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来看,画家崔晓东的山水画创作,已经在众多的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突显出来,成为学术亮点,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学术个案。
崔晓东《香山十月》128×245cm 2018年
我们之所以说崔晓东山水画创作具有研究价值,是说他的山水画创作不同于以往的山水画创作,有他自己的新意,有他自己的独到的审美理想,有他自己的风格样式和语言系统,有他自己独特的表现技法。一句话,有他自己独到的当代性建构。
北海阅古楼 42×70cm
这里所说的当代性建构,是说作者创建了一种创作理念,创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风格样式,创建了一种与传统绘画样式既有承续关系,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发展的创新成果,以致具有当代的美学感召力和当代的生命表达。这些与时俱进的当代景观和人文情怀,是与古典山水大不相同的。
草原上的路 138×68cm
崔晓东的学习是从基础做起,画芥子园,学清四王,也学龚贤和石溪,1997年开始接触宋人的绘画,开始是范宽,后来是李成。大约2002年的时候,又重新转回文人画,开始研究黄公望、倪云林和董其昌。从崔晓东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这样一段研学古人的经历和实践,中国画的当代性建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功。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根脉,是未来中国画向前发展的精神依据。崔晓东在这一根本观念上是清晰的、理性的和慎重的。
晨曦中的阿尔卑斯山 138×68cm
依笔者看来,这个年龄段的画家,很少有像崔晓东这样多地临习中国古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画作,也很少有像崔晓东这样走过无数个地方,进行无以计数的实地写生创作。特别是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带领自己的学生,深入传统的精髓,走进城乡各个角落,在教学相长中,进行中国画艺术的当代性实践。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和生活根基。 还有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读研以及从教至今的经历,为他在山水画创作的厚积博发,夯实了学术基础。
漓江胜境图 137×68cm
可以这样说,崔晓东的艺术履历是曲折的,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艺术成长的道路中,遇到了很多好的前辈老师。历数起来有这样一些人:李可染、蒋兆和、黄胄、梁树年、卢沉、姚有多,李行简等,也包括他的人物画导师李琦。
太行山 248×129cm 2019年
画家崔晓东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与罗中立、陈丹青、谷文达、徐冰、蔡国强等人是同一代人,具有相同的时代大背景和人生经历。同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时期。这就是他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来源所在。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这代人的最大特点是历史的忧患意识强,有理想、有抱负、勇于社会担当。一旦获得机会,就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探究、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万里长城 248×129cm
目前,崔晓东正在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之中,而且成就卓著,显示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正像崔晓东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都刚刚开始,将来会越画越好。笔者也相信一定会是这样地。因为方向已经明确,基础已经打牢,画家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学术准备。我们期待着他的未来,也祝福着他的未来。
巫山长江大桥 46×69cm
(文字节选自张晓军《论崔晓东山水画创作的当代性建构》)
艺术家简介
其作品曾参加过很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活动,并多次获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处及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著作及个人作品专集3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