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文房用品

荣宝斋文房用品经营部 | 印泥篇·丹霞留迹

时间:2019-02-20 09:53:05 来源:文房用品经营部 作者:   0
  

 
  从古至今,留存印迹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封泥,火漆,印泥。

封泥



 
  先秦两汉时期使用封泥,为粘土所制,平时搓成泥丸,用时以水湿透使其柔软,将印钤盖在软泥上,用于简牍公文与信件的密封。这种泥丸也称为泥封或封泥,与后世的印泥并不相同。

火漆



 
  火漆是由法国人鲁索在1626年左右发明。他通过试验,把不同比率的焦油、辰砂和虫漆(印度的天然漆)混合加热成火漆,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再选用合适图案的金属模子,打印在尚未凝固的火漆上,冷却后即可留下清晰图案。

钤印



 
  在南北朝期间,随着纸的推广,其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朱印”和“骑缝印”,这是纸张普及和钤印用红色印泥的最早可考历史凭据。当时,纸书致信时,常将印章蘸些墨或“朱”,直接钤盖在书卷上。“调朱”工艺十分简单,也就是先将白芨置于水中煎煮,制成“白芨水”,冷却后将朱砂类的矿质颜料同白芨水充分伴和,色匀而遍即可使用。最初由白芨水调出来的印泥称为“水印”。


 
  隋代,人们认识到水印的缺点,逐步采用蜂蜜代替原来的白芨水调制印泥。印泥发展阶段进入“ 蜜印”阶段。蜂蜜较白芨水更为粘稠,且具有较好的凝固性。但无论是“蜜印”还是“水印”,都很难达到使印文字迹清晰,历时不晕的效果,尤其是着泥块面较大的阴文。故隋代的官印大量采用阳文也就是这个道理。


 
  南宋末年,有人首先提出使用“油印”,并赋予实际制作。


 
  元代,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油印制作技术的提升,油印印泥开始流行,而水印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明代,油印基本上取代了蜜印,而蜜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油印中植物纤维的添入,成为印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明代之前的印泥,无论水印,蜜印还是油印,皆似封泥,虽粘稠而无骨架。上章时,为了能使印文清晰,不能用印章拍打印泥,而必须将印泥慢慢蘸于印面。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置入了植物纤维的印泥,使印泥仿佛有了身骨,能够挺立,且只要拍打泥胎,就可使印章的章面均匀上泥。


 
  清代是印泥发展的高峰期。从隋唐开始,皇宫内就有专门制作御用印泥的部门,到了清代,转由“造办处”制造“御用印泥”,御用印泥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顶峰。“官泥”中最有名的就是在清代乾隆年间,漳州“丽华斋”的“八宝印泥”。


 
  近代,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吴隐开始研究印泥,并成立“上海西泠印社”,专门生产制作销售由其独创的吴氏印泥。该印泥品种传承发展了近百年,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印泥流派。


 
  现代,随着技术革新,印泥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市场更加繁荣。


 
  印泥除朱砂色之外还有多种颜色,如仿古的深褐色和黑色、蓝色、绿色等。明人徐官所著《古今印史》中记其曾见宋儒手札中偶有用黑色印泥,元人则有用青色印泥的,考证后知其家中有长辈故去,正在守孝期间,不忍用朱,所以用墨、青印色代替。后世成为定例,凡家丧,国丧期间,皆不用朱。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是印泥的概况和简史,
后面还将陆续推出深入介绍产品知识的内容,敬请关注。
文中印泥荣宝斋文房用品经营部有售
欢迎到店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