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陈淳家业衰落与书画变革关系管窥

时间:2019-06-19 14:07:24 来源:《荣宝斋》2018年02月刊 作者:   0
  张寰《白阳先生墓志铭》云:“洎正术公卒,哀毁过礼,葬祭如法。既免丧,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租税逋负,多所蠲免,而关石薄钥,略不訾省。日惟焚香隐几,读书玩古,与高人胜士游与笔砚、从容文酒而已。于世家钜室之所以补苴罅漏维植门户者漠如也。未几,援例北游太学,尽付其家  于纪纲之仆。于是,外于吏繇,内蟊于僮客,田亩日减,庸调未除,每岁责偿,业以大损。”“卒业……仅存江田数顷,收课自给。”“而君一不以动意,益事诗酒为乐,兴酣则作大草数纸或云山花鸟,兼张长史、郭恕先之奇。君自视亦以为入神也。至天水胡公、闽中郑公相继为君稽豁,而家已倾矣……感疾不治,卒于家,嘉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也……春秋六十有一……以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葬白阳山墓次。窀穸之费,咸出于冢妇沈。”
  上文基本介绍了陈淳因父亲正术公去世,引发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变,厌尘俗,不问人事生产,终日读书玩古,游与笔砚,致使家业衰落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其家业衰落始终伴随着他的书画发展,而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变革上。下面就从两者具体过程来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 陈淳家业衰落过程

  由引文得知,陈淳家业衰落经历了初损、大损、倾家、贫困四个阶段。初损阶段起止于正术公卒和北游国学,大损阶段起止于北游国学和卒业还乡,倾家阶段起止于卒业还乡和郑公离任,贫困阶段起止于郑公离任和陈淳逝世。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四个阶段的起止时间。



图一 明 陈淳 行草自作诗诸首 局部

  “正术公”即陈淳父亲陈钥(一四六四——一五一六),字以可,号韦斋,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少侍父宦游京师。比长,归苏州,激昂任事,启拓门户,广事生殖,田园邸店,纵横郡中,寻推择为府阴阳学正术。后解任,隐居大姚。因病卒于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九月,年五十三岁。陈淳对父亲去世,万分悲痛,深感人生苦短,开始崇尚自我,终日读书玩古,游与笔砚,不问人事生产,致使家业步入衰落。时三十三岁。
  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三月十四日,陈淳以已故祖父南京左副都御史陈璚捕海贼功荫为北京国子生。据明代选举制,凡得荫生者,参照贡生例,由提学官考送部试,送入监中。因此,其接到由北京至苏州的诏书,再应提学官试,约需两月左右,即五月北上,将家业交付纪纲之仆。时三十六岁。
  陈淳嘉靖二年(一五二三)春国学卒业,六月十五日回到苏州,隐居大姚。由于沉重的吏繇赋税和仆人的管理不善,家业大损,仅存江田数顷,收课自给。时四十岁。
  “天水胡公”即嘉靖二年(一五二三)至六年(一五二七)任苏州知府的胡缵宗,“闽中郑公”即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至十年(一五三一)任长洲知县的郑朝辅。毫无疑问,两人相继为陈淳稽豁因田亩日减不应承担的吏繇赋税,使其家维持正常的生计,是在嘉靖二年(一五二三)至十年(一五三一)。但陈淳依然沉迷书画,他们的帮助已无济于事:郑朝辅嘉靖十年(一五三一)离任,其家已倾。时四十八岁。
  从此,陈淳生活完全陷入贫困之中,直至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十月二十一日即六十一岁逝世。以致安葬,窀穸之费,咸出于冢妇沈。



图二 明 陈淳 楷书千字文 局部

  综上所述,陈淳家业衰落历时二十八年,经四个阶段,起止时间各为:初损阶段,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九月至十四年(一五一九)五月,即三十三岁至三十六岁;大损阶段,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五月至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六月,即三十六岁至四十岁;倾家阶段,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六月至十年(一五三一),即四十岁至四十八岁;贫困阶段,嘉靖十年(一五三一)至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十月,即四十八岁至六十一岁。

二 陈淳书画变革过程

  从引文中似乎看不出陈淳书画变革过程。然结合其他资料考察,则会发现它包含于家业衰落过程中,即经历了发萌、准备、探索、成熟四个阶段,而且两者各阶段起止时间基本一致。
  陈仁锡《白阳公小记》云:“公师事文衡山先生,衡山性恶妓。一日,延衡山于家,歌舞毕集,衡山正色欲罢席。公曰:‘文先生以某门下士,故礼法苦我邪!自此绝不作细楷字,亦绝不作小山水图。’笔下浩然,自诧以为神。旬日后,衡山见之大惊。”



图三 明 陈淳 行草遣兴诗

  “衡山”即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原名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嘉靖二年(一五二三)以贡荐授翰林院待诏,居三年,致仕归。为苏州书画界领袖。尤景仰元代赵孟頫书画,终身浸淫其中。陈淳约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遵父命从之游,诗文书画皆臻其妙,称入室弟子。可是,父亲去世,使他的个性产生了突变。之前,对尊长温雅谦抑,退然若不敢当。之后,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终日焚香隐几,读书玩古,与高人胜士游与笔砚、从容文酒。又文徵明往日与陈淳关系非常融洽,常作诗致之,并且其他弟子或考中举人、进士,或进入国学,或出外做官,都作诗相赠;而陈淳北游国学,却没有作诗相赠。故陈淳以携妓与文徵明发生矛盾当在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十二月免父丧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三月十四日荫为国子生前,即三十六岁时。
  在这次矛盾中,陈淳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以不再作老师传授的细楷字和小山水图相抗争。这说明他早有书画变革的想法,而这一想法正发源于父亲的去世。因于此之后的个性变化,就是崇尚自我,书画变革就是他的具体表现——将自己的宣言付诸实践,形成浩然之风。但从变革的角度来说,以小展大,毕竟是表象,内核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这一阶段当为书画变革发萌期。
  陈淳在国学期间,除主修《四子》本经等课程外,每日习书二百余字,以“二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诸家为法。这种直追晋唐的广泛取法,突破了以往专宗元人的窠臼。目前没有看到他于此习画的记载,但知其进京不久,为亲戚翰林院侍读徐缙作《薜荔园图》卷。薜荔园是徐缙于故里吴县的家园,凡十三景,画卷之长乃陈淳前所未有。再说,其内表叔吏部尚书陆完等人均家藏历代名画,摩挲把玩,自是常事。不过学业繁忙,未必有太多的时间从事书画创作。所以,这一阶段当为书画变革准备期。



图四 明 陈淳 合欢葵图

  国学卒业还乡后,陈淳在书法上,一面对前一时期所习温故知新,一面采撷“二米”精华,如嘉靖五年(一五二六)春日行书题《祝允明书古诗十九首并榜枻歌、秋风辞》卷、嘉靖七年(一五二八)春日作《行草自作诗诸首》卷(图一)、嘉靖九年(一五三〇)四月廿日作《楷书千字文》卷(图二)、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作《行草遣兴诗》扇(图三)等,都是将上述诸家融会贯通的产物。与此同时,钻研张旭大草,从而达到自视以为入神的境界。当然,这种“入神”,只是基于他当时的认识。实际上,后来的水平远胜于此,并确立了他在书坛的地位。篆书由遒美端雅的小篆发展成具有金文和写意特色的大篆,现存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冬日题旧作《合欢葵图》卷(图四)等。正是这种篆书,得到右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府陈凤梧的赏识和推崇,使之名益大震。此外,形式也由过去的小幅转向了长卷,最长者将近二丈,可谓巨制。


图五 明 陈淳 临杜堇人物图


图六 明 陈淳 菊花图

  陈淳绘画无论花鸟还是山水,都由设色扩展到水墨,而师法、形式、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师法在郭忠恕、王蒙、“二米”、高克恭、黄公望、杜堇、吴伟、沈周之间,形式多为卷轴,风格清新冲淡,雅逸超迈,典型即嘉靖三年(一五二四)七月廿日作《松溪风雨图》、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夏日临《杜堇人物图轴》(图五)、嘉靖九年(一五三〇)十一月十日作《鹅湖栖迟图》轴、十一年(一五三二)春日作《菊花图》轴(图六)、十二年(一五三三)五月作《西汀山水图》卷等。鉴此,这一阶段当为书画变革探索期。


图七 明 陈淳 山居杂赋四首


图八 明 陈淳 贺知章采莲曲诗

  从此直至逝世,陈淳书法不断出新。譬如,楷书致力“二王”、褚遂良,添了几分流便和古雅,存世有嘉靖十九年(一五四〇)秋日作《屈原九歌·卜居》卷。行草汲取了怀素、李怀琳、林藻、杨凝式诸家营养,融入画法,形成天真烂漫、潇洒豪逸的风格,形式推出了条幅,精者为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春日作《山居杂赋四首》卷(图七)和《五律十四首》卷,以及《贺知章采莲曲诗》轴(图八)等。篆书通透圆融,古意盎然,如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十月十日题自作《落花游鱼》扇(图九)等。


图九 明 陈淳 落花游鱼


图十 明 陈淳《花卉》卷及文徵明跋 局部之一、二

  绘画无所不学,无所不窥,就存世和著录作品可见仿制者有荆浩、董源、惠崇、巨然、王诜、李唐、夏圭、曹知白、吴镇、倪瓒、王绂等,这无疑在丰富内涵和深谙技法的基础上,风格更加鲜明。其山水酣畅淋漓,雄浑苍茫,如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九月十七日作《罨画图》卷等最为突出。花卉疏放旷达,豪气洋溢,尤其是一花一诗的长卷形式,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在明代画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代表作即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春日作《花卉》卷(图十)等。据此,这一阶段当为书画变革成熟期。


图十 明 陈淳《花卉》卷及文徵明跋 局部之三、四


图十 明 陈淳《花卉》卷及文徵明跋 局部之五、六

  由是观之,陈淳书画变革与家业衰落一样,历时二十八年,经四个阶段,起止时间各为:发萌阶段,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九月至十四年(一五一九)五月,即三十三岁至三十六岁;准备阶段,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五月至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六月,即三十六岁至四十岁;探索阶段,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六月至十二年(一五三三),即四十岁至五十岁;成熟阶段,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至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十月,即五十岁至六十一岁。

三 结语

  陈淳家业衰落与书画变革同样以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九月父亲陈钥去世,引发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变为起点,以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十月自己去世为终点,历时二十八年,经四个阶段;不同的是,其家业每衰落一步,书画变革就向前迈进一步,两者始终沿着相反的态势发展,最终导致悲壮的结果——自己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而书画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期刊责编:杨公拓)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8年02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