吉苌造像中的虎兽纹(图8)与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 窟和西魏第285 窟壁画上的多首人面兽(图9)形态极为相似,壁画中的兽纹确实是虎身而非蛇身。综上所述,敦煌壁画中的多首人面兽应为开明兽。
 
二、式样与特征
 
1. 敦煌壁画中开明兽图案的兽首数
 
图10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西坡开明兽图案(九首)
图10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西坡开明兽图案(九首)
 
  在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的窟顶壁画中西坡、南坡与北坡共出现了三处开明兽图案:虎躯、四足、多首。壁画中开明兽图案的首数不尽相同,其中西坡的开明兽图案为九首(图10),莫高窟三清宫正殿中也出现了九首的开明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周易·卦爻》称“九”为阳爻,“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古阳称焉”。而且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九为阳水,“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天”,在中国人看来“阳”是生,寓意着美好,所以九就是“阳”,用“九”来象征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九”发音相同的有“久”与“究”等,古时同音字字义相通,具有“永恒”和“非常”的含义。首,即头,将人斩首, 人就失去了生命,因此,首代表着生,“九首”代表着不死,这也是开明兽为九首的原因之一。九首的开明兽象征着永恒的生命,暗示在昆仑神话中开明兽会永远守护在仙境。因此,莫高窟中九首的开明兽图案象征着开明兽作为守护神有至阳之气并将永远的镇守在自己的位置,开明兽首的形式为九张人面,由此理解也是人自身的能力渐渐被肯定。
 

图11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南坡开明兽图案(十一首)


图12 莫高窟第249 窟窟顶北坡开明兽图案(十三首)


图13 莫高窟第285 窟窟顶东坡伏羲女娲图开明兽图案(十四首)

  除了九首之外,敦煌莫高窟第249 窟的窟顶壁画中南坡的开明兽图案为十一首(图11)、窟顶北坡的开明兽图案为十三首(图12)、莫高窟第285 窟中出现了十四首的开明兽(图13),头数量的变化使开明兽的形象更加感性,随着首数的增加,仿佛能量也是随之增长。
 
  2. 敦煌壁画中开明兽图案兽首的排列
 

图14 莫高窟三清宫正殿开明兽手绘线稿
 
  在《山海经》中,开明兽兽首的排列方式在不同版本中就有所不同。清代汪绂绘制的开明兽图案,人面首的排列方式呈现上中下三排各三个的形态(图4),这与莫高窟三清宫正殿中的九首开明兽图案兽首排列的方式相同(图14)。
 
图15 开明兽胡文焕图本
图15 开明兽胡文焕图本

  莫高窟壁画中的开明兽兽首还有另一种排列方式,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图9),在胡文焕的《山海经》图本中(图15),开明兽的式样与之类似,皆为虎身之上,人面依次排列,但又有些不同之处,敦煌壁画中人面大小一致,但山海经图本中,多张人面中有一张较之其他偏大。
3. 敦煌壁画中开明兽图案的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中的开明兽图案色彩以石青、石绿、土黄与褐色为主(图10),整个色调显得清雅、含蓄,虎身背部较大面积的蓝绿色调,配以虎身腹部的土黄色,有着明确的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关系,加上背景浅土黄色的衬托,图中形象所使用的色彩的明暗差距被减小,色彩更加和谐,得到对比强烈而又不失优雅和谐的清新效果。壁画中使用了多层次的绿色,同时添加了一些互补色和中间色使得由蓝、绿组成的冷色调得到了调和,这样更加丰富了壁画的色彩组合,使敦煌壁画的装饰性更强。可见当时的画匠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来选择和升华客观自然,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作为前期的敦煌壁画,开明兽的刻画既有流畅的线性也有抽象化的色块,这也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壁画色彩的特色之一,线条与色彩形体的结合使得壁画带有中国文化的气韵,也形成了敦煌壁画独特的色彩体系。
 

图16 三星堆铜虎图


图17 莫高窟第285 窟开明兽

  三星堆铜虎巨头立耳(图16),张口露齿,昂首怒目,虎尾下曳,尾尖翘卷,一面微拱呈半浮雕状,光素无纹,另一面全身铸有虎斑纹凹槽,槽内由小方块绿松石镶嵌填充平整。铜虎前后腿部拱面有半环纽,应是用以套穿绳线或铜丝,以便悬挂。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敦煌壁画中的开明兽图案也是如此(图17),开明兽的虎身修长且流畅,虎爪威猛,虽并未按照虎原本的形态与花纹面面俱到的刻画,但已有王者之气蓬勃而出,为了使生活的真实转化上升为艺术的真实,经过大胆的概括、提炼、夸张等再创造的艺术处理,使被表现的对象更加突出,这是画工所追求的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审美取向使然,兼具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情调与神话传奇色彩。
 

图18 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

  虎崇拜源自于楚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图18),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王墓出土,器座以虎为主体,虎双目圆睁,竖直立着两只耳朵,口中正在撕咬一头鹿。此物器形构思巧妙而自然,虎、鹿皮毛、斑纹均用金银镶错而成,生动逼真。莫高窟第249 窟中的开明兽尾部形态与之相同(图10),皆呈现出卷曲状,自由、奔放的线呈现出野性的美,而非一味的选择用粗细一致的线来表现。
 
三、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开明兽图案
 

图19 山东临沂独树头镇西张官庄出土的画像石拓片
 
  开明兽图案在敦煌壁画之外,还出现在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中,其呈现方式与形态各不相同。山东临沂独树头镇西张官庄出土的画像石(图19),开明兽的四肢匍匐在地上,向前爬行,极长的颈部主干上单张人面纵向排开,主干上每张人面的两边横向有两张人面。
 
图20 南阳汉画馆藏石拓片
图20 南阳汉画馆藏石拓片

  南阳新店出土的画像石(图20),虎身的开明兽头部高昂,后肢较之前肢较低,有前扑之状,尾部呈现出放射形,九张人面长于每个线形的顶端。
 

图21 徐州汉画大观园的汉代西王母画像石拓片

  同类型的开明兽图案还出现在南阳汉画馆藏石(图21)中,阔步前行中的开明兽有扑起之势,翅膀从它的躯干生长出来,共有九头,尾部七头、颈部两头。
 
图22 汉代西王母画像石拓片
图22 汉代西王母画像石拓片

  与之刚好相反的是藏于徐州汉画大观园的汉代西王母画像石拓片中的开明兽(图22),踱步状态下的开明兽是尾部生长着两张人面,颈部横向有七头。
  
除此之外,多头兽纹在出土的刺绣织物上也曾经出现过。汉代绣被通常以长寿绣为地,上面布置各种通天的灵物,双头鸟也是其中一种。
 
图23 花海出土双头鸟纹刺绣
图23 花海出土双头鸟纹刺绣

  双头鸟的造型很可能是楚汉刺绣中凤鸟纹的沿续和变化。西北地区出土的魏晋刺绣(图23)以及安阳孝民屯出土的东晋铜饰上的双头鸟之间均有三角形的胜纹,推测可能与西王母崇拜在汉魏之际的兴起或与六朝时传说中西王母的座骑希有鸟有关。
 
图24 唐密十二诸天的梵天及线稿
图24 唐密十二诸天的梵天及线稿

  多首的形象也曾经出现在唐密十二诸天的梵天中(图24),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色界初禅天之一,梵天在东南亚地区极受崇拜。
  
印度教中的定义:梵天负责创造宇宙,孕育于宇宙黑水之中的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将一片混沌的宇宙开辟成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梵天身着长袍,有四面佛头,每首皆面向不同的方位,西、北、东、南各有一面;同时长有手臂四条,其中一条手持莲花,一手紧握法器,另外还有仙瓶等物在手中。
  
多首纹样不仅仅出现在我国的传统图案中,在国外也存在同样的多首图案,如西方纹样中的双头鹰与中国的双头鸟纹样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文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7 年秋季学期《中国纹样艺术史与设计研究教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指导教师贾玺增博士)
(期刊责编:王可苡)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艺术品》2018年08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
 
期刊
    MySQL Query : SELECT * FROM `rongbaozhai_db`.`jfsd_` WHERE status=99 AND catid='394' ORDER BY listorder desc,inputtime desc LIMIT 250
    MySQL Error : Table 'rongbaozhai_db.jfsd_' doesn't exist
    MySQL Errno : 1146
    Message : Table 'rongbaozhai_db.jfsd_' doesn't exist
    Ne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