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金代佚名《衍庆图》考证

时间:2017-02-04 10:35:04 来源:《艺术品》2015年10月刊 作者:于 恬   0

  金代美术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它在文化、艺术方面缺少较深的文化积淀。在与汉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绘画面貌显现出了宋代的风骨,从而使其艺术追求产生了巨大转变。金灭北宋,不仅掠走了众多画家和大量绘画作品,还在宫廷画院制度上承袭宋代设置,设立“书画局”皇家画院,且培养出一批直接或间接习宋画的画家。其中学北宋李公麟画马者不在少数,学徽宗书法者几能乱真等,都说明了宋代绘画对金代的影响。金代绘画距今虽已逾千年,但留于画上的风韵依然,弥久愈浓。此金代佚名《衍庆图》,设色绢本,详察图中男女服饰发式、舞姿及所用瓷器、家具等器具,均为女真人所有。画面描绘了女真王族贵族为儿子生日举行庆典的场景,“衍庆”取繁衍吉庆之意,表达对画中孩童一生喜乐绵延的美好祝愿。画面展现了生日庆典热闹非凡的场景,其中人物栩栩如生,各得其乐。左侧主人公庄严慈祥,坐于圈椅之上,逗童得趣,妻妾谈笑言欢,旁边两位侍从在侧倒酒;右侧为一组散乐舞蹈艺人,有的打鼓击乐,有的吹笛弄声,有的手舞足蹈,正在进行一场女真人特有的、类似萨满教的艺术表演。既有乐器伴奏,又有独特的舞姿语言,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表现出一个高歌欢舞的热烈场面,使人不禁被画面的欢愉气氛所感染。


《衍庆图》中的南宋荷叶盖

  此作主题明确,众人眼神皆集中于孩童身上,神情及动态遥相呼应,场景布置隆重而喜庆,整幅画面洋溢着欢快温馨、喜悦吉祥的气息。此画未署名款,据王沈《魏书》记载,金人死后“并取亡者所乘马、衣物、生时服饰皆烧以送之” ,又因金代遗存实物和传世画作较少,据目前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很难推测为哪位名家所作。然此作画法精妙,技法纯熟老练,虽绘女真生活之景,但未必出自金代画家之手。
  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了北宋都城汴京,继而将汴京大量典籍书画、宫廷艺人工匠和乐器分批被掳,“金人来索御前祗侯:方脉医人、教坊乐人……雕刻图画工匠三百余家,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笙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 开封府押赴军前。”大量宫廷画师工匠被掳至金,此作抑或是金灭北宋后,俘虏北宋画家所画。此画中山水背景和树石的画法,房屋线条注重线条平直且富有变化,讲求结构精准,明显沿袭了北宋院画笔致,只是较之北宋院画更为粗砺些,这种风格正是符合女真族统治者的喜好。本文将从服饰发式、家具、瓷器、乐舞形式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考证。

一、服饰发式考

  金承辽制,服饰较为简单朴素。女真族和契丹族同属北方游牧民族,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共通性使两民族在衣着装扮上极为相近,服饰皆流行圆领窄袖袍,女真人则更多取环境色来着装。史载:“金俗好白。”实指着装色彩的白色倾向。女真族自建金国后极为重视传统节日,也会在祭祀、庆宴等重要场合着华服高冠,隆重打扮一番。画中众人的服饰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体现了女真人在服装上“尚白”的民族审美。

《衍庆图》中的圈椅
《衍庆图》中的圈椅

  金、辽国在服饰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发式却绝然不同。契丹族男子髻顶而两旁散发,女真男子是两旁垂辫发。《大金国志》卷三十九有记载:“人皆辫发,与契丹异。耳垂金环,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又《大金国志校证》谓:女真人“栎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锁),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富人用珠金饰。”由此可知女真人留颅后发,称为栎发。耳上垂以金环,一般无冠帽,常是科头露顶。图中未带帽侍者、孩童和乐人留颅后发,系以色丝为辫且头上多垂金饰的喜好,就很好地展现了女真族这种显著的本民族发式特色。

《衍庆图》中的素面白瓷
《衍庆图》中的素面白瓷

  从此图中也可看出金代女真族的发式与后来元代的蒙古族习俗又是全然不同的。南宋孟珙《蒙鞑备录》记蒙古族男子发式:“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腮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旁者总小角垂于肩上。”郑所南《心史》所记更详,“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袄上,曰‘不狼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四视,不能狼顾。” 也就是说元与金虽同属于辫发种族,但辫发样式却不一样。由此可见,此图中人物的发式明显异于辽、元习俗。

二、家具考

  随着女真族在北方统治的巩固,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汉化趋势,其程度甚于契丹。家具样式不会因改朝换代而废止,旧有样式多会在原有形制基础之上稍见变化。此画中主人所坐圈椅就是证明,在保留了些许女真民族淳朴之美基础上,更多表现出明显的宋式特征。宋代文献中有“作栲栳,屈曲竹、木为圈形扶手” 的记载,在当时圈椅也被称为圆椅。圈椅在当时是权力荣誉的象征,在南宋院画《折槛图》《却坐图》中都有出现。此图中圈椅与宋画中圈椅造型同样宽大厚重、浑圆丰满,皆是在竖直木条的支撑下形成椅圈,椅圈的搭脑与扶手顺势缓行而下,扶手端内卷几呈漩涡形,椅座、足端的纹饰同样复杂精美。不同之处是宋画中圈椅更为厚大复杂,呈现出唐代遗风。而此图中椅足更为奇特,椅足图案与主人靴子纹样相映成趣则显示出女真民族特有的异域风情。而本图与南宋两图中圈椅皆备脚踏板,也可见金国对宋代的生活习俗同样有所继承。

 南宋 佚名 却坐图
南宋 佚名 却坐图


三、瓷器考

  建金国后,女真贵族受汉文化影响熏陶,开始使用瓷、金、银等各种精美酒器,在纹饰和器形上与辽、元代有明显不同的。金代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独特,其花纹简洁,多自然鸟虫花叶纹饰。从图中侍者二人手捧的素面白瓷来看,单色釉素面,光素无纹饰,是符合金代早期瓷器的显著特征,具有强烈的本民族特色。图中一大亮点是南宋荷叶盖罐的出现,说明金与南宋政治上的对峙并未影响两者的经济文化往来。此罐直口,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呈舒展的荷叶形,盖沿卷曲自然上翘,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元代的龙泉窑也有不少荷叶盖罐传世,其荷叶罐取底足涩圈法烧制瓷器,底足皆有棕色涩圈,与图中盖罐明显不同。


 金代佚名《衍庆图》
金代佚名《衍庆图》


四、乐舞考

  右侧画出散乐舞蹈艺人六位,环绕而舞。后起第一人所用乐器为笛,中间一人系以腰鼓。金代早期便已有了鼓笛乐器。另据《金史》记载:“初,太宗取汴,得宋之仪章钟磬乐虡,挈之以归。皇统元年,熙宗加尊号,始就用宋乐。”进入宋境后,金军掠取宋朝教坊的乐工、乐器、乐书,汉族的音乐越来越多地融入女真族的音乐之中。1968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县金山屯地区金代古墓群出土的一件舞乐浮雕石幢,上刻一群高歌狂舞的人物,亦是表现当时热闹非凡的散乐歌舞场景。其中乐工使用的乐器,有箫、琵琶、笙等,都是汉族常用的乐器。

宋 朱云 折槛图
宋 朱云 折槛图

  图中各人皆左衽素服,丝带招展摇曳,以助舞姿。此舞类似女真族所崇拜的萨满艺术,明显带有一层萨满文化的色彩。金朝舞蹈源自先人靺鞨的靺鞨乐,立国后基本上直接吸收北宋舞蹈,同时也发扬女真族的乐舞文化。它明确地表明了宋、金在文化艺术上的密切交流,也说明金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乐舞制度。
  综上所述,此画作明确反映出金代艺术特征,在画面人物服饰、发饰、瓷器、家具及乐舞制度等方面皆可考证。此图作者笔法刚劲有力,既有宋人宫廷画风之纯熟老练,又不失少数民族的豪情奔放,生动展现了金人融汉后尚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传统。这是鲜见的金史文化的图像文献,对于帮助我们还原金代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及了解金宋之间的文化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为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期刊责编:唐 昆)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艺术品》2015年10月刊,订购电话:(010)6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