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佛教风格漆器赏析

时间:2017-07-13 10:15:24 来源:《荣宝斋》2016年11月刊 作者:张 莹   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漆器的生产和应用较明朝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乾隆年间,漆器的生产达到历史最高峰,取得了辉煌成就。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清 剔红加彩桃式盒
清 剔红加彩桃式盒
 

一 清代宫廷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是我国佛教中的重要一系,自十三世纪开始传入内地,后称『喇嘛教』。元朝建立之后,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藏传佛教被元朝廷奉为国教。元灭亡之后,明朝统治者为统治西藏地区,在继承元朝扶持藏传佛教政策的基础上,改专奉萨迦一派为多封众建,在全藏区内封三个法王、五个世俗王,受封的西藏佛教各派频频入贡,与朝廷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明太祖朱元璋后,明代诸帝王基本上都继承了其政治主张和宗教信仰,尊崇藏传佛教。清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为国教。喇嘛教又称黄教,它是明初宗喀巴在西藏进行宗教改革后,创立的黄教格鲁派。宗喀巴逝世后,他的两大弟子以呼毕勒罕(化身)转生,传其衣钵,即后来的达赖和班禅。清太宗将『兴黄安蒙』定为基本国策,为清各代帝王所恪守。崇德四年(一六三九),皇太极遣使致书达赖,提出『延致高僧,宣扬佛教,利益众生』之说。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五世达赖进京觐见顺治帝,顺治帝下令建西黄寺供其居住,并赍送满汉藏三种文字的金册、金印,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这个封号及其在西藏政治上的地位,由朝廷正式确定下来,并使其具有全国佛教首领之意。达赖喇嘛由中央政府册封之制也由此开端,西藏地方政权对清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也更加明确。

清 波罗漆画卷式盒组合
清 波罗漆画卷式盒组合
 
  清朝皇帝如此尊崇和优待达赖喇嘛,也同样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当时在西藏地区,达赖不仅是西藏政治、宗教领袖,而且他所推行的佛教格鲁派教义(黄教)得到蒙古各部的普遍信仰。尊崇达赖喇嘛,不仅能结好西藏,还可以扶绥蒙古,对扩大和维护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大有益处。
  清代宫廷由于历代帝王尊奉喇嘛教,宫中还曾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此殿成立于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隶属内务府掌仪司,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佛事活动制度化,并成为载入会典的固定项目,标志着藏传佛教在清宫廷内的影响逐渐扩大,已深入于宫廷生活之中。宫中大小佛堂,应有尽有,日常念经次数名目繁多。据《大清会典》记载,每年有喇嘛四百余人在宫中各处念经,为皇室消灾免难、祈福延寿。清宫这种藏传佛教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宫中佛事活动已形成固定制度,并载入会典,成为清代典章制度中的重要一项。

清 剔红八宝茶托
清 剔红八宝茶托
 
  乾隆时期是喇嘛教最兴盛的时期,为表示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崇奉,全国各地修建了众多喇嘛寺庙供大活佛居住。乾隆皇帝还在宫中各处设置佛堂三十余处,供皇室成员礼佛之用。另外,乾隆皇帝还有一处自己的专用佛堂—雨花阁。如此崇信藏传佛教,不仅提升了清帝在藏传佛教领袖中的威望,还有力地拉拢人心,以使佛教领袖竭诚地拥戴清朝政府。

二 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

  中国漆器具有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漆器的出现。清代漆器在继承明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和创新。清代宫廷漆器大致可分为雕漆、填漆戗金、金漆、彩绘漆器、光素漆器、漆镶嵌制品、犀皮漆器和款彩漆器等几类。清代漆器生产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以康熙时期为代表的早期阶段,漆工艺处于恢复时期,基础好、实用性强的品类有所发展,而基础薄弱的品类,尚处于停顿时期。以雍正、乾隆时期为代表的中期阶段,是漆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漆工艺门类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道光至宣统的晚期阶段,漆工艺已走向衰落,除个别品种尚有有些许变化外,总体处于低谷之中。

清 黑漆描金八宝八瓣式唾盂
清 黑漆描金八宝八瓣式唾盂
 
(一)清早期漆器(顺治—康熙,一六四四—一七二二)

  清初,宫廷中漆器的生产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其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这一时期,宫殿建筑、皇帝用的屏风与宝座、卤簿仪仗等,基本都是以罩金漆工艺制作的。在庄重的氛围中,充分展现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另外,漆镶嵌工艺却显示出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小件家具制作上,镶嵌工艺使其精致十足。在黑漆或朱漆髹饰方面,大型家具的数量较多,漆质坚实、淳朴,真实表现出康熙帝所提倡『返璞归真』的艺术品位。彩绘戗金漆器的数量不多,但作品多小巧别致,色彩单调,图案比较疏朗,讲究画意。
  总之,清早期的漆器,工艺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有些品种尚在恢复之中,如雕漆工艺此时处于停滞阶段。此时的漆器风格上,宫廷御用重器豪华富丽,除此之外,以淳朴的艺术风格为主导。纹饰题材以云龙、翔凤、四季花卉为主,画面疏朗。

清 剔红山水开光人物葵式盒
清 剔红山水开光人物葵式盒
 
(二)清中期漆器(雍正—嘉庆,一七二三—一八二○)

  清中期,从雍正帝至嘉庆帝,统治近百年,是清代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清宫旧藏漆器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制作的。乾隆年间,漆器的生产制作更是达到了顶峰,可谓工艺精湛、式样繁多、色彩丰富、品类齐全,形成了精巧华丽、严谨细腻的时代特征。

清 剔红山水人物八宝圆盒
清 剔红山水人物八宝圆盒
 
  清中期漆器作品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自然景物、吉祥纹饰等诸多内容。山水人物除清早期常见题材外,又出现了以西洋人物、异国风情为题材的作品。自然景物纹饰出现了『玉兔秋香』『瓜瓞绵绵』等比较新颖的内容。以不同动物和植物巧妙组合而形成吉祥寓意的题材多见,龙、凤、瑞兽等突显皇家权威与等级森严的传统纹饰,更为盛行。
  另外,清中期漆器的造型不断创新,一些传统漆器的式样也有了明显变化。花果式漆器出现,诸如桃实式、海棠式的盘等。另有卷轴式、书函式的匣、柜之类,精巧别致,让人耳目一新。

清 剔红山水人物八宝圆盒
清 剔红山水人物八宝圆盒
 
  清中期漆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刀工犀利,圆滑与锋利相得益彰。对细部的处理则吸收绘画中皴、擦、点、染的技法,增强了山石树木的层次感和立体效果。但这一时期有些漆器的图纹和工艺往往过于繁缛复杂,虽达到了绚丽精致的效果,突显出刀法和工艺的精湛,但却缺少了淳朴豪放的气魄。

(三)晚期漆器(道光—宣统,一八二一—一九一一)

  道光以后,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力渐渐衰弱,漆工艺也逐渐陷入低谷,雕漆等重要漆工艺门类已然失传。漆器的制作水平明显下降,晚期有少数私营漆作坊,诸如卢葵生,漆器制作精致,行制及技法颇有新意。

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风格漆器分类

  漆器作为清代宫廷艺术品的重要分支,亦受清帝钟爱。由于藏传佛教被清帝所推崇,与藏传佛教相关的器物也依帝意出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大量清宫藏品中,有许多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漆器。此类漆器以清宫旧藏为主,乾隆时期数量最多。清宫中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漆器,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为具有佛教风格纹饰的漆器;其二为具有佛教风格器形的漆器;其三则是具有藏蒙习俗的生活用器;最后一类是带有佛教故事的漆器。

(一)具有佛教风格纹饰的漆器

  宫廷内带有鲜明藏传佛教风格的漆器,是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的结果。元、明、清历代帝王崇信佛教,宫廷文化亦受其影响。藏传佛教文化渗透于漆器的制作之中,为漆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藏传佛教文化对漆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上,现特举几例如下。

1.八宝纹

  此纹饰在佛教风格类纹饰中最为普遍。八宝纹又称为八吉祥纹,为藏传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八宝纹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八宝通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瓶)、金鱼和盘肠结八种图案组成。八宝纹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也有以八宝捧团寿的
图样。

清 填漆八宝纹八方盒
清 填漆八宝纹八方盒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八宝茶托,敞口、浅腹、圈足。托中心为圆形,饰团寿纹,外饰回纹。茶托内壁上,以锦纹为地,雕八宝纹,茶托外壁雕缠枝莲花。托底髹朱漆,上饰莲花装饰。此茶托造型别致,雕刻下刀极为精确,线条流畅无断痕,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剔红是清代雕漆工艺中重要的品类,清代剔红分外鲜红艳丽,在色彩上,与明代剔红的那种深沉稳重的枣红色截然不同。
  清黑漆描金八宝八瓣式唾盂,沿呈八瓣花形,沿上饰变形夔纹,灵芝纹。盂内中心为夔纹,周围饰描金缠枝花卉纹。盖上附一圆钮,黑漆底,上饰描金八宝纹,间饰云纹。此唾盂精致、小巧,描金艳丽。唾盂是宫廷中日常生活用品之一。此唾盂造型小巧玲珑,集多种工艺于一器,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清剔红山水开光人物葵式盒,盒呈葵式,通体髹朱漆,盖面随形开光。内以锦文为地,上雕楼台、山石、曲栏,两老者在亭台内读书,一老者在亭外,正与后面童子交谈。盒壁上下各六开光,分别雕鹿、鸟等祥瑞之兽。开光外雕八宝纹,口缘雕回纹,盒内及底髹黑漆。
  清剔红山水人物八宝圆盒,盒圆形,从子母口分出盖与器。通体雕朱漆锦文,盖上以锦文为地,上雕山水人物图,以回纹为边。盒壁上四开光,开光内刻花石图,开光外雕八宝纹。边缘作回纹,圈足,盒内髹黑漆。
  清填漆八宝纹八方盒,盒八方形,从子母口分出盖与器。盖心饰团寿字,周围簇拥花卉纹,以蝠纹为边。外有八个团寿字,以八宝纹为间隔,以回纹为边缘。盒随形出八面,面内饰蕃莲。此盒造型古朴大方,色调纯正。清代的填漆漆器,多填漆饱满,漆地与填入的彩漆结合严密,磨平过后,看不出填入的痕迹。
  清褐漆描金彩八宝八瓣果盒,此果盒呈八瓣花形,内有喜盘九个,髹朱漆。盖面中心为花卉纹,盒因形成八瓣,上面饰四个团寿字,间以八宝纹装饰。此果盒造型别致、小巧,给人以爱不释手之感。
  清朱漆描金八宝纹圆盒,盒呈圆形,盖心饰三多纹,寓意『多福、多寿、多子』。边饰暗八仙,盒壁饰云蝠纹。盒里及底足髹黑漆。

清 填漆八宝纹八方111
清 填漆八宝纹八方
 
  清彩漆描金蟠龙八宝圆盒,盒圆形,从子母口分出盖与器。盖心为金龙,间饰云纹、蝠纹、八宝纹,边饰八个团寿字,外边沿饰一圈回纹。盒里髹朱漆。盒壁四个开光,饰凤穿牡丹纹,开光外间饰五福捧寿纹。

2.梵文

  梵文,古代印度的一种书面文字,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梵文在大唐开元初年,随密宗佛教传入中国,作为纹饰出现的梵文主要为密宗的种子字和咒语。所谓种子字,即为佛的代称,咒语为佛经中的颂词。佛教徒们认为,以这种带有种子字和咒语的梵文装饰器物,即可直接得到佛的保佑。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款剔红勾莲梵文高足杯,此杯撇口,折方腹,高足。腹部剔红缠枝莲托梵文,高足上为剔红璎珞纹,足沿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此杯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五支,精致的造型与细致的雕工,让人为之叹服。同此杯一样的款式、造型,也出现在瓷器中,足见当时梵文纹饰深受宫廷喜爱。

3.『卍』字纹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位于佛的胸前。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译为『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赋予『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之意。『卍』字右旋为吉祥,此符号用于器物上,寓意吉祥、功德。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桃蝠纹方盒,盒方形,底四足附矮足。通体髹朱漆,盖面雕『卍』字,中空处以桃蝠装饰,盖中心雕一团寿字。盒壁雕八宝纹,一面两个,以灵芝纹作为衬托。盒下部以小束腰为装饰,以回纹为主,纹饰为盒上部完全不同。盒内髹黑漆。此盒造型庄重,图案布局谨严,雕刻一丝不苟,具有典型的宫廷艺术风格。

清 褐漆描金彩八宝八瓣果盒
清 褐漆描金彩八宝八瓣果盒
 
4.宝相花纹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是一种多层次表现花朵整体平面的花纹,外层多由对卷的忍冬叶或勾卷组成花瓣。最早的宝相花纹出现于北魏石刻装饰中;佛教纹饰趋于中国化的隋代,宝相花中融入变体莲花的成分;唐朝时期,日渐成熟。『宝相』,象征佛、法、僧三宝的『庄严相』。宝相花纹,寓意『宝』『仙』,寄托着圣洁的理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黑漆描金宝相花纹盘,沿呈花形,浅腹,通体髹黑漆,上饰描金花纹。盘心描金宝相花纹,间饰云纹、忍冬纹等。描金漆,一般在黑漆或朱漆地上描绘金色图案。其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在漆地上打金胶,再把金涂于金胶之上;另一种是用金粉调胶之后,采取直接用笔描绘的方法绘制图纹。此工艺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构图的意境,要求制作者有深厚的绘画功底。此盘漆质乌黑光亮,金色灿烂夺目,为清中期黑漆描金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5.『佛日常明』

  除以上带有藏传佛教风格的纹饰外,佛教文化中常见的『阿弥陀佛』『佛日常明』等文字,也成为清代漆器上常见的纹饰。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款黄漆描金彩绘勾莲『佛日常明』盘,盘敞口、深腹、圈足。盘内壁髹黄漆,素面,外髹黄漆,上有四个圆形开光,上髹朱漆锦文地,上有描金『佛』『日』『常』『明』四字。开光外间饰缠枝花纹。盘底髹黑漆,上有描金『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佛日常明』为佛家吉语,同样款式的瓷器亦有烧造。

(二)具有佛教风格的器形

  在清代宫廷漆器中,呈莲瓣形、八宝塔形等具有佛教风格器形的漆器更体现了清宫帝王对佛教的崇信。

1.莲瓣形器物

  莲瓣,从古至今,与佛教息息相通。莲花俗称『佛花』,莲瓣形器物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器物类型。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勾莲山水人物纹莲瓣盒,呈莲瓣形。以子母口区分盖与器,盖上锦地开光内,雕神仙人物山水图,边沿饰莲瓣形回纹。盒外壁随器形出十二道开光,开光内饰缠枝花纹。盒里髹黑漆,饰描金花纹。此盒剔红颜色艳丽,以莲瓣形做漆器,面上雕神仙人物图,可见其为地道的佛教风格类文物。
  清金漆描山水莲瓣式套盒,该套盒通体金漆,可分为镂空外罩一、镂空底座一、盒一、盖一、碟一、盒五。镂空外罩,面雕山水,里髹黑漆,上饰折枝花卉。镂空底座,面饰花蝶云纹,盒两层,一盖,外描金山水、楼阁、小舟。上层内套一小碟,下层内套五小盒,里均为黑漆描金宝相花纹。清宫中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饰的漆器数量颇多,此套盒呈莲瓣式形,并有描金宝相花纹,极具佛教意蕴。

清 朱漆描金八宝纹圆盒
清 朱漆描金八宝纹圆盒
 
  清蓝地彩漆云蝠莲瓣花盆,盆木胎,敞口,呈莲瓣形,边沿饰回纹,腹部饰『卍』蝠、如意云纹、花卉纹等,盆圈足。盆内里髹褐漆。此花盆成对出现,与珐琅甚像,实为木胎。

2.塔式器物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信徒信奉使用的宗教象征。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漆地描金八宝龙纹塔式罐,匏胎,金属漆,用多样匏瓜接制而成,其中第二节底用木接镶。全罐共分四节,上饰金漆描金八宝、行龙、麒麟等纹饰。罐束颈、溜肩、鼓腹、平足。此塔式罐成对出现,是佛堂用器。

(三)具有藏蒙习俗的生活用器

  清朝时期,由于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藏传佛教流行于宫廷之内。除具有佛教风格的器物大量出现,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也开始走进宫廷。前部分介绍的乾隆款剔红勾莲梵文高足杯亦是此类。这种高足杯的上部与西藏的银制酥油灯和铜制高足碗的上部完全一致,在藏传佛教事物中,用于供佛、赏赐和招待香客。除此之外,还有仿银器盛鲜奶或酒的多穆壶。
  多穆壶,是一种带有鲜明蒙藏民族风格的器皿,通常由银质或皮革器物而制,在藏区又称作『良木』。清代从康熙时开始仿制,至乾隆时期,更显华贵别致。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是漆器多穆壶的代表。此壶僧帽式口,有带钮盖,直壁,平底,方形曲流,附环形链。壶身髹褐漆为地,以金漆细勾缠枝莲纹。盖饰描金花瓣纹,曲流处饰描金双龙戏珠纹,间饰云纹。多穆壶是蒙、藏民族饮用奶茶的用具,其式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多用金、银等金属制成,在漆器作品中较为少见。

(四)带有佛教故事的漆器

  随着藏传佛教在清宫的流行,佛教故事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器物上。清代主要的佛教故事有八仙过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三星高照、十八罗汉、群仙祝寿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剔红降龙伏虎图圆盒,盒圆形,以子母口区分为盖与器。盖上雕降龙与伏虎二罗汉,坐于山石上,周围饰松枝、竹林。盒壁饰回纹装饰,盒内髹黑漆。此盒为剔红作品,雕工淳朴,为佛教风格的器物。
  清乾隆款剔彩双兽耳群仙庆寿纹炉,圆形,鼓腹,双铜狮首耳。口沿一圈用回纹装饰,炉外壁雕楼阁、亭台、群仙祝寿图,上有 『养心殿』三字。底为铜制,上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剔红八仙庆寿花卉绘纹独腿圆桌,此为剔红圆桌,桌面雕八仙庆寿图,上罩一层玻璃。边沿雕花卉,下有如意云头纹垂边,桌腿为观音瓶式,通体雕花,腿面有四个开光,开光里为花石图。桌底座亦通体雕花,附四个云头足。

四 小结

  通过以上对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佛教风格漆器的梳理,不难看出,随着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的推崇,藏传佛教文化亦在宫廷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藏传佛教文化渗透于清代漆器的制作过程,促进了清代漆器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佛教风格漆器,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期刊责编:张 颖)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1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