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程序操作收藏命令,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荣宝斋出版社

磨刀霍霍里木馆 别树一帜珠江湄—清柯有榛及其《里木山房印存》

时间:2017-05-23 10:05:14 来源:《荣宝斋》2016年08月刊 作者:邝以明   0

  岭南学者冼玉清《粤东印谱考》载:『至清金冬心、黄小松诸家,力追汉魏遗法,益拓印章疆土。流风所被,及于粤东。嘉庆以还,渐见粤人印谱。』①岭南一隅,素以纳四海之风而成粤之文化。有清一代,岭南得对外贸易风气之先,经济、文化大为发展。乾、嘉以降,公私书籍编纂、集谱、收藏风气浓厚。在钱大昕、翁方纲、阮元等人的推动下,岭南金石训诂、考据之学亦兴盛无比。加上岭南学者陈澧(兰甫)倡导顾、黄『朴学』,发岭南之文风,遂使岭南文化发展兴盛一时无两。清嘉庆年间,喜收藏古器物的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潘有为宦游京华,搜罗历代印章编成《看篆楼古铜印谱》六卷,公诸同人,为开岭南印坛学习外来文化之滥觞。尔后,又有吴门印人余曼庵与徐三庚、黔山印人黄牧甫等人游粤交流、传授印艺,遂使岭南印坛日趋繁荣,至晚清盛极一时,而其地域风貌均从『浙派』或『黔山派』脱胎而成,并逐渐形成岭南地域的独特印风。其时,雄踞印坛近二百年的『浙派』对岭南印坛影响至深,其中关钮,正是始自被时人称誉为与黄牧甫齐名的柯有榛(云虚)。



  柯有榛(一八一四—?),广东南海人,字云虚,号里木山人,又号有辛、云虚散人,别署迂道人。画山水、花卉、人物,各体皆工,尤善摹古,拟沈石田、文徵明、陆包山、恽南田诸家,俱得神理,谭莹称其『画埒三王』。曾主持南海伍氏粤雅堂多年,精刻印,曾合己作与藏印而成《里木山房印存》两卷,又辑自刻印成《里木山房印谱》四卷。《里木山房印谱》四卷已佚,而《里木山房印存》则流传甚广,其常见有两种版本,其一为岭南学者冼玉清在《广东印谱考》中所著录的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柯兆良钤印本②,柯兆良(管生)即柯有榛之少子,幼年即与其兄兆明(铁生)随父学印,深得父传;另一种为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柯有榛钤印手批本。两种版本不尽相同:柯有榛钤印手批本辑于清同治三年在先,卷首有谭莹序,后为各家题词,包括袁灏(石根)、郭向荣(瑶舟)、苏道芳(心畲)、林诵芳(莘畬)、箫作霖(诏南),方瑚(壶山)六人。其中谭序、各家题词以及各印手批语为冼玉清《粤东印谱考》中所著录光绪七年(一八八一)柯兆良铃印本所无(谭莹序由冼氏从谭氏《乐志堂文集》补入,内容与柯有榛本相同),而柯兆良钤印本在后,卷首有其自序。柯有榛钤印手批本每页铃印一至四方不等,印下注明作者,而柯兆良钤印本书口有『里木山房印稿』六字,每页两印,与此皆不同,但两本所集各印则基本一致。柯有榛钤印手批本的谭莹序和各家题词述及柯氏生平、印学师承诸况,每页又有柯有榛亲笔批语,正面钤印,背后则手书该印的释文或及材质、简单的评价或叙述特色、印学见解等,为考据柯氏生平及其印学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现结合两种版本初析如下。

清 柯有榛 《里木山房印存》书影(钤印手批本)
清 柯有榛 《里木山房印存》书影(钤印手批本)
 
  柯有榛生活在『浙派』流风被及于粤东之时,他的篆刻主要以浙派为宗,兼习汉印。明末成谱的广东南海人朱光夜所辑自制印集《朱未央印略》(钤印本)第二十页柯云虚附字云:『篆刻至乾嘉丁、黄、王、陈、蒋、金、赵,刀法始畅,变化无穷,远胜前明多矣。』可见其对『浙派』刀法变革极为关注,并从学因之,传世柯氏作品基本以『浙派』典型的切刀为之可证此说不谬;而《朱未央印略》第四页有柯云虚题云:『凡名人所作,必有所长。此印谱所长在配字,配字妥当,亦不易得也。』第三十页下又有柯有榛跋云:『力仿三桥而浑厚苍古不足,然因字配篆,由篆奏刀。知其必有师传,兼多藏印谱后之学者得此,可作渡河宝筏也。后学云虚散人榛识。』上述柯兆良钤印本自序亦曰:『昔人由字而觅篆,由篆而用刀,一定不易之法。或谓有不书篆上石而刻印者为高手,是门外汉。盖印要多蓄钟鼎古文金石奇字,博览《说文》诸家伪字。凡字学之书,宜多翻阅。从汉印起,手多临事,先学其朴厚省文配法,小心用笔书篆印上,后大胆奏刀。气雄力厚,方妙。若楷法不精,篆隶必劣,微小字弱与不古劲,不足与言篆刻矣。光绪辛已闰中元日南海管生柯兆良识。』通篇文字强调篆法的重要性,既与上述时代金石训诂、考据之学兴盛的背景密切相关,又与柯氏一门既重视刀法又不薄篆法的印学取向有着极大的关联。


 
  谭莹称柯有榛印学:『派均吴下,甚得师风』,苏道芳、林诵芬题词又称:『(柯有榛)自言授受有根柢,系念不置芸生师』『自言技得芸生传』。芸生即吴门印人常芸生,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柯有榛条:『云虚治印攻浙派,时有吴门印人常云生游粤,云生为杨龙石高弟,云虚与吴蓉浦礼事之,遂通印学。』③杨龙石即江苏吴江人杨澥(一七八一—一八四○),精刻竹,善治印,师承『浙派』。常芸生从其学后游粤,因缘际遇,柯云虚与吴蓉浦又从学于芸生。吴蓉浦不知何许人,《里木山房印存》收其为柯有榛所制朱文印『里木山房主人』一枚,虽于不规则印面布白而平实稳健、自然苍拙,刀法纯用碎切,线条灵动质朴,印艺自是不俗。另外,《里木山房印存》所收除柯氏一门印作和吴蓉浦印作外,尚有部分藏印,分别是文彭(三桥)、『管领湖山』(朱文)画印;习文彭法的世枫『积德』(朱文);『西泠八家』之中的丁敬(钝丁)『生于丙戌』(朱文)、陈鸿寿(曼生)『陈昶私印、春嘘』(白文)(朱文)、赵之琛(次闲)、『草草』(白文)、『东园主人』(白文);亦是『浙派』面目的王子若④『蓄杞廉翁』(白文)、『葛溪草堂』(白文);常云生『一是心称』(朱文)、『大吉祥之年余乃生』(朱文)、『温不增花,寒不改叶』(白文)。共计十二方,除文彭、世枫作品外,余均为『浙派』一路。其中,陈鸿寿『陈昶私印』见诸印谱与王子若『蓄杞廉翁』,赵之琛『东园主人』为典型『浙派』白文印面目;常芸生『一是心称』(朱文),柯氏虽手批:『芸生先生仿元人牙印法』,但刀法纯以切刀出之,刚猛果敢一派阳刚之气与元人蕴蓄绵细的印风大相径庭,却与『浙派』印风如出一辙。『大吉祥之年余乃生』(朱文)、『温不增花,寒不改叶』(白文),柯氏则直接点出仿陈曼生、极似赵次闲等语。柯氏『有酒学仙』(白文)、『一笑百虑忘』(白文)、『爱闲在我』(白文)则是纯粹学丁钝丁、黄易(秋庵)、蒋仁(山堂)之作。凡此种种,可见其时浙风所被之甚以及柯氏印学取向。



  《里木山房印存》所收云虚所刻朱文印二十七方,白文印三十方,朱白文相间印一方,共五十八方。
  以印章材质分,有青田石印、牙印、竹头印等,杨澥(龙石)为晚清著名竹刻家,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圆,风格独特。蒋宝龄《墨林今话》誉他为『江南篆刻第一名手』,常芸生从其学,柯云虚又从芸生学,柯氏(及其子柯铁生)数刻竹头印,并详记竹头形态、刻法等(如白文印『个字写青天』有手批语:『青藤老人句,亦竹头印,此竹头生成磬样,两头刻印』)或受其师的影响。


 
  以内容分有名号印、斋馆印、诗文印等。其中,『云闲虚我心』有朱文印、白文印各一枚,语出自唐大历诗人戴叔伦《古意》一诗,柯氏字云虚实源出此。柯有榛因侍奉精神尚健、年高八旬的太翁(父亲),遂不愿出仕,隐居市井,乃颜其居为『养云窝』,印存又收有无边元朱文印『养云窝』一枚,与《里木山房印存》柯有榛钤印手批本林诵芬题词:『云窝高卧疑为仙(先生自颜其斋曰「养云窝」)』句均可证之。明清以降,篆刻渐趋文人化,印坛竞相以刻诗词、名句为尚,其中涉及观念嬗变、审美立场移换等深层内容,但因非本文重点,此不赘述。以诗文入印,如何适当地处理方寸大小的印面中布下众多的文字成为印人技艺高下的表现。《里木山房印存》摘诗词名句入印如『湘江清景淡微风』(白文)、『个字写青天』(白文)、『何郎情思逋仙骨』(白文)等因字数不多,章法布白自然不在话下,而印存中有三方录入数十字的诗文,章法仍匀和多变、妥帖自然则尤为难能。白文多字印录柳永《看花回》一词:『屈指劳生百岁期。荣尘(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首(发),极品何为。尘事常多雅会希(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因章法需要,多字白文印一般采取横排叠的方式处理,文字一多,印面单个字的比重就大大减弱,字法上大可不必为疏密向背所费心,印面安排自然以匀整统一为要,印文读法大都由上至下,由右而左。所以,以竖成行的方式来突出条理便是多字印常见的方法。而竖成行,横再成行就要考虑是否疏密自然、妥帖得当,一种方法是横不成排,随横向文字笔画的多少而自然布白,既可突出字形的高矮变化,打破横向的整齐,使印面条理而富于变化,另一种方式是横成排,但有意选用笔画相差悬殊的字法,使占同一大小的空间文字因笔画不同而变化丰富。上述柳永《看花回》一词多字印,无疑选择前一种做法,文字端庄流畅,字形保持自然,没有过多的变化,线条刻画细致,虽细如毫末仍充分体现出笔意,不失为柯氏精品。朱文多字印『黄鹄飞复飞,离天只一尺。终当入天去,不向人间息』,柯氏手批:『用钟鼎古文法刻方九谷诗。』方九谷即『岭南七子』之一广东番禺人方殿元,字蒙章,号九谷,长于乐府,著《九谷集》。此印以钟鼎文刻之,因文字较多,字体又多变化,为稳定布白效果,一方面,柯氏将印内钟鼎文字布置平正,另一方面以粗边框起到对文字变化的包容。但是,由于钟鼎文本来就以字体变化多端为美,刻意平正反失之天然。对比朱文多字印『闲屋物外,静言乐幽。绳枢增结,瓮窗绸缪。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珍,户庭已悠』,此印取汉缪篆法,匀称自然,其效果与方九谷诗印高下互见。所以,柯氏颇为得意,手批云:『秦汉所传印谱余无大印,至闲印更无是,后名人所作大石印,不论字之多少,务要疏密得其自然,工而有韵致,有刀法,有行气,有筋力,苍古而无稚弱,浑厚而无牵强,则得之矣。』


 
  谭莹称:『(柯有榛刀法)豁解石理坚纷披。』以印章刀法分,《里木山房印存》又分为单刀法、双刀法,如:『湘江清景淡微风』(白文)、『焚香守白』(白文)、『雅由老成』(白文)等皆为单刀法;『物我两得』(朱文)、『云间虚我心』(朱文)、『里木山房』(朱文)等皆牙印法,用双刀成之;另外,『笔多率性』『其间豪杰梦幻耳』『吾不知所以然而然』『我自乐此,不为疲此』『千古盟』『四海固无知我者』『乃是不羁人』『直寄其意耳』『砚北一闲身』『里木山房画印』『卧以游之』『物以不而轻味,以无比而疑』『何郎情思逋仙骨』『深心托豪素』『纸上香魂』『自甘心事砚池洗过』『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全此石交可长共』等均为『浙派』白文典型面目,『笔多率性』端庄多变、刀法老辣,『其间豪杰梦幻耳』平实浑穆、线条如虫蛀,『自甘心事砚池边』简约敦厚、刀法爽健,无疑是柯氏学『浙派』又能出己意的佳构。『浙派』长于白文弱于朱文,柯氏因之。印存所收朱文印二十七方,其中『醉轻梦短』『目击道存』『珍重一炉香』『含熏待清风』等为学古之作,而其余朱文印虽面目各异,然均未能呈现个人风貌。印存中所收柯氏学汉魏急就章意的『静供游目』『三径冷香中』等印,字形随意欹侧,习气满石,已入怪诞庸俗的末流。

结语


 
  柯云虚一门均善篆刻,子兆明(铁生)、兆良(管生),印宗西泠,亦法汉人。《里木山房印存》收柯兆明(铁生)所刻朱文印六方,白文印三方,共九方。此与《广东印谱考》(校订本)所记柯兆明条:『《里木山房印存》中有其所作印十余方』略有出入⑤。其中,朱文印『罗浮幻影』气息灵动古茂,『心同流水身外闲云』如钢线盘屈,劲健无伦,而白文印『不薄今人爱古人』『听小窗风雨』为其白文精品,章法别具匠心,浑然一体,线条古拙醇厚,不让乃父。而柯兆良(管生)印不见于印存,笔者曾见《周銁印存》中有其印蜕及边款,亦一派西泠印风,其工稳苍健,深得父传。除柯氏兆明、兆良二子外,广东番禺潘飞声、胡曼(汉秋)、杨其光诸人皆受柯有榛印艺影响,其主持南海伍氏粤雅堂多年,为粤中名士治印甚多,从学如流。晚清至民国初年,广东番禺河南(今广州市海珠区)一带,以水系交通为网络的文人雅士交游极为兴盛,文人之间频繁地交流促进了整个地域文化之发展和兴盛,出现了如『朴学』大师陈澧、岭南花鸟画坛巨擘居巢与居廉(时称『二居』)、晚清词坛名士潘飞声等对广东乃至全国艺坛影响甚大的文人雅士。而篆刻一门,柯云虚以『浙派』印学出,实开西泠风骨,艺泽岭南之滥觞,由是,其中特立者层出不穷,响誉岭外。光绪年间,黄牧甫游粤开『黔山一派』,从此,岭南印坛『浙派』与『黔山派』两派并峙,各擅胜场,并延续至今。


(本文作者系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研究部主任)
(期刊责编:唐  昆)
(网站责编:简  琼)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6年08月刊,订购电话:(010)65128417