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翰墨轶米薛 风流拟晋宋 —元代鲜于枢的书法艺术浅谈

时间:2017-07-13 10:30:22 来源:《荣宝斋》2016年11月刊 作者:李方红   0

  鲜于枢是元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元代僧人、诗人善住在其《谷响集》中对鲜于枢的书法成就评价颇高,认为是『千载不须叹寂寞,已留遗墨偏炎方。』与善住和尚交游极为密切的学者、诗人虞集也把鲜于枢与赵孟并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余,风流拟晋宋而无作。是以吴兴公运画沙之锥,刻希世之玉,使千载之具眼,识二妙于遐邈』。同辈友人赵孟十分推崇鲜于枢的书法,自谓『仆与伯机同学书,伯机过仆远甚,仆极力追之而不能及。』明代陆深更是把鲜于枢放在了元代书法巨擘的地位『书法弊于宋季,元兴作者有工,而以赵吴兴、鲜于渔阳最为巨擘,终元之世,出入此两家』。结合鲜于枢的书法作品及书学理论,以上的评价是中肯的。

元 鲜于枢 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元 鲜于枢 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关于鲜于枢的生平、卒年,根据相关文献、作品、印章及出土的《鲜于府君墓志铭》,戴立强、王连起等学者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术界对于鲜于枢的生平有了较为确切的认识,一般认为鲜于枢于公元一二四六年生于汴梁,公元一三○二年卒于杭州,终年五十七岁。现存鲜于枢的书法作品,大约有四十余件,其内容包括作书、信札、题跋、临摹等,主要是行书、草书、楷书等书体。戴立强、宋斌对于这些作品有详细的著录,楚默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鲜于枢、张雨卷》及王连起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第十卷中收录了其大部分书法作品。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关于鲜于枢的书法师承,元人刘致在公元一三三三年六月跋鲜于枢书写《韩愈进学解卷》中有交代:『鲜于困学之书始学奥敦周卿竹轩,后学姚鲁公雪斋,为湖南宪司经历;见李北海《岳麓寺碑》乃有所得。至江浙,与故承旨赵公子昂诸人游处,其书遂大进,以之名世,行草第一。』明人解缙在《书学传授谱》中却说:『王庭筠以南宫之甥,擅名于金,传子澹游,至张天锡,元初鲜于伯几得之。』其实,解缙的这种观察并不准确。鲜于枢或许学习过王庭筠的书法,但是他更钦佩王庭筠对于『书画同源』的处理。关于这一点,鲜于枢在公元一三○○年题跋在王庭筠《幽竹枯槎图卷》说的十分明显:『详观此卷,画中有书,书中有画,天真烂漫,元气淋漓,对之嗒然,不复知有笔矣,二百年无此作也。』鲜于枢的书法,还是学习晋唐,主张复古。对于宋代书法,鲜于枢的态度有明确,他在公元一二九六年所作的《跋刘敞秋水篇》中写道:『嘉祐去唐未远,一时名公书犹有唐人风致,原父、舜钦辈是也。至东坡、山谷始大变。东坡尚有会稽、北海体制,至于涪翁,全无古人意。』鲜于枢认为宋代书法到了苏东坡以后,就全无『二王』规矩了,黄庭坚则根本不知道古意为何物。对于黄庭坚,他的批评是一贯的,如在《论草书帖》中说:『至山谷乃大坏』,批评黄庭坚不懂草书;在《跋黄庭坚赠云庵道人歌行》中又批评道:『黄文节公之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无点画之差失。』他在《跋王献之保母砖帖》中批评米芾:『却笑南宫米夫子,一生辛苦读何书』。鲜于枢在元代的书法复古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书法复古不同于赵孟取法魏晋、直追『二王』的路径。鲜于枢书法的复古是在魏晋的基础上以唐人为师,追求书法的骨气和法度。鲜于枢收藏有多件历代法书名帖,如唐摹本《兰亭序》、索靖《月仪帖短卷》、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猛虎吟帖》、徐浩《朱巨川告身》、高闲《草书千字文》、米芾《苕溪诗卷》等,他对这些法书名帖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在书法实践中多有创见。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二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二
 
  鲜于枢的楷书传世不多,主要有《跋颜真卿祭侄文稿卷》《老子道德经卷》《赵秉文御史箴楷书卷》《麻九畴透光古镜歌楷书册》等。鲜于枢的《老子道德经卷》,字形较小,但是楷法严谨,规矩沉稳,有『锺王』神韵,又突出了唐楷的法相庄严。这是鲜于枢小楷的代表作品,字形劲挺,结体飘逸,与唐人《灵飞经》风格相似,更从中看出虞世南萧散洒落的影子。这件作品充分反映了鲜于枢楷书的晋唐观,以锺、王为基础,参以唐人法度。他在《跋锺繇荐季直表》中说的十分明确:『书家之有锺、王,犹儒家之有周、孔。』《赵秉文御史箴楷书卷》是鲜于枢的大字楷书作品,此作尺幅较大气势宏大,风神凛然。赵孟在其后的题跋中说:『伯几书笔笔皆有古法,足为至宝。』这件作品,从线条方面说,既有锺繇的晋人笔法,亦有虞世南的唐人笔法。从这件作品的字形上看,形态开张而笔力雄健,可知其与《岳麓寺碑》有很大的关联。由此,可见刘致所作的『见李北海《岳麓寺碑》乃有所得』的判断不虚。从结体上看,此件作品更接近欧阳询的《化度寺碑》,内敛修长,法度森严。在字势上,又表现出徐浩《朱巨川告身卷》的影子,字势端正、气势昂扬。
  从上述分析可知,鲜于枢的楷书立足于唐法的规矩严谨,兼顾晋法的风神飘逸。运笔沉雄朴茂、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骨力与气势并重,刚健与温润并存。
  鲜于枢的行书作品传世较多,有行书偏楷书的作品,也有行书偏草书的作品。这两类作品各具特色,一类为风神俊美、端庄秀丽的中和气象,一类为纵横潇洒,流转华丽的飘逸之韵。《张彦享行状稿》《跋徐浩书朱巨川告身》《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袁易钱塘诗跋》《苏轼海棠诗》等为鲜于枢行书偏楷的作品。这些作品笔法精炼,骨肉丰健,线条遒美,书写自然。鲜于枢的《张彦享行状稿》体现出了浓厚的颜真卿的意蕴,该卷后吴湖帆题跋称:『鲜于太常书《张彦享行状稿卷》,真迹。文书双绝,不减颜鲁公《争座位》也。应列元人法书第一,赵文敏犹其亚焉。』吴湖帆认为此卷与颜真卿《争座位帖》气韵相当,当是公允之论。从此卷的章法、形制、结体、用笔,处处隐含着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影子。颜真卿《祭侄文稿》本为鲜于枢所收藏,其在卷后题跋中认为《祭侄文稿》为:『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可见此稿在鲜于枢法书收藏中的地位。显然,鲜于枢深入学习理解颜真卿后,精心创作了《张彦享行状稿》。这不仅是其学颜真卿的具体体现,亦可认为是其向颜真卿致敬的佳作。《跋徐浩书朱巨川告身》《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等作品中有明显的《兰亭序》风姿,这与他多次研究《兰亭序》有极大的关系,他对于神龙本《兰亭墨迹》极为重视,曾经为郭天锡写鉴定跋语时称赞道:『三百二十有七字,字字龙蛇怒腾掷。』虽然如此,但是鲜于枢所见毕竟是唐人摹刻本的《兰亭序》,因此,这件《跋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作品与《张彦享行状稿》相似,更多体现出的是唐人行书的风采,少了魏晋遒美丰腴,多了唐人沧桑老辣。
  鲜于枢的《杜甫行次昭陵诗》《王安石杂诗》《行书诗赞》《石鼓文》为其行书偏草书的一类作品。行书《王安石杂诗》作于公元一二九一年二月八日,鲜于枢在此卷落款处详细记述了书写这件作品的缘由:『过君锡真味堂,君锡出纸命书。』张君锡是鲜于枢收藏圈中的好友,其书法也为鲜于枢所赞赏。对于好友的这个请求,鲜于枢当是欣然接受,并轻松写就。因此,此作品充分表现出了鲜于枢成熟时期此类作品的特点,即笔法精微,点画落笔不苟,圆劲健拔,笔画皆有意态。其中又有许多章草笔法,行中有草,增添了作品的古意。恰如郑本忠所说:『鲜于先生书,笔意遒劲,而机缄妙用,婉转无穷。』此卷作品为长轴大作,从整体上看,气势连贯,用笔遒劲,书写流畅,洒脱自如。如果说《王安石杂诗》是鲜于枢中年时期的成熟作品,那么《石鼓文》则是其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此件作品卷后有高士奇的题跋,高士奇认为此卷『草法苍古,又书昌黎《石鼓歌》,与寻常笔墨不同。』高士奇把此卷直接归为鲜于枢的草书,这说明了此卷作品中行草兼备,以行书的结体、章法表现整体的气象,以草书的笔法、线条发挥字里行间的气韵。如此一来,此卷作品呈现出一种气势雄迈而气韵生动之象。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三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杂诗之三
 
  鲜于枢的草书狂放豪迈,师法晋唐,为元代草书第一家。王祎在鲜于枢《杜诗行次昭陵卷》后的题跋中写道:『渔阳鲜于公草法盖本于右军、大令父子,至其展为大体,则自法而变者也。』鲜于枢的『自法而变』是基于『二王』,又充分吸取了怀素、张旭、高闲等唐代草书大家的精华,并且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朱彝尊在《鲜于伯几草书千文跋》中直接认为:『鲜于伯几以古瘦见长,世所传高闲《千文》及张旭书,大约多出其手也。』朱彝尊的这种认识恰恰反映了鲜于枢草书中的唐人法度。至于元代艺文领军人物赵孟在《题伯几临鹅群帖》中的评价:『仆与伯几同学草书,伯几过余远甚。仆及力追之而不能及。』则不能仅仅看作是赵孟的过谦之词了。
  鲜于枢草书的主要作品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草书》《论草书帖》《杜甫魏将军歌》《陶潜归去来辞》等。《论草书帖》是鲜于枢草书中的佳作,此帖内容是鲜于枢与赵孟一起评论前代书家,原文如下:『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这件作品内容与书法俱佳。从内容上讲,鲜于枢对于唐代草书的认识相当准确,对于宋代则认为传统断裂了,言外之意颇有『为往圣继绝学』的雄心。考察其与赵孟的书法『复古』运动,此意味就更为强烈了。从书法作品上看,此作用笔十分讲究,笔法严谨,恪守古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草书的韵律之美;结体放逸而有节制,不颠不狂。作品整体风格与怀素《食鱼帖》相当,亦看出鲜于枢学习怀素的心路历程。鲜于枢的《杜甫魏将军歌》则是对怀素《自叙帖》的一次艺术再创造。怀素《自叙帖》中用笔圆融、结字缠绕牵连,章法茂密的风格都体现在这件作品中,但是鲜于枢拿掉了《自叙帖》中狂风暴雨般的节奏,兼顾到『二王』的飘逸和唐人的法度。从这件作品中显示了他驾驭草书技法的能力,笔墨隆厚刚健,笔势横竖相倚,大气磅礴,有笔走龙蛇之态。这种张弛有度,曲折转停有法的作品,正体现了鲜于枢草书的风格。
  鲜于枢的书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书法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明人邢侗评价道:『鲜于困学书法,在胜国大为赵文敏伏膺,谓己速而多,不若鲜于之迟而精也,此言非文敏谬逊鲜于。』在复古观念的影响下,他仅在书法创作中身体力行,追溯晋唐,取法古人,而且在书法品评中也以此为宗旨。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期刊责编:唐 昆)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11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