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
![]() |
![]() |
![]() |
设色绢本 手卷
钤印:实父、淮南子、广平翰墨、燕氏逢春珍藏、养心殿鉴藏宝、几暇鉴赏之玺、棠邨、蕉林秘玩、守吾、小长芦馆主人、曾经我眼即我有、曾在定府行有恒堂、只研朱墨作春山、兰乡诗画、白谦宝此过于明珠骏马、云溪、陈氏珍藏、千里、昆明燕氏、逢春曾藏
款识:千里伯驹。
题跋:水殿云涵。逢春先生属题。广平。
38×330cm 约11.3平尺
RMB:2,800,000-3,200,000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明代著名画家,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赵伯驹,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恽冰(清) 蝶恋花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恽冰
款识:花枝含露带朝寒,红紫纷纷绕曲栏。应事诗人唫不 稳,闲将粉本借来看。清於女史恽冰。
120×34cm 约 3.7 平尺
RMB:15,000-30,000
恽冰,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深得家传的一位女画家,生卒年不详。字清於,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诸生恽钟隆次女,恽南田族玄孙女。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树镛审定、毕沅审定、徐邦达珍赏印、萧平、朵云 轩鉴定、刘大荣珍藏、虚斋审定、平品二过眼
款识:乾隆十八年, 復堂李 鱓制。
题跋:懊道人真迹。丁亥孟冬,戈父萧平署。
134×39cm 约 4.7 平尺
RMB:300,000-360,000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李诂私印
款识:戊子嘉平月,仰亭李诂写。
118×62cm 约6.6平尺
RMB:40,000-70,000
李诂,字仰亭,昆明布衣。杨畹亭弟子,见古名画辄临摹,几逼真,后遂以老画师名。
设色绢本 立轴
钤印:沈铨印、渔斋
款识:南苹沈铨写于乾隆,乙亥(1755年)中秋,时年七十有四。
190×95cm 约 16.2 平尺
RMB:800,000-1,200,000
沈铨,字衡之,号南苹,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也擅长画仕女。创“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
设色绢本 立轴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款识:梅花庵主,武夷叠嶂图。
42×32cm 约 1.2 平尺
RMB:300,000-500,000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黎简私印、五百四峰长、赵藩
款识:江水深,江柳阴,钓船不到江之心。江闲风高浪相激,纵使有鱼不易得。钓丝只向江边垂,有鱼无鱼心自怡。有时投竿把书读,夕阳渐低江转绿。有时把酒向风前,沙鸥忘机相对眠。人生富贵何足羡,都似春鸿与秋燕。江水深,江柳阴,钓船不到江之心。二樵。
题跋:罗浮五百四峰堂,位置诗人此拓疆。涧碧山红亦图画,天风海水自宫商。仙嘲醉草头濡墨,佛契拈花鼻听香。偶尔拏舟偶垂钓,机心己与白鸥忘。黎二樵先生柳江垂钓图。弟得于广州,乞我题诗口占七律一首,时己未八月。石禅老人赵藩。
105×44cm 约4.2平尺
RMB:50,000-80,000
黎简,小名桂锦,字简民,又字未裁,号二樵,顺德弼教村人,乾隆十二年五月生于旅居广西南宁的一个米商家庭。顺德文学艺术界诗书画“三绝”的才士。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白下、吴石仙
款识:1.白下吴石仙作寒灯读画楼。
2.溪雪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白下吴石仙。
3.江城烟雨。摹朱海法,吴石仙。
4.风帆出峡。仿米襄阳法,白下吴石仙。
165×46cm×4 约6.8平尺(每幅)
RMB:40,000-50,000
吴石仙,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擅山水。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药翁、唐云之印、山雷轩
款识:杭人唐云画。
备注:画的背面有中国国际书店原作证明之印。
124×245cm 约27.3平尺
RMB:280,000-300,000
唐云,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生前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设色绢本 立轴
钤印:刘祖寿印、华先
款识:民国丁丑十二月写,为俊三老兄雅正。通家弟华先刘祖寿绘于昆明寓次。
142×80cm 约10.2平尺
RMB:40,000-60,000
刘华轩,大理人,已故云南著名书画家,云南文史馆员。曾师从廖新学学习油画,从张聿光,张善孖,徐悲鸿,周霖等诸位先生学习传统书画。擅长花卉翎毛,亦兼工山水人物。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款识:骚人振衣高冈上,闲听松风落翠涛。戊子(1948年)四月,蜀郡张大千,爰。
104×36cm 约3.4平尺
RMB:600,000-800,000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黄宾虹
款识:湖舍坐雨。辛卯(1951年),八十八叟宾虹。
68×34cm 约2.1平尺
RMB:320,000-400,000
黄宾虹,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溥儒、旧王孙、二乐轩、松巢客
款识:翠黛生遥岭,秋风起片沄。心畬。
100×34cm 约3.1平尺
RMB:180,000-240,000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李氏苦禅
款识:寻香图。为玉芝写,苦禅。
48×37cm 约1.6平尺
RMB:80,000-100,000
李苦禅,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
文玩清韵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双螭龙耳方瓶
来源:出自云南典藏 2006年春季拍卖“广陵梦痕—扬州文物店藏品专场拍卖会”。
H 37.5 cm.
RMB: 100,000-180,000
方口,口底相若,扁方形体,至足渐敛,折腰,足外撇,颈饰双螭龙耳,上下饰回纹,腹外壁亦绘缠枝莲纹,其间绘宝相花,纹饰繁密,青花色泽幽蓝透底,釉面温润清亮。造型秀美,为乾隆朝标准器。
明嘉靖 青花蕉叶缠枝龙纹罐
D 38 cm. ,H 38 cm.
RMB: 350,000-600,000
大罐规格壮伟,造型敦厚。唇口,短束颈,丰肩,弧收腹,砂底。大罐整体纹饰分为四层,口沿起第一层绘长短矩形纹,第二层绘锦地纹四开光,开光内绘蕉叶花卉纹,开光中间绘如意云头纹。第三层绘蕉叶和龙纹,大罐四周分布四条龙,每条龙形态不一,姿态矫健,张牙舞爪,栩栩如生。空白处布满缠枝莲纹。第四层绘蕉叶纹。
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2011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龙纹大罐最后以560,000RMB成交。
清 青花缠枝莲纹开光花鸟图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H 47 cm.
RMB: 180,000-250,000
清 青花冰梅纹葫芦瓶
H 45 cm.
RMB: 20,000-30,000
本品为梅纹青花葫芦瓶,发色沉稳,釉面温润,底胎乾老,纹饰古朴。
清 翡翠雕叶型洗
L 16 cm.
RMB: 30,000-60,000
水洗,作为文房用品的一项,又以其珍贵的原料来之不易而为世人所珍,在现时文房用品越来越稀少和价格日高的情况下,此件翡翠叶型洗值得方家拥有。
清 铜鎏金莲花手观音立像
H 28.5 cm.
RMB: 40,000-80,000
赤足站于莲台之上,左手结说法印拈一株乌巴拉花开于左肩,右手施愿印。头戴宝冠,髮鬓高耸,余髮披肩。面相端庄,额髻高广,弯眉与鼻颈相连,目光下敛,相容和煦,现慈悲之态。上身袒露,胸前配饰项圈璎珞。
清 铜漆金单坚骑狮护法像
H 23.5 cm.
RMB: 100,000-150,000
具誓护法单坚:又称“具誓金刚”、“善金刚居士”,是宁玛派三根本护法之一,也是格鲁派密院的主要护法。属于世间相护法。此像怒目圆睁,形态写实、优美,在藏传佛教当中属稀缺品,具有非常高的珍藏价值。
清 铜鎏金双身欢喜佛立像
H 15 cm.
RMB: 60,000-120,000
欢喜佛是属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 “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双成,相合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无穷。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其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男女双修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