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创新先驱之路 —『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评述

时间:2017-04-12 09:34:46 来源:《荣宝斋》2016年06月刊 作者:刘 乐   0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罗工柳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卓有建树的大家,他丰硕的艺术成就和独照的艺术之思,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经历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亦步亦趋,见证了新中国油画的建立、发展和崛起。同时,作为艺术上的多面手,举凡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他都毅然担当,潜心研究,在人民币设计、文学作品插图和公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罗工柳像
罗工柳像
 
  二○一六年恰逢罗工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特地策划组织了『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按照时间脉络全面而有重点地梳理和呈现罗工柳的艺术人生。

一 在战斗的前线(一九三六—一九四八年)

  罗工柳一九一六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少年时的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九三六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其时,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受到鲁迅文艺思想的感召,为了实现『用艺术去宣传,艺术地去宣传』的目标,此时的罗工柳在练习素描的同时,夜以继日地自学木刻。一九三六年鲁迅逝世,罗工柳创作了木刻《鲁迅像》,二十岁的他在艺坛初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艺术才华。

1938年“鲁艺木刻工作团”成立。左起:彦涵、华山、胡一川、罗工柳
1938年“鲁艺木刻工作团”成立。左起:彦涵、华山、胡一川、罗工柳
 
  『七七事变』爆发后,罗工柳毅然从学府走向抗日宣传的前线。一九三八年,罗工柳到达延安,参加了『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术编辑和创作员。他和同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水印木刻工厂,生产新年画和其他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木刻作品,成绩斐然。

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合影。左起:董希文、许幸之、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
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合影。左起:董希文、许幸之、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

 罗工柳在莫斯科临摹《伊凡杀子》
 罗工柳在莫斯科临摹《伊凡杀子》
 
  这一时期,罗工柳的创作以木刻为主,多是为《新华日报》及其副刊《敌后方木刻》创作的时事插图。他以简练的线条和鲜明的形象反映出国际时事动态,记写军民抗战的事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木刻刀作为抗战宣传武器的效用。如《左权像》《关向应像》《马本斋的母亲》,对抗战英雄的风采进行了传神写照;《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系列插图,是对抗日根据地新生活风尚的生动摹写。这些创作都发挥了鼓舞人民斗志和宣传抗战的作用。
  在艺术语言上,罗工柳吸收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艺术手法,用以改良现代西式的木刻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既起到了宣传抗战、激励军民的作用,也实现了版画语言的巨大变革。他把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进一步发展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思想内涵和风格样式上都体现出中国美术文化的新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

二 为新中国而创作(一九四九—一九五四)

  一九四九年之后,罗工柳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的艺术事业,创作出《地道战》和《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两件名作。这两件作品都选取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将其安排在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场面中进行塑造和描绘。这种『典型人物』『特定场景』的创作方式,是罗工柳多年战斗生活感悟的凝聚和爆发,体现出他在理论上的思考。

 罗工柳 鲁迅像 黑白木刻 13cm×16cm 1936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罗工柳 鲁迅像 黑白木刻 13cm×16cm 1936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地道战》和《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油画创作,对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和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难得一见的创作稿中可以得见,罗工柳当时的创作环境非常艰苦,但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充分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也对经典的生成进行了全面的解密。

 罗工柳 马本斋的母亲 黑白木刻 17.6cm×12.8cm 1943中国美术馆藏
 罗工柳 马本斋的母亲 黑白木刻 17.6cm×12.8cm 1943中国美术馆藏
 
  诞生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地素描和速写是罗工柳此期创作的另一个精彩内容。一九五二年,罗工柳参加以巴金为团长的『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奔赴抗美援朝的战斗前线,在炮火和硝烟中画了大量速写、素描和水彩,拍摄了上百幅照片,写下了近三十六万字的战地日记和访谈。从指战员到普通士兵,从战斗英雄到后勤战士,这些速写、文字和摄影不仅真实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为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而英勇奋战的场面,还记录了许多前线战士、英模的战斗故事和战场经历,汇聚成了一部生动鲜活的纪实文献。
  遗憾的是,这批精彩的战地速写和创作稿一直鲜为人知。从朝鲜回国后,罗工柳原本有一年的假期可以进行创作,他也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绘制了三十余张创作稿。但回国后,他即刻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于是放弃了假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推动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科建设的正规化历程。在『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中,策展团队对这批创作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展示,充分地体现出罗工柳相比起同代画家超强的『创作』意识。

三 留学研究在苏联(一九五五—一九五八)

  一九五五年,罗工柳赴苏联留学,在圣彼得堡(时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因其艺术水平优秀而转为艺术深造研修。他自觉地肩负起油画研究和教学考察的双重任务,轮流在各个工作室进行考察,先后得到了约干松、谢列布奈良和院长奥列什尼科夫的指导。

罗工柳 《李有才板话》插图之一、二 黑白木刻9cm×8.5cm 1946 家属藏
罗工柳 《李有才板话》插图之一、二 黑白木刻9cm×8.5cm 1946 家属藏
 
  除在工作室参加素描、油画的基础训练外,他经常流连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著名艺术博物馆,对俄罗斯和欧洲油画名家的作品进行观摩研究,从列宾、苏里科夫的作品中学习主题画的创作方法和人物造型的技巧。但他的观摩和探索并未止步于俄罗斯的经典作品,而是上溯至欧洲油画艺术的源头,从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大师的作品中研摹油画的表现力,从现代艺术的鼻祖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作品中揣摩色彩语言的运用。假期时,他和全山石、肖峰、林岗等人同去黑海边和乌克兰农村写生,创作了大量风景和肖像作品。

 罗工柳 《小二黑结婚》插图之一、二 黑白木刻14cm×15cm 1949 家属藏
 罗工柳 《小二黑结婚》插图之一、二 黑白木刻14cm×15cm 1949 家属藏
 
  藉由这种由课堂到美术馆、再到广阔田野的系统学习和研摹,他熟练地掌握了西方油画的技巧,尤其是在色彩语言的把握上,得到明显的提高。他的人物、肖像和风景作品展现出形与神的统一,在造型、色调、用笔和意境上达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他开始意识到,在深入学习西方油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最根本的出路,由此激发了他对本民族艺术的思考,使他萌发了关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新想法,为提出『中国油画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好了准备。
  罗工柳留苏期间的主要作品有人像写生《紫裙姑娘》《悲剧演员》等;写生风景画《深秋》《荞麦地》《白夜》等;高质量临摹作品《伊凡杀子》《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写信》(局部)、《少女与桃》等。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间,罗工柳带回国的一些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巡展,每到一地,都引发了群众观展和青年艺术家现场临摹的热潮,对当时中国油画艺术和油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 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一九五八—一九七六)

  在罗工柳的艺术历程中,一直贯穿着勇于突破、锐意创新的观念,他明确提出『学到手再变』『走自己的路』,即在对西方油画艺术进行系统掌握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油画进行改造,以发展出中国油画自己的道路。

罗工柳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布面油彩9 240cm×168cm 195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罗工柳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布面油彩9 240cm×168cm 195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苏联留学期间,罗工柳在对西方油画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本民族艺术价值的思考。回国后,他将新的思考与观念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创作了一批独具中国文化写意风韵的油画作品,为开拓中国油画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工柳 地道战 布面油彩 169cm×140cm 195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罗工柳 地道战 布面油彩 169cm×140cm 195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历史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前仆后继》和巨幅风景画《井冈山》这三件作品,是罗工柳的探索实践。他以宏阔的视野、写意的笔调赋予革命历史主题以崭新的艺术意境,为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这一时期创作的许多人物肖像和油画风景着重探索了油画的写意性。在《半边天》《延安人》《姐妹俩》《维吾尔老人》等作品中,他将西方写生色彩和造型转化为中国意象的色彩和造型,加大了空间深度和虚境的处理,成功地将中国画的意境和诗情,以及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华融汇至油画的创作中,由此实现了油画从摹物象形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转变,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除了在创作中践行自己的艺术观念外,罗工柳在教学实践和组织革命历史画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常说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杂』,面对国家安排的各种任务都欣然接受,甘愿作国家艺术发展的『垫脚石』。他在组织革命历史画创作时提倡创新,独具慧眼地肯定和鼓励了许多探索性的构想,使革命历史画创作成为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新中国美术经典,并洋溢出社会主义美术创作在文化属性和表现风格上的中国气派。王式廓的《血衣》、石鲁的《转战陕北》、侯一民的《刘少奇去安源》、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都是在他的组织下产生的。

罗工柳 临摹麦积山壁画《飞天》纸本水粉 81cm×63cm 1953 家属藏
罗工柳 临摹麦积山壁画《飞天》纸本水粉 81cm×63cm 1953 家属藏
 
  在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的教学过程中,他提出鲜明的教学主张,将造型基础训练、深入劳动生活、面向自然写生和考察古代艺术遗产相结合,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使『油研班』学员的创作既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切,又有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走出了中国油画自己培养艺术人才的成功道路,真正完成了『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与实践。

五 柳色长青(一九七六—二○○四)

  晚年罗工柳罹患重病,但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也安之若素,壮心不已。在养病期间他发明了特制的『竹壳笔』,开始从事书法创作,所作书法结体独特,章法雄构,笔力苍劲,直抒性情。他以古稀之年的病躯毅然作艺术之变法,既对书法、绘画、浮雕、材料进行综合性尝试,也继续探索油画的写意风格和诗意抒情。这个时期的作品既自由洒脱又意境宏大,是他多年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素养积累的成果与爆发,达到了情境交融的境界。
  对国家和人民、对艺术的一片丹心,是罗工柳的艺术始终能够求新、求变、求异的驱动力,也是他的艺术始终具有感染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发展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
(期刊责编:范雨萌)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06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